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生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8-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其发病率与饲养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我国平均发病率在10%左右。而有的奶牛场可高达40%。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从而大大降低繁殖率,使许多奶牛提前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产复康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机理。[方法]选择试验奶牛58头,分为气虚血瘀证治疗组、气虚血瘀证对照组、健康用药组和健康未用药组。分别于分娩前后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气虚血瘀证奶牛产后血浆中ET含量和血清中NO含量显著升高;产后10d,NO含量开始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ET含量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服用产复康10d后,ET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O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复康可能通过升高气虚血瘀证奶牛ET和降低NO含量改善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状态。  相似文献   

3.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产后子宫粘膜发炎,阴道内流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如果处理不当对生产危害极大。近来.工厂化养猪、规模化养猪及农村散养户中发病率较高。发情不正常或延迟.屡配不孕的母猪70%-80%以上是由于患了子宫内膜炎引起的.母猪因患子宫内膜炎繁殖率减退,使用年限缩短,提前淘汰,饲养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故防止子宫内膜炎势在必行。现就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原因.防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产后早期子宫投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奶牛在产后第7、9、11天进行子宫投注抗生素或复合中药制剂以考察其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及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后早期进行子宫投注复合中药和抗生素能够降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产后首次发情及配种间隔,提高了产后100 d内受胎率,复合中药效果显著(P0.05)。对奶牛进行产后早期子宫投药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奶牛产后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症奶牛Leptin和产后1-4周产奶量的变化,将58头产后奶牛分为气虚血瘀症组和临床健康组,两组下再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血瘀症治疗组和临床健康用药组,分别以0.5 g/kg、0.4 g/kg剂量口服产复康,连续5 d.试验表明产后奶牛血浆中leptin水平显著低于产前(P<0.01),且无论是产后健康奶牛还是气虚血瘀症奶牛,其血浆leptin水平随着产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奶牛产后出现气虚血瘀症后,其血浆leptin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用产复康治疗5 d,其血浆leptin水平逐渐升高,到产后第10 d已与健康奶牛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产后1,2,3,4周,气虚血瘀症治疗组的产奶量接近健康未用药组和健康用药组的水平(P>0.05),而气虚血瘀症对照组奶牛的产奶量低于气虚血瘀症治疗组、健康用药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但乳脂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表明产复康能够提高气虚血瘀症的产奶量但不影响乳脂率.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80头产后奶牛子宫分泌物抹片细胞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中性粒细胞噬菌现象与子宫内膜炎有相关性,结合分泌物的眼观变化,可对子宫内膜炎做出早期诊断,本实验可为奶牛子宫内膜炎早期诊断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80头产后奶牛子宫分泌物抹片细胞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中性粒细胞噬菌现象与子宫内膜炎有相关性,结合分泌物的眼观变化,可对子宫内膜炎做出早期诊断。平实验可为奶牛子宫内膜炎早期诊断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奶牛阴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采集30头牛的阴道分泌物,对其分泌物进行16S rDNA测序,将测序的数据进行除杂等处理后,使用UPARSE软件对不同样本细菌的丰度及多样性进行分析,记录所采集的30个样本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结果]4头奶牛产后患有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13.33%.不同样本的阴道菌群差异显著但在患病样本中却有一定的相似性.产前阴道菌群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个数均在100以上且丰度也较大,且菌群中多以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_pumilus)为主的奶牛产后易患子宫内膜炎.[结论]奶牛产前阴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可为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提供早期预警,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胎衣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继发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  相似文献   

10.
在贵阳省贵州市的奶牛小区选择1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3%预混料提高奶牛繁殖力及预防产后疾病的试验研究.试验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头奶牛.其中,奶牛的精料配方一样,对照组添加该奶牛小区习用预混料3%,试验组根据不同泌乳阶段,分别添加项目组设计的干奶期、泌乳期预混料3%.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3%奶牛预混料可缩短奶牛产后初次发情时间,显著降低产后瘫痪、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P<0.05),极显著提高配种受胎率(P<0.01)和降低胎衣不下、肢蹄病的发病率(P<0.01).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138头,研究了不同预混料对提高奶牛繁殖性能及预防产后疾病的影响.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结果表明,本试验研制的奶牛预混料均可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并降低产后繁殖疾病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极显著地缩短了奶牛产犊后初次发情时间和产后空怀天数,提高了1次配种受胎率和2次配种受胎率,降低了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显著减少了每头牛妊娠需要的输精次数;试验Ⅱ组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优于试验Ⅰ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肢蹄病发病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其余产后疾病指标,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何光中  刘镜  杨红文  何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87-15389
[目的]探讨复方中草药灌注液"宫舒康"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在贵阳市清镇奶牛小区和乌当奶牛小区开展了临床试验。选取311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产后奶牛,随机分为2组,即复方中草药"宫舒康"治疗组和长效盐酸土霉素治疗组,并依据病情轻重分组治疗。[结果]在治疗轻度、中度子宫内膜炎病例时,复方中草药"宫舒康"和长效盐酸土霉素均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但中草药"宫舒康"组比对照组缩短了患牛症愈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并显著提高了受胎率(0.01  相似文献   

13.
为摸索母牛产后交巢穴不同埋线时间与子宫复旧的相关性,选择20头黑白花奶牛作为研究对象,5头为空白对照组,15头在其产后不同时间进行交巢穴埋线,按照判定标准详细记录每头奶牛的恶露排出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显示,产后1~6h埋线效果最好,而1h以内和6h之后埋线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均比1-6h之间埋线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药提高繁殖母牛繁育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母牛繁育率的主要因素是不孕症、不发情或发情异常 ,而子宫内膜炎又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利用促孕散治疗子宫内膜炎 374头 ,治愈后受胎率达 89 0 4% ,比对照组提高 2 4个百分点 ,应用促情散对不发情或发情异常母牛进行催情治疗 ,试验牛发情率达 89 31% ,输精后受胎率达 5 4 2 7%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益生素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共36头健康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饲喂添加啤酒糟的日粮,试验Ⅱ组饲喂含益生素的日粮,将3组的奶产量、乳品质及抗病能力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试验Ⅱ组与对照组、试验I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乳糖率试验Ⅱ组与对照组、试验I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期间试验Ⅱ组12头受试奶牛均未发生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而试验I组有1头奶牛发生乳房炎,发病率为8.33%.结果表明合理地使用益生素,可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降低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正> 奶牛产后胎衣滞留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在15%以上。临床上人们对该病多采用人工剥离的办法进行处理,结果往往因胎衣滞留时间长或剥离不净,引起奶牛子宫感染,继发子宫内膜炎等产科疾病;或由于胎衣滞留时间长,奶牛产后子宫恢复慢,影响产后发情和配种受胎,降低奶牛的繁殖力。近几年,石河子一四七团畜牧场奶牛经常出现胎衣不下,仅1990年58头产犊奶牛就有10头发生产后胎衣滞留,发病率为17.24%,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机能。根据国内外有关报道,1991年我们应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在该牛场对产前25天的奶牛进行预防性注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炎     
病因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助产不慎,人工授精时消毒不彻底,本交公猪生殖器官或精液中有炎性分泌物以及产后感染等。临床症状主要分急性子宫内膜炎与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急性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全身症状明显,病猪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时常努责,母猪刚卧时,从阴道流出白色黏液或排出带臭味、污秽不洁的红褐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慢性子宫内膜炎:主要从急性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及时转化而来,全身症状不明显,病猪消瘦,有时有腹痛,周期性地从阴道内排出少量混浊的黏液。母猪发情不正常,即便定期发情,也屡配不孕。预防加强饲养…  相似文献   

18.
对贵阳市代表性的某养殖小区的奶牛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2007-2009年平均年受胎率为83.0%,产犊间隔时间为(427.00±3.36)d,产后子宫复旧时间为(39.94±1.72)d;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及死胎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且该奶牛养殖小区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肢蹄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该小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的急性子宫内膜炎在现代化奶牛场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奶牛急性子宫内膜炎在奶牛生产后普遍存在,大多导致患牛受孕率下降,严重制约了奶牛的繁殖性能,影响奶牛产奶。该文主要针对临床中奶牛产后的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介绍了此病的诊断方法及用药方法,希望能减少奶牛养殖户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方药物治疗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旨在研究"清宫药"、复方新斯的明等中西药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选取40头分娩后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成年奶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10头患牛。处理1、2患牛分别用中药"清宫药"、复方新斯的明进行治疗,处理3用中药"清宫药"及复方新斯的明配合治疗,对照组用氟哌酸和甲硝哒唑联合用药进行子宫内灌注。结果表明:利用中药"清宫药"及复方新斯的明配合治疗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