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推进,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为了解精准扶贫效果,本文选取烟台莱州市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贫困户进行抽样调查,构造Logistic模型对精准扶贫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困户的年龄、人均年收入、公益岗位的满意度、产业扶贫的满意度、家庭收入变化的满意度、基础设施提升的满意度以及帮扶人员到访次数是影响精准扶贫效果的显著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贫困群体内生发展动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完善政府职能,落实好精准扶贫政策;巩固好脱贫成果,保证脱贫效果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需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所以,分析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就成为精准扶贫政策是否精准贯彻并见成效的前提和基础。调研中发现,样本村落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建设、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导致;个体农户的贫困案例中,因病因残致贫、缺乏教育致贫是主要原因。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照需求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从乡村旅游业的精准扶贫绩效满意度出发,应用有序Probit模型估计,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三大方面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三大因素对乡村旅游业的精准扶贫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精准识别为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与贫困人口距离最近的帮扶工作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农户视角,选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驻村工作帮扶成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工作队驻村、知晓度、帮扶落实以及农户信心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对帮扶成效的满意度评价.基于此,从扩大知晓度、落实政策及增强脱贫信心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推进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贫困户、非贫困户与村干部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观察者和参与者,运用Logit模型和ISM方法分析其对政府精准扶贫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并探究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最终提取出8个显著影响因素:被调查者的身体状况、贫困标准合理性、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贫困准入机制、贫困户信息卡、贫困退出机制、扶贫管理机构、乡镇扶贫信息管理网。最后提出政府应该设定合理的贫困标准,建立动态的贫困准入和退出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建设完善的扶贫信息管理网,对每一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动态监管扶贫资源使用情况的发展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川省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显著影响因素,探究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并客观评价益贫成效。【方法】基于34个重点县扶贫资金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扶贫资金投入、扶贫资金来源、扶贫资金投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贫困发生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扶贫资金投入对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降低贫困发生率具有明显正向效应,扶贫资金来源结构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减少贫困发生率上有显著作用,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仅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作用显著;扶贫资金投向结构中,农业和技术培训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减少贫困发生率上具有显著作用。【结论】四川应从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农业发展投资、提升工业产业发展质量、改善基础设施资金配套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做到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提高益贫效果。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打造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南阳农业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利用农业科技部门的智力、技术资源,发挥好农业技术人员在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中的能动作用,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8.
杨雨蒙  肖轶 《农业与技术》2023,(15):146-151
全面脱贫背景下,农户对产业精准扶贫成效的满意度是体现农村整体脱贫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20年底重庆市33个区县3545份产业扶贫状况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脱贫农户对产业精准扶贫成效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脱贫农户对产业精准扶贫的满意率达到了88.18%,总体满意度较高;人均纯收入越高、借过小额贷款、折股入社、获得生产资料的脱贫农户均显著对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持有更高的满意度;经历过扶贫易地搬迁、参与合作社打工的农户则显著持有较低的满意度。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精准扶贫成效,当地政府应重点关照特殊农户群体,积极引导农户提高金融流转能力,促进农村产业链创新与融合发展;同时,落实统一的政策实施标准,完善产业精准扶贫制度,以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19,(10):254-258
以国家级重点贫困县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贫困户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处于"比较满意"层次,其中,政策满意度最高,培训效果满意度最低;性别、是否有非健康人员、是否参与过培训、家庭总人口数、扶贫项目了解程度、干群互动、生活改善、收入增加因素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呈显著影响。为提高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坚持"扶智+扶志"的扶贫模式、完善"造血式"扶贫项目、加大产业扶贫推进力度和鼓励和组织贫困户参与精准扶贫项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42-243
通过对河南省淅川县90个深度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结果发现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的原因比较多,相较于一般地区的相对分散的个体贫困,其原因较为复杂,呈现出精神、能力、生态、病残、文化、权利等多维度深度贫困现状。精准帮扶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农户多维贫困贡献率与多维贫困指数大小不一致、低收入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严重且在扶贫中受关注度不高、深度贫困地区农户思想保守落后与时代严重脱节。最后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一直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以贵州省都匀市43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劳动力情况、住房情况和医疗卫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多维贫困理论和贵州省精准扶贫实际,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现有帮扶措施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针对当前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旅游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促进精准脱贫政策优化和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贫困脆弱性理论,利用陕西省22个旅游扶贫村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扩展回归模型(ERM),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和贫困脆弱率状况,探讨乡村旅游对西部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参与旅游农户贫困脆弱率为29.58%,低于非旅游参与户。参与旅游能够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与未参与时相比降低了13.7%。4A级及以上景区带村、受到旅游精准帮扶农户参与旅游降低脆弱性、防止未来贫困的效应显著,不同旅游参与形式中旅游经营的降脆效应更大。乡村旅游通过提升家庭收入水平降低家庭未来陷入贫困可能性,但经营性收入的不确定性成为加剧脆弱性的风险隐患,工资性收入对缓解贫困脆弱性无显著正向影响;在西部山区旅游兼业普遍状况下,生计多样化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其中兼顾传统农业强化了参与旅游对贫困脆弱性的减缓效果。因此,为保障旅游减贫成效持续巩固,提出要正视乡村旅游产业本身的脆弱性和收益不确定性,推动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长效发展,统筹兼顾普惠性旅游扶贫政策和精准帮扶措施,加强农旅融合与利益联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跨省域对口帮扶是当前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一种重要的脱贫攻坚方式,对广州市跨省域对口帮扶黔南-毕节地区精准扶贫的长期战略进行研究,有益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方法/过程】以广州市跨省域对口帮扶贵州省黔南-毕节地区精准扶贫模式为例,运用SWOT理论,对跨省域对口帮扶中广州、黔南、毕节等地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结论】广州市跨省域对口帮扶黔南-毕节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属于"优势+机遇型"精准扶贫模式,无论是广州还是黔南-毕节地区,其内部劣势远大于外部威胁,据此提出确定对口帮扶发展长期目标、有效规划设计阶段性目标、确定对口帮扶发展战略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帮扶(1)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给予每人1500~2000元产业帮扶资金。具体由县定。(2)扶贫经济组织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参与精准扶贫的,可根据项目采取的帮扶模式、帮扶贫困人口数量、增收效益幅度以及贫困农户对企业的依存度等要素,享受一定的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具体支持额度见湘扶办联[2015]14号文件。(3)为51个贫困县贫困户补贴90%农业保险保费,其中省财政和  相似文献   

15.
以精准扶贫开发为研究视角,以河北省阜城县和武邑县为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对数据相关性分析,研究我国贫困地区基于精准扶贫开发的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增加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当地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8,(6):88-90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在赫章县对口帮扶,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期间,充分挖掘土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土地政策价值,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等政策,采取村民自建方式,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变革活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让土地成为赫章县精准扶贫的重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旨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精准识别需要将贫困人口根据其致贫原因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精准确定脱贫方案,在此过程中扶贫资源信息与扶贫需求信息的对接可以调动帮扶与被帮扶双方的能动性,便于形成有效的帮扶措施。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实地抽样调查,对精准扶贫资源信息和精准扶贫需求信息现状进行分析,从扶贫供给者和扶贫需求者两个维度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为制定有效的精准帮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省卫计委印发了《组团式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2018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扶贫将由对口帮扶形式向精准帮扶转变,范围向深度贫困县、乡转变,方式向组团式帮扶转变,将对口帮扶与健康扶贫相结合、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结合、与医联体建设相结合的"三转变、三结合"新要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贵州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基于对贵州省12个乡镇188户扶贫对象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合调研情况,分析影响扶贫对象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住房面积等7个因素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5项评价指标呈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健康状况、劳动能力、是否通生活用电等9个因素对5项评价指标无显著影响。建议从提高区域性经济水平、重视培育和激发扶贫对象自主脱贫能力、持续施行农业扶贫政策和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等方面做好后续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是激发农户内生动力的关键,探究其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提高农户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贫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产业扶贫措施对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享受产业扶贫政策农户的各项生计资本均高于未享受过产业扶贫政策的农户;未享受产业扶贫政策户中各类型农户的社会资本较为匮乏,明显低于其他四项资本.产业帮扶措施对贫困农户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