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棉花生产管理体制的改变,棉花良种繁育工作出现了新品种选育速度快,生产用种更换频繁,育种者直接参与棉花良种生产等特点。费工费时的"三圃制"专业化棉花种子生产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基于上述条件,本研究提出,用育种者的种子直接种植,选典型单株混收生产原种;原种去杂去劣生产良种直接用于生产的良种生产程序,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2.
<正>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高产、多抗、优质的内在因素,农业生产不论采用何种先进工具或现代化技术,都必须通过种子才能发挥增产增收作用,因此,良种繁育在农业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良种繁育是新品种选育的继续和发展;是种子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保证;是种子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本人结合多年来从事良原种繁殖工作的体会,针对湟中县良原种繁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四川高粱良种繁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忠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120-123
本文对四川高粱产业发展与品种利用现状做了评述。通过对四川高粱品种繁育中存在的常规高粱品种选育滞后于杂交高粱品种选育、高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高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分析,提出了四川发展高粱产业的当务之急是及时完善高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加大对高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大对高粱新品种选育、推广的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良种繁育的任务是一加速繁殖和推广的新品种,使新品种尽快地应用于生产,替换与生产不适应的老品种,二是保持现有品种的优良种性,即对生产应用的良种进行提纯复社,以提高其丰产性和优良品质。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是靠良种繁育体系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前的良种繁殖体系,对于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以及保障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种子工作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纯度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良种繁育的各环节和调种、引种过程中,在收购和经营过程中都应重视品种纯度检验,并建立必要的检验制度.本文就小麦品种纯度鉴定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优良的棉花品种是夺取高产、稳产、优质的内在因素.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在棉花生产中使用优良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品种的优良特性能不断地延续下去,连年获得高产,就必须做好良种繁育工作,确保生产用种有较高的纯度,扩大新品种应用推广面积,并延长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的使用年限.目前,新疆棉花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工作很快,而良种繁育工作相对滞后,造成了新品种应用 1~ 2年,纯度就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种子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山西种业发展必须围绕"深化种子体制改革、狠抓品种创新,推进种业重组,强化种子管理"的思路,重点支持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良新品种推广、龙头企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五个关键环节,才能提高竞争力,进而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纯中有异——良种繁育方法论探讨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育种学,包括育种与良种繁育两大部门。一手抓新品种选育,一手抓良种繁育,这是历史的经验,更是现实的需要。良种繁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现在我国良种繁育工作,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这里想就良种繁育工作中,正确地理解与应用品种纯与杂的  相似文献   

9.
良种繁育与种子产业化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济南250100)刘嗣元李龙凤种子产业化主要内容之一是改变目前良种选育、生产、经营推广脱节状况,实现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其核心是种子生产,也就是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种子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花卉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中国种业》2005,(7):39-40
花卉植物在新品种选育、良种繁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上与蔬菜、果树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多数花卉种子进行自繁留种,后代分离严重,整齐度、色泽均出现分离退化,种子质量差.品种退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现代花卉产业化生产,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优良品种在生产上观赏价值降低及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我们经过多年的花卉栽培生产,发现花卉品种退化的原因很多,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三圃制原种生产方法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圃制是我国1953年从前苏联引进的良种繁育方法,一般采取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程序进行原种生产,几十年来一直作为我国良种繁育技术的核心,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在生产上曾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品种选育、审定、推广步伐的加快,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越来越多,已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李尔文,男,研究员,1942年11月生于甘肃省天祝县。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棉花育种专家,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科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棉花育种工作。先后主持"长绒棉新品种选育"、"陆地棉新品种选育"及"机采棉品种选育"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培育出长绒棉新品种:新海13号、新海15号、新海17号、新海21号;陆地棉新品种:新陆中7号、新陆中14号。其中,"新海13号"是我  相似文献   

13.
一、良种最佳繁育推广方法研究的必要性现代种子工作,包括良种选育、良种繁育、良种推广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良种选育是基础。但是,要把良种选育这种智力投资转化为经济效益,必须经过良种繁育和推广这一中间纽带。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带根本性的基本建设。在生产实践中,由于采用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方丽 《中国种业》2003,(11):39-40
品种混杂退化是指一个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经一定时间的生产繁殖后,会逐渐丧失品种原有的典型性优良特性,以致最后失去使用价值。在园艺作物生产中,品种混杂退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优良种性,才能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1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1机械混杂是指在良种繁育过程中,例如,种子的收获、脱粒、晾晒、接穗的采集、种苗的生产和调运等环节,不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办事,操作不严,使繁育的品种混进了异品种。此外,不合理的轮作和田间管理、前作和杂草种子自然脱落以及施用混有作物种子或杂草…  相似文献   

15.
<正>围绕着甘蔗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水肥药"精准施用、甘蔗农机农艺融合等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中国热科院甘蔗研究中心选育出了5个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抗性优良的"中糖"系列甘蔗新品种。针对我国当前甘蔗品种退化严重、良种繁育技术落后和种苗繁育效率低下等问题,甘蔗研究中心的科研人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良种繁育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混杂,保证品种纯度,以防退化.除了过去生产上常见和有关资料介绍的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人工误选退化、基因突变外,近几年我们在小麦良种繁育过程中又发现了另一种混杂来源,即上茬遗籽混杂. 近几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小麦实行联合收割机收割.由于小麦单产已超过450kg,田间生物产量高,部分联合收割机工作负荷过重,小麦脱净率有所下降,部分落粒、落穗混于麦穰中.这些遗留种籽多数在夏天遇阴雨天而发芽,但也还有一部分却因外部条件不适宜或休眠期较长而处于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17.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黄淮平原腹地,土质肥沃,对大豆的生产和良种的繁育有很大的优势。嘉祥县对大豆的种植与品种选育工作一直很重视,大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也一直走在山东省的前列。嘉豆43号是山东祥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选育  相似文献   

18.
种子是粮食的基础,种源安全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对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种业发展现状及特色进行介绍,包括农作物种类、面积,生产经营企业情况,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及种质资源圃建设情况,总结了近年来的经验做法和成效,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主体粮油产效不高、县级科研能力不强等,提出要开展“保、育、繁、推、管”一体化模式,包括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扶优扶强、展示示范推广力度,强化市场监管及政策支持等,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作物育种工作的进展,一批批新品种相继问世,品种更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这就要求品种推广的速度也要跟上,否则新品种未等推广就可能被淘汰。那么怎样使新品种迅速推广,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良种良法相结合。在选育出新的品种之后和大面积推广之前,根据品种特性、发育规律,结合本地条件,采用生产上主要栽培措施,精心地试验设计,认真管理,探讨最优化的栽培方法,我出适应该品种栽培的配套技术,指导大田生产,使良种充分发挥生产力。二、建立协作组织,搞好横向联合。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种子公司组成协作组,由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原种供应和栽培技术服务,种子公司负责良种生产、预定和销售等,分工协作,尽职尽责。三、保持新品种的种性。在新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品种纯度,特别是杂交种的纯  相似文献   

20.
安徽茶树良种选繁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安徽省在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整理、无性系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应用配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二十一世纪茶树育种目标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