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2007年,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虫剂氟啶虫酰胺在中国取得了96%原药(LS20070733)和10%水分散粒剂(LS20070732)的临时登记,其制剂产品用于黄瓜、苹果和马铃薯,防治蚜虫,商品名为铁壁。在此之前,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已列入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2005~2006年农药试验产品评价名单,防治对象为蚜虫。2011年,石原产业又在我国正式登记了96%氟啶虫酰胺原药(PD20110323)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PD20110324),制剂产品用于防治黄瓜、马铃薯和苹果等作物上的  相似文献   

2.
几种药剂对棉苗蚜、伏蚜的毒力测定和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13种杀虫剂防治棉蚜的效果.经室内系列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辛硫磷和毒死蜱6种药剂防治棉苗蚜、伏蚜的效果都很好;并选择这6种药剂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基本与室内生测的结果相符,经总体评价认为: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和丁硫克百威可以作为理想的防治棉蚜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正> 啶虫脒又名乙虫脒、吡虫清,是一种新型甲基乙酰胺类杀虫剂。1997~1999年,作者用3%啶虫脒乳油对为害柑桔的棉蚜、柑桔潜叶蛾和矢尖蚧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均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为给苹果黄蚜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小时LC_(50)分别为0.38mg/L和2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营养液施药的方法,评价氟啶虫酰胺在玉米植株内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对玉米蚜虫的活性效果。结果表明,根部吸收氟啶虫酰胺后,玉米地上部氟啶虫酰胺积累量于药后4~8d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根部氟啶虫酰胺持留量在药后1~2d逐渐增加,2~32d相对稳定;从对玉米蚜虫的活性效果来看,氟啶虫酰胺各浓度药后1d即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在23.33%~38.22%,蚜虫蜜露分泌数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氟啶虫酰胺对蚜虫防治效果逐渐增高,处理后16d,氟啶虫酰胺31.25和125.00mg/L处理的防效分别达88.60%和99.49%,蜜露抑制率分别达96.70%和99.95%,蚜虫蜜露分泌数随着药液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蚜虫蜜露抑制率高于相同时间和相同浓度下的虫口防治效果。因此,氟啶虫酰胺可通过玉米地下部处理防治蚜虫。  相似文献   

7.
<正>为明确7种种衣剂对菜薹的安全性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作用,为黄曲条跳甲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乙基多杀菌素、Bt、啶虫脒、唑虫酰胺、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等7种药剂(种衣剂)对菜薹出苗、株高、鲜重的影响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月20日,江西海阔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2%联苯·噻虫胺颗粒剂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韭菜韭蛆。这也是我国批准在韭菜上登记的第1个联苯菊酯产品、第3种菊酯类农药(另2种为(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同日,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15%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悬浮剂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桃树桃蚜。这也是我国批准在桃树上登记  相似文献   

9.
6种新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来新型杀虫剂对浙西北山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2009年在大田以喷雾施药法对6种新型杀虫剂进行了防治单季稻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天,5%甲维盐11.25g(a.i/hm~2,下同)、10%阿维·氟虫双酰胺60mL和24%氰氟虫腙216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在95%以上,32%丙溴·氟铃脲288mL、20%氯虫苯甲酰胺30mL和14.1%甲维·毒死蜱211.5mL的防效在73.5%~83.1%。药后12天,丙溴·氟铃脲和氰氟虫腙的防效为74.1%~82.7%,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为62.9%~65.6%,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防效在50%以下。药后31天,除丙溴·氟铃脲和氯虫苯甲酰胺还有37.8%~39.0%防效外,其他药剂无防效。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虫双酰胺的保叶效果最好,药后12天为68.5%~70.3%,显著高于甲维盐、丙溴·氟铃脲和甲维·毒死蜱(54.0%~61.7%)。药后31天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保叶效果差在27%以下,其他药剂仍有44%~62%保叶效果。可以认为,甲维盐、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好、持效性较差,丙溴·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看到某省级植保机构发布的最新一期农作物病虫情报,提出"可选用15%啶虫脒悬浮剂防治蔬菜蚜虫"。笔者查找发现,目前我国没有啶虫脒单剂悬浮剂登记。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我国批准登记并在有效状态的含有啶虫脒成分的悬浮剂、油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共有5个,均为复配剂,没有单剂(见表1)。我国曾批准以下2个啶虫脒单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了解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与其他药剂相比效果最为明显,施药7 d后虫口量减少至21头,虫口减退率达到94.4%,防治效果最为显著,达到97.4%,且药后14 d防效依然为94%,说明氟啶虫胺腈不仅药效快且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将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氟啶虫胺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3种常用杀虫剂及不同剂型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和葡萄不同生长期的田间防治效果,云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了葡萄蓟马的室内种群活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啶虫脒和阿维菌素较高,吡虫啉相对较低,依次为啶虫脒EC啶虫脒WG阿维菌素EC吡虫  相似文献   

13.
鬼斧(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是河北涿州市华太精细化工厂生产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它具有内吸性强、药效持久、对棉蚜杀伤迅速等特点.为进一步验证其对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2005年5月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发现的吡啶酰胺(或烟酰胺)类杀虫剂,它可以有效防治广泛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对蚜虫尤其高效。其作用机理新颖,与目前市售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蜜蜂低毒。多家公司参与开发,其中包括美国富美实、韩国东部韩农株式会社、印度联合磷化物等。氟啶虫酰胺于1998年开始进行正式药效试验,2003年上市,2009年销售额为3500万美元,2004~2009年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石河子周边加工型辣椒蚜虫发生规律并筛选出适合的防治药剂。对石河子周边辣椒田蚜虫种群发生动态进行定点调查,并采用室内浸叶及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7种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及相对防效。结果表明,5月17日至9月6日是辣椒蚜虫种群发生与危害期,6月24日至7月15日是发生高峰期。7种供试药剂中,烟碱·苦参碱毒力最高,LC_(50)值为0.001 mg/L,吡蚜酮毒力相对较低,LC_(50)值为0.318 mg/L。各药剂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烟碱·苦参碱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啶虫脒吡蚜酮。药后7 d,5%啶虫脒2 000倍液、0.3%苦参碱4 000倍液、25%吡蚜酮2 000倍液防效分别达到90.9%、90.4%和97.0%,均显著高于其它4种药剂,5%啶虫脒2 000倍液与0.3%苦参碱4 0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0.3%苦参碱4 000倍液、5%啶虫脒2 000倍液和25%吡蚜酮2 000倍液适用于新疆加工型辣椒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一、小麦防治小麦蚜虫,可使用的品种有:1.啶虫脒(商品名为莫比朗):推荐使用剂量为3%啶虫脒乳油20~30毫升/亩(667平方米)对水60公斤喷雾。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公示了第11批拟批准登记农药产品名单。其中,氟啶虫酰胺原药产品有3个,登记企业分别为: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98.5%)、江苏中旗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96%)、江苏建农植物保护有限公司(98%)。截至目前,在我国获批登记的氟啶虫酰胺产品共10个,其中包括原药产品4个,单剂产品2个,复配产品2个,另有2个分装登记产品(详见表1)。最近,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拟登记3个氟啶虫酰胺原药产品,显示其在我国  相似文献   

18.
正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了杀虫剂活性成分啶虫脒和氯氰菊酯,以及杀菌剂活性成分氟唑菌苯胺的登记。啶虫脒和氯氰菊酯经评估后可用作杀虫剂、杀螨剂等节肢动物防治产品。自2020年2月1日起,啶虫脒将获得长达7年的登记。氯氰菊酯将于2020年6月1日起获得长达10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防治秋豇豆白粉虱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豇豆白粉虱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化学农药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豇豆温室白粉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每公顷用1.8%阿维菌素EC 375 g、20%呋虫胺SP(护瑞)600 g、5%啶虫脒WP 600 g、25%吡蚜酮WP 600 g(对照药剂),5~8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14、20天,防治效果分别达90.9%、97.0%、88.0%、93.9%,97.4%、92.1%、84.2%、89.4%和95.6%、86.7%、82.2%、84.5%,且药后7天呋虫胺与阿维菌素和吡蚜酮,极显著高于啶虫脒,阿维菌素与啶虫脒和吡蚜酮之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天,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啶虫脒,呋虫胺与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啶虫脒;药后20天,阿维菌素极显著高于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呋虫胺与啶虫脒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同时,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在药后7天,防效稍低于化学农药呋虫胺,药后14天,防效高于呋虫胺,药后20天,防效极显著高于呋虫胺。这4种药剂尤其是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不仅可以作为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麦长管蚜在冬小麦田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有一个发生高峰,主要天敌种群为瓢虫类、草蛉类,其中瓢虫类为最多,天敌种群与麦长管蚜的发生有一定的跟随现象。生态位分析发现瓢虫类天敌在时间跨度上大于麦长管蚜,两种天敌昆虫发生具有同步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依次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氟啶·啶虫脒WG>双丙环虫酯DC>阿维·氟啶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