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东省茶产业目标分析 广东茶产业优势产品为乌龙茶、红茶和名优绿茶。粤东为乌龙茶生产的主要基地:粤西、粤北以名优绿茶为主,少量红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18,(7)
正"贵州出好茶"。当前,贵州省正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推进茶产业提升转型,推动名优黔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十多年来,湄潭坚持"五个在茶"理念,大力实施茶产业"6456"发展战略,到2016年,全县茶叶产量5.3万吨,产值35.9亿元,茶业综合产值88.5亿元,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名优绿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茶产业复兴和名茶创制开发浪潮出现的新名词,含义非常明确,区别于炒青、珠茶等大宗绿茶产品,名优绿茶是采用高档原料加工出的优质绿茶,且具有个性化名称和品质特征,并在特定地域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名优绿茶产品,已经以占总产量38.98%的份额创造了总产值74.6%的效益。名优绿茶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名优绿茶是我国茶类的主体,为我国独有,主要供应内销市场。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大批适合我国行业需求的茶叶加工机械,获得各类茶叶加工机械专利130多项,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系列化。此外,绿茶加工清洁化和连续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体系和配套设备,开发出了炒青绿茶和黄山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淳安千岛湖茶区红茶生产现状的分析及红茶生产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了下一步调整茶类产品结构,实施“绿+红”战略,利用鸠坑种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名优绿茶、红茶共同发展,实现千岛湖茶区茶产业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名优绿茶是我国内销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培和 《中国茶叶》1994,16(1):40-41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频繁的社交活动,所有这些,使得名优绿茶的社会需求量逐年上升。今后,名优绿茶将成为国内市场的主要茶类,茶叶生产者应精工细作,多生产手工制作的高档名优绿茶,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名优绿茶的生产现状 全国19个产茶省区,现在都有名优绿茶生产,1993年全国名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新修订并通过技术审查的《都匀毛尖茶》《湄潭翠芽茶》《绿宝石绿茶》《遵义红红茶》等4个省级地方标准在"2018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发布,标准于201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基础。近几年来,为了发挥标准  相似文献   

7.
梁月荣  龚淑英 《茶叶》1999,25(4):202-204
探讨了利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生产名优绿茶-“巴仙银尖”的加工工艺,证明通过合理嫩有,适度摊放,高温杀青,中温慢烘的技术措施,能生产出名优绿茶。文中同时介绍了“巴仙银尖”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茶艺一词由来已久,舞台茶艺表演属茶艺的一种类型。随着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茶文化的需求日渐趋盛,作为茶叶、茶文化推广的一种宣传类型,舞台茶艺表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湄潭翠芽属贵州省名优绿茶,在贵州一带推广甚佳。本文通过阐述湄潭翠芽的冲泡要领、品饮技法、舞台茶艺构成要素以及初创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示例等综合内容,以求更好的表达和推广湄潭翠芽的基础知识和内涵文化。  相似文献   

9.
天顺曲毫绿茶的制作工艺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螺春是我国名优绿茶之一,尤以江苏吴县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最闻名。其外形纤细,卷曲如螺,风格独特迥异。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掀起明前名优绿茶开发热潮。利用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江苏传统碧螺春绿茶加工工艺并在加工制作方面进行一些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曲毫绿茶,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近年,尤溪县大面积推广栽培福云6号品种,目前全县拥有近7万多亩茶园,生产的明前绿茶、毛尖、毛峰等已有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10.
《茶叶》2010,36(2):I0006-I0006
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松阳县,境内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生态景观丰富多样,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松阳茶叶起源于三国、几经繁荣衰退,绵延1800多年而不绝,在唐代就已成为贡品,1929年还在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进入新世纪以来,松阳县倾力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区域品牌,大力培育开发“松阳银猴”系列名优绿茶,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乐山市是四川省茶叶重点产区,茶产业综合排名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峨眉山茶"作为川茶的重点打造品牌,其"扁平光滑、黄绿油润、清香浓郁、鲜醇甘爽"的品质特征及品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乐山市特色农业最亮丽的名片。2014年,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叶强省的意见》和《全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省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两带两区"的思路,其中川西南名优绿茶带核心区在乐山,茉莉花茶集中发展核心区在犍为。  相似文献   

12.
朱继军 《中国茶叶》2010,32(4):14-15
我国是世界绿茶的主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绿茶是我国的优势产品。近三十年来,我国大力恢复了大量的传统历史名茶,也创新发展了一批新的名优绿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襄樊市地处鄂北,属我国秦巴高香优质绿茶生产区,也是湖北省名优绿茶生产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名优绿茶的的深入推广,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14,(2):43-44
正各有关单位:"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是中国绿茶领域内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评比活动之一,与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同期举行,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经批准,现已永久落户宁波。为做好第七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本次评比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农业厅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成立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委员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任主任委员单位。二、评比宗旨搭建中国名优优绿茶品牌建设平台,加强技术交流,促进绿茶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区名优绿茶生产发展很快,市场上名优绿茶种类繁多,但是许多产品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当前名优绿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元月上旬,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湄潭召开。会上,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要求,湄潭要引领全省茶产业发展。引领,何其凝重的字眼!引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考验着湄潭人的想象和能力。一年后,2009年元月的一个晚上,著名作家何士光,用他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名优绿茶机制工艺要点进行了阐述,从生产名优绿茶的角度提出了应掌握的几个关键技术,对在全省推广使用机制名优绿茶机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艳红  谢树政  刘娟 《中国茶叶》2019,(9):60-61,66
面对国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巴中市依托青山绿水发展茶叶产业,全力打造川东北名优绿茶核心产区。本文深刻剖析阻碍巴中市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措施和建议,以助力巴中市茶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名优绿茶要求干色翠绿或嫩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顾客判断名优绿茶质量好坏的主要条件是翠绿、细嫩,翠绿是卖相好的重要标志,名优绿茶的竞争,首先是色泽竞争.但往往因炒制或贮藏不当,色泽深暗或黄暗,严重影响名优绿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保持"三绿"是提高名优绿茶品质,促进名优绿茶生产的关键.根据笔者实践,  相似文献   

19.
肖强 《中国茶叶》2012,(11):39-39
依托首批被认定的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由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茶产业创业链”,承担的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名优绿茶品质提升技术的示范与应用”,10月30日通过了由科技部委托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执行两年来,采用成果示范、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立和加工生产线建设等方式推广应用了“品种改良、病虫无害化防治、清洁化加工”等名优绿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共新建白叶1号、中茶108、中茶102和龙井43等国家或省级良种茶园6630亩,推广应用茶树害虫无害化防治技术面积78625亩次,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57次、培训人员3520人次、发放资料4050余份,新建和改扩建清洁化茶叶加工生产线18条,累计生产加工名优茶663.88吨、产值7460万元、效益增加38%。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如何利用曼拉德反应提高手工名优绿茶与机制名优绿气的香气,提高我省名优绿茶品质作出扼要阐述,这对当前我省名优绿茶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