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检测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农业学报》2016,(9)
为预防单一稻瘟病基因抗性容易丧失,培育持久性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利用4份保持系、6份恢复系和3份常规稻品种为受体亲本,以75-1-127(含有稻瘟病基因Pi9)和U19(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25)为供体亲本,经过多代选择,获得了48份田间高代材料。叶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8份高代株系材料中5份表现抗,25份表现为中抗,其余均表现为中感及以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19份高代株系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5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25。 相似文献
2.
建立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培育抗稻瘟病品种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71个广西地方菌株检测地谷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并利用地谷中Pi-d2基因与广恢998等位基因在基因组序列上一个碱基的差异,设计出以抗病基因本身序列为引物的基因标签M-Pid2,通过分析地谷与广恢998的F2群体的基因型与对稻瘟病抗感分离的吻合度来验证该标签的准确性,用M-Pid2扩增62份水稻种质验证该标签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地谷能抗71个地方稻瘟病菌株中的59个菌株,抗性频率达83.1%。用M-Pid2扩增地谷与广恢998的F2群体的基因型与其对稻瘟病的抗感分离完全吻合;用M-Pid2扩增62份水稻种质,仅在地谷中扩增出629bp特异条带。从而确认抗稻瘟病基因Pi-d2为地谷的主效抗稻瘟病基因,且在广西有育种利用价值;标记M-Pid2能准确用于抗稻瘟病基因Pi-d2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目前已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在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已成功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分别与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9紧密连锁的SSR标记MRG4766和SNP标记FP1+FP2+RP组成双重PCR体系,通过设置Mg2+、d NTPs和引物浓度梯度,探索双重PCR体系中各反应物的使用量,由此确定最优双重PCR反应体系.在水稻恢复系R1059与R673杂交的BC3F2群体中随机挑选20个单株对该双重PCR反应体系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个单株的双重PCR扩增结果与2个单一PCR扩增结果相符,并且条带清晰,说明该双重PCR反应体系在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聚合上可提高选择效率和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吉林省主推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方法]利用10个与抗稻瘟病基因的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对24份吉林省水稻品种资源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24份主推品种中普遍缺乏Pib、Pi1、Pikh、Pia等4个抗瘟基因;24份主推品种中有17份不合Pi9基因,特别是吉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2个水稻品种“吉粳88”和“长白九”中未发现Pi9基因;“吉粳88”含Pita、Pikm、Pi2、Pi-d2和Piz等5个抗瘟基因.[结论]Pib、Pi1、Pikh、Pia、Pi9是今后改良吉林省主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的主要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业学报》2014,(3)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针对该病的抗性基因在水稻中大多编码NBS-LRR类抗病蛋白质,该类蛋白质能够识别病原菌关联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参与调控效应蛋白质激活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NBS-LRR类蛋白质结构多样、功能复杂,它们在植物抗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对NBS-LRR类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NBS-LRR类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进展、NBS-LRR类蛋白质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稻瘟病菌28S rDNA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对稻瘟病菌特异的TaqMan探针,并对实时荧光PCR各反应条件进行摸索优化,得出水稻稻瘟病菌实时荧光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其他侵染水稻常见的病原菌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只有稻瘟病菌能检测到荧光信号的增加,检测的灵敏度为0.328pg/μL DNA样品.说明该方法是一种较常规PCR快速、特异性强的方法,并且可有效的用于稻瘟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4 8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6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10个T0 代转溶菌酶基因水稻植株繁衍的 36个T5代品系进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受体品种南 2 9对38.1%的菌株 (2 4个 )表现抗病 ,转基因品系对 72 %以上的菌株表现抗病 ,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对照大幅度提高 ,证明溶菌酶基因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 ;不同T0 代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繁衍的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不相同。大田稻瘟病诱发鉴定结果证实 ,转基因水稻叶稻瘟和穗稻瘟抗性均比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但抗叶稻瘟的转基因品系不一定抗穗颈稻瘟 ,而抗穗颈稻瘟的品系一般高抗叶稻瘟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R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稻瘟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通过功能标记的开发,为加快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R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napgene 2.3.2软件分析PigmR的碱基变异特征,用Oligo 7设计特异功能标记。为了避免因PCR扩增失败引起的假阴性,设计扩增内参基因Actin1的引物作为参照,对功能标记进行优化。用功能标记对水稻亲本材料、丽江新团黑谷的单基因系材料、育种中间材料和南粳53045/谷梅4号BC1F3群体株系进行鉴定。稻瘟病鉴定的供试菌株为江苏省稻瘟病代表菌株(2018-4、2018-65、2018-102、2018-222和2018-241)的混合菌。将供试菌株移植RCA培养基上,25℃培养7 d,用黑光灯照射72 h,待稻瘟病菌产生孢子后,再用无菌水洗下,配成10×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孢子的悬浮液。于水稻抽穗前3—4 d注射混合菌株,每穗注射1 mL菌液,做好标记。在水稻灌浆饱满后进行抗性调查。【结果】根据PigmR与PigmS、Pigm-R4序列比对及差异分析,设计了8对分子标记引物。通过分子检测,筛选获得的PigmR功能标记GMR-3,能特异扩增来源于谷梅4号的PigmR,获得98 bp产物,而不携带PigmR扩增不出产物。以不同浓度配比优化GMR-3与内参基因Actin1检测引物Actin1-1,发现以0.4 μmol·L -1 GMR-3与0.1 μmol·L -1 Actin1-1组合浓度扩增出PigmR和Actin1特征条带的效率相当,效果最优,将该标记命名为GMRA。用该标记扩增水稻样品,携带PigmR的样品能扩增出146和98 bp条带,不携带PigmR的样品仅能扩增出146 bp条带。利用GMRA标记检测229份水稻材料,只有谷梅4号能扩增出146和98 bp条带,其他籼稻和粳稻均只能扩增出146 bp条带。进一步对29份丽江新团黑谷的单基因系材料进行检测发现,GMRA标记能有效区分PigmR与Pi9、Piz、Piz-t等同源性较高的基因,有很好的特异性。利用GMRA标记,从240份育种中间材料中筛选到3份携带PigmR的材料,可作为该基因的供体材料。利用该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R通过回交转育到优质食味粳稻南粳53045。对南粳53045/谷梅4号BC1F3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及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发现携带PigmR的单株均表现为抗或中抗,不携带PigmR的单株均表现为高感,表明导入PigmR能显著改良南粳53045的穗颈瘟抗性。【结论】PigmR的功能标记能有效用于抗稻瘟病遗传改良和资源筛选。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累积分布曲线法”,用3个稻瘟病菌系接种鉴定,分析水稻恢复系6180抗稻瘟病的基因。结果表明,6180对B13、E3两个小种的抗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B29小种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了明确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在黑龙江省种质资源中的分布状况,利用已建立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显性分子标记对72个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合江21、龙粳4号、龙粳10号、龙盾D904、龙花00—485、佳禾早占、龙粳29、龙粳31、龙盾105、龙粳39、垦99639、松粳5号、龙盾306、东农428、东农430、芦苇稻、莲育7—91、龙香稻2号和绥香08—5080共19个品种(系)含有Pi-ta基因。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
为了建立一种抗除草剂油菜RT73多重PCR检测方法,试验对抗除草剂油菜RT73分子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将外源插入基因P-FMV 35S,T-E9 3′,CP4-EPSPS,GOX和油菜内源参照基因CruA等5个基因作为多重PCR检测参数,通过对多重PCR体系中引物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配比的优化。结果显示,获得的多重PCR适宜的引物终浓度(μmol/L)配比GOX∶CruA∶P-FMV 35S∶CP4-EPSPS∶T-E9 3′为0.1∶0.1∶0.1∶0.1∶0.1以及适宜的引物退火温度为58℃;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多重PCR体系灵敏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方法灵敏度为200个拷贝;最后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已知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