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于菌丝、孢子及霉菌生长的底物中,可引起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癌变和畸形,直接危害着人、畜的健康和生产能力,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害之一。1 饲料中主要的霉菌及霉菌毒素约200种真菌生长于谷物中并产生毒素,这些霉菌毒素大致分为3类:曲霉毒素、青霉毒素和镰孢霉毒素。1.1 曲霉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杂色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黄曲霉在含水18.5%、温度24~25℃的环境中产毒量最高。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花生饼,平均含量可达380μg/kg,也存在于棉籽及棉…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青贮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B_2(AFB_2)、G1(AFG1)、G2(AFG2)、T-2毒素、H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C18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净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青贮玉米中9种真菌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9种毒素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1.86%~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09%~8.94%。方法检出限(LOD)在0.05~7.5μg/kg之间,定量限(LOQ)在0.18~25μg/kg之间。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青贮玉米中9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拟建立同时检测曲霉代谢物中黄曲霉毒素和菌种鉴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测定方法。寄生曲霉(菌株CGMCC3.124)经PD液体培养基培养,Qu ECh ERS方法提取净化后经飞行时间质谱质量分析器分析(正离子模式),检出CGMCC3.124代谢物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O-甲基杂色曲霉素(MST)、杂色曲霉素(ST)、青霉酸(青霉酸)、曲酸(曲酸)8种代谢物。结果表明,在一定培养条件下霉菌代谢产物稳定,通过代谢软件和统计学分析,可以快速建立一种霉菌有毒代谢物筛选和分类鉴定的方法,为产毒霉菌分类系统提供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FAM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与黄曲霉毒素B_1的特异性结合,而与偶联BHQ1的互补序列无法配对,导致荧光值变化而实现检测。【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链亲和素浓度为100μg/mL,核酸适配体浓度为250nmol/L,互补序列浓度为500nmol/L,黄曲霉毒素B_1在0.01~10.0ng/mL范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ng/mL;与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桔霉素和赭曲霉素A的交叉反应率均较低,饲料样品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_1的平均回收率为91.3%~105.0%。【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好,可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饲料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间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1饲料霉变的原因1.1霉菌的种类及数量能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曲霉菌属、青霉属、镰刀菌属。其中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白曲霉、寄生曲霉等;青霉菌属包括圆弧青霉、桔青霉、扩展青霉等;镰刀菌属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据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调查结果,全国饲料原料中玉米一般带菌量在102个/g~105个/g之间;全价配合饲料中为102个/g~105个/g,最高…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及黄曲霉毒素M_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表明:5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限及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15~0.80μg/kg和0.50~1.50μg/kg;线性范围在0.5~100.0 ng/mL时,R~2≥0.9990;高、中、低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98%~95.21%、88.92%~98.15%和75.34%~87.09%,相对标准偏差≤13.55%。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及回收率高等优点,能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由于资料的缺乏,水产养殖业者很难辩认出发生率较低的鱼类霉菌毒素中毒现象。发霉的鱼饲料或饲料中含有发霉成分意味着各种霉菌毒素的存在,包括一些鲜为人知而又可能有害的毒素。曲霉属、青霉属、镰孢霉属的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适宜的条件下(如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含水量高于14%,相对湿度大于70%,适宜  相似文献   

8.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各种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当畜禽食入含有毒素的饲料或霉菌便会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其毒性大小不一,其中对畜禽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赤霉菌毒素、青霉毒素等。以霉变玉米引起多种毒素中毒最为常见.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就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浅谈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单端孢菌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和黄曲霉毒素5种霉菌毒素对肠道健康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旨在说明肠道微生物群与霉菌毒素间潜在作用,从而推动霉菌毒素污染控制及霉菌病预防治疗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和评价我国花生酱制品的安全性,随机采集全国不同地区商业化生产的10个品牌的花生酱产品,采用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_1,采用琼脂培养法检测霉菌含量,结果表明:10个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在1.02~19.93μg/kg之间,均低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限量(20.0μg/kg),但仅有1个样品达到欧盟食品安全标准限量(2.0μg/kg);有1个样品的霉菌总数超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限量(25cfu/mL)。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荆州周边地区3个猪场所使用的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饲料中的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真菌毒素ELISA试剂盒对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饲料被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玉米和豆粕普遍受到了以上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出率平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建立婴幼儿辅食果泥中细交链孢菌酮酸、腾毒素、交链孢酚单甲醚、交链孢酚和交链孢烯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待测样品经乙腈-水-甲酸混合液(79∶20∶1,V/V/V)提取,4 g 无水硫酸镁、0.5 g 无水乙酸钠和0.5 g 氯化钠脱水盐析,100 mg C18净化,经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2.1 mm×100 mm, 1.8 μm)液相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1 的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条件下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0.1~200 μg·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8,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 μg·kg-1 和0.3 μg·kg-1。不同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3.8%~118.0%,相对标准偏差为2.3%~8.5%。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准确、灵敏,适用于婴幼儿辅食果泥中5种链格孢霉毒素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13.
试验模拟饲料玉米的仓储条件,比较不同贮存条件下玉米中霉菌总数、主要产毒菌的种类以及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模拟贮存温度为20±2℃,湿度为65±5%、75±5%、85±5%的条件下,分别进行贮存。检测时间为0、5、10、17、24、31、38d,利用国标通用方法检测霉菌总数和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主要产毒菌种类有串珠镰刀菌、黄曲霉、构巢曲霉、纯绿青霉;其中串珠镰刀菌是优势菌,是导致玉米中霉菌总数和呕吐毒素迅速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定多种粮食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s A,OTA),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提取后,采用氨基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洗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在0.5~10.0μg/k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为0.50μg/kg和0.25μg/kg,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1%~3.53%和0.69%~1.58%,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72%~5.56%,加标回收率为83.2%~98.6%,相对标准偏差为2.26%~6.25%。  相似文献   

15.
UPLC-MS/MS法测定生咖啡中的赭曲霉毒素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生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后,直接在BEH C18色谱柱上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分离,采用多离子监测模式(MRM)进行测定。赭曲霉毒素A的线性范围为5.0~200.0 ng/mL,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0.5μg/kg。4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在84.3%~109.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35%。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成本低,适用于生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建立了饲料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均质后经20%氨水乙腈溶液提取、离心和氮吹富集浓缩等处理,在214 nm波长下用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NH2柱,以乙腈∶水溶液(97∶3,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在0.025~5.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在1.0、3.0、5.0和8.0mg/kg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4.04%~86.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1%~2.21%,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本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饲料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多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有效、快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比较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相关问题并预测了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结果]使用TLC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限可达20~300μg/kg。在羟基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法检测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为10~50μg/kg,衍生化或荧光酰化后检测B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可达20~50μg/kg,甚至更低。利用HPLC,以甲醇-水或乙腈-水混合物为流动相检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其检测限为100~500μg/kg。利用LC-MS/MS检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可达0.8~10.0 ng/kg。[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良分析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饲料中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霉菌的发生条件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霉菌的种类霉菌(M old)是真菌(Fungi)的一部分,凡是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真菌都可称为霉菌。常见的产毒霉菌主要是曲霉、青霉或镰刀霉。目前,发现污染饲料的霉菌有黄曲霉、普通青霉、顶青霉、黑曲霉、白曲霉、梨头霉、毛霉、根霉、镰刀霉、灰色葡萄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菌浓度、环境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和伏马毒素B_1的吸附作用主要受菌浓度的影响(P0.05),温度和时间对吸附强度无显著影响。浓度为1×10~9CFU/m L时,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强度(18.02%)显著高于纳豆芽孢杆菌(13.88%)(P0.05),对伏马毒素B_1的吸附强度(13.45%)显著低于纳豆芽孢杆菌(17.62%)(P0.05)。建议提高菌群数量及种类以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对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饲料中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B_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霉毒素(DON)、T-2毒素、赭曲霉毒素(OTA)、烟曲霉毒素(FB_1)。文章对6种霉菌毒素的特征及对猪的危害作以详细阐述,并对霉菌毒素防控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