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传统的微生态制剂不能与抗生素同时使用,使细菌微生态制剂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筛选具有一定耐药性的菌株用作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由于担心耐药性扩散到致病菌,科学界对此类制剂的应用忧心忡忡。本试验着重观察耐环丙沙星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传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商业发酵剂G027为对照,将嗜热链球菌PZST4和保加利亚乳杆菌PZLB5按照不同的比例复配,研究其对发酵乳发酵时间、贮藏过程中酸度、质构、脱水收缩性及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剂中球杆菌活菌数比例的不同对发酵乳品质有显著影响,球杆菌活菌数比例为5000∶1时,发酵乳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组合,为最理想的球杆菌搭配组合.  相似文献   

3.
以2株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酵上清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对致病性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b2的发酵上清、灭活发酵液和NaOH中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均优于植物乳杆茵Lab1,可将植物乳杆菌Lab2作为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病的益生素的参考菌株.  相似文献   

4.
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的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静  丁武 《中国奶牛》2011,(2):48-52
研究分析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感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作用,为筛选优良的羊酸奶发酵剂提供依据。使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羊奶,对羊酸奶的感官品质、酸度及质构特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单一菌种发酵,四种菌发酵的羊酸奶的感官评分排序是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丁二酮乳链球菌,不同乳酸菌发酵羊酸奶的质构特性差异显著,使用双歧杆菌发酵可以获得最佳的质构特性,其发酵的羊酸奶的硬度为34.96g、黏度为802.28g.s、凝聚性为44.65g、粘性指数为137.17g.s、保水力为85.00%;混合发酵剂发酵羊酸奶具有各自不同的感官和质构特性优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的羊酸奶的硬度和黏度最好,分别达到29.93g和715.09g.s,但风味欠佳;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的羊酸奶的凝聚性、粘性指数和保水力最好,分别达到45.86g、143.49g.s、91.00%,且风味良好。综合感官评价与质构特性,复合菌种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适宜作为羊酸奶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型乳酸菌制剂对肉雏鸡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型的乳酸菌发酵制剂对肉雏鸡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AA肉雏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草乳杆菌固体制剂组,饲喂基础日粮+0.2%草乳杆菌固体制剂;Ⅱ组为草乳杆菌液体制剂组,饲喂基础日粮+草乳杆菌液体制剂;Ⅲ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Ⅳ组为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0.01%黄霉素,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通过饲喂草乳杆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1~4周龄肉雏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并且液体制剂的效果要优于固体制剂;与抗生素组相比,饲喂草乳杆菌液体制剂能显著增加盲肠内乳酸菌的数量(P<0.05),显著抑制盲肠内大肠杆菌的繁殖(P<0.05).  相似文献   

6.
酸奶发酵剂菌种的产香物质及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离自不同来源的国内外直投式发酵剂和酸奶中的13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4株嗜热链球菌在乳中的产酸特性、产生乙醛能力、产生双乙酰能力及产黏特性,总结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不同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的前期产酸速度比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快,发酵酸乳后产酸主要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引起;主要风味物质乙醛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产生、双乙酰由嗜热链球菌发酵产生;嗜热链球菌的产粘特性明显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中,菌株S5、S7、S9、S10、LB5、TK1适宜加工凝固型发酵酸乳;菌株S5、S11、L9、L2、L1、L8、L6适宜生产风味型酸奶.为筛选优良菌株、研制开发优良酸奶及发酵乳饮料发酵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生产菌株结合实验室不同分离源的库存菌株为研究对象,评价保加利亚乳杆菌后酸化过程.选取12株分离自蒙古国不同地区发酵乳制品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结合1株商业菌株为研究对象并发酵酸奶,在发酵完成后的低温贮藏阶段(0~48 h、7d、14d和21 d),分别测定菌株发酵酸奶所需时间、贮藏期间滴定酸度、pH值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综合发酵产酸特性和酸奶后发酵过程中酸组分含量变化,最终得到弱后酸化菌株IMAU20458.  相似文献   

8.
在青贮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研究其对发酵产物与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青贮饲料贮藏时间为14,56和120 d.无添加青贮黑麦草发酵产物中乙醇含量较多,在14 d开封时,乙醇和2,3-丁二醇含量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和的7倍.添加鼠李糖乳杆菌与布氏乳杆菌可以抑制乙醇型发酵,使乳酸型与乙酸型发酵占主导.无添加青贮黑麦草与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的黑麦草发生了有氧腐败,但是添加布氏乳杆菌的黑麦草保持了有氧稳定.在青贮玉米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未影响发酵品质,但添加布氏乳杆菌增加了发酵产物中乙酸含量,降低了乳酸含量.添加布氏乳杆菌的青贮玉米从56 d开封开始保持了有氧稳定,其它组在120 d开封时保持了有氧稳定,所有组乙酸含量都增加.  相似文献   

9.
从腹泻仔猪的小肠内容物及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16 S rRNA测序及生化特征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该菌具有溶血性及较强的致病性,感染小鼠3 d内死亡率达95%.该菌株的药敏试验及益生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左氟沙星、链霉素、四环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表现出耐药性,对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头孢呋辛、氯霉素和庆大霉素表现为敏感,且对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表现为高敏感.在小鼠治疗中使用复合乳酸菌的治疗效果与抗生素治疗效果差异不大,说明益生菌在防治仔猪腹泻、替代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添加后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设计为2个发酵处理,T同型发酵菌处理(植物乳杆菌),TY同型和异型发酵处理(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的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实验.在第100天时感官评定青贮饲料的优劣等级;用酸度离子计测定青贮饲料的pH值;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乳酸、乙酸、丁酸的含量;平板...  相似文献   

11.
猪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杆菌制剂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腹泻。为获取可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健康仔猪肠道分离到5株乳酸杆菌,经抑菌试验、生长曲线测定、耐酸、耐胆盐、耐胰酶试验等,筛选到1株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低pH值、高胆盐、胰酶均有一定耐受能力的乳酸杆菌,命名为LY7。经PCR鉴定,该菌株为约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12.
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瑞士乳杆菌耐酸性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地区牧民家庭32份自然发酵酸马奶样品中分离鉴定出的82株瑞士乳杆菌中,通过耐酸实验选出39株可在pH3.0和pH3.5酸性环境中生长的菌株进行pH为3.0的人工胃液的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本实验室自行分离自猪肠道的3株乳酸杆菌进行安全性和抗逆性检测,采用体外法对分离自不同生理阶段猪(仔猪、生长肥育猪、母猪)肠黏膜和食糜的罗伊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LA5、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L47和约氏乳杆菌(Ljohnsonii)L63进行生长特性、溶血性、有害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并利用生理生化和糖发酵实验结合16S rDNA同源性分析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鉴定,获得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离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别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酸乳样品中均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仅有2 种酸乳的嗜热链球菌为同一菌株,其余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均为不同菌株。PFGE可以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  相似文献   

15.
徐州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徐州地区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中分离到细菌21株,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1株菌进行了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该24个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红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氯霉素、泰乐菌素、痢特灵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喹诺酮类、强力霉素、丁安卡那霉素、林肯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不同地区分离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采用高通量测序、平板筛选、16S rDNA序列分析、特异性碳源培养和牛津杯法,从哺乳期健康仔猪的粪便中筛选分离和鉴定乳杆菌,并进行其利用表乳糖生长特性以及抑制仔猪腹泻相关致病菌活性的试验研究,探索表乳糖定向调控仔猪肠道乳杆菌增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从7~10日龄哺乳期健康仔猪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出9株乳杆菌,其中唾液乳杆菌、卷曲乳杆菌、淀粉乳杆菌具有较强利用表乳糖的能力,在以2%表乳糖为唯一碳源的MRS培养基中显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而且其培养上清液对大肠杆菌(猪源)、猪霍乱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宋氏志贺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Caco-2细胞作为体外模型研究几株乳酸菌的黏附性能及其对大肠杆菌K88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性能。采用荧光标记法评价这几株乳酸菌的黏附性能,并通过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检测其对上述2株病原菌黏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除了乳酸乳球菌外,其他乳酸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高于这2株病原菌,且黏附率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肠球菌>致病菌>乳球菌。2)来源于健康鸡肠道的乳杆菌与分离于人肠道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食果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fructivorans)的黏附率接近。3)大部分乳酸菌菌株能通过置换作用抑制大肠杆菌K88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结果提示,这几株乳酸菌对肠上皮细胞均有较高的黏附率,尤其是乳杆菌,且它们的黏附有菌属特异性。乳酸菌抑制上述2种病原菌的黏附主要通过置换方式,但没有菌属特异性,且与其自身的黏附力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从甘肃省甘南州牧民家庭自制酸奶及泡菜制品中分离纯化出6株乳酸菌,与实验室前期保存的5株乳酸菌一起进行酸奶发酵实验,筛选出性能优良菌株,并在37及40℃下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40℃时发酵可以明显改善酸奶的各项指标,感官评分高于37℃时发酵结果。本实验从不同食物源中筛选出了优良乳酸菌菌株,为酸奶生产提供了优良菌原。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5只55周龄散养健康成年蛋鸡空肠内容物为样本,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6稀释浓度,吸取0.1 mL菌液滴于MRS平板上,置37℃培养箱培养24 h,分离乳酸菌。将分离纯化得到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糖发酵试验进行乳酸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从55周龄散养健康成年蛋鸡空肠中分离筛选出20株乳酸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显示,分离菌株有杆状和球形2种;经糖发酵试验鉴定为7个乳酸菌种,分别为唾液乳杆菌唾液亚种、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唾液乳杆菌水杨素亚种、能动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从笼养蛋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采用MRS平板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及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为乳酸菌种属。结果显示,分离出15株革兰氏阳性菌,经抑菌试验选出7株乳酸菌,发酵生化鉴定为绿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假肠膜明串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