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劳动力、土地、产品、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耦合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诸要素的互动关系,协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对土地确权颁证,使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产学研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建立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的评价指标,基于2017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评价指标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7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17年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度处于中等水平,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度较高,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程度。提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使农业保险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一、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世界范畴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性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既应该有世界各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共性,也应该有其个性,即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认为,中国在21世纪中叶实现的农业现代化至少应具备如下特征:第一,要在数量很多的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析城乡一体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基于观念引领、政府推动、技术诱致、层次递进等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为例,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探讨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表现出农业GDP占比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趋于稳定、农业结构在深刻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经营在生产要素演变中实现规模化、农业流动要素投入在科技进步中出现新趋向、农业增长方式在效率提升中逐渐转变、农民收入在城乡差距缩小中快速增长等六个方面特征。其实践路径是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引领下,政府通过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和支持保护等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动,导致生产要素的资本技术诱致,从而实现了农业基本现代化。继续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资本再深化,是苏州农业现代化层次递进路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问题是农业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城市化进程,城市对农业的辐射面日益扩大,城乡生态一体化成为农业现代化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要认真研究农业与城市生态功能的相互交叉,研究农业与城市生态的相互干扰,实行城乡生态一体化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城乡现代化目标,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以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相互关系为基础,依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系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两者间的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耦合度从低水平耦合阶段逐渐过度到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从严重衰退失调发展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低水平一直是制约两者耦合协调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注重社会保障服务质量的均等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注重二者的协调发展作用,不能偏重于一方的发展或是交替的阶段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梨树县四化同步相对滞后,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突出表现出基础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相对于城镇化来说,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前提,没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城镇化的建设不可能全面实现。只有正确分析、确立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更多农民进入城镇,享受城市文明,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即使是仍然留在农村的人口,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关系的再变革,农业生产方式的再创新,以农业工人的身份从事生产,不但会有较高的收入,也可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实现在农村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高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8.
从各层次农业院校数量、地区分布和招生比重三个角度,论述了建国以来中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然后按照时间顺序阐述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中高等农业教育和城乡一体化互动发展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高等农业教育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呈负相关,中等农业教育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呈负相关后呈正相关。要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发展,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农业教育单独立法、统筹规划农业教育、建立农业院校与农村直接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规划和城镇化规划纲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3年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度波动幅度不显著,基本徘徊在0.49左右;而耦合协调度由1995年的0.283 2上升至2013年的0.725 4,上升趋势明显。但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2013年刚步入中度协调阶段,离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阶段差距依然较大;且仅有2010年属于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其余年份均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型。研究表明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匹配化程度依然偏低。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使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效内洽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给企业创造良好环境、继续完善城乡流通体系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必不可缺的。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从政策、主体、技术、创新、管理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中国在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引起关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能否形成协调的关系对中国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仍然存在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大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的问题,即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将对如何促进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的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具有交互影响的关系。从研究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在劳动力、土地、水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耦合关系出发,建议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劳动力素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证耕地质量;提高民众节水意识,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种粮技术推广等方面协调城镇化建设与粮食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荷兰农业以其机械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而闻名世界,当地农民经济富裕,社会地位较高,城乡差别日益模糊。笔者调研发现,荷兰政府并不鼓励发展乡村工业,而是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依托城市发展乡村集群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农业是城乡均衡发展的引擎现代化农业不仅意味着生产机械化以及高科技应用,更意味着整个产业的现代化。瓦赫宁根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雅普·普斯特认为,现代化农业的含义应该是:首先,以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及耦合评价模型,探究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关系特征及规律。研究发现,各地级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程度较高,其中,有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处于基本耦合状态,农业现代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度均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呈现较强的相互作用,且10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进程高于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已成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了"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好地推动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各项需求,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得到了快速提升,对城乡一体化的深入研究也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是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点产区,为促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本研究构建了山东省水贫困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8年山东省各地区的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大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地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2018年山东省水贫困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和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度我国2004—2018年省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驱动二者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和交互因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业现代化空间布局呈现“梯次递减、东西分化、中心极化”的特点,省域城乡融合空间布局呈现“三极驱动、断层分化、整体偏低”的特征,二者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迈进勉强协调,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高西南低”的层级递减特征。二元对比系数、城镇化率、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比、城乡失业保险率、城乡居民收入比、非农与农业从业比、农业电气化是驱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会增强两者的耦合协调,但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主导因素存在异质性和阶段性。因此应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着手,差异化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村新型经营形式不断创新,并得到了政府各个方面的支持,但仍然存在层级不高、城镇化进展缓慢、生产要素外流严重等问题,在对上述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生产、转变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完善三农保障体系,培养并保留各种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辨识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程度对于中国统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离差最大化法及协调度模型分析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社会城镇化及经济城镇化协调程度表现出前期较高,后期出现脱节现象,而农业现代化与人口城镇化及消费城镇化协调程度不断提升;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协调程度不断向最优状态迈进;中国应以提升质量为主,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均衡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3-244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虽已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初步格局,但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依旧存在着较大距离。从人口、土地以及经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