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透设施,对雨水径流有渗透、蓄积、利用有重要作用。是城市雨洪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下凹式绿地雨水量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不同设计参数的下凹式绿地雨水渗透能力的计算表明:下凹式绿地下凹深度、下凹式绿地的面积负荷率、土壤温度入渗速率和设计暴雨重现期和植物的耐淹时间是影响雨水蓄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萍乡市某道路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进行概化、率定及验证后,运用SWMM模型模拟2、10、100 a一遇设计降雨条件下道路出口的径流过程,分析下凹式绿地、透水砖和透水路面3种典型海绵措施组合方案的雨洪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2、10、100 a一遇降雨条件下,洪峰流量削减率为0.20%~59.69%,径流总量削减率为12.69%~63.99%,洪峰迟滞时间为2~5 min。各海绵措施组合方案对降雨径流均具有削减和推迟作用,其中方案三的雨洪控制效果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研究选取华北地区某区域,利用暴雨管理软件SWMM构建了该区域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设计下的排水管网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雨水桶、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4种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单独布设以及组合布设这5种方案的径流控制效果。研究发现,在该研究区域内,采用LID措施的五种方案都可以减少径流总量并削减洪峰,在径流总量削减效果上,组合布设LID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桶绿色屋顶;在洪峰流量削减效果上,组合布设LID雨水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 LID设施在低重现期下径流削减效果显著,随着暴雨设计重现期的增大,LID设施的径流削减效果降低,但仍可以起到径流迟滞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易受水灾影响的武汉市沙湖及周边区域,建立了Infoworks ICM的雨水径流模型。通过对隧道的一场真实渍水事件的模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多个降雨重现期下目标地块雨水径流模型的模拟,对地块的积水情况、出水管的峰值流量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开发前该地块的水文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开发后的情形进行了对比。其次,利用SWMM模型对绿色屋顶、渗透路面以及下凹式绿地这3种典型低影响开发措施在径流系数和径流峰值的削减以及延缓径流峰值的出现时间效果上分别进行了模拟,总结出了不同降雨强度下3种措施的径流系数,并对这3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水文效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能有效消除地表径流、减少洪峰流量、防治城市内涝、净化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透水混凝土地面、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生态树池、集水模块等生态技术在生态广场建设中的综合运用,为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能有效消除地表径流、减少洪峰流量、防治城市内涝、净化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透水混凝土地面、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生态树池、集水模块等生态技术在生态广场建设中的综合运用,为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林文煌  杨学军 《南方农机》2019,(12):237-237
文章针对目前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紧张和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现有雨水花园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温室灌溉的雨水花园系统。重点介绍了雨水花园截流和净化的工作原理,并对进水系统、净化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位进行设计。分析表明,该系统能有效缓解雨水径流,并去除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存在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软件建立了天津市某大学新建校区生活区地表和雨水管网模型,评估了现状地表在雨水管网设计降雨重现期下的产汇流及积水状况。采用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面和渗透路面等3种低影响措施对现状下垫面进行改造,改善其透水性。结果表明,低影响措施开发了城区地表的径流削减潜力,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削减率达47%~48.6%,雨水管网流量负荷降低了近40%。研究成果可为低影响工程措施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新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遭受暴雨与内涝的侵袭和困扰,是我国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在广州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住宅小区是城市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小区雨洪管控是杜绝城市内涝的重要措施。采用SWMM模型,选取广州市一规划设计阶段的住宅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排水系统进行概化,模拟小区开发前后雨洪的变化,对比分析加入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等低影响开发措施(LID)要素对雨洪的管控作用。结果显示,小区开发后区域洪峰流量显著增大、径流系数变大、洪峰时间提前,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均可有效地消减洪峰流量、减小径流系数、缓解雨水管网的排洪能力,三者的组合实施可在低造价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雨洪管控的作用,并可实现雨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10.
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和城市低影响开发(LID)的技术类型之一,具有易管理、景观佳、成本低、生态好等优势。通过对济南地区水生态环境及水文特性的研究,选取种植植被、种植土层配料选择、人工填料层填料选择、人工填料层填料粒径为主要结构参数,对4因素分别设置3水平,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通过人工降雨方式对9组试验进行实地试验模拟。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法、极差及方差对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总氮的削减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雨水花园在削减雨水的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总氮方面效果显著;人工填料层填料选择雨水花园净化效应的影响最显著,种植土层配料选择影响最弱;最佳雨水花园净化效应的综合配置方案为狼尾草,种植土层配料为4份园土+3份腐叶土+3份砂土,人工填料为30 cm石英砂+20 cm沸石,人工填料的粒径选择小粒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济南市城区在降雨时期不同下垫面径流的污染物含量变化过程,可以为更加合理的利用雨水资源,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给城市建设带来的压力提供理论依据。在对居民区屋面径流、居民区道路径流、高架桥雨水径流、河道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分析各下垫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前提下,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进一步实施水质评价,分析地表径流水质在降雨时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屋面径流及居民区道路径流的降雨初期污染最为严重,且初期冲刷作用明显,降雨后期径流水质较好;高架桥路面径流污染相对较轻,河道水质较差,局部河段严重超过城区径流水质Ⅳ类水标准,不可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雨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园林绿地灌溉用水之间的矛盾,根据北京地区降雨特点及城市绿地建设现状,提出了下凹式绿地、渗水井、渗水边沟、树皮覆盖、渗透铺装几项雨水利用措施及其在绿地中的实施方法。这些措施可以将雨水最大限度应用到城市绿地,满足园林植物生长的需求,同时可以有效地回补地下水。雨水资源的有效集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绿地灌溉量,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从应用乡土植物、耐旱植物,灌溉方式,再生水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几方面对北京市园林绿地节水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绿地中应用耐旱植物,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应用雨水收集系统、下凹绿地、透水材料铺装等收集雨水和增加入渗量;有条件的绿地应用再生水等各种措施减少时自来水的消耗.但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中仍未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未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地面铺装过大并采用不透水砖,造成雨水的浪费等;使用再生水等的绿地所占比例少;养护工人在养护浇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利于加快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应用乡土植物、耐旱植物;灌溉方式;再生水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几方面对北京市园林绿地节水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绿地中应用耐旱植物,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应用雨水收集系统、下凹绿地、透水材料铺装等收集雨水和增加入渗量;有务件的绿地应用再生水等各种措施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但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中仍未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未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地面铺装过大并采用不透水砖,造成雨水的浪费等;使用再生水等的绿地所占比例少;养护工人在养护浇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利于加快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收集道路雨水径流作为路边绿化带灌溉补充水源,不仅能够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城市绿地养护成本。道路径流水质特点以及污染物控制情况对道路集雨灌溉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道路雨水水质及污染物控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应针对绿地对灌溉水质特殊要求,进一步开展雨水水质和污染物控制研究,以及雨水冲刷过后植被质量、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研究,并且根据道路绿化带乔灌草的不同特性开发相应节水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综合效益,以促进其在城市的推广应用,需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雨水利用系统。提出了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雨水利用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解决雨水利用系统方案具有准...  相似文献   

17.
依托陕南地区坡面径流利用技术项目,针对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方法的现实,借鉴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理论,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分析评价的层次递阶模型,经过筛选和分析,建立了一个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类共11项评价指标的体系。分析计算出各指标对总目标即综合效益的权重,建立了综合效益评价的数学模型。经项目区内白河县马利沟小流域实例验证,证明了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济南地区水生态环境及水文特性的研究,选取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种植植被、种植土层配料选择、人工填料层填料选择、人工填料层填料粒径,对4因素分别设置3水平,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通过人工降雨方式对9组试验进行实地试验模拟。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法、极差及方差对试验指标雨水蓄存率、初始产流时间、洪峰延迟时间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雨水蓄存率、初始产流时间、洪峰延迟时间分别在34.65%~82.83%,38.5~197.0 min,58.5~219.0 min之间,平均值分别为56.08%、103.94 min、146.5 min,植被选择、人工填料层填料粒径对雨水花园蓄滞效应的影响最显著,种植土层配料选择、人工填料层填料选择影响最弱;最佳雨水花园蓄滞效应的综合配置方案为千屈菜、5份园土+3份的腐叶土+2份河沙、30 cm石英砂+20 cm煤灰渣、下层:小粒径。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应用4种低影响开发(LID)方案(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罐和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罐组合)构建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拟不同雨水重现期下各种LID方案的水文和水质性能,并评价了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植草沟的径流削减效率最好,可延迟流量峰现时间,且能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除雨水罐外,另外3种LID实践方案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从成本效益上分析,下沉式绿地和组合LID实践方案的污染物控制效果较好,但其单位削减率成本高,植草沟对污染物控制效果不理想,但其具有最低的单位削减率;若想取得较好的污染物控制效果,则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可以采用下沉式绿地或组合LID实践方案,下沉式绿地或组合LID实践方案不仅能有效削减峰值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管网负荷,且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较好.可为中国校园中LID实践的应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水体的数量和面积大幅度减少,区域水文调节能力受到显著影响。以重庆两江新区肖家河和后河流域为例,以2000、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定量化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前后陂塘在不同水文年份下拦蓄地表径流、灌溉农作物和削减峰值径流能力的变化。研究表明,城市化后陂塘的消失使研究区在遇丰水年时的洪涝适应能力和遇枯水年时的干旱适应能力大大减弱。陂塘旱涝调节能力显著降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枯水年的作物供水量减少了近1/10;平水年、偏丰水年和丰水年间的年雨水调蓄量减少了约1/3;对单次暴雨的洪峰削减能力减少了近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