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验证明,春小麦病毒病毒原的传毒介体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不能经卵传毒。土壤、种子、蚜虫、叶蝉及汁液磨擦接种均不传毒。生物学测定及田间调查表明,该病毒的症状为矮化、丛生、叶片有条纹花叶、条点及植株早枯。症状表现与感病时期及温度有关,日温高于30℃则隐症。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与日本 Toriyama 的报道一致。黍(Panicummiliaceum),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为新确定的寄主。该病毒在谷子及黍上造成大面积危害,并在谷子上表现特殊症状。ELISA 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与小麦丛矮病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以上结果及电镜观察(已报道)确定该病毒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CMV),又名小麦丛矮病毒(WRSV)。  相似文献   

2.
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一年中,秋季和春季是小麦丛矮病发生的主要时期。此时传毒介体灰飞虱的传毒能力决定于介体本身因素及环境因素。为弄清灰飞虱的介体传毒和病害发生间的诸关系,在1979—1980年的秋、春季节,进行小麦丛矮病传毒介体的传毒效力研究,进而给小麦丛矮病的病害流行因素、预测预报工作及控制病害发生提供线索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蚜虫、灰飞虱传毒引起的小麦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的发病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灌南县小麦丛矮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丛矮病是靠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在灌南县发生越来越严重。阐述了小麦丛矮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小麦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何广田 《农技服务》2009,26(5):69-69
小麦丛矮病是靠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近年在滁州市南谯区发生越来越严重。从病原、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和传播途径等方面介绍了小麦丛矮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麦丛矮病,在陕西俗名“小蘖”,在河北叫做“坐坡”,山东又称“芦楂”。它除为害小麦外,还能寄生在大麦、燕麦、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上。试验证明,该病不能经土壤、汁液及病株种子传布,而是由传毒昆虫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传的病毒。病毒不经卵传递,但带毒若虫越冬时,病毒可以在若虫体内越冬。为了进一步控制小麦丛矮病的危害,争取高产再高产,有必要搞清病原,掌握发病  相似文献   

7.
小麦苗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珍 《油气储运》2011,(28):41-42
小麦苗期是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治不利,往往造成缺苗断垄或弱苗病苗。主要病虫草害种类有地下害虫、土蝗、麦蜘蛛、早期麦蚜(黄矮病传毒媒介)、灰飞虱(丛矮病传毒媒介)、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粉)病、恶性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等。  相似文献   

8.
经介体蚜虫传毒和植株病毒含量测试,中5,中4和多年生1号对小麦黄矮病(BYDV)表现高度抗病,系首次鉴出的小麦黄矮病抗源材料。对主要病毒株系组成GPY和DAV株系均抵抗,属于成株期抗病性,并且兼抗小麦黄叶病(WYLV)。  相似文献   

9.
崔彦 《农村新技术》2011,(21):15-16
小麦播期和苗期也是很多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缺苗断垄或弱苗病苗。主要病虫草害种类有地下害虫、土蝗、麦蜘蛛、早期麦蚜(黄矮病传毒媒介)、灰飞虱(丛矮病传毒媒介)、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粉)病、恶性禾本科杂  相似文献   

10.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属同翅目、飞虱科。在水稻、小麦、玉米上除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外,还传播病毒,引起如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小麦条纹叶枯病、丛矮病,玉米粗矮缩病等病害。其传毒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刺吸危害。近两年,灰飞虱在我县大发生  相似文献   

11.
酶标记A蛋白间接法检测小麦丛矮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谷子坐茬是武威地区近年来新蔓延起来的一种病害。经测定,此病害由灰飞虱传播。蚜虫、叶蝉不传,种子、土壤、磨擦接种亦不传。在20—25℃时,病害潜育期最短5天,一般6—7天;巡回期最短8天,最长16天;得毒时间最短2小时;致毒时间最短4小时;若虫得毒后可终身带毒;在测定的800多粒卵中未发现有带毒的;雌雄虫传毒能力相近;成虫传毒能力高于若虫。  相似文献   

13.
The virus disease threatening wheat production in Hulunbeir District of Inner-Mongolia was identified as NCMV(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or WRSV(Wheat Rosette Stunt Virus)by test of host range,transmission,virus particle and serology.The main vector for spreading the virus is planthopper,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Which overwinters in the stubbles of wheat underground.The overwintered viruliferous nymphs emerged in late Pril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arly infection of the disease.Agropyron repens,an important perennial weed in cultivated regions,is also an important wild host of the virus and its vector.Severe loss is induced when wheat is infected before 3-leaf stage.The disease incidence could be predicted by a model with the population and viruliferous rate of overwintered ve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4.
1987~1993年期间,在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北京4省1市先后采集花生矮花叶病及斑驳病标样290个,冷干保存,经用鉴别寄主测定、间接ELISA、电镜观察证明,引起北方花生产区花生矮花叶病的病原是花生条纹病毒(轻斑驳病毒)(PSTV原PMMV)、花生矮化病毒(PSV)、花生黄瓜花叶病毒(CMV—CA)、花生斑驳病毒(PMV)其发生频率依次为47%,41.3%,33.3%,3.3%.在我国除台湾省外,在北方花生产区第1次报道PM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表现花叶、植株矮化、茎叶坏死和畸形的十字花科观赏植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vio-laceus)上分离到一种线状病毒,其病毒粒子分布范围为780~800nm.通过寄主反应测定、病毒提纯和形态观察、血清学反应测定,确定该病毒为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毒分离物AH1回接二月兰无病毒苗,引起黄斑、系统花叶、系统坏死和畸形,在供试十字花科植物上均产生系统侵染,并在洋酸桨等茄科供试寄主上引起系统症状.AH1与来自十字花科甘蓝型油菜上的一个TuMV有紧密的血清学关系,但在寄主反应上与之有一定差异.对自然发病的二月兰植株和接种AH1分离物的系统寄主用TuMV抗血清进行免疫电镜观察,均检测到线状病毒粒子,用CMV抗血清、TMV抗血清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现相关病毒.作者认为:TuMV即是引起二月兰花叶病的病原.这是TuMV侵染该属植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花卉病毒病害的鉴定-(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7种花卉病毒进行了寄主范围,症状反应、蚜虫传播、血清学、交互保护反应等试验以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引起秋海棠叶片退绿环斑及坏死环斑、绣球暗绿花叶、绣球叶片皱缩及叶片簇生、凤仙花系统退绿及矮化、唐菖蒲条纹花叶、百合严重失绿及顶尖坏死、月季叶片扭曲皱缩及脉失绿、月季叶片呈现蚀纹及波纹状黄色花叶和虞美人叶片失绿及幼苗萎蔫的毒原依次为李坏死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TRSV)、绣球环斑病毒、TRSV、黄瓜花叶病毒、TRSV、南芥菜花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以及TRSV。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防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扩散,开展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鲁原502’、‘鑫麦296’和‘齐民8号’,2个播期:2021年10月20日和2021年11月1日。结果表明,‘齐民8号’在2个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都是无症状;‘鲁原502’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无症状,但是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新叶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而‘鑫麦296’在2个播期下多数叶片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有时会出现新叶扭曲,植株矮化不明显。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960.4 kg/hm2;其次是‘鲁原502’,为8570.4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鑫麦296’,为8330.4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达8620.4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120.4 kg/hm2;其次是‘鑫麦296’,为6260.2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鲁原502’,为6190.35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是6857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比在11月1日播期的平均产量高出1763.4 kg/hm2。通过小麦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技术、晚播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和改进,可以达到降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驻马店地区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的类型及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表现,对驻马店地区13个不同地点同一小麦品种上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并在同一田间试验条件下,对驻马店地区主要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进行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13个地点中有4个地点的样品中检测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占总样品的30.8%,所有地点均未检测到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在供试的12个小麦品种中,豫农416和衡观35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16.7%;泛麦8号和华育198表现为中抗或中感,占供试品种的16.7%;另外8个品种则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的66.6%。不同小麦品种在病圃区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WYMV在驻马店地区有一定范围的分布,暂未检测到CWMV;该地区主推的小麦品种中豫农416和衡观35对小麦黄花叶病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系统观察了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对小麦植株影响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病级单株产量损失,并提出了以株高、花叶程度及推迟生育期为主的病情分级标准。通过小区试验,导出了病情指数对产量的回归方程((?)(%)=99.458-0.836x)及相关系数(r=-0.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