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温湿度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含水量稻谷的储运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中国是稻谷产销大国,稻谷安全储运至关重要。通过实验室模拟动态温湿度条件,研究动态储运条件下稻谷的品质变化和水分迁移规律,为优化稻谷安全储运条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动态温湿度的实验模拟,采用14%、16%、18%、20%、22%等5种不同水分稻谷进行3个月低温(10℃左右波动)、中温(20℃左右波动)和高温(30℃左右波动)的动态储运,观测微生物生长、质构品质、脂肪酸值和低场核磁共振数据的变化,阐明温度和水分对稻谷储运特性的影响。【结果】细菌总数随着储运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温度和不同水分含量稻谷细菌总数的增加趋势不同;细菌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霉菌数量随着储运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在中、高温下,稻谷霉菌数量显著增加,而且温度越高,霉菌数量上升趋势越明显;初始水分14%和16%的稻谷在低温、中温、高温3个动态模拟条件下,霉菌发生都处于较低水平;初始水分含量18%以上稻谷在中温和高温动态模拟储运15 d时霉菌发生显著高于水分含量为14%和16%的稻谷。稻谷蒸煮硬度和弹性随着储运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初始水分含量越大硬度上升越快(P<0.01),储运过程中硬度与稻谷中的初始水分含量显著负相关,初始水分含量越高,硬度值越小,稻谷质地越好;初始水分含量对稻谷弹性影响显著(P<0.01);黏着性则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温度和水分对黏着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脂肪酸值与初始水分含量呈正相关(P<0.01),稻谷初始水分含量越高,脂肪酸值增加越明显;温度对高水分稻谷脂肪酸值影响尤为明显,温度越高,脂肪酸值上升越快。低场核磁信号总量(T2w)随储运时间的增加而减小,T2w信号总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核磁共振图像显示,稻谷储运15 d时,水分主要集中在表皮层和糊粉层;储运30 d后,表层水分损失,水分分布更为均匀。【结论】水分含量14%或16%的稻谷短期(15或30 d)储运可以提高稻谷主要质构品质;温湿度动态变化(中温和低温)的长时间储运过程中稻谷初始水分应限定在16%及以下。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稻谷在常温储藏过程中易发霉变质等仓储问题,获得最佳的稻谷低温储藏条件,在自然冷资源稻谷低温储藏仓的仓储条件下研究含水率和储藏温度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以稻谷为试验材料,选择储藏温度和稻谷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采用2因素3水平全因子试验法进行自然冷资源稻谷低温储藏试验,其中储藏温度分别取5℃、10℃和15℃,稻谷含水率分别取15.0%、16.5%和18.0%,储藏周期为150d,每隔30d检测稻谷的脂肪酸值、发芽率和霉菌总数,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获得最佳的储藏温度和稻谷储藏含水率,应用SPSS软件对各试验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自然冷资源低温稻谷储藏仓中稻谷的脂肪酸值、发芽率和霉菌总数变化规律的回归方程,并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为期153d的稻谷仓储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稻谷含水率与脂肪酸值和霉菌总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发芽率显著负相关(p0.05);在考虑自然冷资源稻谷低温储藏仓的用冰量前提下,利用综合评价法确定在自然冷资源稻谷储藏仓中稻谷的最佳储藏条件为储藏温度10℃、储藏含水率16.5%;经验证试验得到最佳储藏条件下稻谷最终脂肪酸值为18.3mg·(100g)~(-1),发芽率为86.75%,霉菌总数为5.1×10~4CFU·g~(-1),结果表明此储藏方法保证了稻谷的储藏品质。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稻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稻谷的胶体组织较为疏松,对高温的抵抗力很弱,在烈日暴晒或高温下烘干,均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降低食用品质与工艺品质和加工大米质量。高温还可导致稻谷脂肪酸值增加,品质下降。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在不同的温度下储藏,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米的等级也会明显降低。水分含量与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上升越明显,而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随着种植量的增大、产量的增高,其储存问题日益突出。脂肪酸值是判定玉米储存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能够科学、有效的储藏,本研究就玉米脂肪酸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脂肪酸值的一些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玉米储藏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发酵香肠,检测菌落总数和感观品质;以水分活度、水分含量、pH值、含盐量、氨基酸总量、非蛋白氮、总氮、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肌浆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等为指标,研究辐照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 kGy以上辐照处理在第90 d时菌落总数在1.2×103CFU/g以下,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感观品质可接受;不同剂量辐照后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氯化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kGy辐照后发酵香肠的pH值显著高于4~6 kGy辐照处理;辐照使发酵香肠中风味物质含量及种类、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均高于未辐照的发酵香肠。  相似文献   

6.
张世玺  姚坚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8):1403-1405
为研究常规晚粳稻及杂交稻等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陈化的差异性,本试验选择12个不同类型晚稻品种,稻谷收获后经室内常温储藏与冷藏,检测稻米的淀粉RVA特征值及直链淀粉、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对冷藏稻谷,常温储藏稻谷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均无明显变化;脂肪酸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稻米淀粉黏度特征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大部分特征值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消减值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崩解值下降,且籼粳杂交稻品种的消减值和崩解值变幅明显大于常规晚粳稻。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以3个不同初始脂肪酸值的碎米为材料,在福建漳州2—4月室温仓储下,分别对其脂肪酸值进行周检,持续监测8周,分析不同初始脂肪酸值碎米的脂肪酸值阶段性变化及仓储温度对其脂肪酸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月仓储期间内,3个碎米材料脂肪酸值检测结果均呈上升趋势,仓储前后增幅为13.73~18.17mg/100g,且均与仓储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9763~0.361742。通过初始脂肪酸值与2个月仓储期后脂肪酸值变化量的相关系数分析可知,初始脂肪酸值与2个月仓储期后脂肪酸值变化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82996。可见,在2个月仓储期内,随着仓储时间的延长,碎米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且与仓储温度呈正相关。初始脂肪酸值越低的碎米,经2个月仓储期,其脂肪酸值变化量越大,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自然冷资源储藏环境下稻谷品质变化规律,为利用自然冷资源储藏稻谷提供理论依据。以温度和稻谷初始含水率为主要参数,为了准确的检测利用自然冷资源储藏的稻谷品质,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稻谷进行了质构特性和蒸煮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在不同温度(0.8,5,10,15,20℃)和不同初始水分含量(15%,16.5%,18%)储藏条件下,用质构仪对米饭的硬度、黏度、咀嚼性、弹性进行测定;并用蒸煮法对稻米吸水率、膨胀率、米汤pH、米汤干物质进行测定,从而分析稻谷质构与蒸煮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稻谷的硬度、咀嚼性、吸水率、膨胀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稻谷的弹性、黏度、pH值、米汤干物质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稻谷的质构品质与蒸煮品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自然冷资源储藏环境下的稻谷硬度与稻谷膨胀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1;弹性、黏性与稻谷吸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和-0.965;稻谷咀嚼性与米汤干物质和米汤pH值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4和0.957。利用上述方法对自然冷资源储藏环境下的稻谷品质进行研究评价具有可行性,利用自然冷资源储藏稻谷的温度和稻谷的初始含水率较佳的参数为10℃和15%。  相似文献   

9.
利用PAM-2100叶绿素荧光测定仪和SPAD 502型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测定不同竹龄(Ⅰ、Ⅱ、Ⅲ度)毛竹上、中、下3冠层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竹龄毛竹上层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PSⅡ潜在活性(F v/F o)均显著低于中下层,非光化学荧光淬灭值(NPQ)则显著高于中下层。毛竹上层的SPAD值显著低于中下层,且随着竹龄增长有积累的趋势。综合比较,Ⅲ度毛竹Yield最高;Ⅱ度毛竹具有较好的光响应能力;在高光环境下,毛竹能增加热耗散,从而降低光抑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稻谷储藏过程中脂肪酶活力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谷在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脂肪酶活力下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脂肪酶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同时,稻谷在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储藏温度越高,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长速率越快.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长速率与脂肪酶相对活力成正相关,显著性水平小于0.01,具有高度显著的相关性.用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最大增长速率作为稻谷陈化变质的敏感指标应该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稻谷中游离脂肪酸与脂肪酶活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稻谷储藏过程中脂肪酶活力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谷在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脂肪酶活力下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脂肪酶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同时,稻谷在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储藏温度越高,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长速率越快。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长速率与脂肪酶相对活力成正相关,显著性水平小于0.01,具有高度显著的相关性。用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最大增长速率作为稻谷陈化变质的敏感指标应该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食用油脂储藏稳定性的研究是确保油脂储藏期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中央储备粮青岛直属库莱西分库3号、5号、7号油罐中储存的大豆原油为研究对象,准确扦取油罐上层、中层、下层不同位置的大豆原油,通过检测其过氧化值、酸值、p-茴香胺值,以此进一步研究其储藏稳定性,旨在为大豆原油储藏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油罐中大豆原油的POV值为上层下层中层;油罐中大豆原油的AV值为上层下层中层;大豆原油的p-茴香胺值为上层下层中层,油罐中层大豆原油的储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货架期褐变是半干型荔枝干的一个重要商品指标。研究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半干型荔枝干的货架期特性以及褐变变化,结果表明:半干型荔枝干在低于自身水分活度的环境下贮存,其水分含量降低,水分活度变化不明显;在高于自身水分活度的环境下贮存12 d后,其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都明显增加。在储藏环境ERH为42.7%、52.8%、70.8%、75.2%时,褐变明显,84.2%和90.2%时,褐变不明显。ERH高于84.2%有益于色泽的保持。  相似文献   

14.
荔枝干颗粒重与果肉水分活度、微生物等指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未分级预处理的荔枝干不同颗粒贮藏期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为制定荔枝干贮藏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贮藏5个月、干制前没有分级预处理的荔枝干为原料,对荔枝干颗粒重与果肉水分活度、菌落总数、霉菌数等指标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未分级预处理的荔枝干不同组间颗粒重与果肉水分活度关系显著、而同一组内荔枝干颗粒重与水分活度关系不显著;颗粒重与果肉水分含量线性关系不显著,与菌落总数、霉菌数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刚收获的玉米籽粒的水分含量较高,为达到安全储存的水分,目前粮库会采用机械通风或热风干燥的处理方式降低玉米籽粒的水分含量,以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一般来说,机械通风干燥方式处理的玉米籽粒的受热温度不会太高,而热风干燥处理的温度较高。本文主要研究2种干燥方式处理后山东玉米脂肪酸值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玉米的储藏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经过热风干燥处理的玉米脂肪酸值较机械通风干燥方式处理的玉米脂肪酸值高5.5 mg KOH/100 g左右;在储存过程中热风干燥处理玉米的脂肪酸值变化幅度与机械通风干燥方式处理的玉米脂肪酸值变化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含水量粳稻谷T_2峰面积和MRI图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水分含量是影响粳稻谷储藏、干燥的主要因素之一,探讨粳稻谷的反演峰与其含水量的数学关系式,通过提取MRI图像灰度值,拟合灰度值与含水量的数学方程,为快速测定粳稻谷水分提供新方法并为分析粳稻谷水分状态和分布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粳稻谷含水量分别调节为14.963%、15.830%、16.232%、16.299%、18.340%、19.581%、20.707%、22.290%和24.259%,平衡水分之后基于低场核磁(LF-NMR)技术采集不同含水量的粳稻谷数据,利用低场核磁自带CONTIN程序对数据进行定性反演和成像,对不同反演峰进行定量分析,拟合出粳稻谷含水量与其T21峰、T22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使用MATLAB软件对不同含水量粳稻谷MRI图像进行灰度值采集,并将灰度值与水分进行方程拟合,探究LF-NMR数据与水分的内在关系。【结果】不同含水量粳稻谷的不同反演峰的峰值时间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粳稻谷水质子的自由度增高,峰值时间略微增大。利用线性拟合得到粳稻谷含水量与其低场核磁反演峰T21峰面积的拟合方程为y=0.0013x-2.0938(r2=0.9984,P0.01);含水量低于16%的粳稻谷T22峰不出现,粳稻谷含水量较高时,T22峰面积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并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拟合方程为y=0.0082x+16.074(r2=0.9817),T23的峰面积随着粳稻谷含水量的增加不断减小。当粳稻谷含水量不断增高,图像平均灰度值则不断降低,对图像的平均灰度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2.251x+42.712(r2=0.861),利用MATLAB R2014a软件对图像灰度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建立图形发现低水分含量粳稻谷图像的灰度级比高水分含量粳稻谷图像灰度等级跨度大;但同一灰度等级下,高水分含量粳稻谷的灰度像素出现频率比低水分含量灰度像素出现频率高。体现了高水分粳稻谷整体质子密度和质子信号强度较为均匀,而低水分粳稻谷的质子密度和质子信号强度均匀性较差,证明了水分过低时稻谷内部的水分分布的不均匀性,结合MRI图像可知低水分稻谷水分主要集中在胚部和背部,而高水分粳稻谷内部水分分布较为均匀。【结论】粳稻谷的含水量与低场核磁数据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可以利用LF-NMR技术快速检测粳稻谷水分含量和水分分布,通过粳稻谷MRI图像可以直观观测粳稻谷内部水分状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Σn-6及Σ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鱼骨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Σn-6及Σ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鱼骨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相似文献   

19.
稻谷水分过大,不利于其长期安全储藏;水分过低(低于安全水分),会造成稻谷损量,降低经济收入.因此,采用正确的干燥技术措施,把握好稻谷干燥时的安全水分至关重要.黑龙江省二九○农场粮食处理中心近两年稻谷干燥作业(使用5HSH-10型水稻干燥机,为顺、混流干燥加缓苏的复合干燥工艺,燃煤热风炉,电脑水分测试仪测量水分),稻谷水分始终控制在13.5%~14.0%,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他们的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DBD-CP)处理对储藏稻谷高温胁迫下酚类代谢规律的影响。【方法】模拟夏季高温35℃条件下,以新鲜偏高水分稻谷(粳稻,16.0%水分含量,湿基水分)为原料,分析DBD-CP处理对储藏稻谷L*、a*、b*、黄度指数(YI)、活性氧以及丙二醛(MDA)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探讨储藏过程中总酚和总黄酮成分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抑制率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等多重验证,联合苯丙烷代谢关键限速酶的活性变化,共同揭示DBD-CP处理下的储藏稻谷酚类代谢规律。【结果】经DBD-CP处理后,稻谷储藏过程中颜色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对应储藏60 d后的处理组黄变指数显著降低了12.6%,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以及MDA含量在储藏20 d时分别相对降低14.8%、41.6%和21.6%,对应的新鲜偏高水分稻谷劣变速率显著受到抑制;此外,在高温胁迫储藏期间,处理组样本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同步增加(P<0.05),最大上升幅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23和1.34倍,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