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节水及提高用水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0-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DEA-BCC、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对河北省11地级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静态和动态时空分异特征及整体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0-2017年河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倒V"形的时间变化特征和"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7.2%,时序上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空间上呈北部、西北部高,东部、西南部低的趋势分布.农业经济水平、节水农业水平及农作物种植结构中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对河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起积极促进作用,水资源禀赋、机械化程度及水资源结构中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的比值则呈消极阻碍作用,其中农作物种植结构和水资源结构起主要导向作用.河北省各地级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明显,总体水平偏低,有较大提升空间,充分利用好技术优势和节水农业设施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我国最大的水资源消耗产业,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水环境污染排放是推进农村"绿水青山"战略的必然选择。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中国各省区和八大区域2011-2015年间的农业水资源环境效率,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业水资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我国大部分省区的农业水资源环境效率呈现递增的趋势;地区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北、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三大农业主产区的效率值排名相对靠后。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作物种植结构降低了效率,节水技术类因素并未发挥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呈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6年间的湖北省面板数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北省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6年,湖北省用水效率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式递增的趋势,经济发展则呈良好的上升态势。湖北省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度一直接近拐点值0.5,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虽不断增加,但总体上较低,2016年也仅达到初级协调水平,处于向协调发展过渡的阶段。湖北省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发展转型方面仍需做出更多努力,以实现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国内外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关研究基础上,选取用水结构、去变异化农业用水效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5个指标,通过对地区指标数据的聚类分析,采用投影寻踪和遗传算法优化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以2012年我国299个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将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分为五个等级,进行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性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性显著,水资源短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华北和华东地区水资源效率较高,水资源丰富和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前后10名的城市进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2013年新疆14个地州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方法测算了新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灌溉用水效率,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农业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但是近年来用水效率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不同地区的用水效率差异在明显缩小,北疆是最具节水潜力的区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及地表水占供水总量的份额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负向相关性,有效灌溉面积、水库数量、人均GDP、棉花播种面积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相关性,灌溉水费、全年降水量、全年日照时间及种植结构对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方向不同,表明要视当地的情况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制定水价,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需要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当前农业生产效率较低,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文章主要分析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所涉及的问题,为促进农田节水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农户参与农业节水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但是河北省的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下.基于对河北省39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影响农户参与农业节水因素的logistic模型.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参与农业节水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是否为村干部、有无外出工作经历、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度、年龄、对农业节水的预期等;并据此提出了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的建设、加强对农户的农业节水宣传、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加大对农业节水的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湘西自治州8个县市2006-2016年的用水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年供水量等作为投入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这8个县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静态效率评价;再使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动态效率分析。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8个县市从静态效率分析来看,仅吉首市和花垣县达到了DEA有效,大部分地区的规模效率都比较高,接近最优规模。主要提高技术效率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动态效率分析来看,该地区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2%。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率为2.3%。技术进步是推动湘西自治州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区域来看,除了古丈县外,各县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这表明湘西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正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崔永正  刘涛 《节水灌溉》2021,(1):100-103
评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全国视角下测度分析2008-2018年黄河流域9省的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分解,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流域各省的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较低,与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黄河流域农业用水规模效率接近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的问题,测度农业水资源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将多种数学地理模型相结合,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以Tobit模型作为探究农业用水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方法,基于所测算结果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各因素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差异性。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明显但总体效率仍保持较低水平,农业用水效率省际和区域差异显著;年降水量、农业用水占比、节水灌溉面积占比、人均农产值和农产品进出口额是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用水占比和人均农产值是最主要的负向和正向因素;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环境导致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繁荣,能有效促进农业用水效率提升;黄河流域传统的漫灌、串灌方式用水浪费严重;长江流域下游发达地区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带动中上游地区发展;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丰富的降水缓解了缺水压力,节水动力不足;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的劣势导致用水效率低下。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从多维度推动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与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依据黑河中游4个县(区)48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农业种植结构、水利基础设施、兼业程度、投资风险和水费计价方式等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构建农户用水激励机制、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吉林省各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产出效率进行分析,从吉林省各市“水资源条件下的用水产出效率”、“水资源条件下的经济产出效率”和“用水情况下的经济产出效率”方面,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吉林省9个地级行政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吉林省水资源产出效率总体呈DEA无效,规模效率是吉林省水资源产出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2009-2019年吉林省各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值大小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当加大投入产生水资源产出的规模效应,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资源的产出效率,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以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目的】提高主要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缓解京津冀地区农业水资源矛盾。【方法】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有效降水计算公式估算了1957-2017年京津冀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的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冬小麦、夏玉米的节水潜力。【结果】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呈逐年线性增长趋势。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仍有20%~30%的提升空间,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京津冀地区可节约水量43.6亿~60.4亿m^3。冬小麦节水潜力高于夏玉米。【结论】可通过改善土壤条件,优化灌溉管理以及秸秆覆盖等措施提高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以及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方向距离函数,构建了包含面源污染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并对2003-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效率结果的时空特征和驱动贡献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农业绿色...  相似文献   

15.
牛杰 《南方农机》2019,(12):226-227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BCC和CCR模型,选取八个指标,从山东省的17个市入手,分别对2015、2016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节水潜力进行研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新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匹配程度及其对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的而影响。通过统计2004-2013年新疆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等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农区水利用综合系数和时间序列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和耕地面积的匹配度处于"相对平均"的阶段,而新疆水资源与人口增长的匹配度处于"两极分化"阶段。新疆水资源匹配度与新疆农业水利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新疆水资源和耕地面积的匹配度与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呈双向因果关系,但是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新疆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匹配度之间只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46个县(市) 2015-2020年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和Tobit模型分析流域内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了水污染的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用水效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整体不高;流域内兵团各市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相对较高,其中又以阿拉尔市和若羌县为最高,达到了现有技术水平下的最优状态,效率值为1,而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的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相对较低;农业生态用水效率值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和西部边缘,研究时段内效率值分布重心呈现出自中部向西南部演进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水价、经济发展水平、节水灌溉技术等因素对流域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的影响显著,水价越接近供水成本,对效率的提升贡献越大,节水灌溉技术和地膜应用越广,农业生态用水效率越高。研究的政策含义表明:应继续在流域内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除了普及滴灌设施以外,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可采用地膜覆盖来减少蒸发;应持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用水价格,合理设置阶梯水价,积极探索水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对缓解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重要。根据黄河流域2010年供用水资料构建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黄河流域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以模型计算的投影值作为衡量流域各省(区)用水效率水平的依据,并分析影响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用水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山西用水效率最高,宁夏用水效率最低;人均综合用水量、农田灌溉每公顷平均用水量、农业用水比例、万元GDP用水量等为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可为用水效率管理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面积变化对新疆水资源结构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棉花、小麦、玉米作为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既是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切入点,又是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纽带,其种植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通过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的计算,分析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并计算棉花、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新疆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节水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优化配置新疆水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之举,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问题。本文选取了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数据,利用投入导向型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情况,结果显示,我国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不高,东部、中部、西部效率差异很大,东部水资源平均利用效率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根据超效率值,运用Tobit模型从社会经济、自然因素、产业结构、生态环境4个方面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