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褐天牛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搭配,4-10月在纯松林和混交林中诱捕松褐天牛。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组合诱虫量最多,所诱得的雌虫比例最高,在天牛羽化初期诱集到的松褐天牛数量占当代总虫量比例的平均值最高,使用成本最低,操作最简便,最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合本地松褐天牛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引诱剂和诱捕器,以提高监测和防治效果,松褐天牛羽化盛期,选用目前国内较常用的两家单位生产的产品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APF-I型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的总数量是FJ-MA-02型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的2.85倍,且操作较后者简便,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松褐天牛引诱剂及诱捕器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3松褐天牛引诱剂”是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十五”以来承担一系列科研任务(包括:主持广东省农业攻关重点项目“松褐天牛系列引诱剂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短期研究招标课题“松材线虫病引诱技术研究”,参加国家“十五”攻关重点课题“重大林木病虫害的检疫、监测和预警技术研  相似文献   

4.
不同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松褐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不同诱剂和两种不同诱捕器组成三个不同组合进行松褐天牛诱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农林大学F1诱剂和厦门三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F-1诱剂两种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引诱效果且引诱效果无显著差异;厦门三涌天牛诱捕器和浙江农林大学天牛诱捕器都能诱捕松褐天牛,但厦门三涌天牛诱捕器收集效果明显优于浙江农林大学天牛诱捕器。  相似文献   

5.
使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专用诱捕器、APF-I型松褐天牛诱剂和M-99型松褐天牛诱捕器、A-3型引诱剂2种组合,在马尾松林内设置监测点,对2种组合的器具诱捕松褐天牛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前一种组合的诱捕量大、性能稳定,综合效果较后一组更好。  相似文献   

6.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媒介昆虫。捕杀松褐天牛,可直接截断松材线虫病的唯一自然传播途径,对防治松材线虫病,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提出“创新捕虫方法,扩大诱捕器诱捕角度,增大挡虫板面积占诱捕器表面积比例,降低诱捕器制作成本”的创新思路,根据生物学、仿生学原理,应用化学吸附理论和胶黏剂技术,探究人造蜘蛛网捕杀松褐天牛的方法,设计试验了人造蜘蛛网诱捕器。一、材料。棕绳(悬挂线、仿蜘蛛网牵引丝),竹篾(经圈和纬圈、仿蜘蛛网框丝和放射丝),麻绳(粘虫线、仿蜘蛛网涡旋丝),聚甲基丙烯酸酯、松香树…  相似文献   

7.
松褐天牛、褐梗天牛是松树重要蛀干害虫,单独发生亦能引起松树枯萎并致死。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的扩散侵染过程中起着携带传播、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褐梗天牛是继松褐天牛之后携带拟松材线虫能力最强的蛀干害虫。防治松褐天牛是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危害的主要方法。2017年,长岛自然保护区应用APF-I型松褐天牛高效诱捕设备进行监测防治,效果较好。本文详细总结了防治方法、技术要求、应用结果,供其它地区开展监测防治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诱捕器活立诱木诱杀松褐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邻水县开展松褐天牛的诱捕和携带线虫镜检,掌握此虫在川东地区羽化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松褐天牛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并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当地松科植物检疫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松褐天牛最佳引诱剂,有效监测和降低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密度。使用ZM-60型松褐天牛专用诱捕器,在宜昌市开展了采用APF-1型和BF-1型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成虫的研究。结果表明:APF-1型引诱剂效果略好于BF-1型引诱剂。松褐天牛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8月,也是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的危害,选择3种不同引诱剂在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对松褐天牛实施诱捕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最佳引诱剂。试验结果表明,3号诱芯APF-1诱捕效果最好,与其它2种诱芯诱捕效果有显著差异,最大平均诱捕数量达8.8头/诱捕器。7~8月防治松褐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2.
使用松褐天牛专用诱捕器在马尾松林内设置监测点,对监测点松褐天牛引诱数量所对应的诱捕器悬挂高度、林分主要树种枝下高、主要树种每公顷株数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发现:松褐天牛引诱数量与三者之间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引诱效果更优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开展了4种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明显好于FJ-MA16+型及其余2种型号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且APF-I型引诱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期长,在实际工作中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松褐天牛不仅本身对树木的生理和工艺造成损害,而且是松材线虫在松林间传播的媒介昆虫,对松木造成巨大危害。该文选用了7株虫生真菌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别,其中以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的毒力最强,天牛的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都最高,分别10 0 %和79% ,致死中时也最短,LT5 0为5 .2 4d ,致死中浓度LC5 0为1.3 8×10 - 6 孢子 ml.松墨天牛成虫虫体不同部位与无纺布菌条的接触感染实验表明,触角、口器、足和腹的感染率依次升高,致死中时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松褐天牛聚集信息素引诱剂林间诱捕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聚集信息素壬醛N为主要配方,评价了壬醛对松褐天牛的林间引诱作用。结果显示,松褐天牛雄虫产生的信息素N不但能诱捕到松褐天牛雌虫,也能诱捕到雄虫,雌雄性比为1:0.60;聚集素N与植物源信息素和小蠹聚集信息素之间有显著增效作用;在广州市花都区全年都能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4-8月为诱捕量高峰期。聚集素引诱剂N可以作为防治松墨天牛的新技术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给泰山景区松材线虫病预报和防控提供依据,利用不同诱捕器结构、悬挂高度、诱捕药剂等对松墨天牛成虫羽化期、成虫雌雄比例以及诱捕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为松墨天牛在泰山景区5月20日前后开始羽化,7月30日前后羽化结束,羽化期约70d,6月羽化数占总数53.7%,是羽化盛期,成虫雌雄比为1.3~1.5;试验诱捕器结构(四片、多层)、诱捕器悬挂高度(0.5、1.5m)都对诱捕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4种不同诱捕药剂之间诱捕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诱捕效果药剂2>药剂1>药剂3>药剂4。建议松墨天牛防控采用药剂2(浙江农林大学研制)、多层或四片结构的诱捕器悬挂高度0.5m或1.5m。  相似文献   

17.
诱捕器引诱松墨天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志伟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65-67,126
2002~2004年在厦门市的同安区西山、郭山马尾松纯林设置试验地,采用FJ-MA-02松墨天牛引诱剂对松墨天牛进行引诱。结果表明:4~6月诱虫量占整个诱虫量的83.3%,诱虫高峰期在5月。西山每个诱捕器2002~2004年每年平均分别引诱到60.6头、29.8头和12.2头,平均每667 m2林地引诱到1.9头、0.9头和0.5头。诱虫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50.8%、59.1%。郭山每个诱捕器分别引诱到47.8头、20.6头和11.5头,平均每667 m2引诱到1.3头、0.5头和0.3头。诱虫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57.0%、44.2%。说明引诱剂对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控制松墨天牛危害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FJ-MA-03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江川县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间诱捕到松墨天牛成虫498头.6月诱捕到327头成虫,占诱捕总数的65.66%,是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不同信息素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型(A)、APF-Ⅰ持久增强型(B)和F1型(C)3种诱剂、以及ZM-60型(D)和BF-1型(E)2种撞板式诱捕器为研究对象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53倍和1.84倍,差异显著;使用E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97倍和2.16倍,差异显著;使用相同诱剂,D诱捕器和E诱捕器的诱捕量均无显著差异。3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分别是雄虫的1.51~1.67倍,平均1.60倍。因此认为,诱剂B优于A诱剂和C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其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20.
APF-1型诱捕剂是目前国内用于诱杀松褐天牛成虫的主要诱剂之一。通过连续3年分别在石棉县松褐天牛发生林区、松枯木清理林区和发生过森林火灾林区的应用效果分析表明:虫口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初期为4月中旬、未期为11月上旬,当年成虫第1次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