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效唑(Multi—Effects Triazole,MET)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可控制水稻(Oryza sativa L.)秧苗徒长,提高IAA氧化酶活性,降低内源IAA水平,影响外源IAA对水稻秧苗的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鲁麦21号作为材料,用干旱胁迫处理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小麦的根系和叶子的吲哚乙酸进行测定,通过酶活力公式计算出吲哚乙酸氧化酶的酶活力大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根系反应残留液中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但是吲哚乙酸氧化酶的酶活力降低;同时,也得出干旱胁迫对叶片反应残留液吲哚乙酸的含量有所增加和吲哚乙酸氧化酶的酶活力降低是在24h以后。其中。在48h以内的变化量也不大,但在72h以后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真菌代谢产物吲哚乙酸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具体探讨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酸碱度,检测波长、有机添加剂及操作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2>B<,4>O<,7>-NaH<,2>PO<,4>(Na<,2>B<,4>O<,7>浓度为20 mmol/L)为缓冲液,在进样时间20 s、检测波长200 nm、分离高压30 kV、pH值9.0的碱性条件下可以检测吲哚乙酸含量,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50.0 mg/mL,回归方程为y=11460x-1226,相关系数r为0.99992,检出限为0.15 μg/mL.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5个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处理,对铝胁迫下东方百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铝胁迫抑制了东方百合幼苗的生长,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等均表现为明显高于无铝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低于无铝对照。喷施不同浓度IAA后,显著降低了MDA含量、电导率和POD值,说明IAA对铝胁迫导致的细胞膜损伤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不同浓度的IAA处理下,6 mg/L处理对东方百合铝毒的缓解作用最明显,呈现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百合耐铝的分子和生理机制的研究,培育耐铝的百合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丛生物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碳源利用角度探讨了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周丛生物微生物群落代谢特性的影响。以人工培育的周丛生物为材料,在温室培育20 d后施加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使用Biology生态测试板在群落水平上对微生物碳源利用特性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多功能指数。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25、50、100 mg·L-1高浓度IAA处理后,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显著增加,特定的碳源(如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发生变化,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说明高浓度IAA可以促进周丛生物的碳代谢活性,为探讨周丛生物的扩大培养与富集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两系杂交水稻幼苗为试材,采用Davis和Reisfeld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在pH4.6和pH7.8下对其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负极向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表现明显的差异,正极向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中,pH4.6提取的酶液其同工酶谱相似,而pH7.8提取的酶液,各种材料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天’玫瑰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特性、开花品质及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 评价不同肥料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 1 年生‘中天’玫瑰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植株不同发育 时期叶片中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并比较翠筠长效 1 号缓释肥、康朴缓释肥、两种挪威速效肥、 有机肥(花生麸和羊粪)共 6 种不同肥料处理植株生长特性、花产量和花瓣中活性物质(多糖、总酚和总黄酮) 含量变化。【结果】翠筠长效 1 号缓释肥处理‘中天’玫瑰株高和冠幅增幅最大,而羊粪处理长势最差。叶片 中 N、P 元素含量在 5—8 月生长期显著下降,Ca 和 K 元素含量在此期间维持高水平,Mg 元素含量在整个试验 期间无显著变化。翠筠长效 1 号缓释肥处理‘中天’玫瑰开花时间最早(6 月 25 日),花期最长(98 d),花 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花瓣中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 13.33%、5.79% 和 4.25%。 【结论】通过对比不同肥料对‘中天’玫瑰的施肥效果,发现翠筠长效 1 号缓释肥(14 ∶ 14 ∶ 14)在促进植 株生长和开花品质方面效果最优,可为‘中天’玫瑰在广东地区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砷胁迫下吲哚乙酸对不同砷富集能力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为供试植物,研究2mg·L~(-1)As(Ⅴ)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AA)对2种植物株高、生物量、叶片砷含量、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暗反应酶活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 mg·L~(-1)IAA后,2种植物生物量和叶片砷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且大叶井口边草叶片砷含量显著高于剑叶凤尾蕨;大叶井口边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剑叶凤尾蕨则显著降低。随着IAA浓度增加,大叶井口边草叶片叶绿素a/b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剑叶凤尾蕨在40 mg·L~(-1)IAA处理时显著降低。大叶井口边草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随IAA浓度增加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剑叶凤尾蕨在20 mg·L~(-1)IAA处理下开始显著下降;大叶井口边草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在10、40 mg·L~(-1)IAA处理时显著增加,而在剑叶凤尾蕨中则显著下降。随IAA浓度增加,剑叶凤尾蕨叶片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而大叶井口边草仅在10 mg·L~(-1)IAA处理下显著下降,在20 mg·L~(-1)IAA处理下则显著增加,在40 mg·L~(-1)IAA处理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添加IAA后,剑叶凤尾蕨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受害严重,而大叶井口边草在20 mg·L~(-1)IAA处理时,叶绿体仍保持完好。因此,20 mg·L~(-1)IAA处理对砷胁迫下大叶井口边草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光合保护作用,可使其既保持正常生长又超量富集砷。  相似文献   

9.
分离6年生砂蜜豆/马哈利樱桃的根际细菌,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类地位,利用比色法筛选IAA产生菌并定量检测其产素能力。研究发现,共分离获得52株细菌,分属于2个类群11个属的17个种。对各代表菌株进行产素能力测定,共发现15株菌可分泌生长素,其中A07、A20、B20及B26菌株具有较强的产素能力。马哈利砧木作为辽东地区甜樱桃的主要砧木,其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分析及菌株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为甜樱桃增产及生物菌肥开发提供了重要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0.
11.
为丰富具有产吲哚乙酸(IAA)功能的芽孢杆菌菌种资源,开发高效根际促生微生物菌肥,从玉米、生菜和绿化带植被的根际土壤中筛选产IAA的芽孢杆菌,最终获得3株高效产IAA的菌株——YC9L、YC3172和YC5064,其IAA产量分别为46.72、79.75、67.55 mg·L-1。对其进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YC9L和YC3172菌株为大猩猩芽孢杆菌(Bacillus massiliogorillae),YC5064菌株为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显示,YC9L和YC5064菌株对玉米种子发芽,以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生菜盆栽试验显示,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生菜植株生长具有促进效果。玉米盆栽试验显示,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玉米植株生长有良好的促进效果,且以YC9L的效果最优。YC9L、YC3172、YC5064菌株均具有解钾能力;YC9L和YC3172菌株具有解磷能力;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镉、锌、铜均具有耐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与玉米(Zea mays L.)间作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富集铅(Pb)的影响,本研究设置Pb(1 000 mg·kg-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IAA(0、25、50、100 mg·L-1)对间作植物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和Pb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下部分生物量比单作提高80.1%,间作小花南芥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单作提高42.1%、20.3%和21.8%,丙二醛(MDA)含量降低25.8%,间作玉米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较单作提高40.1%、44.4%和50.0%,MDA含量降低10.9%。随着IAA处理浓度的增加,小花南芥和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25、50 mg·L-1处理下达到峰值后,100 mg·L-1处理下有所减少。随着IAA处理浓度增加,间作小花南芥和玉米Pb富集系数先增加后减少,间作玉米转运系数增加。综上所述,25、50 mg·L-1处理下,IAA通过提高玉米和小花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来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升间作小花南芥对Pb的富集效应和玉米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果实采后初期,ABA含量积累增加,早鲜和海沃特两品种分别于采后第3d和第4d达到最高值,随后迅速下降;后熟进程中,两品种的内源IAA水平均急速下降,并伴随出现乙烯跃变,两品种分别于采后第8d和第14d出现乙烯峰值;采后果实硬度急剧下降,两品种分别于第9d和第14d降至1.0kg/cm#+2以下;外源ABA处理可促进采后果实的乙烯生成,并加速乙烯跃变峰的到来和果实的软化;CaCl#-2采后浸果显著抑制了内源ABA合成增加,并延缓了果实后熟软化过程。ABA可能在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9菌株是一株分离于甘蔗根部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探究其促生长作用及产吲哚乙酸(IAA)能力,为下一步将其研制成高效微生物肥料接种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种子、甘蔗单芽茎和甘蔗组培苗为供试材料,通过浸泡接种玉米种子与甘蔗单芽茎,明确B9的最适促生长密度,观察它们的生长势并测定芽长、根长、株高、生根数和根系重量;通过灌根接种甘蔗组培苗,观察试管组培苗中根系长势,测定盆栽组培苗根长、株高、根系活力、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叶绿素以及光合指标,运用液质联用仪检测无菌上清液中与促生长相关的IAA的含量。【结果】B9菌液稀释后对玉米种子和幼苗均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随着菌液稀释倍数的增加,促生长效果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在1.0×10~6 CFU/mL时,对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达到最佳。甘蔗单芽茎经1.0×10~6 CFU/mL的B9菌液处理后,其相关的形态和农艺性状均显著优于清水对照(P0.05)。在该密度下,甘蔗组培苗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均明显优于CK。在LB培养基B9菌液中,吲哚乙酸含量增加明显,在9 d时达到(95.63±2.33) ng/mL,比空白对照增加1054.9%。在Landy培养基菌液中,同样检测到吲哚乙酸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在9 d时比对照高出2.56倍。【结论】B9菌株对甘蔗和玉米均具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且发酵液中的IAA分泌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从日本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组培苗分离和筛选了1株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内生细菌(BSH-1),对其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促生特性,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菌株BSH-1的形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利用生长曲线法测试菌株BSH-1的适宜生长温度、pH值和NaCl质量浓度;利用Salkowski显色法测定菌株产生IAA的能力;采用不同密度的菌株发酵液分别浸泡水稻、云南松和思茅松种子,通过统计种子萌发率以及水稻幼苗的株高、茎粗、生根数和根长等指标分析菌株的促生特性。【结果】鉴定菌株BSH-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在35℃、pH值为7和10 g/L NaCl条件下生长量最大。菌株BSH-1产IAA的能力达到17.27 mg/L;可通过促进水稻幼苗的株高、茎粗和生根数促进植株生长,其中株高和生根数分别比对照高9.0%和20.8%。【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SH-1能产生IAA,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具有生物菌...  相似文献   

18.
芸苔素内酯·吲哚乙酸·赤霉酸(BHG)对多种农作物增产提质效果显著,但BHG增产提质效果与所处氮水平的关系及相应作用机理尚不清晰。为探讨小白菜产量、品质和有机酸与不同外源氮水平条件下BHG的响应关系及作用机理,采用人工气候室水培法,以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速生绿秀)为试验材料,设1、3、10 mmol·L-1 3个氮浓度,比较5 μg·L-1 BHG和清水处理对小白菜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有机酸、氮磷钾养分、激素含量的影响。3 mmol·L-1氮水平下,添加BHG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14.87%、可溶性蛋白0.05个百分点、根质量22.95%、根有机酸含量23.89%、钾含量2.64个百分点,ZT/ABA (玉米素/脱落酸)、IAA/ABA (吲哚乙酸/脱落酸)值分别升高97.66%、58.88%。1 mmol·L-1氮水平下,添加BHG使小白菜可溶性蛋白降低0.04个百分点,糖酸比升高637.86%,ZT/ABA值降低15.19%,IAA/ABA值降低58.36%,根长、根鲜质量降低12.50%、15.16%,但对小白菜产量无显著影响。10mmol·L-1氮水平下,BHG显著提高小白菜可溶性糖0.09个百分点、有机酸含量12.97%、根长20.84%、根部有机酸36.18%、营养液有机酸16.21%、吲哚乙酸含量17.74%、玉米素含量11.62%、水杨酸含量23.57%,使ZT/ABA、IAA/ABA值分别升高38.50%和46.08%,可溶性蛋白显著降低0.07个百分点,但对小白菜产量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BHG对小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与其所处氮水平密切相关,BHG在3 mmol·L-1氮水平显著增产提质,主要机理为调控小白菜内源激素含量,提高ZT/ABA、IAA/ABA值及根质量和有机酸含量,进而提高小白菜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乳清发酵法制备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两步厌氧发酵法用于从乳清制备乙酸。[方法]以乳清为原料,通过两步发酵法制备出乙酸。在第1步发酵过程中用植物乳杆菌(1.215 8)将乳清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在第2步发酵过程中用丙酸杆菌(1.2130)将乳酸发酵成乙酸与丙酸,二者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在发酵的第1步过程中,乳酸的转化率达到47.47%;在发酵的第2步过程中用气相色谱仪成功地将乙酸与丙酸进行了分离,分离的乙酸转化率达到5.643%;乙酸浓度在1~8 mg/ml范围内时,乙酸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9 4,回收率为102.7%。[结论]利用该方法从乳清制备乙酸,不仅能合理开发利用乳清,而且还能降低乙酸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10%萘乙酸·吲哚丁酸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40、80、120、160、200 mg/L时,对杨树成活率、根长、根数、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及幼苗株高和幼苗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药剂浓度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杨树插穗芽和幼苗的死亡率,提高插穗的成活率,且对根数、幼苗高度和幼苗地径等指标具有促进作用。相关性分析发现,药剂浓度与杨树插穗芽死亡率和幼苗死亡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0;与幼苗成活率、根长、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幼苗高度、幼苗地径和成苗株高等8个指标均表现为正相关,其中根数和幼苗高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95和0.92,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及成本等因素,推荐利用10%萘乙酸·吲哚丁酸可湿性粉剂以有效剂量为80~120 mg/L于扦插前5 h左右浸泡处理插穗基部,促进杨树生根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