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红  丁冰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93-10494,10527
以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紧贴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实际,从集法规约束、监测预警、责任追溯3个方面健全综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机制,使各种机制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在农产品溯源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溯源困难、政府无法有效监管、社会参与度低等关键问题。从多边平台的理论研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多边平台发展缓慢的原因;结合多边平台和农产品溯源的各自优势,提出了构建全国统一的基于时空追溯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多边平台,并对该多边平台进行了总体设计,包括平台的参与方设计、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和平台基本功能设计;最后研究设计了多边平台下的农产品溯源管理流程,以期实现农产品高效追溯。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个体名声效应嵌入到农村集体行动后不同主体间的博弈行为,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个体农户和农村合作社组织的合作博弈均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成员退出而构成的重复博弈环境下,只要建立起合理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名声效应会对合作社成员和农民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抑或是搭便车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从而促成农村合作社组织以及农民个体之间的良性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  李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74-13477
在概述国内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结果表明,只要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和政府之间存在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生产者生产低质量农产品,从而导致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下降;信息不对称的常态化要求政府必须强化监管,干预生产者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多边平台的追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溯源多边平台(MSP)机制研究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针对政府质检部门、农户、消费者、农技人员、平台支持方、生产厂商、经销商等多方用户的各类需求,基于时空编码技术,通过在农产品上普及QR码,对产品生产、经销、零售等各个环节提供质量保障与溯源措施,有效杜绝假货与窜货现象。通过编码溯源机制的研究,旨在为建立能够适应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多边平台(MSP)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围绕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目标,对于农产品供应链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者一政府监管部门一消费者”3方进行博弈行为分析,分别从农产品供应者、政府、消费者和社会4个层次、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分别进行了“成本收益核算”,并提出在构造整个社会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供应链内部,生产者与监管者、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共同决定了生产者最终行为,影响农产品的安全供给。本文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主体之间、供应链主体与消费者及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在一次性市场交易中的博弈结果为上下游企业必然选择"劣质、低价",而无限次的博弈为"优质、优价"的安全供给创造了可能性;企业也可能为了长期利益选择合作,实现食品安全供给;消费者在交易和博弈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承受较低的农产品安全境况,促进了农产品生产者掺假行为。提出要依靠不断完善的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介入,采取有效政策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句容市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是江苏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对外经营,对内服务,联社与各成员单位之间是平等的独立企业法人,为成员单位提供无偿的技术咨询、培训、产品宣传和免费进场销售服务。联社经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是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模式,合作双方通过签订互惠契约进行交易,这种直接对接的合作方式促进了农户增收,稳定了公司采购渠道。但在实际合作中,双方利益冲突明显。因此,根据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价格的动态特性,分析公司与农户双方因利益冲突的违约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灰博弈模型,分析在市场动态价格下影响公司与农户博弈结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使公司与农户双方绩效最大化的策略和措施,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双方违约成本和设置合理的农户奖励补贴,可有效降低双方违约率。“公司+农户”订单型农业在市场动态价格下,制定合理的奖励补贴和违约处罚金,使履约的收益大于违约的收益时,公司与农户双方都履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保证了双方合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涉及政府监管部门、生产者以及消费者,证明三者之间不存在达到管制满意效果的进化稳定策略,但监管部门与生产者这两个最直接的管制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符合社会期望的进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得到一定的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部门合作,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08年8月20日,四川省农业厅与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签署了《关  相似文献   

12.
考虑零售商的过度自信因素,建立鲜活农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质量投资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到供应商与零售商质量投资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而分析零售商的过度自信对鲜活农产品质量投资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的过度自信水平对鲜活农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质量投资的演化稳定有显著影响,另外,双方的质量投资产出比、双方选择质量投资的成本及搭便车行为等因素对鲜活农产品质量投资的演化稳定策略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与合作博弈理论,提出了要有效应对国外农产品贸易壁垒,我国农业经营者必须进行合作博弈,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并对如何建立健全农产品行业协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农业超小规模与非企业化经营,难以履行市场营销主体的职能。从国外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实际来看,依托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营销是理想的选择。这就要求明确和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营销职能,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与实力。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中国由于农产品化肥、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地区,同时双方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在中亚国家的形象,使中亚国家限制中国某些农产品进口。2008年9月,我国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哈萨克斯坦便颁布法令暂时禁止销售和使用所有中国产乳制品以及含奶食品,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卫生防疫检查;2013年4月,受禽流感影响吉尔吉斯对中国进口肉制品实行临时禁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安全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科研人员对于植物保护技术的探究也加大了力度。现阶段,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农作物产品生产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应用问题,本文在进行植物保护技术研究的时候使用了博弈的分析方法,对植物保护技术与食品安全进行了结合研究,提出了几点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海峡两岸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竞争力指数分析比较,对加入WTO后两岸的农产品国际竞争、互补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两岸农业优势互补、消融冲突、加强合作、联手拓展国际市场的合作基本策略和重点产业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后ECFA时代,随着两岸农产品物流量的快速增长,两岸企业农产品物流合作中基于冷链成本的博弈问题日益突出.运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建立了两岸企业间基于冷链物流成本的博弈关系,分析了企业冷链物流监控的稳定状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岸企业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合作中,当大陆企业的冷链物流成本低于未按冷链物流标准实施被查后的惩罚费用与信用损失之和,并且台湾企业的监控成本低于大陆企业未按冷链物流标准实施被查出后的惩罚费用和给台湾企业带来的潜在损失之和时,两岸企业才会发生博弈关系.当两岸企业都采取根据对方策略而进行调整的策略时,双方企业博弈会趋向于一定监控水平和一定实施程度的稳定点.  相似文献   

20.
考虑羊群效应的影响,运用演化博弈理论,通过构建核心社员、普通社员与合作社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从众效用、实际心理效用等因素对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运行的影响路径,并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在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中,最终能达到(高质生产、高质生产、严格监控)的理想状态;质量分级定价制度与奖惩制度影响社员与合作社策略选择。基于羊群效应影响,从众效用对普通社员维持高质生产策略起先正向、后负向作用,且负向作用的抑制程度大于正向作用的激励程度;实际心理效用对普通社员维持高质生产策略起先负向、后正向作用。根据结论提出完善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运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