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揭示江苏省水稻种植时空格局及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稳定生产水平和种 植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 据。【方法】文章选择江苏省水稻主产区50 个1∶50 000 比例尺标准地形图图幅单元为研究 区域,基于江苏省5 m 空间分辨率耕地遥感数据库,利用2011—2019 年水稻生长期内多源 遥感卫星影像,提取研究区当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数理统计和GIS 空间 分析功能,研究水稻面积变化幅度、变异系数以及转非水稻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继而分析 2011—2019 年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研究区内50% 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 仍然保持相对稳定,42% 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缓慢下降,仅8% 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急剧下 降。2011 年以来,累计有11.6 万hm2 水稻田逐年转为非耕地或持续种植其他作物,占2011 年研究区内水稻种植面积的13.7%。【结论】2011—2019 年研究区内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线斜率为-0.88,总体呈下降趋势,水稻面积平均变化率为-1.03%,变异系数为2.99%。  相似文献   

2.
以多时相、双极化ENVISAT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影像为例研究福建省长乐市试验区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方法.利用2005年不同水稻生长季节的多时相ASAR数据,通过分析2种极化方式下水稻后向散射系数变化规律,采用构建新波段方法来增强水稻信息,然后采用监督分类法分别提取早、晚稻信息,最后,结合两季水稻提取结果分区域提取得到总的水稻种植面积.该方法极大地减小了水稻和背景地物信息混淆的概率,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总精度达到96.68%.可见,多时相、双极化ENVISAT ASAR数据能够对水稻种植面积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OLI影像的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使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准确监测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方法】根据丘谷相对高差分别选定浅丘、深丘水稻样方各4个,通过地面样方调查和同生长季Google Earth影像解译获取的样方水稻种植面积作为验证数据,评价基于OLI融合影像的川中丘陵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精度。OLI影像经正射校正后,使用15 m全色波段影像和30 m多光谱影像融合,得到15 m分辨率的融合影像,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取监测结果。【结果】与样方验证数据比较,在样方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基于OLI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结果显示,浅丘区的平均精度为93.7%,误差范围为1.0%~8.7%;深丘区的为92.5%,误差范围为1.5%~15.8%。【结论】根据浅丘区、深丘区监测结果的误差范围差异,随着丘谷高差增大,地形趋于复杂、地块趋于狭长与破碎,OLI影像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精度有下降的趋势。该研究为改进OLI影像监测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与光学遥感相比,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能够不受云雨天气影响,为大范围作物种植信息的精准监测提供新手段。本研究以天津市小站稻为例,基于2018-2021年的多时相Sentinel-1A SAR影像,提出了结合小站稻生长特征相似性分析与随机森林分类的水稻种植分布和面积监测方法。首先提取VV和VH极化方式下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时间序列特征曲线,并利用HANTS滤波来消除噪声影响。然后根据野外调查数据获取小站稻参考生长曲线,构建小站稻相似性指数,筛选出小站稻可能种植区域。最后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提取小站稻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基于多时相Sentinel-1A SAR影像相似性分析及随机森林分类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水稻种植面积,VV和VH两种极化方式下提取的水稻种植面积与统计年鉴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67%和3.80%,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5.52%和93.40%,Kappa系数分别为0.94和0.93;与不引入相似性指数进行分类相比,VV和VH极化方式下引入相似性指数后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4.35个百分点和3.13个百分点,Kappa系数分别提高0.04和0.03,水稻的制图精度分别...  相似文献   

5.
6.
对德宏州玉米种植面积1952-2008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1952年德宏州玉米种植面积2.88万亩,到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38.88万亩,增加13.47倍,并初步把其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及时、准确地探明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荆门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荆门市Landsat影像数据和高分一号影像数据,运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统计并分析荆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显示:2005—2021年荆门市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荆门市2005—2021年小麦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钟祥市和荆门市市辖区,京山县分布较少。对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分析为相关部门监测研究区的小麦时空变化情况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为更好地制定农业政策,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分一号卫星影像监测水稻种植面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高分一号卫星应用于农情遥感监测的优势和水稻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的原理,着重对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与水稻面积提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高分一号卫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反映作物的光谱特征明显,适合选用为农情遥感监测的数据源;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技术比较成熟;基于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知识、人工目视解译等分类提取方法应用前景广阔,但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取四川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川西平原油菜种植区域空间分布信息,分析种植区域的空间特征和面积变化,以期为四川省农业政策制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将GF-1、Sentinel-2和Landsat-8全色波段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分别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5 m、10m和15 m的融合图像;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是地理环境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目前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要治理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对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只有及时掌握区域的土壤侵蚀情况,才能总结土壤侵蚀规律,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土壤侵蚀。文中介绍了应用"3S"技术开展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得到长春市1995年和2000年2期数字化土壤侵蚀图,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野外实地验证,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利用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关统计数据,探究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单产和面积作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近62年来,研究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棉花产量和单产均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1949—1985年间增长缓慢,1986—2011年增长迅速。(2) 就棉花总产波动来看, 单产的作用占42.04%,面积作用占50.96%,在1949—1985年间单产增加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在1986—2011年间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3) 1985年前棉花种植面积较稳定,波动不大,主要靠挤占粮食作物面积来扩大,1986年之后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迅速,主要途径为开荒造地。(4) 棉花市场价格的波动、生产成本的上升、产量的徘徊、生产环境的恶化和品种等直接影响着研究区棉花生产的竞争力和棉农增收。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经济迅速发展,部分农田被用于房地产建设、蔬菜及花卉大棚建造,水稻种植面积不断下滑,至202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仅剩22万亩。为稳定昆明水稻种植面积,保证全市水稻供给,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引进良种、自主培优、模式创新、技术服务等做法,破解了制约全市水稻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统计需求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部即将使用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全覆盖遥感调查,如何修正全覆盖调查结果使其更接近农作物面积真值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以水稻为例,在区域尺度上利用基于样本无人机数据解译得到的水稻种植面积修正基于中分辨率数据解译得到的水稻种植面积,分别比较分层分别回归估计和分层合并回归估计,利用基于全覆盖无人机数据解译得到的水稻种植面积验证回归估计值。在给定5%误差和95%置信水平下,抽样比为0.36%(最小样本量公式换算)的抽样结果表明:(1)2种方法的估计精度都大于95%;(2)合并比估计的精度好于分别比估计。  相似文献   

14.
浙江水稻种植制的变化与种植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浙江省水稻种植制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季稻种植面积从1993年的86%,到2004年下降到34%,单季稻面积从14%上升到66%;常规稻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75%,到2004年下降到50%,而2004年杂交稻种植面积达到50%;随穗重型品种和杂交稻的应用发挥分蘖和大穗优势的旱育秧、强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同时推广直播稻和抛秧栽培等节本省工技术。参照原水稻种植区划成果,根据现有水稻种植制和品种类型,将浙江省水稻种植区分为以下6个稻区:Ⅰ.杭嘉湖平原单季粳稻区;Ⅱ.宁绍平原单双季籼粳稻区;Ⅲ.温台沿海平原单双季籼稻区;Ⅳ.金衢盆地单双季籼稻区;Ⅴ.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籼稻区;Ⅵ.浙西北丘陵山区单季籼粳稻区。并描述了各稻区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征、稻作制度、水稻类型、各季水稻种植面积比例及现有生产技术主要特色等。  相似文献   

15.
16.
"3S"技术在水稻种植面积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主产区为样区,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掌握水稻种植面积和变化趋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监测,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精度高,时间短,人、财、物力消耗少,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我国水稻生产的空间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呈现出"北增南减,中增西平"的变化趋势。其中以东北三省的增长最为明显,这使得东北三省逐渐发展为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区。主要就近些年来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在种植面积、产量、单产及成本收益等方面发生的变动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这些变动的原因,并分析了东北三省水稻生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永康市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早稻、绿肥、冬作(麦、油)种植面积税减,经济作物及单季稻比例迅速增加,水稻二化螟各代情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近4年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表明,第1代二化螟发生明显加重,已连续5年大发生;第2代、第3代二化螟则表现为前峰轻,后峰重。针对二化螟蛾峰多,蛾峰时间长,早稻面积小,单位面积受虫量大,危害重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二化螟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变化的GM模型,得出了灰色预测区间,并由此对面积作了中长期预测,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原阳县水稻大规模种植始于1968年,到1999年已经发展到3万hm2,呈现“万亩碱区变良田,黄水引来稻花香”的景象。其间,原阳大米获得了多项荣誉,1990年被指定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专供食品,1991年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6年3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2年10月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近年,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仅有1.15万hm2,严重制约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