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尽管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与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在海洋环境中经常同时存在,但相对于TBT,对TPT的毒性研究还较少。本实验以海洋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对象,研究环境水平TPT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TPT抑制了卵巢发育,表现为性腺指数的降低。TPT还诱导卵巢总脂质水平的增加,而卵巢脂质蓄积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生殖功能。另外,TPT暴露后,卵巢游离睾酮水平增加,卵巢游离17β-雌二醇水平降低;同时,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降低。因此,TPT对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其抑制卵巢发育的重要机制。实验结果为全面了解TPT产生鱼类生殖毒性效应、途径和机制提供了新的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和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广泛应用于海洋船只防污涂料。但相对于TBT,对TPT的毒性研究还很少。本实验以海洋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对象,研究环境水平TPT对精巢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TPT降低精巢的精子数目和密度,增加精小叶间隙脂滴数量和精巢总脂质水平。另外,TPT降低精巢睾酮酯化水平,增加游离睾酮水平,降低游离17β-雌二醇水平。TPT对精巢发育的抑制可能与精小叶间隙脂质水平的增加及精巢17β-雌二醇水平的降低有关。实验结果为全面了解TPT产生鱼类生殖毒性效应、途径和机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环境水平的TPT能够抑制精巢的发育,而且毒性要高于TBT。这些结果为海洋环境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有机锡污染对海洋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童彩环  钱云霞  郑伟贤 《水产学报》2011,35(12):1761-1769
视黄醇类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属于配体激活的核受体家族,在调节细胞内各种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到鲈RXR基因3种亚型RXRα、RXRβ和RXRγ的cDNA序列.结果表明,得到的RXRα是长度为1 686 bp 3′末端不完整的cDNA序列,其中包括364 bp的5′非翻译区和1 322 bp的编码序列,可编码440个氨基酸.RXRβ cDNA全长为1 741 bp,其中包括150 bp的5′非翻译区,256 bp的3 ′非翻译区和1 335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4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9.5 ku.RXRγ cDNA全长为1 847 bp,其中5′非翻译区为88 bp,3 ′非翻译区为397 bp,开放阅读框为1 362 bp,共编码45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9.9 ku.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鲈RXRα、RXRβ和RXRγ和其它物种的RXRs结构类似,在DNA结合区有P box和D box结构,配体结合区包括12个α螺旋和2个β折叠结构,H12的C端含有AF-2的激活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鲈RXRα、RXRβ和RXRγ分别与其他动物的相应亚型聚类.组织分布特异性研究表明,鲈RXRα在肌肉、心脏、眼、大脑、肠、肾脏、脂肪、脾脏、鳃和肝脏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较低;RXRβ在这10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但心脏中表达量较低;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RXRγ都有表达,在肌肉、肠、肾脏、脂肪和脾脏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三丁基锡( tributyltin,TBT)和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广泛应用于海洋船只防污涂料.但相对于TBT,对TPT的毒性研究还很少.本实验以海洋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对象,研究环境水平TPT对精巢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TPT降低精巢的精子数目和密度,...  相似文献   

5.
三丁基锡对褐菖鲉胚胎卵黄囊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鱼类胚胎期的营养对各种器官的发育至关重要,环境条件对营养吸收的影响会增加畸形率和死亡率。研究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对鱼类胚胎期营养吸收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TBT对鱼类胚胎发育的毒性。本实验以海洋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对象,研究环境水平TBT(0.01、0.1、1、10 ng.L-1)对胚胎卵黄囊吸收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发现TBT暴露引起褐菖鲉胚胎血管系统中脂类染色信号减少,而卵黄中的脂类染色正常,说明TBT可能影响了胚胎正常血液循环,从而影响了正常的营养运输。另外,TBT对Na+,K+-ATP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以及对甲状腺激素受体α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可能和其对卵黄囊的吸收抑制有关。TBT对鱼类胚胎卵黄吸收的抑制将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畸形率和死亡率,最终导致鱼类种群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奥利亚罗非鱼β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β,ERβ)两种亚型的cDNA全序列(ERβ1和ERβ2)。荧光定量PCR分析雌雄奥利亚罗非鱼两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并观察注射外源雌激素对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雌激素受体ERα和β(β1/β2)基因表达的影响。序列分析表明,ERβ1cDNA全长为4262bp,其中包含239bp5′非编码区,2349bp3′非编码区和1674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57个氨基酸。ERβ2 cDNA全长为2506bp,包含5′非编码区393bp,3′非编码区109bp,阅读框为2004bp,共编码66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奥利亚罗非鱼ERβ1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高达99.1%,而与鲈形目其它鱼类的相似性为82.6%~94.2%。ERβ2氨基酸序列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为98.7%,与大口黑鲈、虹鳟、底鳉及斑马鱼的相似性分别为81.8%、76.3%、64.7%和55.0%。在系统进化树上奥利亚罗非鱼的ERβ1和ERβ2分别与尼罗罗非鱼的相应受体聚类。奥利亚罗非鱼ERβ1/β2基因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均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菱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PPARs)的组织分布和高温胁迫下PPARs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PPARs基因3种亚型在大菱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高温胁迫下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表达情况。qPCR结果显示,大菱鲆PPARs 3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PARα1和PPARα2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PARβ在大菱鲆的各个组织中普遍表达;PPARγ在大菱鲆的鳃中出现了显著性的高表达。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mRNA水平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PPARα随温度升高表达水平先显著降低,后有所升高;PPARβ的表达量在14、20、23和25℃时差异不显著,当温度升高至大菱鲆的致死温度28℃时,表达量出现了显著性的升高;PPARγ在14℃时表达水平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大菱鲆中存在PPARα、PPARβ和PPARγ3种亚型,而且三者可能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参与脂质代谢的调节,首次指出PPARs 3种亚型在温度胁迫中的表达变化,对PPARs的研究将推动鱼类脂代谢研究,揭示鱼类PPARs在脂质代谢调控以及响应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滨  柳学周  徐永江  史宝 《水产学报》2016,40(2):278-287
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是2000年由日本学者首次从鹌鹑脑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下丘脑神经肽,通过其受体介导参与机体的生长、生殖以及摄食等生理过程。迄今,只在金鱼、斑马鱼、星点东方鲀、罗非鱼以及斜带石斑鱼等几种鱼中鉴定出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目前,鱼类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生理学功能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争议。鱼类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调控以及其他生理学功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简要总结鱼类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并对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生理学功能进行概括讨论,旨在加深对鱼类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法从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性腺中分离获得 Cyp51 基因全长cDNA 1 975 bp, 5′端非编码区135 bp, 3′端非编码区331 bp,开放阅读框( ORF)1 509 bp,编码503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Cyp51 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含有50.20%的α-螺旋,9.96%的延伸链,3.59%的β-转角,36.25%的无规则卷曲。系统进化树显示,大鲵与两栖类中的热带爪蟾和非洲爪蟾同源性最高,与其它物种也有较高的同源性。qRT-PCR分析结果显示, Cyp51 基因在卵巢、肝、肾等组织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其它各组织;性腺发育不同时期表达结果显示, Cyp51 基因在1-5Y卵巢中表达显著性高于精巢,在6Y时无显著性差异;在雌性与伪雌性性腺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及伪雄性性腺。结果表明 Cyp51 基因对大鲵的性腺分化,尤其是卵巢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与哺乳动物不同,芳香化酶(aromatase,Cyp19)中的Cyp19a在硬骨鱼类的脑中表达强烈,这是由于该基因主要起源于性腺芳香化酶和脑芳香化酶,并得到了高效表达。转基因(cyp19a1b-GFP)鱼的原位杂交、免疫组化以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研究发现,脑芳香化酶仅在鱼的放射性胶质细胞(RGC)中表达,而这些细胞作为发育中的幼鱼和成鱼脑中的祖细胞始终贯穿于鱼类的整个生活史中。尽管脑芳香化酶主要分布于视前区和下丘脑的放射性胶质细胞,但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中也存在。Cyp19a1b的高表达通过雌激素和芳香化的雄激素上调芳香化酶的表达而实现,所以脑芳香化酶活性与性类固醇密切相关。这种表达机制通过雌激素受体与Cyp19a1b启动子上的雌激素反应组件结合实现。而细胞特异性是通过雌激素受体与特殊的神经胶质因子之间的强制协同完成。成鱼脑中芳香化酶除了对脑性别分化和性行为具有经典功能外,在放射性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可能是维持鱼类脑部高增生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鱼类嗅觉受体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国利  唐文乔  刘东 《水产学报》2015,39(6):916-927
嗅觉是鱼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参与觅食、定位、避敌以及生殖洄游等行为。嗅觉功能基于嗅觉信号通路并由嗅觉受体蛋白识别外界环境中的气味分子而实现。嗅觉受体基因编码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在脊椎动物中已发现的嗅觉受体基因有5个家族,即主嗅觉受体基因(MOR)、犁鼻器Ⅰ型受体基因(V1R/ORA)、犁鼻器Ⅱ型受体基因(V2R/OlfC)、痕量胺相关受体基因(TAAR)和甲酰基肽受体基因(FPR)。鱼类占脊椎动物所有种类的50%以上,近年有关鱼类嗅觉受体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但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献甚少。本文总结了鱼类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整理了研究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和相应对策,并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旨在为国内鱼类嗅觉受体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 MCR)家族属于最小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之一, 具有7个跨膜的α螺旋, 在脊索动物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哺乳类及四肢类动物的MCR研究中共发现有5种不同功能的同源基因(MC1RMC2RMC3RMC4RMC5R), 它们在机体色素沉积、摄食行为、能量平衡、类固醇合成和性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近年来, 鱼类MCRs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一些鱼类的MCRs亚型相继被克隆, 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鱼类作为脊椎动物进化中较为原始的类群, 具有与哺乳动物MCRs相似的保守特征, 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对鱼类MCRs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MCRs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规律, 掌握MCRs对鱼类生理功能的调控特征, 为促进渔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鱼类MCRs的克隆、分子特征、药理学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TLR2(ma TLR2)在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中的作用,本实验克隆了ma TLR2基因的c DNA全长。结果显示:ma TLR2基因c DNA的全长包括2923 bp,编码792个氨基酸。预测得到的ma TLR2的结构域包括一个信号肽、氨基端的亮氨酸重复基序(LRRs)、跨膜结构域(TM)和一个胞内的Toll/白介素(IL)-1受体区(TIR)。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团头鲂头肾中,TLR2的表达量在6 h时显著升高。TLR2下游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量也显著上调。结果表明ma TLR2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团头鲂后的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Gustatory response of marbled rockfish Sebastiscus marmoratus was recorded from the facial nerve supplying the anterior palate. In amino acids, the lowest threshold was for L -proline at 10−6–10−5 M; in ATP-related substances, the value for inosine was approximately 10−5 M and in organic acids, the value for L -lactic acid was approximately 10−6 M. An almost complete self-adaptation was observed for stimulants after 5 s application. While a weak solution of L -lactic acid as adapting stimulus depressed the response to it completely, it did not appreciably affect the response to 10-times or more concentrated L -lactic acid solution. In contrast to a weak solution, a moderate solution caused a severe depression of the response to stronger solutions, resulting in a shift of the dose–response curve towards a high concentration range. Time for recovery from adaptation differed depending on chemicals and stimulus duration: for 10−4 M L -lactic acid, it took about 2.3 and 4.5 s for 1/2 recovery of response magnitude under unadapted condition from the adaptation after 1 s- and 5 s-stimulation, respectively. L -Lactic acid and L -alanine strongly depressed the response to each other, yielding a rightward shift of the dose–response curve. A similar profound cross-adaptation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inosine and 5'-inosinic acid. The possible role of gust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was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inhibitory dopamine (DA) receptor in the pituitary of tilapia. DA D2 and D3 agonists inhibited GnRH-stimulated LH release from tilapia pituitary cells more efficiently than D4 agonist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efficiencies of D2 and D3 drugs.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the tilapia DA receptor we performed transfection of COS-7 cells with tilapia D2 DA receptor that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forskolin-stimulated cAMP accumulation. Moreover, the tilapia D2 dopamine receptor inhibits adenylate cyclase activity via coupling to pertussis toxin-sensitive G proteins of the Gi/Go family.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estradiol up-regulates taDA-R mRNA.  相似文献   

17.
病毒受体在介导病毒与易感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致病机制以及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研究病毒受体的6种主要生物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层析法、酵母双杂交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并例举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旨在为病害防治以及相关科研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酶联免疫吸附受体法检测鱼类生长激素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松林 《水产学报》1995,19(3):217-224
根据激素一受体反应的原理,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放射受体测定法(RRA)的优点,应用我们纯化的A昌鱼生长激素(gcGH)和大鳞大马哈鱼生长激素(sGH)及其特异抗体,采用鱼类肝细胞膜受体制剂,首次建立了测定鱼类GH生物活性的酶联免疫吸附受体测定法(ELISA-RA)。此法检测草鱼GH的灵敏度达0.063 ̄0.125ug/ml,检测大马哈鱼GH与草鱼肝膜受体结合的灵敏度达0.25ug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酶消化和机械吹打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出中华乌塘鳢(Bostrychys sinensis)嗅囊中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中华乌塘鳢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等电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具有典型的双级神经元结构特征,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以及树突顶端的嗅结和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静息电位为(57±6.37)mV,动作电位峰值为(38.30±0.95)mV。在60~+80 mV的阶梯去极化脉冲刺激中,内向电流在60~40 mV激活,20~0 mV达到最大值,内向电流峰值为(69.08±44.15)pA。外向电流在+40 mV时达最大值,峰值为(267.55±73.67)pA。本研究结果为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上性信息素受体感受性信息素的电生理机制以及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