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康有为以"我注纬书"的思路随意发挥纬书神话,重塑孔子"托古改制"的形象,为他发动启蒙运动和政治变革确立理论依据。就学理方面来讲,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康有为还在利用纬书这种具有迷信性质的东西作为理论上的依据,致使其学术研究带上了非科学、非理性的神秘色彩,从而遭到学界的质疑;从政治方面来看,康有为利用纬书"神化孔子"所引发的学术争论,背后隐藏的是维新派与顽固派、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政治斗争与分歧。可见,康有为"我注纬书",重塑孔子形象的努力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反而给思想启蒙和政治变革增添了阻力。  相似文献   

2.
作物史是科技史和农业史重点关注的问题,五谷之一的粟的历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古代粟作史》一书在丰富的历史文献基础上就粟的起源、传播、演进、名实、品种、生产、利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是首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粟作历史与文化,构建了一部体系完整的中国古代粟作史,在谋篇布局、研究方法、内容见解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是近年来该领域难得一见的学术力作。结合该著,最后又提出了作物史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从“八景”考察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78-17981
以黄河上游地区的西宁、兰州、银川等代表性城市"八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自然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八景"的山地、水体景观;在人文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桥渠渡口、亭台楼阁、宗教寺院、历史遗迹、生产生活景观。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上游地区"八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总结出其山地景观贯穿全区、水体景观各有侧重、桥渠渡口多在宁夏、宗教寺院遍布各地、园林艺术引入城市以及以历史遗迹传承文化的特征,进而分析了"八景"与区域生态文化的关系,指出其所体现的人文生态内涵对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要、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居民活动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认为"八景"文化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宗旨不谋而合,能够对黄河上游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城市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是一个历史概念,其本质是文化关系。古代东方民族的冲突、融合与演化,赋予古代东方文学以鲜明的民族意识。古代东方神话的部族意识表现为拥有话语权利部族的神上升为主神,异族神则被丑化。古代东方颂诗以敬祖祭神、赞美故土山川风物、歌颂君王或民族英雄的内容,增强民族凝聚力。史传文学以“民族利益”作为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乡土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村落的乡土建筑反映了乡土文化的特征。笔者以湖州荻港村的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历史文化、空间布局、建筑形态、构筑体系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对古旧乡土建筑与新乡土建筑的建造方式与处理手法等进行解析,归纳、抽取其地域乡土建筑特征,以期为地域传统村落的乡土建筑系统研究以及保护与更新太湖流域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应星是我国明代末年杰出的科学家。他所编著的《天工开物》一书,是一部记述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门著作。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成就,而且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当时工农业各部门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操作技术等实际情况,以及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矿物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应用。是我国古代工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今天研究这方面问题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7.
<正>家训,是中国古代的家长出于督促家庭成员尤其子孙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而对其言行提出的种种规范、劝谕或警戒。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数量远超前代,内容更加丰富,涉及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法律等方面。家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生动体现。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训诫和教诲,家训在修身齐家、为学从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家和社会也有着重要影响。从《尚书》《左传》中记载的先王或名臣的遗  相似文献   

8.
陈习刚 《古今农业》2021,(1):76-88,36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包含着丰富悠久的葡萄历史文化,不仅保存了大量上古和古代葡萄文化资料,记录了当时葡萄的分布、传播,葡萄的加工,葡萄业管理,葡萄的贸易与消费,葡萄与社会生活等诸多葡萄文化方面的重要内容,还反映出葡萄文化在宗教、社会生活、文化中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及基督教对葡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文明经历了四次碰撞 ,从而产生了具有特定历史条件下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 ,即佛学本土化 ,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近现代文明的产生 ,中西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等各具历史阶段性的传统文化 ,并揭示了其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从而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既具有民族特性 ,又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而逐步发生演变 ,带有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树立传统文化自信是必不可缺的一个教育环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与血脉,而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对核心价值观得以发挥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比中外文化、增加地方文化教育内容以及加强实践等方面入手,树立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天然产物分离》2005,3(2):38-38
生命科学学院是四川大学创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有8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学科上覆盖了作为现代自然科学基础领域的生命科学和作为现代高新技术前沿领域的生物技术,以及它们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学院承担了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开展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广州多元文化馆的特色馆藏的建立过程和特色服务的内容、特点,对打造多元文化馆的品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把特色服务作为图书馆品牌去经营和运作。同时,介绍了在读者多元文化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将多元文化馆馆藏抽取完善的全过程,分别从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历史、政策以及开展的服务方式和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农业也最能反映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黄淮平原是中国古代开发较早的农业区域之一,在中国历史上,黄淮平原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根据司马迁对经济区域的划分,黄淮平原属于关东经济区,这一区域,在汉代它的富庶可与关中经济区相提并论,同时又是关中漕  相似文献   

14.
田庆锋 《甘肃农业》2006,(11):312-313
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史的研究逐渐受到了教育学界和历史学界高度重视,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分“古代农村教育”、“近代农村教育及乡村教育”、“私垫教育”、“革命根据地和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农村教育”等四个专题进行述评。其中难免挂一漏万,敬请方家指正。一、古代农村教育史研究古代农村生活是古代农村教育形成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也是我国教育传统形成之杜会基础。教育传统又与前现代农村教育相互影响。学者们从教育哲学和文化学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古代教育传统的结构、特征和内容等问题。丁钢《中国教育传统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文化的关系》(载《教育研究》1987:12)利用文化学的方法对中国教育传统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其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牡2002年版)对中国教育传统结构及其现代性、中国民间社会教育心理传统、中国教育传统的非正式制度(包括民间文艺教化、作为伦理教化的宗族制度、农业习俗教育等)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此外还有郭齐家《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现代意义》(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5)、刘鸿远《试析古代德育的政治性》(载《中州学刊》1999:1)等。  相似文献   

15.
古代吐鲁番坎儿井水利工程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坎儿井在新疆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也是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多年来,专家学者从历史文化、起源与技术传播、生态环境、经济价值、社会环境、自然地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对坎儿井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很少,坎儿井建造过程中的勘探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该文对古代吐鲁番坎儿井的定向与挖掘工具及坎儿井工程勘探测量中的高差测量方法等水利工程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该项目选择吐鲁番为研究区域,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手段分析研究坎儿井工程勘探测量技术,并探讨了我国水利工程科技发展史、坎儿井的起源及技术传播过程,认为坎儿井是一个因地制宜的绿洲系统工程,具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民族学、历史学、体育学和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背景分析、综合分析和文献资料法等,对古代龟兹乞寒舞的产生、内容、性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乞寒舞产生于生产、生活实践与战事之中,具有祭祀性、集体性和武舞的舞蹈特征,其内容完整地反映了古代龟兹民众祭祀、祈福、征战等过程,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西域民族体育风格;并对中原和日本等地的民俗体育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伟明 《农业考古》2000,(3):235-238,241
中国古代的酒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至明代进入了一个成熟的历史时期。酿酒工艺技术不断提高,酒品制作层出不穷,酒质也具有较高的水平。特别是酒文化进一步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更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推动与影响。《金瓶梅》作为一部反映明代经济文化生活的优秀写实小说,关于酒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为了解与探讨明代酒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历史佐证,由此可进一步领略与感受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历史风采。一、酿酒生产与消费类别明代,随着酿酒生产与工艺技术的发展提高,酒类品种不断增加。《金…  相似文献   

18.
一篇规范的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一般应包括“提要”、“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文献”和“英文摘要”等8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功能,本文都做了陈述,可作为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特别是研究报告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古树名木作为活的文物,能够集中展现古代历史、古代气象、古代园林等文化内涵。在成百上千年的生长过程中,这些古树名木会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衰老的问题,导致古树名木的生长受到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古树名木的科学养护,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好这些无价之宝,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文人作为古代唯一的一个掌握了诗书礼乐的特殊文化群体,以其特有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式,参与并主导了中国古代的茶文化活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特殊的日常饮品,开始吸引文人关注的目光。自唐代以后,文人开始历史地担当起饮茶的主角,著名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几乎没有不嗜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