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针对传统水稻病害识别技术对图像特定特征依赖性强、识别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将深度学习理论应用到水稻病害识别中,以期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方法】通过使用深度卷积网络建立水稻病害识别模型,对水稻3种主要病害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采用深度学习框架Keras进行深度CNN训练。通过设置不同的卷积核尺寸和池化函数,对水稻3种常见病害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卷积核尺寸采用9×9和池化函数采用最大池化构建的模型识别率最高;模型经过5次迭代,其识别准确率就能达到90%以上;当迭代6次时,图像趋于稳定,模型基本达到收敛;从模型性能分析看,损失函数呈梯度下降趋势,变化相对平稳,预测损失偏差逐步减少。【结论】该模型具有泛化能力较强、准确率较高、鲁棒性较好及损失率较小等特点,这为植物病害的识别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草莓病害图像的分类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通道域增强的深度超参数化金字塔卷积残差网络(CEM-DOPConv-ResNet18)。首先,针对草莓病害的多尺度特点,基于金字塔卷积与深度超参数化卷积提出深度超参数化金字塔卷积(DOPConv),在提取多尺度病害特征的同时,缓解参数量增加导致的收敛干扰;其次,提出基于双重池化的通道增强模块,用以提高模型的特征选择能力,增强有用尺度下的特征;最后,将上述方法与ResNet18结合,将原本的3×3卷积替换为DOPConv,同时在残差块中加入通道增强模块,构建出草莓病害分类网络。为验证模型识别性能与模块有效性,在草莓病害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对比试验和消融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有ResNet18模型相比,CEM-DOPConv-ResNet18的准确率达97.867%,提高3.045百分点,同时内存占用量下降16.6%;消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金字塔卷积,DOPConv可以优化模型收敛,对通道增强模块具有更高的兼容度。该模型提高了草莓病害的分类准确率,降低了网络复杂度,为病害的精准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深度学习和支持向量机的4种苜蓿叶部病害图像识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实现苜蓿叶部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和鉴别,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常见的4种苜蓿叶部病害(苜蓿褐斑病、锈病、小光壳叶斑病和尾孢菌叶斑病)的识别方法进行探索。对采集获得的899张苜蓿叶部病害图像,利用人工裁剪方法从每张原始图像中获得1张子图像,然后利用结合K中值聚类算法和线性判别分析的分割方法进行病斑图像分割,得到4种病害的典型病斑图像(每张典型病斑图像中仅含有1个病斑)共1 651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病斑图像特征,建立病害识别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结果表明:当病斑图像尺寸归一化为32×32像素,利用归一化的特征HSV(即特征H、特征S和特征V归一化后的组合特征)构建的病害识别SVM模型最优,其训练集识别正确率为94.91%,测试集识别正确率为87.48%。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和SVM所建立的病害识别模型可用于识别上述4种苜蓿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准确识别自然环境下的番茄叶片病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算法的轻量化番茄叶部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番茄病害特征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调整先验框的维度,并使用宽度因子为0.25的MobileNetv1代替YOLOv4原有的主干网络CSPDarknet53进行特征提取,并在特征融合网络PANet中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原有的3×3标准卷积,同时在主干网络的2个输出特征层和空间金字塔池化输出层分别嵌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提高模型识别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对8类番茄叶片整体检测精准性(mAP)为98.76%,参数量为12.64 M,传输帧数为1 s 101.76帧,相较于原YOLOv4模型,模型参数量减少80%,每秒传输帧数比原始YOLOv4模型提高了130%。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植物叶片过程中,叶片边缘形状对卷积层的过度作用而导致相似边缘形状叶片识别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路卷积神经网络的植物叶片识别模型。方法模型考虑了叶片信息的边缘形状与内部纹理特征,构建了双路卷积神经网路结构,其中形状特征路径运用7层卷积层的网络结构,前3层采用大尺寸11×11及5×5的卷积核提取大视野特征,完成叶片形状特征提取,另外4层卷积层采用3×3小尺寸卷积核提取叶片细节特征;纹理特征路径采用6个3×3卷积核的卷积层,提取叶片纹理图像细节特征;然后通过特征融合层将两类特征相加为融合特征,并利用全连接层对植物叶片种类进行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双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单路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像处理分类识别模型相比,在Flavia叶片数据集与扩充植物叶片数据集上,Top-1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到了99.28%、97.31%,Top-3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到了99.97%、99.74%,标准差较其他识别与分类模型下降到0.18、0.20。结论本文提出的叶片识别模型能有效避免相似叶片边缘形状干扰而导致识别错误的问题,可以提高植物叶片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时间长、参数量大、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GG-16的改进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一个叠加卷积层替换VGG-16模型的最后3×3×512卷积层,并进行批归一化处理,提高模型训练速度;用全局池化层替换全连接层,大大减少模型参数总量。利用Plant Village公共数据集(健康玉米叶片、灰斑病、锈病和叶枯病叶片)结合大田试验采集的玉米病害图像数据对改进后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与常见的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参数和收敛时间均小于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单一背景下的平均分类识别准确率达99.31%,明显优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VGG-16的90.89%、ResNet-50的93.60%、Inception-V3的94.23%、MobileNet-V2的93.83%和DenseNet-201的95.70%)。同时,利用大田复杂背景病害图片测试新模型的泛化性,识别准确率达98.44%,单张图片测试平均仅需0.25 s。  相似文献   

7.
深度迁移学习在花生叶部病害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花生叶部病害图像进行分类时,需要大量训练样本。而花生叶部病害发生时间较短,多呈地域性分布,为叶部病害图像的采集增加难度。为降低图像采集难度,减少图像标注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调策略的Inception-v3花生叶部病害图像识别方法。首先迁移Inception-v3模型在茶叶叶部病害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微调,然后将微调所得模型迁移至花生叶部病害图像数据集上继续训练。实验结果表明,Inception-v3、VGG19、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和微调卷积神经网络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4.1%、92.9%、93.2%、80.3%和87.0%,本文提出的方法准确率为95.3%。在花生叶部病害图像数量有限时,本文提出的方法识别准确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黄瓜叶部病害检测中,传统方法简单但检测正确率低,难以处理多种多样的病害叶片图像,深度卷积网络的检测正确率高,但依赖于大量训练样本,训练时间长。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多尺度空洞胶囊网络(Siamese multi-scale dilated capsule network, SMSDCNet)的黄瓜叶部病害检测方法,该方法整合了孪生网络、空洞卷积网络和胶囊网络的优势,将多尺度空洞卷积模块Inception引入胶囊网络,作为孪生网络的子网络,构建孪生多尺度空洞胶囊网络模型,提取多尺度判别特征,再进行矢量化处理,最后经动态路由算法得到具有空间位置信息的胶囊向量,进行病害检测与识别。SMSDCNet克服了深度卷积网络需要大量训练样本、训练时间长以及对旋转和仿射变换敏感的问题,并且克服了多尺度卷积网络训练参数较多的问题。在一个较小的黄瓜病害叶片图像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病害检测精度达9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小训练样本集的黄瓜叶部病害检测,为训练样本有限情况下的作物病害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瓜病害识别是病害防治的提前。针对现有作物病害识别方法中存在实体关系交叉关联、多源异构数据聚合能力差、依靠大规模标注数据、缺乏专家经验知识指导等问题,提出一种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的黄瓜叶部病害识别方法(KGCNN)。该方法通过知识图谱与实体链接消歧嵌入获取作物病害知识图谱中的结构化病害知识,并将病害特征词向量与知识实体向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多通道输入,在卷积过程中从知识和语义2个层面表示不同病害类型。与现有的作物叶部病害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知识图谱和CNN分别在知识表示和特征学习方面的优势。在由黄瓜白粉病、斑点病和角斑病的病害叶片及其对应的环境气候气象信息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优于基于CNN及其改进模型和其他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作物初步病害识别,可为其他作物病害的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玉米叶部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对玉米叶部病害进行快速识别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减少玉米的损失、提高种植者的收益,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LeNet-5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提出基于改进的LeNet-5模型,用来分类识别玉米大斑病、锈病、叶斑病3种叶部病害图像及正常玉米图像。首先通过随机旋转、图像增强及尺寸修改方法等对病害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增加模型的网络层数,改进后的模型一共有14层,包括输入层、5个卷积层、5个池化层、2个全连接层及输出层,最后用ReLU函数代替传统的Sigmoid激活函数,并且在卷积层和全连接层中加入Dropout策略层,通过试验对比选择合适的丢弃概率,进一步减少参数,防止产生过拟合现象。迭代次数设置为15次,选取11个样本作为1个batch进行训练,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优化模型,选择最优的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分类识别,最终改进后的模型对玉米叶部病害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7.3%,为玉米病害的及时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水稻病害计算机视觉识别的准确性,研究提出针对水稻白叶枯病、赤枯病、胡麻斑病和纹枯病4种病害进行分类识别的模型。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软件库opencv对病斑图像进行随机旋转、随机翻转、随机亮度变换及随机对比度等处理方式扩充样本,应用区域生长、基于水平集的CV模型、显著性检测3种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通过Tensorflow深度学习平台,构建网络层分别为6层(输入层32×32×3,卷积核大小为5×5)和8层(输入层227×227×3,卷积核大小为11×11、5×5、3×3)的卷积神经网络,将图像分割后得到的3组数据,均以8∶2的比例分别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训练后得到6个模型,并结合召回率、F1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6个模型中训练识别准确率最低为97.66%,测试识别准确率最低为95.31%,其中以显著性检测分割算法和8层网络层的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得到的模型效果最佳,其训练识别准确率为99.99%,测试识别准确率为99.88%,相较于端到端的卷积神经网络水稻病害识别结果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在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中结构复杂、参数庞大,难以实现在移动设备上的良好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的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采集马铃薯叶部病害图像样本,再运用GrabCut算法进行图像分割;再基于MobileNetV3构建病害识别基础模型,并通过调整模型结构及宽度系数α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最后运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将预训练参数迁移至优化模型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马铃薯健康、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及其他病害叶部图像识别准确率为98.00%,模型权重仅为0.68 MB,识别速率为0.014 s/幅。本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在移动设备上应用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叶部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针对胶囊网络在茶树叶部病害图像识别中识别率低和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ENet和深度可分离卷积胶囊网络的茶树叶部病害图像识别算法.首先,由于尚无茶树叶部病害图像标准数据集,构建了茶树叶部病害图像数据集.其次,在胶囊网络中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并在深度可分离...  相似文献   

14.
番茄叶部病害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质量,为实现在移动设备实时对番茄进行病害识别,提高番茄的产量,减少种植者的损失。本研究提出将轻量级网络模型MobileNet V2和迁移学习的方式相结合,对番茄早疫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晚疫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斑枯病、番茄红蜘蛛病、番茄褐斑病、番茄花叶病、番茄黄化曲叶病等9种叶部病害图像以及健康番茄叶片图像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将数据集按照9∶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对于训练模型根据迁移学习的方式分别采用不冻结卷积层、冻结部分卷积层、全部冻结卷积层的方式获得3种模型,然后在模型最后加上2层全连接层并用Dropout层防止过拟合,接着通过Softmax层输出实现对番茄病害图像分类识别,最后利用验证集来统计模型的准确率和损失值。其中,冻结部分卷积层准确率最高,达到93.67%。另外,通过试验对比传统网络VGG16、ResNet50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准确率、损失值及运行时间,其中迁移学习的MobileNet V2模型的准确率最高,运行时间最短。该研究提出的基于MobileNet V2和迁移学习的番茄病害识别研究方法识别效果较佳,速度较快,为在移动设备实时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迁移学习的番茄叶片病害图像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对番茄病害识别需训练参数较多,训练非常耗时的问题,将迁移学习应用于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对病害叶片和健康叶片共10种类别的番茄叶片进行分类研究。使用14 529张番茄叶片病害图像,随机选择70%作为训练集,30%作为验证集,对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进行迁移,利用在Imagenet图像数据集上训练成熟的AlexNet模型和其参数对番茄叶片病害识别。在训练过程中,固定低层网络参数不变,微调高层网络参数,将番茄病害图像输入到网络中训练网络高层参数,用训练好的模型对10种类别的番茄叶片分类,并进行了20组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训练迭代474次时使网络模型很好的收敛,网络对验证集的测试平均准确率达到95.62%,与从零开始训练的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相比,本研究算法缩短了训练时间,平均准确率提高了5.6%。采用迁移学习所建立的病害分类模型能够对10种类别的番茄叶片病害快速准确地分类。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在病害图像识别时需要较高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级CNN植物病害图像识别网络CSP-ShuffleNet V2来降低识别成本。CSP-ShuffleNet V2模型基于ShuffleNet V2网络,首先,将卷积核大小由3×3改为5×5扩大病斑图像全局感受野;其次,采用CSPNet结构来改进网络特征层;最后,再引入通道注意力(ECA)模块用于增强图像病斑通道特征信息。采用AI Challenger平台提供的公共植物病害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CSP-ShuffleNet V2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为90.34%,比原始ShuffleNet V2网络模型提高2.23%,参数量也减少29.6%,权重大小仅为13.5 MB。与ResNet50、MobileNet V2、GoogleNet、DenseNet121网络相比,CSP-ShuffleNet V2网络不仅降低了网络计算量和参数量,而且收敛速度更快、分类效果更好。最终将模型离线部署在Android平台实现了植物病害移动端智能检测,为植物病害防治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田间复杂环境下小样本黄瓜叶片病害识别中模型泛化能力差、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将自注意力机制模块引入激活重建生成对抗网络(activation reconstruction GAN,AR-GAN),采用Smooth L1正则化作为损失函数,设计改进激活重建生成对抗网络IAR-GAN(improved AR-GAN)增广黄瓜叶片病害图像。通过在Inception网络基础上加入空洞卷积和形变卷积,设计空洞和形变卷积神经网络(dilated and 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DCNN)用于黄瓜叶片病害识别。试验结果显示,提出的IAR-GAN有效缓解了过拟合现象,丰富了生成样本的多样性;所提出的DDCNN对黄瓜炭疽病、斑靶病和霜霉病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均达到96%以上,比Inception-V3模型提高了9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数据增广方法和病害识别模型可为复杂环境下小样本的作物叶部病害的准确识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42-245
传统的农作物病害诊断主要依靠人工识别,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经验且主观性较强,存在误判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病害识别方法。选取玉米和马铃薯的5种常见病害进行试验,构建了1个13层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并分析了不同池化方式及优化算法对该模型准确性的影响。同时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对模型鲁棒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良好的分类性能,对5种病害的平均识别率为93.95%,为玉米及马铃薯常见病害识别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准确识别小麦常见病害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小麦病害图片资料为基础,利用中值滤波法、直方图阈值法等对图像进行去背景、去噪、病斑分割等预处理形成样本库,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一个具有五层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样本学习,并利用随机梯度下降法进行学习过程控制,最后以获取的特征集对小麦图片进行病害识别,并形成一个在线识别系统。在泰安市4样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小麦常见病害——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的识别,综合识别率可达99%以上,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20.
番茄病害的及时发现与治理有助于提高番茄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户经济收益。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可以无损害有效检测番茄病害,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T-InceptionV3(Attention-InceptionV3)神经网络番茄叶部病害检测模型,该网络以InceptionV3为主干网络,结合多尺度卷积和注意力机制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模块,增强了病害信息表达并抑制无关信息干扰;同时引入迁移学习,防止样本数据量较少时出现过拟合的情况。为了评价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在Plant Village公开番茄病害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仿真测试。改进的模型在测试阶段对番茄健康叶片、细菌性斑疹病、晚疫病、叶霉病和黄曲病5种番茄常见叶片图像分类准确率达到98.4%,优化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在不同物联网中的普适性,实验对比了模型对不同分辨率病害图像的分类效果,结果表明,图像精度部分损失不会降低病害分类准确率。该模型能够为番茄温室智能网络决策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