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太原动物园圈养东北棕熊螨虫感染后的治疗与分析。多只东北棕熊感染螨虫后,出现皮肤瘙痒、严重脱毛、个别东北棕熊背部出血,严重影响了东北棕熊的健康,降低了动物园野生动物观赏效果。通过联合使用伊维菌素、胱氨酸片、维生素B6、鱼肝油粉等药物,经过四周的治疗,东北棕熊皮肤瘙痒症状消失,长出新被毛,色泽呈棕黑色,治疗效果显著。目前,国内对螨虫感染报道主要集中在犬、猫等动物身上,尚未发现关于东北棕熊感染螨虫的报道,本次治疗为以后熊科动物感染寄生虫提供了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棕熊又被称为灰熊,属于食肉目熊科动物,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国内相当一部分动物园都在饲养棕熊,但是由于其饲养条件以及饲养水平的限制,棕熊各种疾病的发生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动物和人一样,极容易患上风湿症从而引发以腰肌、关节以及四肢病变最为明显的全身性疾病,此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是棕熊急性肌肉风湿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就棕熊急性风湿症的  相似文献   

3.
熊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的饲养北京动物园张恩权熊科动物下分熊属(又称棕熊属)、亚洲黑熊属等6个属,在我国较多分布的东北棕熊属熊属,黑熊(俗称黑瞎子)属亚洲黑熊属,另外,在我国云南南部的森林中还有极少量的马来熊分布。本文介绍内容,以黑熊、棕熊为主。熊科动物人工饲养已有很长历...  相似文献   

4.
张伟逸 《经济动物学报》2020,24(2):78-80,87
从环境丰容、食物丰容、感知丰容、认知丰容4个方面,对上海动物园饲养的4头棕熊丰容前后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棕熊对不同丰容项目的反映及效果。结果表明:棕熊对假山、栖架、水池、食物多样性、藏匿食物等很感兴趣,对绿化、地面铺垫物一般感兴趣,对其他熊类和动物的粪便、气味、交换场地害怕谨慎。丰容前,白天棕熊以运动、玩耍、休息和乞食行为为主;丰容后,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乞食行为,但是有效降低了棕熊的刻板行为和乞食行为,运动、玩耍行为发生的频次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可可西里部分地区藏棕熊进行了调查,并对观察到的藏棕熊数量和活动痕迹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对人类在可可西里地区的有害活动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藏棕能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保护该地区藏棕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棕熊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受环境、食物以及与人群密切接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患病几率增加.主要对一例人工饲养棕熊肠梗阻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棕熊肠梗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棕熊(Ursus arctos)的报道,多为生态与繁殖方面的文献,而组织学研究很少.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棕熊消化腺的组织学研究资料.因此,本研究以棕熊的  相似文献   

8.
棕熊肝脏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HE染色法及显示细胞内DNA和RNA的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对2例棕熊正常肝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棕熊肝脏的组织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本相似。其特点是: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分界不清,门管区中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的形态随其管径大小而异,较小的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较大的呈柱状;较大的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发桔黄色荧光,核发黄绿色荧光;肝细胞呈多边形,HE染色胞质嗜酸性着色,吖淀橙染色呈区域性桔红色荧光,核发黄绿色荧光,核仁发桔黄色荧光。  相似文献   

9.
棕熊胰脏的组织学观察(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棕熊消化生理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组织学依据,我们采用HE染色法和显示细胞内DNA和RNA的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对2例棕熊的胰脏作了组织学观察,现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棕熊急性肌肉风湿症的诊疗动物和人一样容易患风湿病,但是棕熊的急性肌肉风湿症,在临床上见到的不多。现将我园一只棕熊患该病的诊疗经过报道如下:1991年12月30日,我园有一只年龄一岁的展出棕熊突然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开始行走乏力.两后肢站立困难,行走时呈...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的野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是我国传统狩猎兽类之一。经济利用价值高,所以,目前在我国东北,野猪与棕熊(Ursusarctos Linnaeu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和狍(Capreolus ca-preclus Linnaeus)已被列为四种最主要的狩猎对象。但是有关野猪的生态学资料至今研究报导较少。作者于1978—1979年,对长白山野猪的生态习性和数量、繁殖及食性等做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积累了一些有关野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园占地53 000㎡的熊区内,散养状态下混合饲养的棕熊与黑熊所需的饲养管理条件作一初步总结。历年来成功的繁殖经验及良好的观赏效果,证明了散养状态下棕熊与黑熊混合饲养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供了两架棕熊 (Ursusarctos)骨形态、量度及亚种归属的观察分析结果。因头骨的采集地不详 ,笔者参照有关鉴定依据并采用 4项指数进行分析 ,结果属于青藏亚种 (Ursusarctos Pruinosus Blyth)。成幼体棕熊由于在年龄上的差别 ,其特征、量度都有差异。在此讨论了棕熊属头骨的有关特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搞清持续胆汁引流对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提高引流熊的饲养管理。据兽医大学陈红,武世珍、刘光泽和长春市动物园的张建滨等四位同志报道:他们对胆汁引流3年以上的5头熊(棕熊1头,黑熊4头)与健康未手术熊5头(棕熊1头,黑熊  相似文献   

15.
驯养黑熊和棕熊,进行人工活体引流采胆,已较普遍.为了了解熊的血液临床检验各项指标正常参考值,我们对本校饲养的6头黑熊和棕熊采取血液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动物 黑熊和棕熊共6头,年龄1.5~12岁,临床健康。2 检验项目与方法 红细胞压积容量(PCV),采用高速半量温氏(快速)法测定;Hb,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RBC、WBC,用血球计数池计数法计数;血小板(BPC),用改良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熊的行为习性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为熊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我国境内常见的棕熊(Vrsus arctoss)和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的行为生态(ethology)综述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群养棕熊饲养管理难点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学锋 《野生动物》2009,30(5):240-241,259
棕熊在野生动物园中大种群混养,饲养管理难度大,结合秦皇岛野生动物园这几年的饲养管理经验,从馆舍设计、相残行为、饲养繁殖等几个方面难点进行剖析,以利于更好地提高棕熊大种群混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熊的电刺激采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在国内外的经济利用是非常重视的。熊胆是珍贵的药材、熊掌、肉可谓上等的名菜。以前,在我国仅有一部分熊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获得幼熊。由于近几年来人工活熊取胆汁研究在我国已见成效,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所以,现在圈养的熊几乎全部由野外捕捉而来,这样使自然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为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国家已将棕熊和黑熊分别列为一类和二类保护动物。为此,开展对圈养熊的人工繁殖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提高其繁殖力的关键是解决发情期,以及熊的繁殖障碍问题,这是今后解决熊类种源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对棕熊(Ursus arctos lasiotus Cray)和黑熊(Se-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1月11—15日(第1期),2015年5月18—24日(第2期),2015年5月25—31日(第3期)9:30—17:00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2头成年棕熊昼间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第1期为丰容前的行为观察期,第2和第3观察期为丰容期,即改变食物的投喂方式,并在其环境中放入玩具。结果表明:棕熊的采食、休息和乞食、玩耍行为在3个观察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比较3个观察期间棕熊的行为,棕熊丰容前(第1期)的采食、休息、玩耍行为极显著低于丰容期(第2和3期)(P0.01),乞食行为极显著高于丰容期(第2和3期)(P0.01)。棕熊昼间运动行为高峰为11:00—12:00,次高峰为16:00—17:00;休息行为的高峰期9:30—11:00;乞食行为的高峰期为13:00—16:00。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大学“熊人工繁殖”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利用自己配制的“吉科农1号、2号”营养液配方稀释熊精液,采用液氮冷冻获得成功。冷冻前鲜精液活力:棕熊为0.7,黑熊为0.9;解冻后精液复苏活力:棕熊达到0.7,黑熊达到0.5。此项研究的成功对促进熊的人工繁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