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天水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计算了天水3个气候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渭北区、河谷区和关山区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仍较偏低,为49.9%~60.0%;生产潜力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都较高,分别达73.6%~78.7%和18.7%~23.8%,排序为渭北区〉河谷区〉关山区,长远看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对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具有负效应,降水量则具有正效应。其中,全生育期温度、秋季温度和冬季日照对天水、渭北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负效应显著,全生育期降水、秋季降水在天水和各气候区正效应显著;并提出了区域生产潜力适度开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倩  刘苗苗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4):16-19,32
江苏省是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臭氧污染.基于大气污染环境建模研究得到精细化、长时间尺度臭氧浓度数据,以江苏省下辖97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结合AOT40的暴露响应关系,评估2007—2019年臭氧污染导致的冬小麦产量损失.结果表明,2007—2019年冬小麦生长期AOT40的范围为10.71~22.1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77-2011年,乌鲁木齐市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以0.60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以4.010mm/10a和29.289h/10a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但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结论】近35a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气候变暖,尤其是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小麦产量产生了较明显的不利影响,降水量略增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一定积极意义,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豫东冬小麦产区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豫东冬小麦产区近50年的水、温要素的变化趋势,通过数学统计与模型模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预测未来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和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规律,探讨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对豫东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东冬小麦产区气候趋于"暖湿化",对冬小麦产量的提升较为有利;冬小麦生长中后期的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性显著;豫东冬小麦产区干旱受灾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成灾面积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新安冬小麦种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对影响新安县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新安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涝灾,由于降水冬前比冬后变化大,常出现生育前期旱涝和中后期湿害。因此,对选用适宜的小麦品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渭南市55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冬前分蘖期平均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年来小麦冬前分蘖期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平均气温显著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305℃/10 a;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明显,每10年减少12.6 h.针对小麦冬前分蘖期日照偏少导致小麦分蘖减少的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南阳市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自1950年来翻了三番多,形成了3个台阶,经历了低水平徘徊、缓慢上升、快速增长、平台振荡、持续提升等5个发展阶段,横向分析县(区)之间发展差距明显、不同类型之间差别巨大、同省内先进地区比较显著落后。文章指出当前南阳市小麦单产处于探索上升阶段,第4个台阶预测可能在7 500~8 250 kg/hm2区间出现。南阳市小麦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灾害频繁、低产田面积大、水浇地面积小、生产规模小、生产者技术方面功能性文盲、播种偏早、播量偏大、盲目施肥、病虫草害防控不力、不浇增产水等。南阳市小麦生产潜力发掘的方向是灌溉区小麦单产达到9 750 kg/hm2、非灌区小麦平均单产达到6 750 kg/hm2以上。重点任务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粮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气候是影响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太原市河村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区,根据其周边11个气象台站1979~2008年3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和Lieth模型,分析了河村30年来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气温、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的30年河村年均气温上升了0.54℃,年降水量减少了77.3 mm;温度生产力呈增长趋势,而降水生产力呈减少趋势,温度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大于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是提高植物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临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临沂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发现临沂冬小麦生育期间气候明显变暖,冬季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旬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冬小麦生育期>0℃的积温在波动中上升,以5.6℃/年的增长率增长,尤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迅速.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冬前温度高,有利于促进小麦早发壮苗;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三类苗转化;拔节提前,小麦易遭受春霜冻危害;拔节孕穗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提高穗数不利;暖冬条件下,病虫害加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栽培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利用开封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10年的观测资料,简单分析了开封市50多年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春季气温呈波浪式平缓上升,冬季气温上升明显;开封市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冬春降水变化不明显,并将研究结果与开封市冬小麦的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中心戴晓苏许多观测事实和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以CO2为代表,其它诸如CH4、N2O、CFCs等,浓度的稳定增长,正在影响全球气候,从而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基于Adaboost模型的江苏省冬小麦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产量预测是农业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气象特征的变化将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影响。本文根据1981—2016年江苏省的气象数据,研究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气象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中的Adaboost算法,对江苏省近几年的小麦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Adaboost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从而为农业生产中的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冬小麦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冬小麦生产模式的优化及增产提供帮助。本文介绍了气候条件及因子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产潜力的计算方法,并阐述了气候因子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潜在影响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旨在为今后冬小麦生产预测领域的研究与开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都兰县1961—2018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都兰县近58年中气温、降水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都兰县年平均气温升高显著,升温率为0.3℃/10 a;降水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为17.8 mm/10 a。都兰县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19.9 g/(m~2·10 a)、30.8 g/(m~2·10 a),2011年以来较20世纪60年代相比,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分别增加90.0、126.3 g/(m~2·a)。都兰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7.2 g/(m~2·10 a),2011年以来较20世纪60年代相比气候生产潜力增加138.6 g/(m~2·a)。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量变化敏感,降水量增加对提高气候生产潜力有利。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对提高作物产量、评价地区粮食的生产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以及为合理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依据。气候变化(包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和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涝和暴风雨等)已经对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的研究方法,以及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以期为提高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湖南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根据1961-2004年湖南省96个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近44年温、光、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作物生产潜力模式,计算了湖南农作物光合潜力、光温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农作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湖南省年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1℃,年日照时数自20世纪80年代初下降了173.2 h,年降水量存在2个明显的多水期和少雨期.光能潜力和光温潜力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气候生产潜力,湘西和衡邵盆地为低值区,湘北和湘南为高值区.光能潜力、光温潜力44年分别下降了7 629.6,4 739.7 kg/hm2,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潜力的评价是农业生产区域化和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基础,也是确定高效农业投资方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依据。山西省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为800—1500公斤/亩,光能利用率3%左右;光温生产潜力为700—1100公斤/亩,光能利用率2.4%左右;气候生产潜力为400—600公斤/亩,光能利用率1.1—1.4%;现实生产水平不足200公斤/亩,光能利用率仅0.54%左右,小麦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应采取以培肥地力为中心中综合技术。把东西部丘陵山区作为重点,通过提高水分利用率,开发小麦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气象因素变化趋势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选取河南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009—2019年气象资料与产量资料,采用HP滤波法分离得到气象产量,并通过建立一元回归与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产量的贡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各生育期表现为一致增温,光照与降水量均在分蘖期、返青期、灌浆期3个时期显著减少;温度、光照、降水量分别在分蘖期、返青期、抽穗期对冬小麦产量贡献率最大;豫北和豫东地区温度显著升高,而该区域在冬小麦播种—分蘖期间的光照和降水量分别呈现显著增加和显著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在豫西和豫西南地区全生育期间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温度、光照、降水量在抽穗—成熟阶段的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东南地区、越冬—拔节阶段的东北地区对冬小麦产量贡献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