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长白山区沟谷沼泽湿地乌拉苔草群落的乌拉苔草生物量与该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该湿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在土壤空间的异质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的相关系数各层均为不显著,但相关系数逐渐由小到最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地上生物量与氮素之间的相关差异明显,但相关性均不显著;与硝态氮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但差异不大;与土壤中铵态氮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相关系数增加。与全氮和速氮的相关性空间差异性很大。地上生物量和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相关陛最大的是土壤剖面的C层。和速氮相关性最大的是表层。乌拉苔草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在不同土壤剖面的相关性不同,揭示出该湿地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刻认识环境因子对湿地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是理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的基础.基于鄱阳湖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具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独特水文特征,是研究水文急剧变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动态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探讨季节性积水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沿高程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季节性积水湿地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于鄱阳湖枯水期(2018年11月—2019年3月)开展野外调查并采集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判别不同湿地类型环境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土壤碳、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集成推进树算法量化环境因子对湿地表层土壤碳、氮的相对贡献.[结果]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表层(0~20 cm)SOC和TN含量随着高程梯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在高程梯度13~14 m或14~15 m的洲滩区域.蚌湖(SOC:(9.47±2.97)g/kg,TN:(1.14±0.32)g/kg)和常湖池(SOC:(7.92±3.20)g/kg,TN:(1.05±0.28)g/kg)比泗洲头(SOC:(2.36±0.49)g/kg,TN:(0.27±0.06)g/kg)具有更高的SOC和TN含量(P<0.05).SOC和T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分别与坡度、湖底高程、土壤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和碳氮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得分显示,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的环境性状具有明显分异,表明湿地类型与表层土壤碳、氮的分布具有密切联系.优化的集成推进树算法显示,所选环境因子中,湿地类型、高程梯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碳氮比、铵态氮、硝态氮和全磷对SOC和TN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pH、湖底高程和坡度的相对影响微乎其微.其中,铵态氮、高程梯度是影响SOC积累的主要因素,湿地类型、土壤全磷是影响TN积累的主要因素.[结论]鄱阳湖碳、氮与磷的变化关系密切,湿地类型、高程梯度对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的积累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颖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50-8553
采用28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从高到低顺序均为:NPKM〉M〉NPK〉CK,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即促进了土壤氮库的积累;且不同施肥处理A、P层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氮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可使土壤氮素各形态含量均显著提高,是提高土壤氮素肥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探索施肥对长期轮作下土壤氮素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对优化氮素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施肥方案,对关中地区冬小麦-夏大豆长期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土壤中氮素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表层土高于下层土,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平均含量及铵态氮层化比、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比值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硝态氮层化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与不施肥相比,优化施肥促进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的提升,而常规施肥导致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下降。试验连续运行9 a后,施肥导致土壤pH和水分含量下降,对小麦、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大豆平均增产50.20%、45.29%。麦豆长期轮作种植模式下优化施肥在基本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土壤中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增加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变化相似,均为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基础肥力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种肥和追肥处理可以增加大豆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88**),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与碱解氮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永丰县官山林场4种不同肥料类型处理(45%矿渣肥、39%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对照)下不同年龄毛竹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施肥后毛竹根际土壤p H、有机质和氮素组分(包括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探讨施肥对毛竹根际土壤氮素成分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增加毛竹根际土壤有机质和不同形态氮含量,降低根际土壤p H。不同年龄毛竹根际土壤氮含量无显著差异(除碱解氮外),肥料种类对毛竹根际土壤氮形态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各形态氮对土壤氮组成的贡献无显著影响。不同肥料处理,不同形态氮与p H和有机质的相关性有所差别。对照处理中,p H与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呈负显著相关;而在45%矿渣肥处理和39%矿渣肥处理中,p H分别与硝态氮和铵态氮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引起土壤酸化由不同形态氮导致。施肥改变了毛竹根际土壤不同形态氮的相关性,毛竹专用肥处理存在显著相关的成对指标个数最少,可能由毛竹专用肥养分配比最适合毛竹的生长需求引起。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方法原理土壤水孵性氮又称碱解氮或土壤有效氮,包括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氦吸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铵和易水解蛋白质)。碱解氮的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及质量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熟化程度高,有效性氮含量也高;反之,有机质含量低,熟化程度低,有效性氮的含量也低。碱解氮含量作为植物氮素营养较无机象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不同土样种植作物(玉米)所表现的土壤生产力。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土壤植被被破坏或转为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持续下降,但农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草地经过20年的植被恢复,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化肥和无肥处理,土壤氮库储量显著提高。(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化肥+有机肥耕地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裸地、无肥耕地和化肥耕地,而草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裸地、无肥耕地、化肥耕地和化肥+有机肥耕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在种植玉米后,玉米相对生物量最大的为化肥+有机肥耕地,其次为草地和化肥耕地,最低为无肥耕地。  相似文献   

9.
以关帝山文峪河上游3种典型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分5个梯度进行外源氮磷输入试验,通过定期土壤取样、试验室化验分析,对不同河岸林外源氮磷加载后土壤氮截留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林对氮的截留量最高;全氮截留量:灌木林阔叶林针叶林,铵态氮的截留量: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硝态氮的截留量:灌木林针叶林阔叶林,铵态氮的截留量显著大于硝态氮。不同河岸林土壤对氮素的截留率有差异,针叶林的氮素截留率最高,灌木林最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滞留率都与全氮滞留率、外源氮输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硝态氮滞留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截留率与土壤pH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三亚水稻田氮素的分布及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对三亚市的水稻田每30cm一层进行土壤取样,直至取到地下水,测定不同形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同深度的土层,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均低于铵态氮的含量;常规施肥水稻田氮素的回收率为37.8%,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为10.7%;水稻田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平均为16.12 mg·kg-1。三亚水稻田偏施氮肥严重,要配合使用其他肥料。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对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的紫色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深度(0、2、5和15m)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80d后,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未淹水(0m)对比,水深2m处的铵态氮含量增加显著,而水深15m处的硝态氮含量显著(P0.05)减少。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淹水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P0.05)。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而言,水深15m处的无机氮含量比未淹水(0m)减少3.96mg/kg。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随淹水深度增加有所下降,而羟胺还原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均在水深2m处达到最大值。除脲酶外,其他酶活性均高于未淹水(0m)处理。  相似文献   

12.
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是无机氮素的2种形态,其不同配比势必会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的养分性状。通过同等氮素用量、不同氮素形态配比(NH_4~+∶NO_3~-摩尔比分别为4∶1、1∶1、1∶4)处理,试图揭示其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氮素形态占优,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的有机质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波动式下降。铵态氮在培养初期对于矿化作用的促进最为明显,硝态氮的优势在于培养中段,而铵态氮、硝态氮等比例供氮则可使微生物的矿化能力延续更久;矿化等量玉米秸秆,硝态氮占优处理下全氮含量丧失的幅度最大,而铵态氮则有利于全氮含量水平的稳定;速效养分含量在外源氮素供应下均降低明显。铵态氮、硝态氮等比例供氮更易使微生物消耗混料的碱解氮含量,从其所占全氮的比例来看,铵态氮更易降低白浆土中可利用氮素的含量,同样其对于有效磷含量的消耗亦有促进作用,因氨态氮对秸秆K+有替代作用而使速效钾含量的下降趋势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3.
利用15N分别标记有机肥和化肥,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氮素在典型潮土中向土壤有机氮和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各形态的转化与分配。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受有机肥影响显著。有机肥处理土壤全氮显著提高24.8%(P<0.05),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了59.0%和120倍;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全氮提高13.7%,其中硝态氮增加了84.5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化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包括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有一定提高,但差异性检验不显著。(2)外源氮对土壤有机氮影响明显。与对照相比,不同施氮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各形态有机氮的含量,有机肥处理土壤酸解性有机氮和酸解性铵态氮显著增加(P<0.05),分别提高了25.3%和39.3%;不同施氮处理各形态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变化较小,处于动态平衡中。(3)来自不同肥料的外源氮对土壤有机氮含量变化的贡献不同。外源化肥氮直接影响土壤酸解性铵态氮和非酸解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残留化肥氮分别占这两种形态有机氮含量的7.8%和5.2%;外源有机氮对土壤非酸解性有机氮和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起主导作用,残留有机肥氮分别占这两种形态有机氮含量的5.0%和4.5%;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情况下,在土壤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中有机肥氮起主要作用,残留有机肥氮占酸解未知氮含量的18.0%。(4)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均主要由外源氮转化而来。在化肥处理中分别有27%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来自外源化肥氮的转化,有机肥处理中分别有8%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来自外源有机肥氮的转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分别有5%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来自外源有机肥氮的转化。(5)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有机肥氮素的残留并促进其向土壤酸解性铵态氮和酸解未知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等有效形态转化,从而提高有机肥的有效性,减少环境风险,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是土壤培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土壤氮素垂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氮素的垂直分异规律,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林分内设立标准地,对不同海拔和土层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不同氮素的垂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0-20 cm土层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总体上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而20-40 cm及40-60 cm土层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上,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层深度对土壤不同氮素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但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氮的分布特征及与橡胶树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品系橡胶树在西双版纳不同生态区种植对土壤氮的影响及其土壤氮变化与橡胶树生长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了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勐海3个植胶区土壤、橡胶树叶片,并分析了不同割龄RRIM600、GT1、云研-774橡胶树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和橡胶树叶片氮分布特征及关系。【结果】西双版纳州3个植胶地区中不同品系橡胶林土壤中氮的变化差异较大,景洪橡胶林土壤中全氮含量最高,勐腊、勐海相对较低;橡胶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较低,硝态氮变异最大;GT1品系橡胶林土壤中全氮含量较高,RRIM600、云研-774相对较低。土壤中全氮含量随割龄的增加而升高,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随割龄和品系不同而变化,并且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以低割龄橡胶园相对较高,老割龄橡胶园相对较低;橡胶树叶全氮以景洪最高,勐腊、勐海相对较低,且随割龄的增加而降低。橡胶林保护带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与橡胶树叶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硝态氮与橡胶树叶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带铵态氮和硝态氮与橡胶树叶片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橡胶树及土壤氮含量随橡胶树品系、割龄、生长环境而变化,不同割龄、不同品系橡胶树对土壤氮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泸州及类似烟区优质烤烟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泸州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夏茬作物(烤烟、玉米)和冬茬作物(冬闲、油菜)下土壤(黄壤、紫色土)各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夏茬玉米的土壤全氮含量较烤烟降低3.08%,土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夏茬玉米较烤烟分别提高4.52%、19.61%、25.04%、20.19%、22.58%和13.69%;冬闲土壤全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低于冬茬油菜,分别降低10.17%、12.15%和 13.51%,冬闲土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均高于冬茬油菜,分别提高2.86%、51.82%、212.08%、100.28%;冬闲黄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无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提高10.09%、75.52%、307.15%和135.70%,全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下降12.58%、6.98%和2.57%,冬闲紫色土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提高29.86%、140.66%和68.46%,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下降7.00%、4.95%、17.63%和24.09%;夏茬玉米黄壤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较烤烟分别降低13.39%和7.32%,碱解氮、可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夏茬玉米较烤烟分别提高5.02%、13.28%、36.48%、15.79%和25.50%,夏茬玉米紫色土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总氮和碱解氮含量较烤烟分别提高73.71%、31.21%和7.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水平下紫云英腐解特征及对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为南方稻田冬季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法将紫云英装入尼龙网袋内后置于水稻盆中,设不同的施氮水平(A:不施氮;B:减氮40%,1.8 g/盆;C:常规施氮,3.0 g/盆),分别于装盆后第3、6、10、20、30、40、50、60、70、80和90 d取样测定紫云英全氮含量,并于网袋取走后收集土样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果]不同施氮水平下紫云英的腐解速率表现出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其中前10 d为快速腐解期,10~50 d为缓慢腐解期,50~90 d为稳定腐解期,经过90 d腐解,3个处理的紫云英腐解率均在60.0%以上;紫云英腐解前30 d,水稻群体吸氮量整体较低,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40 d后水稻群体吸氮量开始迅速增加,第90 d时3个处理的水稻群体吸氮量均达最大值;施氮对紫云英还田后的土壤氮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影响明显,但对全氮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紫云英腐解第3 d时,土壤全氮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土壤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与施氮量间呈显著相关(P<0.05),前30 d中,施氮量与紫云英养分释放量、植株群体吸氮量间相关性不显著,到第40 d时,紫云英施氮量、水稻群体吸氮量则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间呈极显著相关.[结论]不同施氮水平下紫云英腐解和氮素释放量均呈现出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适当的氮肥施用量可刺激紫云英腐解和氮素释放,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全氮和矿质态氮含量,提高土壤氮库活性成分和土壤供氮能力,以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施40%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模式对烤烟生长和根际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烤烟的科学施肥模式,采用根箱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烤烟生长和根际氮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烟苗的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0.45%和141.35%;铵态氮和碱解氮在土壤中的移动速率低于烟苗根系的吸收速率,施肥显著提高根际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有效增加了土壤氮素的供应强度;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向根系表面迁移,施用化肥可提高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施用有机肥则相反;近根区(距根系3mm以内)土壤脲酶活性高于远根区(距根系10mm以外),施用有机肥提高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近根区土壤pH显著低于远根区,单施化肥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pH,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根际土壤pH无显著影响,单施化肥容易造成土壤酸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可避免单施化肥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常见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苹果砧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利用情况。【方法】以西府海棠(M.micromalus Hemsl)、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富平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和平邑甜茶(M.hupehensis(pamp)Rehd)等4种常见苹果砧木为试材,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铵态氮(NH4+-N,3.0mmol/L(NH4)2SO4)、硝态氮(NO3--N,2.5mmol/L KNO3和1.735mmol/L Ca(NO3)2)及铵态氮+硝态氮(NH4+-N+NO3--N,其中1.5mmol/L(NH4)2SO4和1.5mmol/L NH4NO3的浓度比为3∶1)3种氮素处理下苹果砧木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植物全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长势最好、生物量和植株全氮含量均最高的是平邑甜茶;西府海棠的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及干质量均较低。4种苹果砧木幼苗的根系活力均表现为硝态氮处理>铵态氮+硝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3种处理中,铵态氮+硝态氮处理时4种砧木根系中的全氮含量均最高。对于平邑甜茶,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的干质量较高,且均显著高于铵态氮+硝态氮处理;对于富平楸子,以硝态氮处理的干质量高于铵态氮处理和铵态氮+硝态氮处理;对于西府海棠和新疆野苹果,不同氮素处理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综合分析认为,硝态氮对苹果砧木幼苗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南麓3种典型人工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选取太行山南麓20年生侧柏、刺槐、栓皮栎人工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率和孔隙度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3种人工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氮(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总体上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刺槐人工林最高、侧柏人工林最低。3种人工林林下土壤剖面的C/N比值介于6.44~12.00,没有明显差异。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除侧柏人工林)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3种人工林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除侧柏人工林)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容重与之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仅侧柏人工林的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