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发育、繁育性能及泌乳性能等特性。[方法]选取新疆帕米尔母牦牛50 头,通过非配对法人工受孕,检测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等繁育性能指标,记录产奶量、乳脂指标等评价泌乳性能,并在犊牛初生后分别于第0、1、3、6、12、18及24月龄时测量体重、体尺、体斜长等生长指标。[结果]18月龄新疆帕米尔牦牛的体重达343 kg,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市售牦牛,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性能良好;繁殖率在75%以上,受胎率在90%以上,发情期集中在8月,繁殖成活率在90%以上,犊牛断奶成活率高达98%,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良好的繁育性能;牛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达到生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奶量也属于同类中的偏上水平,表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优良的泌乳性能。[结论]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好、经济价值高等优势,是一种乳肉役兼用型的地方优良牦牛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牦牛的主产国,总数1 400万头,占世界牦牛的95%,占全国牛总数的17%,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等地。分布区域辽阔,由于主产地的地理生态条件、饲养水平、选育程度、社会经济结构等不同,使牦牛在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利用方向等方面有所  相似文献   

3.
牦牛在青藏高原具有广泛分布,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集肉、乳、毛、皮、役等生产性能于一身,是青藏高原上特有家畜和全能家畜;但是牦牛是比较原始的品种,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从基因角度诠释和高效利用牦牛,已经成为近年牦牛研究的热点,文章仅就牦牛生产性能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牦牛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驯化与品种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牦牛(Bos grunniens)是珍贵的资源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世界现有家牦牛1400多万头,中国是最主要产区,拥有92%的世界存栏牦牛,多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云南、四川及甘肃等西部省区。牦牛具有系列适应高寒生境的形态结构、摄食特性及繁殖等生理生态特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牦牛适应性及牦牛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牦牛现有12个品种,其生产性能各有偏重。按照产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牦牛的特征特性,中国牦牛可划分为横断山区型和青藏高原型2个生态类型。牦牛育种和改良多采用杂交进行,现代动物繁育技术也逐渐得到运用,传统育种方法和分子育种方法的结合是家牦牛育种和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祁连县引进的新疆褐牛在基础生理指标、生长发育、产奶性能等方面的测定,表明新疆褐牛对高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对褐牛×黄牛(F1)、褐牛×牦牛(F1)、黄牛和牦牛4组各10头犊牛在生长发育方面的测定,发现杂种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金川多肋牦牛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川多肋牦牛中有52%的个体具有15对肋骨,比一般牦牛多出1对,是近年来发掘出的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和优异生产性能的地方牦牛类群。弄清种群特性,将为金川多肋牦牛资源保护与利用积累基础资料。采用普查和随机抽样调查法在金川多肋牦牛分布区进行种群密度、畜群结构、繁殖率、死亡率等调查。结果显示,金川多肋牦牛分布区的牦牛密度为0.3牦牛单位/hm2,现实载畜量为1.5羊单位/hm2,与麦洼牦牛和甘南牦牛分布区的牦牛密度一致;畜群中适龄母牦牛比例为45.2%,母牦牛繁殖率85.9%,15对肋骨牦牛的繁殖率为90.7%,两者都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牦牛;15对肋骨牦牛的繁殖率、个体终生产犊数均高于14对肋骨牦牛,且雪灾致死率前者也低于后者;金川多肋牦牛母牛的初产年龄为3岁,比一般牦牛提前一年投产;金川多肋牦牛具有种群快速增长的年龄金字塔,但受到狼害、雪灾等生态因素的强烈制约。金川多肋牦牛种群参数具有重要特异性,显示其具有较强的综合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高原高寒自然生态条件下人工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含野牦牛基因的肉用型牦牛品种。它具有生产性能(特别是产肉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抗逆性能强、体型外貌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等  相似文献   

8.
大通牦牛是在高原高寒自然生态条件下用人工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产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特别是产肉高、繁殖好、抗逆强、体型外貌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是含野牦牛基因的肉用型牦牛品种。  相似文献   

9.
新疆牦牛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现有牦牛23万头,有适宜牦牛发展的高寒草场733万余公顷,发展牦牛生产潜力很大,其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就新疆牦牛领导小组成成立以来,新疆牦牛生产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新疆牦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牦牛在青藏高原具有广泛分布,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集肉、乳、毛、皮、役等生产性能于一身,是青藏高原上特有家畜和“全能家畜”;但是牦牛是比较原始的品种,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从基因角度诠释和高效利用牦牛...  相似文献   

11.
金川多肋牦牛中有529/6的个体具有15对肋骨,比一般牦牛多出1对,是近年来发掘出的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和优异生产性能的地方牦牛类群。弄清种群特性,将为金川多肋牦牛资源保护与利用积累基础资料。采用普查和随机抽样调查法在金川多肋牦牛分布区进行种群密度、畜群结构、繁殖率、死亡率等调查。结果显示,金川多肋牦牛分布区的牦牛密度为0.3牦牛单位/hm^2,现实载畜量为1.5羊单位/hm^2,与麦洼牦牛和甘南牦牛分布区的牦牛密度一致;畜群中适龄母牦牛比例为45.2%,母牦牛繁殖率85.9%,15对肋骨牦牛的繁殖率为90.7%,两者都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牦牛;15对肋骨牦牛的繁殖率、个体终生产犊数均高于14对肋骨牦牛,且雪灾致死率前者也低于后者;金川多肋牦牛母牛的初产年龄为3岁,比一般牦牛提前一年投产;金川多肋牦牛具有种群快速增长的年龄金字塔,但受到狼害、雪灾等生态因素的强烈制约。金川多肋牦牛种群参数具有重要特异性,显示其具有较强的综合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青海高原大通牦牛的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大通牦牛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首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较其他品种的牦牛,大通牦牛具有优良的数量性状与生产性能。本文总结大通牦牛的育种进展,包括大通牦牛的外貌特征、育成过程、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性能、生物技术在其育种中的应用以及育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是该地区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牛种。饲养环境恶劣、管理模式粗放、畜群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对影响牦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营养、科学选种选配、早期断奶等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牦牛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高山草原的特有畜种,它具有其他家畜在高山草原所不具备的优点。但牦牛体小、晚熟、生产性能低,不适应牧业现代化的要求。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我场于78年开始引用肉牛品种海福特、西门塔尔的冻精对牦牛、犏牛进行改良试验。  相似文献   

15.
玉树市藏巴喇种畜场平均海拔4200m以上。该场牦牛种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具有形态、生理、性能上的稳定特征。为进一步优化该场牦牛种群结构、提高生产性能,建议从体形外貌、体质类型、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遗传背景及种用价值等方面开展系统选育,通过基因的优选提纯、科学选配、纯种繁育、定向培育、科学饲养等措施,保护性开发利用玉树牦牛种质资源。本文累积多年调研和实践经验,综合当前牦牛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为玉树藏巴喇种畜场牦牛核心群的建立以及其它地区牦牛种群的纯化、复壮、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巴州牦牛产业在近年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新疆巴州牦牛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该产业在当前仍然存在较严重的种群生产力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区分散、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广产业相关技术、扩大产业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创立品牌等相关政策,建议扩大牦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以期使该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为新疆牧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巴州牦牛在新疆牦牛发展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也是巴州高寒地区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笔者通过对巴州牦牛发展进程及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对巴州牦牛在数量、规模、育种改良、生产销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对巴州牦牛品质由于自群繁育,品质退化问题及巴州牦牛选种育种、杂交改良、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巴州牦牛产业提纯复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南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1999年对青海果洛家牦牛产乳性能、带犊、不带犊对母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初生和1岁牦牛产肉性能及生长发育规律等生产性能综合研究,证实了导入野血公牦牛与当地家牦牛交配,可充分发挥野血牦牛耐粗饲、耐寒、生长发育快的优势,是一条在现行畜牧业体制下复壮家牦牛的简便措施。通过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现状的评估,将为牦牛杂交改良、本品种选育、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牦牛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碌曲草原面积广阔,是甘肃省牦牛生产的主要区域。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地牦牛的生产性能,先后使用青海大通牦牛、娟姗奶牛进行品种杂交改良,杂一代牛乳、肉役性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深受本地牧民的欢迎。本文将碌曲牦牛人工授精品种改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作一总结,旨在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生活在3000m以上的高寒牧区,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但该品种低产、晚熟,产肉及产奶性能低,加之长期以来掠夺式经营管理、低水平的饲养营养条件、严重的近亲繁殖、过牧饲养及草场退化,使原本较低的牦牛生产性能呈现出更加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群体效益差、商品率低,使发展和提高牦牛品质受到了严重限制。针对目前牦牛生产现状,海晏县充分利用野血牦牛体格大、产肉量多、抗逆性强的特点,与家牦牛杂交以提高生产性能,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