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桑园栽培仿野生灵芝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对不同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桑园正常生产情况下,隔行间种灵芝,667m2(1亩)桑园可提高经济效益3800元左右;菌袋平栽比菌袋立栽其收益高提87%;桑园栽植仿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是其它灵芝菌株的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推广桑园立体套作经济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文 《广西蚕业》2007,44(2):64-66
桑园以生产桑叶为主,主要目的是利用桑叶养蚕生产蚕茧,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就此而言,桑园经济效益是比较单一的。因此,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和日照,增加桑园的经济收入,全面推广桑园的立体套作,建立良性的生态桑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2012—2016年,平利县组织开展了桑园间作套种茶树生产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桑茶间作套种第一年的生产投资较高,但低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单独建园的投资之和;进入丰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的生产收益均高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以每667m~2栽桑1000株和750株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 章郭乡现有耕地30719亩,其中桑园2770亩。但随着该乡商品经济的活跃,劳力投向转移,蚕桑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曾一度出现少数蚕农挖桑改种,桑园软抛荒、乱夹作。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乡政府认识到,桑园面积的相对稳定,是“巩固提高,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基础,基础稳不住,蚕桑生产就不可能持续稳步发展,甚至会倒退。为此,他们先后到不同类型的村组作调查研究,并找出了主要原因:(1)有的农户另有特长,有比搞蚕桑收益更高的致  相似文献   

5.
<正>桑园夹种在我市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蚕桑生产素以时间短、收益快、经济效益高成为重要的副业项目。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桑田没有列入计划,不少地方自发采取桑饲夹种栽植或桑园夹种粮食,缓解粮桑矛盾,以求得蚕桑生产的立足和发展。但由于夹种不合理,许多桑园桑树稀、弱、病,夹种作物矮、黄、瘦,夹种效益低,优势未能发挥。  相似文献   

6.
河池地区近年来蚕业生产发展很快,去冬今春新种桑699.73公顷,占现有桑园1353.33公顷的一半以上.1990年饲养蚕种39520张,比1988年饲养16150张,增长144.8%,鲜茧总产量727吨,比1988年增长103.9%.但是,由于新桑园、新养蚕户增加较快,种桑养蚕技术未能及时普及,加上管理工作及配套服务不适应,致使原平均单张产茧21.1公斤下降到18.4公斤,蚕茧质量也比以前差,收益下降.时下新桑园发展较快,怎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蚕桑文化的发源地,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目前我国桑园面积已超过80万hm^2,每667m。桑园年产叶量达到2500kg。而实际我国用于蚕丝生产的桑叶消耗量不超过桑叶总产量的50%。尤其是夏季之后,各地养蚕数量减少,而桑树生长繁茂依旧,开发利用好如此庞大的桑叶资源将直接关系到桑农、蚕农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西宜州等10个蚕业主产县(市)的蚕业生产状况、成本收益和生产资料费用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分析发现:广西蚕业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农收入在持续增长;单位面积桑园的蚕茧收入大幅度上升;蚕业生产仍然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对蚕业生产效益有重要的影响;种桑养蚕在广西农村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小桑园面积扩大较快,并已有短期内投产,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为增加蚕桑生产的总效益,提高单位面积的商品率,走集约化道路.1986年7月我们在王所乡大冯村三组专业户唐连生家桑园内进行了黄背木耳栽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蚕桑比较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永红 《中国蚕业》2008,29(1):7-11
通过对山西省9个主产县蚕桑生产的调查,比较分析养蚕与粮食作物的效益,结果表明:2004—2006年养蚕户的667m^2桑园产茧量逐步提高,且随着蚕茧价格的上涨,667m^2桑园效益高于粮食作物,收益差距拉大,2006年为最大。但是当667m^2桑园产茧量在40kg以下、茧价为14元/kg以下时,667m^2桑园净收入相当于种玉米的收入,加之种玉米用工投入少,农民就会弃桑种粮。并分析得出影响蚕桑效益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技术、生产成本、产品价格和组织形式等,提出了今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松陵镇是吴江县水产生产的重点镇,同时在鱼池附近发展桑园,形成以水产为主、蚕桑为辅的基本格局。但自1983年联产承包以来,不少农户只注重收益而忽视投入,致使鱼池埂逐年坍塌,浮泥增多,鱼池淤浅,池埂桑减少,鱼产量与蚕茧产量均下降。为扭转上述状况,我们进行了将鱼池浮泥吸灌铺施桑园的试验,以期改善鱼池与桑园的生态环境,提高鱼池与桑园的经济效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业税是国家依法向从事农业生产并取得农业收人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农村税费改革前,农业税的征收按照1958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执行。《农业税条例》规定,农业税按照农作物的计税土地面积、常年产量和规定的税率依法征收。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税一直实行增产不增税的稳定税负政策,农民的税收负担并不重。改革前农民负担重主要表现在税外负担较重,尤其是农村各种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等形成的负担。这次农村税费改革,从总体上简化和规范了农村税费项目,取消了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  相似文献   

13.
本人根据近年来蚕桑生产遭受的困境,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桑园抛荒弃养的现象,针对蚕农春季桑园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春季桑园管理措施,供广大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植桑园常规需2~3年的树型养成期,第3~4年才能正式投产,故收益慢,特别是第1~2年收益很少。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尤其是2005年全市新拓桑园  相似文献   

15.
桑园间作蔬菜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惠玲 《北方蚕业》2004,25(4):37-38
秋冬季在桑园内合理作常规蔬菜,能明显提高桑园经济效益,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我镇田庄村10组村民王佰生等21户养蚕户,承包桑园2.57公顷,近几年秋冬季均在桑园内间作平均每667m2每年蔬菜收益400~500元,高产户达千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无桑不养蚕。桑园建成后,如果不加强科学养护,就难以形成稳产高产桑园。即使在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人工饲料因多方因素,在农村生产中还难以替代桑树的种植价值。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转移,失管桑园日益增多,市场行情的不稳定,蚕桑综合效益不高,相当部分的蚕农对桑园管理不到位,重蚕轻桑。  相似文献   

17.
介绍“桑粮牧”种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粮牧”种养模式是在“桑粮蔬”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应运而生。两种模式比较,“桑粮”是相同的,即都是在桑园内间作玉米(粮),不同之处就是一个在桑园内间作蔬菜,一个是在桑园内间作牧草养羊(牧)。通过“桑粮牧”这一种养模式,可以将桑园立体种植与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养蚕与养羊结合起来,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1 经济效益分析1.1 间作玉米效益 每667m2可收获100~150公斤,增加收益150~200元;1.2 养羊效益 通过对有养羊习惯的农户调查,单纯利用田间杂草、稻草以及黄豆…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国家"东桑西移"项目支持下,陕南各蚕桑生产基地县高度重视蚕桑生产,大力扶持新建了一批密植丰产桑园,为蚕茧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由于陕南地区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再加之受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户对桑园的肥水管理投入相对较低,使这部分密植丰产桑园无法充分实现高产叶量的目标,部分桑园甚至因为肥水管理跟不上而出现了树势早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较多的养蚕户于秋末冬初在承包的桑园内间作常规蔬菜或其它作物,以利增加收益,值得提倡.但笔者发现,部分养蚕户对间作的蔬菜或其它作物,第二年春季迟迟不清理,任其生长,乃至收获种子,造成春叶严重减产,树势衰弱,桑树病虫害增多,养蚕量下降,反而降低了桑园经济效益.为此,笔者近年在曲塘镇对有关养蚕户在承包的桑园内间作蔬菜、蚕豆等作物后,进行了春季清洁桑园与否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第一条为了合理调节农林牧渔各业生产收入,公平税负,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国家依照本规定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