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牛奶中分离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对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分离病原菌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分析。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鉴定,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为志贺氏菌。通过提取DNA及16S rRNA序列的分析,得到该分离菌与GenBank上发表的志贺氏菌同源性为99.9%。  相似文献   

2.
乳房炎是奶牛业最常见且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天津地区奶牛场乳房炎病原,本研究对天津地区4个奶牛场的77份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分析。通过病原分离、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发现,临床型及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样分离菌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优势菌群。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和新霉素敏感,对其他抗菌素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并筛选出了敏感药物,这对该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4.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安徽省某种鸡场发生的以心包炎、肝周炎及腹膜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的病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病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临床用药治疗。[结果]分离培养得到的病原菌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均与大肠杆菌相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对菌必治、阿米卡星、壮观霉素等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定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呋喃妥因、庆大霉素表现低度敏感。采用菌必治进行治疗,3 d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对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是临床上治疗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定有效的奶牛乳房炎防制措施,从病原菌分离、鉴定、耐药性研究等方面,调查了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并研究了奶牛乳房炎的疫苗防控措施。细菌鉴定表明,导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87.1%(54/62);其次是各类杆菌占12.9%(8/62)。药敏试验显示多数病原菌对3种以上的乳房炎常用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从有腹泻症状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分离出1株病原菌.对该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和迁徙行为观察.经迁徙行为观察发现,该菌在1.5%LB上呈现弥漫性生长,在0.5%、1.0%的LB平板上的未见迁徙现象.该菌在DHL平板上的菌落特点与沙门氏菌相似,通过沙门氏菌手工生化鉴定、ATB细菌鉴定及16S rDNA分子测序比对证实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8~20 mm,而对多数药物中度敏感或不敏感.给腹泻小鼠饲喂喹诺酮类药物后,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发病率明显下降.该研究结果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免疫缺陷小鼠腹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喉拟水龟一种慢性传染病的病原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的黄喉拟水龟肝、肺分离到一革兰氏阴性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验分析,结果与报道的摩根氏菌一致.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摩氏摩根氏菌摩根氏亚种(Morganella morganii ss morganii),可能性(PROB)为99 %,相似性(SIM)和位距(DIS)分别达0.742和3.90.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先锋必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对大多数药物存在耐药性.综合对该病病原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原是摩根氏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先锋必对病龟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病龟一周内康复.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提取物与酶复合物对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奶样中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进行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和中草药提取物与酶复合物体外抑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3种病原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有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头孢类、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中草药提取物与酶的最佳复配物(复配物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制作用较强,其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分别为7.82、31.25和62.50 g/L,抑菌环直径分别为(23.4±0.2)、(14.2±0.1)和(14.5±0.1)mm.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省蒙自地区奶牛乳样中采集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进行形态和生化试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牛奶中分离得到的7株链球菌(编号为MZ1—MZ7),按照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2株是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MZ1和MZ6)、3株是乳房链球菌(S.uberis)(MZ4、MZ5和MZ7)和2株停乳链球菌(S dysgalactive)(MZ2和MZ3);这些菌株对四环素、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和苯唑西林4种药物敏感,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青霉素3种药物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调查陕西规模化牛场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防治耐久性乳房炎提供参考。从陕西某牛场发病症状典型的乳房炎牛中,无菌操作采乳样20份,经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检验和生理生化试验,3份乳样中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3/20),7份乳样中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20),14份乳样中分离鉴定出酵母菌(14/20),2份乳样中未分离出任何细菌和真菌,且6份乳样中同时分离鉴定出酵母菌和细菌(6/20)。分离细菌经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共同高度敏感抗生素为氯霉素、先锋噻肟、氧氟沙星等;共同耐药抗生素为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氧哌嗪霉素等,酵母菌菌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氯霉素、先锋噻肟等抗生素均不敏感。检测确定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种类,同时筛选出这些病原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1.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的方法,采用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从鱿鱼中分离得到1株疑似沙门氏菌的非常见致病微生物,发现其生化反应与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生化反应极其相似,经ATB生化鉴定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为腐败希瓦菌。用5类9种抗生素对该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7种抗生素对该菌抑菌效果明显,但该菌对青霉素G表现出完全抗性,复方新诺明抑菌明显但效果不佳(抑菌圈完全浑浊,延长培养1 d后抑菌圈基本无法识别);试验并对分离所得的腐败希瓦菌生化图谱与沙门氏菌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二者生化特性差异较大。分析了腐败希瓦菌的药敏性和潜在危险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引起黄鳍鲷眼球充血、肝肾肿大等病征的病原菌。[方法]从发病黄鳍鲷肝肾组织中分离致病菌,并结合致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测定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对分离菌株敏感的抗生素。[结果]经鉴定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回归试验结果证实该分离菌株是引起此次黄鳍鲷发病的病原菌,其对黄鳍鲷的LD_(50)为5.0×10~3CFU/g。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黄鳍鲷海豚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忠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吴忠市某奶牛园区的9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13株细菌,即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杆菌、2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园区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哌酸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有广泛的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研究了曲麻莱县部分奶牛养殖户乳房炎的出现状况,就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与研究,采集临床类乳房炎病牛的乳样实施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选取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型乳房炎之发病率一般情况下为2.35%。隐性乳房炎的平均阳性率与乳区性率是54.01%与18.96%。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糖菌、大肠杆菌以及链球菌,这几种病菌对环丙沙星、氟嗪酸以及氟哌酸等相关药物都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5.
黄精根腐病分离菌及其拮抗内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精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采集湖南洪江市发生的黄精根腐病株,从其分离菌株HF2的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真菌rDNA内转录区(ITS)、EF-1a区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等方面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黄精根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根腐病株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黄精中分离获得40株内生细菌,对尖孢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10株,其中A8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病原菌的抑菌圈半径可达13 mm,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发病香蕉园中的健康香蕉根际土壤为样品,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m f.sp.cubense(FOC)为指示菌进行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初筛得到16株拮抗菌,通过复筛得到1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YL-19,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6.26 mm。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42℃,最适初始pH值为6~8。对发酵液的抑菌物质稳定性初步研究显示: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及紫外线照射不敏感,对强酸、强碱和温度比较敏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YL-19二次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4%,且对香蕉苗有明显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尖扎县地区奶牛乳房炎乳房链球菌的耐药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缓解奶牛乳汁药物残留问题。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和生化鉴定试验得到3类奶牛乳房炎链球菌,并对其中的8株乳房链球菌进行20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青海尖扎县地区奶牛乳房炎乳房链球菌阿洛西林、氨苄西林、氯霉素、氟苯尼考、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唑林、链霉素、新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由于乳房链球菌对奶牛乳房炎的危害较大,建议牛场需要定期进行乳房链球菌的药敏性试验才能更好地了解菌株的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常见病,奶牛患上乳房炎严重影响牛奶产奶性能和牛乳品质,因此,奶牛乳房是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业发展的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牛奶,对其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试验等,通过致病性试验验证其分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恩诺沙星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疆地区大力发展驼乳产业,已经成为阿勒泰部分地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引擎,而乳房炎的流行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检测阿勒泰地区清河县某牧场散养骆驼乳房炎病例的致病菌,探究牧区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对采自阿勒泰地区清河县的1份典型临床型骆驼乳房炎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及16S rRNA鉴定,随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驼乳样品中得到1株致病性革兰氏阳性球菌,鉴定为粪肠球菌,其LD_(50)为2.18×10~(10),对阿米卡星、林可霉素、恩诺沙星敏感。粪肠球菌可能为牧区散养骆驼乳房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且存在耐药现象,需要引起兽医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贵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情况,试验采用C.M.T方法筛选隐性乳房炎乳样后,选取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并针对23S rRNA设计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0%(680/1700),从90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出细菌188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分别占分离菌的32.90%、12.23%、10.11%、8.51%、7.98%和7.44%;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的PCR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