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养殖密度和水温对沙塘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养殖密度和水温对沙塘鳢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20、40、60、80、100尾/m3 5个养殖密度和18、22、26、30℃及自然水温5个温度处理,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和水温对沙塘鳢的摄食和生长都有显著影响,沙塘鳢存活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饵料系数随养殖密度增大呈上升趋势,其中20尾/m3生长最快,40尾/m3组经济效益最佳;随着水温的升高,沙塘鳢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6℃水温处理组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3.
4.
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从患烂鳃病的扁吻鱼及其水样中分离到5株优势菌株,观察优势菌株的菌落形态及生长曲线,提取菌株16S rD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水产生产实践中常用抗生素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探讨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3个因素对菌株药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编号33、37、38的菌株属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编号35、36的菌株属于气单孢菌属(Aeromonas sp.);生长曲线测定表明,5株细菌用MH培养基在18℃下培养时,0~18 h均处于适应期,33、37和38号菌株在培养28~32 h进入衰亡期,35和36号菌株在培养22~26 h进入衰亡期;综合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3个因素,最终判定,对土霉素敏感的菌株为33和38号,对恩诺沙星敏感的菌株为35和38号,对氟苯尼考敏感的菌株为33、35、36和38号,对多西环素敏感得菌株为33和38号,5个菌株对新霉素和甲氧苄啶均不敏感;培养时间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小,而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从患烂身病的云斑尖塘鳢上的溃疡灶中分离到菌株WSQ-01,该菌株在脑心浸出液琼脂培养平板上生长呈边缘光滑、有光泽的圆形白色菌落。通过染色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用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将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WSQ-01与维氏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超过99%;动物回归实验证实该菌能引起健康云斑尖塘鳢的烂身和死亡,且能重新分离到该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头孢他啶、氧氟沙星、左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对该菌的作用较强,该菌对这10种药物敏感,对氨曲南、链霉素和阿莫西林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沙塘鳢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在22℃恒定条件下,沙塘鳢的胚胎发育历时528h,可分为28个发育分期。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如眼、耳囊、心脏、肾脏、肝脏、消化道、鳔、胸鳍和尾鳍等得到优先发育。 相似文献
9.
11.
太湖沙塘鳢生长与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塘鳢是太湖沿岸区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本文对其生长与摄食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塘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反而能抑制野杂鱼的过量繁殖,而且它生长快,肉质好,应作为优质鱼加以保护,同时提出了沙塘鳢的起捕规格及其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从斑点叉尾鮰烂鳃病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学地位鉴定。[方法]采用人工感染确定其病原性,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行运动,无鞭毛,菌体大小为(0.3~0.5)μm×(5~10)μm,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不能发酵和利用葡萄糖等多糖,不水解酪氨酸,不产生吲哚。所测16SrRNA基因序列经BLAST分析表明,与GeneBank上登录的柱状黄杆菌的16S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达98.2%。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菌株GHS061212与柱状黄杆菌(AY841899)聚为1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71.0%。[结论]菌株GHS061212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 相似文献
14.
养殖黄颡鱼腹水症病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暴发的腹水症的病原进行了研究.病鱼症状主要为游动迟缓,体表、肝脏充血,积有腹水,后期伴有皮肤溃烂等,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从多处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迟钝爱德华氏菌特点,GenBank中同源序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迟钝爱德华氏菌自然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5.
淡水鱼患有烂鳃病是由细菌、真菌、寄生虫和水质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治疗烂鳃病时,要根据不同的治疗因素来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用酚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和从该菌体提取的菌体脂多糖浸泡接种20~25g的草鱼鱼种,共浸泡2次间隔一周。通过检测受免鱼体血清、肠和体表粘液中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浸泡免疫接种疫苗对预防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受免鱼体与对照鱼相比,血清、肠和体表粘液中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都有明显上升。经活菌攻毒后,酚灭活柱状嗜纤维菌疫苗免疫组免疫保护率达30%,而脂多糖疫苗免疫组免疫保护率为55%。 相似文献
20.
鲤鱼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烂鳃病的鲤鱼鳃中分离得到烂鳃病病原菌9201,其菌落、菌体及生化等特征与草鱼鱼害粘球菌相似。9201的毒力与水温呈正相关,以18h菌龄毒力最强。在菌种保藏过程中,其毒力衰退较快,复壮后毒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