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N-Calculator模型估算了2000-2014年兰州市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分析了其变化特点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在9.734~12.779 kg(N)/a波动,平均为10.655 kg(N)/a;农村居民在8.810~11.311 kg(N)/a波动,平均为10.194 kg(N)/a。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与社会经济因子恩格尔系数、食物价格指数呈负相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农村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09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双栏式模型对城镇居民户内鲜乳品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和鲜乳品价格对城镇居民鲜乳品消费的参与决策和支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饲料粮(如豆粕)价格的高低、家庭是否有老人或小孩以及是否有冰箱等也是影响鲜乳品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城镇居民户内鲜乳品消费量与鸡蛋价格、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家庭鲜乳品消费支出比重也就越大;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户内鲜乳品消费量逐年减少。因此,有必要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3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扩大鲜乳品消费。  相似文献   

4.
一、绵阳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现状分析1.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纵向比较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以各种方式消费精神文化用品和服务的行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是衡量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80.4%,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18.5%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农产品通常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或者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材料经过工厂工业化的生产供给消费者,其价格的变化波动都可能引起CPI的变化与波动。本文首先分析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然后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机理,再次分析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农产品价格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测算了2001—2015年马铃薯价格波动的农户生产福利效应、消费福利效应和总福利效应,并构建TVPSV-VAR模型来探究马铃薯种植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马铃薯生产价格、产量对农户生产福利的影响有结构性突变,货币流动性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生产福利产生正影响,农产品期货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户生产福利产生负影响;货币流动性对农户消费福利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突变,马铃薯产量、人均消费支出和农产品期货对农户消费福利表现为正影响,马铃薯销售价格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消费福利产生负影响;马铃薯产量、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及贸易对农户总福利影响的时变性显著,生产价格、产量和销售价格对农户总福利的影响都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突变,货币流动性、人均消费支出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总福利表现为正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产品期货对农户总福利表现为负影响。因此,提出加大产业扶植力度,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发展马铃薯期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6年北京市多辖区内实地调研,运用计量模型对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区域及知识差异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区域差异显著,东城区人均肉类消费量最高,海淀区最低;城镇居民肉类及猪肉、牛肉消费总量具有区域差异;户主的年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家庭常住人口数和家中学生人口数分别对不同辖区的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ELES模型在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6年的甘肃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情况的统计资料,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当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家庭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分别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价格弹性方面进行了静态分析,揭示了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生活状态以及各类消费品的消费量受可支配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据此发现甘肃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扩大甘肃城镇居民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年以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也不断增长。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从1978年的405无增长到2004年的7812元: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138元增长到2004年的2185元.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都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LES模型,利用2012年31个省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情况进行研究,回归得到各类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研究表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边际倾向中,在外用餐最高,其次为水产品、肉禽及制品;水产品、糕点类、在外用餐类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蔬菜、粮食、肉禽及制品等基本食品消费的自价格弹性较低,水产品、糕点类、外出用餐的自价格弹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李苗  喻闻  戴健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168-1176
【目的】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分析收入与消费支出、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变化对肉类消费量、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肉类消费趋势,为从需求侧多因素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以及消费需求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城镇居民对牛、羊、猪、禽肉类消费的相关数据作为材料,采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测算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1995~2018年的23年间,牛羊肉消费量占比提高了4.1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7.33个百分点。牛肉替代羊肉消费的趋势明显,牛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增加了9.29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了18.91个百分点。而羊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下降了6.07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猪肉作为辅助性消费的性质明显,消费量占比基本稳定在20%,消费支出占比在15%左右。【结论】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稳步增长,收入与肉类消费支出和需求表现出正相关,消费交叉价格弹性、自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反映出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关联性。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以牛羊肉为主。市场肉类消费变化受价格弹性影响明显,牛、羊、猪、禽肉类之间价格关联性强。羊肉在肉类消费中的重要性弱化,显现出多元化的消费格局,收入变化对肉类消费支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宏观数据,用调整离差率对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在分析我国居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基础上,建立引入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扩展模型,实证研究2类不确定性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重点比较分析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皆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且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支出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强国的步伐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和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2009-2020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教育支出,计算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收入弹性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家庭教育支出变动与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敏感性程度。通过计算得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对可支配收入的变动比较敏感,结合黑龙江省教育投入实际情况,对促进全省城镇居民在教育方面的合理消费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寇丽莉 《江西农业学报》2011,(10):183-185,190
通过对二元消费结构的界定,研究了西安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消费比重、人均收入对西安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出西安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不相符;通过对以消费目的划分的3大类消费类型的进一步分析得出:西安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生存资料的贡献率小于发展资料的贡献率和享受资料的贡献率,城镇居民消费对居民收入的敏感度大于农村居民消费对居民收入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植物油消费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测算我国城镇居民植物油消费需求弹性。结果表明:从消费支出来看,花生油为富有弹性商品,弹性值为2.0509,菜籽油消费支出弹性较小,为0.4231;从自价格弹性来看,自价格弹性绝对值最高的是大豆油,为-0.8464,表明相对于菜籽油和花生油而言,我国城镇居民对大豆油的消费选择易受价格波动的影响;从各种植物油的替代关系看,大豆油与包括芝麻油、棉籽油在内的其他植物油之间的替代关系最为明显,补偿性价格弹性超过0.4,这也间接证明了近年来大豆油价格相对较低,消费量增长最快的消费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在各项消费中,食品、衣着、居住消费占42.63%,支出一直在增加;消费结构中生存型、享受型因子并重;最后提出了拉动河南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收入弹性3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存在显著差距,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交通和通讯已经成为当前的消费热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基本消费支出在实际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偏高,其中,食品和居住2项的基本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是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农村市场消费规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本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人口、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1阶滞后以上的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5%的置信度下对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没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财政支农支出、1阶滞后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5%的置信度下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为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福利,必须要减少农村人口数量,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强化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力度。  相似文献   

20.
选取可能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的11个因素,通过LASSO方法分别筛选了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粮食、蔬菜、肉类、蛋、奶、水产品及鲜瓜果消费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物之间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不同人群即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宏观经济因素人均GDP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非常微弱;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对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产生影响,对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没有影响;影响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且两者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人口老龄化率是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率的提高,肉类消费量增加,而该因素并不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