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东地区夏玉米适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刘文龙 《种子》2016,(7):116-118
选用山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2个夏玉米品种,通过田间种植试验,对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果穗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鉴定,以筛选适合胶东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抗倒伏品种有金海5号、青农11、菏玉157、登海605,高抗病品种有登海605、登海3622、金海5号、青农11,产量居前3位的品种为登海605、郑单958、隆平206.综合各鉴定性状,最适宜在胶东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是登海605.  相似文献   

2.
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究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在82 500株 hm -2种植密度下, 选用郑单958 (ZD958)和登海605 (DH605),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M(两种子相同数量混合后随机混播)、1行郑单958和1行登海605混播(1:1)、2行郑单958和2行登海605混播(2:2)、单播郑单958 (SZD958)和单播登海605 (SDH605) 5个水平, 研究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叶片衰老酶活性、冠层透光率等的影响。两年结果表明, ZD958和DH605混播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群体透光率, 使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穂位叶净光合速率较单播显著增加, 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混播处理较单播增加生育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与此同时, 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混播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 究其原因是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有效增加。M、1:1、2:2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较SZD958和SDH605分别增加11.47%、8.70%、8.48%和9.30%、6.42%、6.20%, 其中M、1:1、2:2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混播处理通过优化冠层结构, 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延缓叶片衰老, 减缓花后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 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致使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产量提高。可见, 合理品种搭配的混播栽培可显著提高密植夏玉米产量, 是提高黄淮海区夏玉米产量的可选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和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泽花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作物学报》2019,45(9):1446-145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的变化,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收获籽粒和高产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衡早8号(HZ8)和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干物质积累、水分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灌浆期短,籽粒开始脱水早,脱水速率高,生理成熟期粒重低,产量低,但早熟品种中DH518的产量显著高于HZ8。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变化模式不同,但同一激素含量随籽粒发育的变化趋势一致。两早熟品种籽粒的ABA含量高于两晚熟品种,尤其表现在灌浆中后期。各品种籽粒灌浆、脱水速率均与内源激素含量有关,两早熟品种的籽粒脱水速率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佳  史建国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张吉旺 《作物学报》2017,43(10):1548-1558
为了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夏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及产量的影响,2012—2014年于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大田试验,选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田自然光照(CK)、开花至收获期遮阴(S1)、拔节至开花期遮阴(S2)、出苗至收获期遮阴(S3)和开花至收获期增光(L)5个处理,研究其对夏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籽粒灌浆、淀粉含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籽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细胞数目和淀粉积累量降低,细胞充实度下降,粒重显著降低,且S3对其影响最大,S1次之,S2影响相对较小。郑单958和登海605两个品种S1、S2和S3成熟期的胚乳细胞数目较CK分别降低33%、6%、29%和41%、5%、29%,DH605 L处理显著提高了胚乳细胞增殖速率、胚乳细胞数目及淀粉含量,细胞充实度和粒重显著上升。遮阴导致籽粒灌浆速率减缓,灌浆高峰期推迟,2个品种S1、S2和S3的最大灌浆速率较CK分别降低34%、13%、58%和38%、13%、64%,登海605L处理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籽粒灌浆高峰期提前出现。2个品种S1、S2和S3较CK分别减产58%、26%、81%和67%、27%、81%,登海605 L处理增产9%。即遮阴降低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淀粉含量和灌浆速率,进而影响产量,花粒期充足的光照则有助于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山西北部地区推广种植的春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养分积累分配特点,制定适宜该地高产栽培管理措施。2014-201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垦沃2号(KW2)、KWS9384(KWS9384)和晋单32号(JD3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玉米干物质与氮、磷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KW2在生育期内每株干物质、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32.95,4.90,5.21 g,均明显高于KWS9384和JD32。其中,较KWS9384分别高15.11%,11.36%和10.15%,较JD32分别高17.55%,27.94%和28.96%;KW2的籽粒产量、整株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明显高于KWS9384和JD32,收获指数三者间无显著差异;KW2籽粒及根系中氮、磷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KWS9384和JD32,因而,其具有更高的矿质元素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综合分析认为,在参试的3个春玉米品种中,KW2最适合在密植条件(6.75万株/hm2)下高水肥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鲁中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与关键。近年来,伴随农业科技进步及气候环境变化,新品种不断涌现,增加了农民选择适宜品种的难度。为筛选适合鲁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于2022年在山东桓台对10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等进行了田间比较,筛选出登海618、登海605、鲁单2016、农大372等4个品种为优选品种,为鲁中地区玉米品种选择与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0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和8个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中单909、登海605及农华101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突出,应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黄淮海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由于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盲目引进一些晚熟高感品种,气候变化异常以及农民对玉米病害防治知识的严重缺乏,造成玉米黑粉病的大发生大流行.一般品种发病率在1%左右,如农大108、郑单958等;感病品种发病率在5%左右,如陕单911、沈单16、登海9号等;个别品种的发病率在10%左右,如东单60、登海1号等.因玉米黑粉病造成的损失在5%~10%左右.……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黄淮海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由于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盲目引进一些晚熟高感品种,气候变化异常以及农民对玉米病害防治知识的严重缺乏,造成玉米黑粉病的大发生大流行.一般品种发病率在1%左右,如农大108、郑单958等;感病品种发病率在5%左右,如陕单911、沈单16、登海9号等;个别品种的发病率在10%左右,如东单60、登海1号等.因玉米黑粉病造成的损失在5%~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解析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夏玉米粒收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化学调控效应。以登海605和豫单9953为供试品种,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HK: 8~9片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CK: 喷施同量清水)和灌水量25(W1)、45(W2)和65mm(W3)两因素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比较调节剂下玉米粒收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2个品种HK处理的秃尖长和总损失率均值分别下降12.08%和7.78%,百粒重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分别增加4.88%和3.65%。灌水量对2个品种的产量、WUEY、总损失量和总损失率影响极显著。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灌水量对豫单9953的破碎率表现出明显互作效应。籽粒含水率与耗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登海605,r=0.885**;豫单9953,r=0.872**),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登海605,r=0.527*;豫单9953,r=0.683**)。兼顾节水增产和粒收质量,推荐8~9片叶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水分下限设置为田间持水率的65%~70%、喷灌定额45mm作为黄淮平原井灌区夏玉米适宜田间栽培及灌水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陈康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108-112
为实现半岛地区小麦玉米双高产,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05’,采用5个播期和3个密度的试验方法,研究‘登海605’在半岛地区适宜的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登海605’适宜播期是6月15日至6月21日,在适期内争取早播,以实现高产,最佳密度为7.2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玉米套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选用配套高产良种注意玉米与大豆品种的协调搭配,玉米品种选用株型紧凑中早熟类型品种,如川单418、成单30、登海605等;大豆品种选用耐荫性好、抗倒力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夏大豆中晚熟品种,如农业部主导品种南豆12,四川省农业厅主导品种南黑豆20、贡秋豆4号,以及早熟大豆南夏豆25等。2规范玉米大豆带宽比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播种  相似文献   

13.
陕单2001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所以自选系Y289作母本、Y60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06年2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光合产物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类型饲用玉米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光合产物生产和运转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大,二者随密度的变化其变幅较大;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小,密度对其影响较小,耐密植。密度对2种类型玉米光合产物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及器官中光合产物的转运性能具有调节作用。科多8号和陕单310光合产物转移率较大的器官分别是叶片和茎秆。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光能截获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明确密植栽培中不同株型玉米的冠层光能截获、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关系,以不同株型玉米陕单609 (紧凑型)、秦龙14 (中间型)和陕单8806 (平展型)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104、6.0×104、7.5×104和9.0×104株hm–2),于2016—2017年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密度对形态特性、冠层光分布、灌浆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单609、秦龙14和陕单8806两年平均产量依次为12,176、9624和8533 kg hm–2,分别在9.0×104、7.5×104和6.0×104株hm–2达到高产,产量较低密度分别提高了26.9%、20.4%和19.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降低,LAI和叶向值增加,在高密度下陕单609中间层由于较大的叶片和叶向值能截获更多的光能,秦龙14次之;灌浆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天数(Dmax)、粒重(Wmax)、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ave)、籽粒活跃灌浆期(P)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下陕单609的Dmax分别较秦龙14和陕单8806早1.4 d和3.0 d, Wmax和P分别高于秦龙14 (0.3g和3.3 d)和陕单8806 (1.1 g和5.4 d);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高密度下,陕单609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和干物质转移对籽粒的贡献高于秦龙14 (5.1%、36.0%、33.5%)和陕单8806 (26.6%、46.7%、59.1%)。穗位层光能截获与产量(r=0.631)显著正相关(P0.05),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r=0.661)和平均灌浆速率(r=0.859)极显著相关(P0.01)。可见,与秦龙14和陕单8806相比,紧凑型品种陕单609密植下调控穗上部叶片直立,改善冠层中下部光分布,维持较高的光合绿叶面积,延缓冠层叶片衰老,增加花后营养器官光合产物的积累以及籽粒灌浆速率,实现了增产。  相似文献   

16.
肖鑫辉  李向华  刘洋  张应  王克晶 《作物学报》2011,37(7):1301-1307
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61和农大108,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高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加后群体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反之。登海661在9万株 hm-2时充分发挥了生长潜能,可获高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开花期和乳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大于叶片,主要影响茎秆干物质积累;成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降幅小于叶片,主要影响叶片干物质积累。乳熟期以后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减少,茎秆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叶片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增加。密度3~9万株 hm-2时茎秆对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贡献率大,10.5~13.5万株 hm-2时叶片对籽粒库建成影响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人工老化对田间长势情况的影响,在人工老化条件下对登海605和鲁单818的萌发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种子活力、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与产量的形成显著相关,人工老化处理降低玉米的种子活力、田间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呈现出老化前期缓慢降低、老化2d后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非生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逆性较强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及其亲本(郑58、昌7-2)和抗逆性较差的杂交种陕单902及其亲本(K22、K12)为材料, 在不同种植密度(45 000株 hm-2和75 000株 hm-2)、施氮量(112.5 kg hm-2和337.5 kg hm-2)和灌水量(正常灌水和前期干旱控水)条件下, 分析了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产量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高密度、低氮和前期干旱控水), 与陕单902相比, 品种郑单958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中亲优势值分别增加18%、9%、28%和22%; 与陕单902亲本(K22、K12)比, 郑单958亲本(郑58、昌7-2)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中亲值分别增加45%、36%、51%和45%; 郑单958产量的中亲值和中亲优势显著高于陕单902, 且中亲值增幅高于杂种优势值。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较陕单902增产的同时, 增强了对非生物逆境适应的能力。玉米杂交种的抗逆性来自亲本自交系。玉米杂交种抗逆性强在于增强了花后叶片光合能力(较高的LAI和SPAD值), 促进了花后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9.
登海605经洛川县2010--2013年4年试验、示范、推广,综合性很好,是洛川玉米良种推广史上继中单二号后农民最喜爱的品种。本文总结了其表现特点及高产栽培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探究夏玉米根系构型与抗根倒性能间的关系,筛选出高抗根倒性能的夏玉米品种,明确抗根倒玉米的根系特性,为抗根倒玉米品种选育和玉米抗倒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黄淮海区域推广种植的104个夏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测定不同品种玉米的根拔力及根系相关性状,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夏玉米抗根倒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根系形态特征与抗根倒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104个品种的根拔力符合正态分布,其变化范围为862~1092 N。根拔力与节根着生角度、节根条数、节根总条数、节根长度、根干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性状综合因子可以将试验品种按抗根倒伏性能由强到弱聚为6类。其中,抗根倒性强的品种有:联研155、迪卡517、齐民玉6号、金海13、来玉721、丰乐365、良星579、登海605、登海518、德单179。这一类群玉米品种具有根干重、节根条数、节根总条数、节根着生角度、节根长度、产量均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