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采蜜前期培养强群,宜早取蜜;采蜜中期补充蛹脾,要勤取蜜;采蜜后期调整群势,留下1~2个蜜脾不取蜜;适时加础造新脾,以供蜂王产卵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雄蜂蛹生产的经济可行性和对蜂螨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了雄蜂蛹生产对蜂王浆产量的影响和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同时比较了雄蜂脾诱螨、化学药剂和联合治螨对狄斯瓦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兼产雄蜂蛹使蜂王浆产量降低了19.12%,但兼产组比蜂王浆单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1.42%和172.38%。相比于化学药剂杀螨,雄蜂脾诱螨效果好,巢房寄生率和蜂体寄生率下降率为100%。兼产雄蜂蛹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安全有效的防控蜂螨,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3.
1.本试验是探讨当蜂群处于繁殖期能否应用二氧化硫熏治蜜蜂蛹房内以及卵、虫脾上的蜂螨。试验结果证明是肯定的。它不仅对蜜蜂粉蜜脾、卵虫脾上的蜂螨有特效,而且还能透过蜂蛹封盖的空隙,使蛹房内的大、小蜂螨中毒死亡。2.在一个标准巢箱加一个继箱内,燃烧25克硫磺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已脱去成年蜂的卵虫脾熏治10秒钟,可以彻底消灭其中所有的大、小蜂螨;对蛹脾熏治5分钟,也可以全部肃清蛹房内的小蜂螨以及大蜂螨成螨的46.7%、若螨的57.7%,而蜜蜂卵、幼虫、蛹均能正常发育不受伤害。在上述一定的药量和容积下,卵虫脾受熏1分钟,或蛹脾受熏5分钟,既能保证蜜蜂子脾的安全,又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螨效果。此两项数据,可作为生产实践上防治蜂螨的依据。3.用二氧化硫熏治蜜蜂蛹房内大、小蜂螨,其致死原因主要是进入蛹房内微量的二氧化硫,易被蜂螨扩张的气门和增高的呼吸率吸进机体各组织,并迅速溶于各组织的细胞液中,释放出亚硫酸,从而破坏〔H~+〕平衡,影响血淋巴的酸度,使其血淋巴中多种酶失去活性,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机体缺氧窒息性死亡。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大米培养基中活性多糖的提取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从蛹虫草大米培养基中提取其活性多糖的可行性、验证蛹虫草大米培养基活性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蛹虫草大米培养基活性多糖提取工艺,用血凝法检测血清溶血素的水平,用M TT法测定了脾淋巴细胞的转化。结果表明,蛹虫草大米培养基活性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95%、提取4次、提取温度90℃,其提取率为0.74%;蛹虫草大米培养基活性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含量,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早春天气寒冷,只要保温措施到位,就可以提高蜂王产卵量,使蜂群在冬末春初育出一批蛹脾,尽早完成新老蜂的更替,为春繁打下基础。1.适宜时间。按蜂群的强弱,弱群大多在1月上旬开始繁殖,强群在1月中旬繁殖。2.紧框放脾。在紧框之前,把人工花粉的巢脾放入巢内,让蜂群预热粉脾、适应粉脾,促使蜂王尽早产卵;紧框时留下这框粉脾,两边放隔板,隔板  相似文献   

6.
用非注山毛豆叶丙酮提取物或鱼藤酮点滴处理菜粉蝶幼虫,出现畸形幼虫和畸形蛹,对畸形幼虫和畸形蛹的真皮细胞和内外表皮分别进行了超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鱼藤酮及其类似物影响昆虫旧表皮的分解和新表皮的合成是导致虫体畸形的主要原因,并对畸形蛹体壁的几丁质,粗脂肪,粗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天蚕幼虫,蛹和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幼虫卵巢大小随虫增长而增大,其中以5龄取食期增长最快,老熟结茧后增长明显减缓。蛹和成虫内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导精管,交配囊,受精囊和附脾等组成。蛹期各内生殖器大小一般随日增长而地大;卵巢鲜重随日龄增长的趋势及同一卵巢管中卵室体积自顶端至基端增长的趋势,均可用Logistic较好地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8.
1 发生时期在早春的雨雪天、蜂场转地的运输期、蜂群遭受蜜粉源及农药中毒时 ,或发生盗蜂等特殊时期 ,常采取幽闭蜂群的措施。但在幽闭期由于多种因素 ,会导致蜂群伤热。2 伤热的两种状态蜂群伤热产生的结果有当时可见和未见的两种状态。如果伤热严重 ,当时有蜜蜂死亡 ,巢脾受热坠毁 ,子脾上的蜂儿死亡。未可见者 ,当是蜜蜂没有死亡 ,子脾表面未见异样 ,但实际上蜜蜂已受热 ,体力受损 ,寿命缩短 ;个别蜂儿也无法正常生存 ;经过几天 ,群势大幅度下降 ,子脾也成为“花子” ,部分封盖蛹不能羽化而死亡 ;有的蛹脾即使出房 ,也是翅膀发育不健全…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接虫鉴定技术,对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新棉33B的4个代别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棉铃虫鉴定。结果表明,新棉33B各代别对棉铃虫均表现一定的抗虫性,同一转基因材料各代别间抗虫性依次为:第1代种、第2代种、原代种、第3代种。经抗虫棉饲喂的幼虫由于受抗虫棉不同程度的毒蛋白影响,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结果影响了化蛹时间、蛹的质量和产卵量。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相对含水量及浸水时间对南美斑潜蝇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 的预蛹放入不同相对含水量的土壤中,统计其蛹的死亡率及其历期,结果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90%时均比较适合南美斑潜蝇蛹的发育,就羽化率比较而言,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将南美斑潜蝇的预蛹1-7日龄的蛹分别浸水1-4d,观察其蛹及成虫的死亡率,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的预蛹及蛹的初期和末期对浸水比较敏感,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而处于中间期的蛹对浸水相对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曹成全 《油气储运》2007,(12):22-23
十、蚂蚁的繁殖 蚂蚁属完全变态昆虫。交配:蚂蚁4~9月交配,若温度20℃以上,可全年交配。产卵:交配后8~21天开始产卵,第一批卵200~300粒。约14天经数次蜕皮变成小工蚁。卵、幼虫及蛹形态相近,不易区分。分窝:蚂蚁是群居生活的,以一窝为一个家庭,每到一定时期新生产出一批繁殖蚁,每对繁殖蚁可组成一个新蚁群。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恒温及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测定了柞蚕滞育蛹与非滞育蛹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滞育起始时,呼吸速率急剧下降;而终止时则显著升高。室温下,蛹体于化蛹后第30d进入滞育;化蛹后约2个月滞育终止。  相似文献   

13.
雄蜂是蜂群中的三型蜂之一,雄蜂蛹是未受精卵在雄蜂房中发育至蛹期的蜂体,营养丰富。近年来,桐庐县的雄蜂蛹生产、加工、出口得到发展,2005年全县共生产雄蜂蛹20t,加工出口雄蜂蛹干粉20t。为提高雄蜂蛹的质量,桐庐县部分加工企业制订了相应的卫生质量标准。本文介绍了桐庐县控制雄蜂蛹卫生质量指标的一些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选用在延安甘谷驿山上采集到的蛹虫草菌株和引进吉林省农科院蚕业科学研究所的菌株,进行时比试验,成功获得了在室内人工培育的蛹虫草子实体。人工室内成功培育蛹虫草,为今后商品化生产蛹虫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黑脉厚须螟是樟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4月下旬到5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出,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出,8月中旬开始入土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9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出,10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在幼虫盛发期,喷洒20%溴氰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或50%甲胺磷  相似文献   

16.
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蛹虫草液体菌种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蛹中心草菌丝体在21~22℃时较27℃生长更好。观察了蛹虫草菌在8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对家蚕蛹的感染情况,推测高温条件可能破坏蛹体表皮的几丁质,使蛹虫草菌丝体更易于感染家蚕蛹。  相似文献   

17.
柞蚕是辽宁省的特产,柞蚕茧常年产量占全国70%左右,丹东市最为集中,占全省的56.4%。柞蚕茧是缫丝织绸的主要原料,蚕蛹体富含蛋白质,美味可口,被广为食用。缫丝织绸用茧主要是秋蚕茧,秋蚕结茧化蛹后,进入滞育期,不在羽化,在茧内以蛹越冬,到来年春天4月份左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将羽化出蛾,出蛾后,茧层出孔,一般不能缫丝,所以要在出蛾前进行杀蛹。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小蜂螨仅寄生于封盖子脾内的虫蛹上。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小蜂螨可寄生于成年蜂体上。在越冬断子的蜂群中,仅有个别小蜂螨成螨在成年蜂体上越冬。没有断子的越冬群,小蜂螨主要在封盖子脾内越冬,在蜂群内未发现蜂体以外的场所有越冬的小蜂螨。同时发现极少数小蜂螨在中蜂封盖子脾内越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了野生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和人工栽培蛹虫草3种常见虫草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蛹虫草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虫草相同,氨基酸总量高于野生冬虫夏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含量远高于野生蛹虫草,而人工栽培的蛹虫草中微量元素种类也与野生虫草相同,且未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Pb和Cr。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完全可以代替野生蛹虫草来进行工厂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南美斑潜蝇蛹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毒砂室内和田间防治南美斑潜蝇蛹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毒死蜱毒砂最好,其次为甲基异柳磷毒砂和辛硫磷毒砂,在日光温室内人工扫蛹与毒死蜱毒砂对比试验中,人工扫蛹平均防效为91.2%,毒砂平均防效为46.8%,较人工扫蛹低44.4个百分点,人工扫蛹较毒砂处理安全,经济、效果好,应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