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2.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农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该研究以吉林省九台市为代表样区,依据《耕地地力评价指南》和《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对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和农用地分等.通过比较分析耕地地力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评价结果,得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分布趋势相同,一致性较强,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农用地利用等和经济等分布趋势不同,有一定的差异.该文还提出可以通过转换为粮食产量高低这一媒介将二者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用地数质并重管理的需要,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和外业调查对样点区域耕地的自然禀赋状况做了细致调查和分析,在确定样点区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的基础上,计算了其相应的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并完成国家级等指数的转换.研究得出,样点区的农用地质量为国家级X级.耕地质量等级检测可为实现耕地占卜平衡、数质并重管理、耕地保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的进一步认识,从耕地的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和工程5个维度出发,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再运用加权求和法和影响因素逐级修正法构建模型,对广东省新兴县的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兴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为良等、中等和低等,主要为低等,耕地产能评价结果介于7~11等,主要为8、9等;耕地质量指数(不计入生物特性)和国家自然等指数、耕地产能指数和国家利用等指数均呈极显著相关,耕地质量等别和国家自然等、耕地产能等别和国家利用等之间衔接良好;与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相比,采用该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对整治项目建设前后耕地等别变化进行分析,更能体现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等别的提升效果。构建的县域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区域实际,评价结果与农用地质量分等结果衔接较好,且能够相对较明显地体现土地整治项目在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方面的功效,可为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现不同尺度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可比衔接是提高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成效的关键。在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进行河南省漯河市县域-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对比衔接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指标赋值及权重)的差异是导致同一研究区不同尺度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漯河市县-市评价综合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以此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实现县级评价结果与市级评价结果之间的数据衔接与相互检验。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农用地利用等级作为评价等级,分析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的关系,依据各等别对应标准粮产量进行各等别折算系数的计算。并以沈阳市康平县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康平县各类耕地的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之间的函数关系及等别间折算系数。  相似文献   

8.
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选取新疆阿勒泰市为研究示例,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影响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因素,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和综合水平,同时描述多时段内区域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情况,揭示耕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表明阿勒泰市耕地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自然等别变化平缓,利用和经济等别波动性较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变化趋势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赤水市丙安镇三佛村大茅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例,采用传统农用地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测算模型两种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很好地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研究区耕地质量国家平均利用等别为9.2等;平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单价为4825.81元/hm~2,最大值为61252.05元/hm~2,最小值为146.46元/hm~2。水田和旱地等级越高,单位面积农田生态服务价值越高;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模型测算的结果更能直观地反映研究区的真实状况。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与农田生态系统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选择渭北陇东黄土旱塬区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运用多因素法确定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增耕地国家级自然等为11级,国家级利用等为11级,国家级经济等为9级,通过土壤有机重构,增加灌溉设施等工程措施,补充耕地质量等别高于周边耕地,实现了耕地质量和数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海口市耕地质量状况,并为该地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提供理论参考,以海口市琼山区为例,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选取排涝能力、成土母质和耕层厚度等共12个指标构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按照累积曲线法划分的耕地地力等级对该地区的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琼山区耕地中一级地1713.0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05%;二级地6500.5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6.78%;三级地10768.0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4.37%;四级地4418.1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20%;五级地870.4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9%。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客观准确地进行农用地(耕地)分等,减少现行农用地分等方法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精度。以福建省长泰县丘陵山地区为实证研究区,通过无监督网络——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筛选出2 602组典型样本,分别进行有监督网络——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学习训练,将分等指标作为输入变量,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等别作为输出变量,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农用地分等模型与SVM农用地分等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正确率为89%,精度较高;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评价结果正确率为99%,达到高精度等级。2种模型均能满足农用地分等的精度要求,但SVM模型较BP神经网络效果更好,更适合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耕地地力评价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工作的基础。为探究特定土壤类型耕地地力及影响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以河南省温县为例,从地学条件、土壤性状、土壤管理和生物特性4个方面构建潮土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分级赋值、加权求和计算区域耕地地力,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等级划分,并引入贡献分值定量化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等级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结果表明:温县耕地地力总体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地力较南部高,其中一等地和二等地较多,分别占总面积的32.22%和50.59%;影响温县地力等级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集中在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元素、有机质含量的自然条件和田间输水方式的人工条件指标中。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高度吻合,为合理配置温县耕地资源和调整种植业结构奠定了基础。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满足潮土区耕地地力评价及空间差异性敏感因素诊断,可为潮土区耕地质量提升作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棕壤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利用方式、养分和限制因素等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棕壤耕地高、中、低等级地面积分别为42.96万、52.53万hm2和32.66万hm2,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33.52%、41.00%和25.48%,其中高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地区的西侧和东侧外缘以及东部丘陵区西南、东北侧,中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西部、中东部和鲁中南东部、东北部部分地区,低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和鲁中南地区中部;各等级耕地土壤属性差异明显。从利用情况看,水浇地主要分布于一、二、三级高等级地,旱地地力等级分布较为宽泛,从三级到八级,灌溉水田则集中分布于五级地和四级地。棕壤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有效磷含量高于全省平均,pH值则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级地耕地地力主要受土壤钾含量限制,中等级地除土壤速效钾偏低外,还受耕层质地偏砂影响,低等级地则存在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灌溉能力等诸多限制。该研究较好理清了山东棕壤耕地地力状况及特征,对棕壤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德惠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最后利用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等级指数确定耕地的级别为6个等级,并根据分级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良措施,为德惠市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粮食的安全。本文根据新疆温泉县实际情况选取了10个指标作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确定了评价单元、拟合了隶属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价因素的组合权重,最后使用加法模型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对温泉县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温泉县24 001.34 hm2耕地中,应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将温泉县的耕地分为5个等级,一至五级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为10.05%、21.29%、42.22%、22.97%和3.47%。温泉县耕地地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四、五级地主要受自然因素土壤质地构型差、理化性质不良和灌溉保障率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土地整治使得未利用地的利用类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从而评价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质量。[方法]选取有效土层厚度等6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该地区190.500 5 hm2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新增耕地省级自然等为6等、省级利用等为7等、省级经济等为6等;新增耕地国家级自然等为12等、利用等为12级、国家级经济等为11级。[结论]经过对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实现了耕地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中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平衡转换的方法,为国家级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奠定基础。在全国的农用地分等汇总中,用标准粮单产及相应的转换函数,实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平衡转换。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的标准粮产量分别与省级和国家级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呈显著相关,可以通过这一衔接手段完成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国家级汇总。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天祝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分布图、农用地地块图、灌溉分区图、地貌类型分区图、行政区划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将县域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提出了合理利用和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全面调查句容市耕地自然质量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投入-产出状况,以经过论证的耕地质量等级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参数体系等为基础,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的思路与要求,更新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形成完整、实用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其结果可以为基本农田划定选区、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选区、高产农田规划项目选址等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