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了旱育秧大苗的分蘖成穗特点。结果表明:旱育秧秧田分蘖基本遵循叶龄同伸规律,单株分蘖数明显高于水育秧,其本田分蘖保持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多为高次位分蘖。旱育秧秧田和本田分蘖的成穗率均低于水育秧。时育秧低节位分蘖穗虽多,但高次位分蘖穗也多,每穗总粒虽多,但结实率低;故穗部性状无优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旱育秧、常规水育秧和软盘育秧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出苗率高、秧苗素质好、分蘖数多、抗逆性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3.
旱育秧移栽后有明显的分蘖和生长优势,尤其在节水灌溉或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旱育秧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累积量高、抽穗后的光合势大,较水育秧显著增产。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常规灌溉条件下,旱育秧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数少,较水育秧增产幅度小。表明旱育秧配合本田期节水灌溉,其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田期土壤水分对旱育秧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育秧移栽后有显示的分蘖和生长优势,尤其在节水灌溉或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旱育秧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累积量高、抽穗后的光合势大,较水育秧显著增产。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常规灌溉条件下,旱育秧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数少,较水育秧增产幅度小。表明旱育秧配合本田期节水灌溉,其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韦莉 《农技服务》2012,29(2):127+129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无纺布覆盖旱育秧技术,提高旱育秧素质,通过4个不同试验处理,进行了无纺布覆盖旱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无纺布衬底和旧编织片衬底2种方式下的无纺布旱育秧36 d秧龄的分蘖数、地上部鲜重等指标均较常规(不加衬底材料)处理方式高,秧苗素质好,有利于苗床保水。  相似文献   

6.
1水稻旱育秧的优点1.1增强水稻的抗逆能力。俗话说:"水长苗,旱长根。"所以水稻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健壮,抗虫、抗病能力强。1.2增加水稻的分蘖数、成穗率。水稻旱育秧由于根系发达、蹲苗期长,移栽大田后,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  相似文献   

7.
1水稻旱育秧的优点1.1增强水稻的抗逆能力。俗话说:"水长苗,旱长根。"所以水稻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健壮,抗虫、抗病能力强。1.2增加水稻的分蘖数、成穗率。水稻旱育秧由于根系发达、蹲苗期长,移栽大田后,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  相似文献   

8.
旱育秧密度对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育秧情况下秧苗密度对秧苗素质的定量影响,为制订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和有关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旱育秧密度下的分蘖数、株高、根长、根数和干物质等性状的调查,研究旱育秧秧苗素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秧苗密度下,播种后43d内各指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43d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总分蘖、根数和干物质等指标的变化逐渐出现显著性差异。不同秧苗密度相比较,秧苗密度6.32cm×6.32cm和5.35cm×5.35cm的处理其分蘖和干物质含量都最高,是合理的旱育秧密度。[结论]密度、秧龄和密度×秧龄对各指标的影响都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种、增产的优势,并且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主要增产原因是充分利用旱育秧起势快,分蘖早的优势,促进低位分蘖,使水稻的有效穗增加,形成大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洪松 《农家科技》1994,(3):16-17
<正> 一、增产增收效果旱育秧与水田湿润育秧比较,旱育秧栽后无返青期,早发分蘖特性显著,较好地发挥了低节位分蘖的成穗优势,成穗率平均提高10%;比水田湿润秧的有效穗数增加9.3~11.53%;比水田湿润秧头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山区旱育秧与半旱秧田育秧的对比试验,发现旱育秧有利克服高山区单季稻育秧期间的不利气候因素,有利培育矮壮秧苗。由于秧苗素质好,插后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增穗、增粒,因此增产效果较明显。文章总结出高山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是:育秧期间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鼠雀危害。大田期间调整施肥比例为基肥50%、分蘖肥40%、穗肥10%,明显不同于低山平畈地区的旱育秧大田管理,对高山区夺取单季稻高产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旱育秧技术是利用水稻苗期较耐旱的生理特性,实行严格控水旱育,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在秧苗培育上更重视稻株地上地下同时发展,培育良好的根系,增加秧苗抗逆性和抗病性,整体提高秧苗素质,培育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的壮苗。旱育秧苗移栽后无缓苗期,起势快,分蘖早、分蘖率高,可促进水稻的有效穗增加,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旱育秧技术的总体效益是节水、省田、省工、  相似文献   

13.
连晚杂交稻旱育秧不同播种量与常规半旱育秧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5-20公斤范围内,5-10公斤处理产量有显著差异,生产应用以亩播7.5-10公斤为宜,并应提前3-5天播种,旱育秧与常规半旱育秧相比,可明显改善秧苗素质,并以单株白根数和绿叶数增加最为突出;秧、本田分蘖增长快而多,初始分蘖发生早,出叶速度减慢,全生育期推迟3-10天;后期植株挺健,抗性增强,纹枯病病指下降38.8%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杂交水稻旱育秧不同栽培技术下的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产量居第一位(11 584.5kg/hm2),比旱育秧常规栽培(CK)9 394.05 kg/hm2增产2 190.45 kg/hm2,增产率为23.3%。比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下产量10 285.2 kg/hm2,增产1 299.3 kg/hm2,增产率为12.63%。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比常规栽培增产891.15 kg/hm2,增产率为9.5%,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其生育期缩短,株高、分蘖率、结实率、有效穗都优于其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墒旱育秧秧苗素质好,插后返青快,表现出了分蘖早、抽穗早、成熟期提前等优势;且结实粒数达108.2粒,远高于规范化旱育秧和常规旱育秧;实产达758.1kg/667m2,分别比规范化旱育秧和常规旱育秧增产12.2%、24.2%。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穗大、结实粒数多、穗数较高是增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技术培育不育系和保持系秧苗,研究了不育系珍汕97A的繁殖技术。结果如下:(1)旱育秧秧苗矮化,分蘖迟缓,叶片生长慢,秧苗素质不如湿润育秧秧苗。(2)湿润育秧始穗期比旱育秧早2—3d,齐穗期比旱育秧早5d,始穗-齐穗历时比旱育秧短2—3d。(3)不育系湿润育秧种子产量显著高于不育系旱育秧,以不育系湿润育秧和保持系旱育秧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18.3kg/667m~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不育系湿润育秧穗型大、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机插秧旱育秧苗素质比水育秧苗具有明显的优势,旱育秧苗根系发达,根冠比高,发根力强,栽插成活率高,且缓苗期短,分蘖起步早。旱育秧苗还具有秧龄弹性大、适栽期长、育秧技术操作简易、成活率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安徽江淮和沿江地区对中稻采取不同旱育秧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无盘旱育秧,秧苗素质好,前期分蘖快,个体发育健壮,且群体发育协调,增产、节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连作晚稻杂交稻旱育秧不同播量与常规半旱育秧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在旱育秧每666.7m^2秧播种量5-20kg范围内,5-10kg处理增产显著,故生产上以播量7.5-10kg为宜,并应比常规提前3-5天播种。能秧一常规半旱育秧相比,明显改善秧苗素质,增加单株白根数和绿叶数:秧、本田分蘖增生则多,初始分蘖发生早,出叶速度慢,全生育期推迟3-10天;后期植株挺健,抗性增强,纹枯病病指下降38.8%,有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早杂旱育秧吸氮特性、群体建成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全生育期单株吸氮量均高于水育秧,在分蘖期叶片含氮率占全株的71.9%;分蘖发生多,群体发展迅速,群体发展迅速,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其最大叶面积指数接近7.0;旱育秧的实际产量略高于水育秧。讨论了旱育秧进行一步高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