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SRAP和ISSR分子标记,对20份杧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亲缘关系分析,为杧果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在SRAP分析中,从80对引物中选出12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24条谱带,每对引物组合扩增谱带数在13~21条,平均为18.7条,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94条,平均多态性谱带为16.2条,多态性比率为86.61%,材料间相似遗传系数变化范围为0.54~0.94;在ISSR分析中,从100条引物中选出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9条谱带,每条引物扩增谱带数在11~20条,平均为17.9条,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53条,平均多态性谱带为15.3,多态性比率为85.35%,材料间相似遗传系数变化范围为0.58~0.90。SRAP和ISSR标记分别在相似系数0.624和0.665水平上,均可将20份杧果种质资源分成4大类群,SRAP和ISSR标记都能将供试材料完全区分开来,聚类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均适用于杧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用于杧果遗传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薄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薄荷地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及材料创新提供参考.[方法]结合SRAP和ISSR标记对48份不同来源薄荷种质材料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并根据扩增图谱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利用筛选的20对SRAP和ISSR引物从48份薄荷种质材料分别扩增出187和183条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97.33%和97.27%.48份薄荷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67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762,说明供试薄荷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8份薄荷种质材料可分为五大类,其中I类又可分为5个亚类,该聚类结果主要由品种差异决定,受地域影响较小;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6处可将33份贵州薄荷资源分为四大类.不同来源的薄荷群体遗传多样性排序为引进群体>贵州群体>重庆群体>云南群体,贵州群体与引进群体遗传距离最大,与云南群体和重庆群体遗传距离较小,说明贵州群体、云南群体和重庆群体亲缘关系较近.[结论]SRAP和ISSR标记对薄荷种质材料的多态性检出率较高.薄荷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种内遗传变异较小.贵州薄荷种质材料的遗传基础较引进材料狭窄,与云南和重庆的薄荷种质材料遗传背景较近.  相似文献   

3.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9份狼尾草资源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00对SRAP引物中,38对引物多态性较好,每对引物产生9~22条条带,共扩增出68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5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4.13个多态性条带,表明在这19份狼尾草资源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经NTSYS pc2.01软件聚类分析,狼尾草品种间简单匹配相似系数为0.53~0.82.在相似系数为0.60时,可将19个狼尾草品种分为A、B、C3类;在相似系数为0.67时,B类分为2个亚类,C类分为3个亚类.此结果与狼尾草形态学特征相配合,为鉴别狼尾草资源亲缘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浙江与福建等地引种、杂交与野生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线莲种质资源鉴定及优良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48份新鲜金线莲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各挑选11条(对)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后,统计其扩增条带数,运用NTSYS-PC 2.1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  结果  ISSR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67%;SRAP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73%,ISSR和SRAP标记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不同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表明:浙江省与福建省的金线莲种质混杂严重,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福建省的金线莲种群遗传多样性更高。此外,基于ISSR和SRAP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48份不同种源的金线莲依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四大类,聚类的划分受到一定地域性的影响,但各地域的金线莲品种在这四大类中均互有混杂。  结论  金线莲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在各地区、各品种(系)间遗传交流频繁,ISSR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浙江与福建等地金线莲的遗传多样性,且结合ISSR标记与SRAP标记的分析结果要优于单一的分子标记结果。图4表3参24  相似文献   

5.
大豆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分子标记SRAP(sequence -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进行大豆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利用从2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的12对SRAP引物组合对113个大豆品种(系)和20个野生大豆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0条,多态性谱带比率为87.6%,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范围为15 ~ 27,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8.3条多态性条带,期望杂合度为0.287 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37 5.表明SRAP分子标记适用于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大豆材料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份海巴戟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占总数的9692%。在相似系数为063时,202份海巴戟种质分为5个类,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 Ne=16042,基因多样性 H=03488 ,Shannon′s信息指数 I=05206,说明202份海巴戟种质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不同来源的黑木耳菌株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在选用的15个ISSR引物中,有2条引物建立了14个菌株的指纹图谱,其能将所有供试菌株相互间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4个供试菌株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括11个菌株.且其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类;类群Ⅱ包括3个菌株;其中"981"和丰收1号的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8.
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研究16个分布于不同地区无患子种质的亲缘关系。基于优选出的13条ISSR引物和3对SRAP引物介导的稳定PCR扩增图谱,采用NTSYS数据分析软件计算材料间的Dice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和SRAP条引物共扩增出90个稳定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共5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约为61%,表明分布于不同地区的无患子种质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各地区种质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基于UPGMA法构建的分子树状图,可将16个无患子种质划分为3个大类,其中分布于福建与分布于四川的无患子种质亲缘关系最远,分子聚类结果并不完全与其地理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9.
浙贝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贝母主产地磐安的浙贝母品种进行种质资源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磐安地区的浙贝母遗传相似性平均为0.639 9,这表明浙贝母品种间有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同品种的狭叶贝母在不同地区种植,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试验结果还发现,相同品种不同个体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由此表明当前浙贝母种质混杂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信阳5种叶型猫爪草进行了ISSR分析,探索不同叶型猫爪草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1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7条带,多态性条带106条,多态性比率为77.37%。引物ISSR12能够区分猫爪草的5种叶型。提示ISSR标记适合于构建猫爪草的DNA指纹图谱、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ISSR技术对福建和广东7个种源的巴戟天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能产生稳定多态性的引物用于ISSR分析,共扩增出15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占总数的78.81%.结果表明,7个种源的巴戟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使用POP-GENE32软件进行聚类分...  相似文献   

12.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SRAP)和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TRAP)分子标记对19个香菇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34对(条)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获得303条数据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4条,多态性比例为83. 83%,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 75的水平上,将19个菌株分为6类。3种标记的多态性比例排序如下:TRAP(91. 14%) ISSR(83. 15%) SRAP(80. 00%)。由结果可知,综合不同分子标记进行香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更加准确地反映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樱亚属部分园艺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运用ISSR分子标记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08份樱花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出91条清晰条带,其中83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21%。樱花品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94.0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9.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66.7。各栽培区平均PPB为55.65%,H为0.199 9,I为0.298 0,各遗传参数均以浙江地区的最大,福建地区的最小。总的基因多样度(Ht)为0.310 7,地区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56 6。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可将208份品种分为2类,一类为福建、山东和云南地区的品种,另一类为贵州、湖北、浙江和上海的品种。樱花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品种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秀  徐坤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4):718-726
【目的】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千百年来,在经历气候变迁、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其生物学性状呈现出多方面变异,造就了许多地方品种。因此,研究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对生姜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为生姜种质的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生姜幼叶基因组DNA,利用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世界不同地区的51份生姜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PCR产物采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采用银染法显色。根据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利用POPGENE version1.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以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遗传相似系数(GS)、遗传距离(GD)、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等指标,并采用NTSYS version2.10e软件进行种质间的UPGMA(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聚类分析和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组群间的聚类分析,对生姜资源进行分类;同时,根据不同生态区之间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合植物起源中心相关特性及历史记载,探讨生姜的起源与传播。【结果】筛选出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305条带,其中18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6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0.33个位点和12.53个多态性位点,说明生姜的遗传变异较为广泛。51份生姜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689、0.5510,据此可将生姜种质分为3个大类、9个亚类,分析比较发现,每一类的生姜多来源于相同或相近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7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是0.2901-0.480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时,可将7个群体分为4类,华北群体、非洲群体各为一类,东南亚群体与日韩群体为一类,东南沿海群体、西南高原群体、华中群体为一类。【结论】品种间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分析表明,生姜虽为无性繁殖作物,但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受地理来源影响较大;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国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群体,尤其华北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且其栽培历史悠久,可以判定中国华北地区是生姜的次生起源地;而鉴于非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且空间分布距中心位置较近,又有野生种存在,据此推断非洲可能是除东南亚之外的另一生姜原生起源地。  相似文献   

15.
文心兰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RAP标记分析文心兰部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0对引物组合对33份文心兰种质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19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产生2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4.6个多态性条带,相似系数在0.280-0.927。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在值为0.37时,可将33份文心兰种质划分为4大类群。第1类厚叶大花品种,第1I类为厚叶小花品种,第III、第Ⅳ类均为薄叶品种。结果表明,文心兰种质的聚类与其遗传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SCoT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7份凉粉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8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9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3.3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 ~0.83;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0.0%,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1 ~0.8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份凉粉草种质资源被分为三大类,两种分子标记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CoT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均适用于凉粉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资源冷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湖南和广西的6个资源冷杉野生群体共24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了108个位点,其中84个是多态性位点,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77.7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34 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6 4. 6个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2.22%~70.37%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2 0~0.219 5,Shannon信息指数为0.134 4~0.339 1.香菇棚群体和银竹老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舜皇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资源冷杉自然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77 7,说明自然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Nm为0.411 9,相对较弱,可能对自然群体的遗传分化有一定影响.基于Nei’s遗传距离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6个群体的个体按群体各自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木荷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2个引物对9个木荷种群共180个个体的样品进行扩增,共测到24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2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0.20%.9个种群的P平均为53.02%.木荷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548,Nei指数(h)为0.3016.各种群Ⅰ平均为0.2914,h平均为0.1974.表明木荷物种以及种群水平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木荷种群的遗传变异34.37%存在于种群间,65.63%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454.木荷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9476.木荷9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547.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木荷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荷花资源的保护利用、品种鉴定及育种效率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份野生半野生荷花品系和27份荷花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从40条引物中筛选扩增效果较好的5条引物用于试验。采用POPGEN32软件计算供试材料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度(He)和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用筛选出的5条引物(UBC807、UBC811、UBC836、UBC840、UBC880)分别对33份荷花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4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46.3%。应用引物UBC811、UBC840和UBC880的15个特异性位点绘制了33份荷花的DNA指纹图谱,这些位点组合后可以将33份荷花材料逐一区分开。33份荷花资源的Ne为1.276 6,He为0.192 0,I为0.323 7,且野生半野生品系的各项参数值均低于栽培品种。利用UPGMA法将供试荷花资源分为4个类群,6个野生半野生荷花品系均在第Ⅰ类群,3个中、美杂种莲种系和13个中国莲种系的品种聚在第Ⅱ类群,藕莲和花莲分属于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第Ⅲ和第Ⅳ类群分别仅包括1个和2个品种。【结论】供试33份荷花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聚类结果显示,荷花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距离相关,中、美杂种莲种系品种与中国莲种系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加强对全国各地荷花资源的调查与保护,是荷花遗传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油棕新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灿  林位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202-2203,2205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上对油棕新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为这些新选育油棕种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技术对海南和云南的22份油棕新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23个引物共扩增得到201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41.8%。聚类分析可将22个品种明显的划分为2大类:采自海南的R1~R12新种质材料与采自云南的V20新种质材料聚为一类;采自云南的其余新种质材料聚为一类。[结论]海南与云南新选育的油棕种质材料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