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3种早熟禾苗期的短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在苗期进行水分胁迫下,对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var.anceps cv. Qinghai、波伐早熟禾P.poophangorum和巴润早熟禾P.pratensiscv.Baron相对含水量、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早熟禾的相对含水量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综合分析认为,3种早熟禾苗期抗旱性强弱为青海扁茎早熟禾>巴润早熟禾>波伐早熟禾。  相似文献   

2.
冰草种子发育过程中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种子发育过程中,随着种子的发育成熟,种子含水量逐渐下降,种子的干物质不断增加,直到盛花期后第30天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降到25.04%,干重达到最大为1.754 mg/粒.采用7种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发育成熟,种子活力不断增加,在盛花期后第35天,种子活力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特性研究表明,其种子在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达50%含水量后下降非常迅速;干物质重量随种子的成熟逐渐增加,进入生理成熟期趋于稳定;偃麦草属植物种子成熟后含水量、干鲜重和千粒重存在种间显著差异,其中长根茎的巴顿硬叶偃麦草种子含水量、干鲜重和千粒重最低,种子较小。发芽实验结果表明,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存在明显种间差异,种子发芽率与根茎的发育程度呈负相关,根茎越长,其休眠程度越严重。采用电导率值能够较好地反映种子间活力差异。偃麦草属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逐渐提高,直至种子进入生理成熟期(水分含量40%~50%)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6种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cv.Tongde)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种子质量和营养物质等生理生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德小花碱茅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散失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盛花期后26 d种子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27.85%,种子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种子成熟逐渐减少,而淀粉含量变化则相反。同德小花碱茅种子发育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高峰依次出现。本研究表明,种子活力随种子成熟不断增加,在盛花期后26 d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老芒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河北省承德市鱼儿山牧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以种植2年和3年的老芒麦为材料,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老芒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均呈先慢后快的阶段性下降,而干重则逐渐增加,种子在盛花期后26~27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39.0~45.6%。可溶性粮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逐渐减少,相反,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含量高峰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省承德市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以种植两年的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重量和营养物质等生理生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呈现逐渐下降的阶段性变化,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在盛花期后29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7.5%。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逐渐减少,而种子内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无芒雀麦种子内IAA、GA、ABA含量高峰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顺序出现。  相似文献   

7.
新疆高羊茅种子发育生理生化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草试验站,对交战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战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是先慢后快阶段性下降,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种子在盛花期后22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2.29%,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而逐渐降低,而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但在发育后期它们含量变化有升降起伏,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变化总趋势是随着种子发育而降低,而脱落酸含量变化是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8.
无芒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河北省承德市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以种植两年的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重量和营养物质等生理生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呈现逐渐下降的阶段性变化,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在盛花期后29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7.5%。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逐渐减少,而种子内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无芒雀麦种子内IAA、GA、ABA含量高峰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顺序出现。  相似文献   

9.
高原根茎型优质草种“青海扁茎早熟禾”的驯化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青海湖地区野生采集的扁茎早熟禾为材料,以适应性强、抗寒、耐旱、饲用价值较高、生产性能好为驯化选育目标,经多年混和选择,驯化选育而成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L. var. ancepsGaud. cv. Qinghai)。选育的青海扁茎早熟禾根茎发达、抗寒、耐旱、适应性强、饲用价值较高;与野生栽培扁茎早熟禾相比,具有产量高、成熟早、青绿期长、种子脱落少等优点;青海扁茎早熟禾适宜在青藏高原海拔2000~4200 m,年降水量400 mm的高寒地区旱作种植,且能安全越冬,青海扁茎早熟禾营养丰富、草质柔软,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开花期平均风干草产量达4484.8 kg/hm2,成熟期平均种子产量达422.1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行距对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根茎切割机切取种植3年的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草皮,以行距(30、40、50、60、70 cm)及未切割(CK)为处理,进行其无性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当年即能收获籽实,不同行距对其植物学性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积累及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主要表现在,30~70 cm行距处理早熟禾的成熟期比对照晚2~6 d;返青期-孕穗期,各行距处理早熟禾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叶面积显著小于对照(P<0.05);孕穗期,各指标增加迅速,其中行距50 cm的各指标均达最大值(P<0.05);孕穗期-成熟期,各处理根茎长度、根茎分蘖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加比对照小(P<0.05),成熟期后,增加迅速;50 cm行距处理的扁茎早熟禾种子产量最高(383.6 kg/hm2),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最低(233.0 kg/hm2)。得出,行距50 cm为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5龄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Gaud.cv.Qinghai)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进行不同梯度磷添加试验,探讨施磷对其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开花期施磷,增加了穗干物质转运和穗部生物量,进而提高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产量(3%~28%).施磷量在60kg/hm2(P2)时,种...  相似文献   

13.
在兰州(温暖半干旱气候区)和海晏(高寒湿润气候区)2个试验区以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巴润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为对照,研究陇牧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Longmu)新品系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1)海晏试验区供试材料的营养品质均高于兰州试验区同种材料;(2)盛花期,兰州试验区,陇牧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和茎叶比均最高,分别为8.88%,91.25和1.95,NDF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9.82%、38.79%,粗脂肪含量较低,为3.24%,低于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海晏试验区,陇牧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和茎叶比均最高,分别为9.93%,95.42和2.25,NDF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8.50%、37.10%,粗脂肪含量较高,为3.44%;(3)陇牧草地早熟禾较巴润草地早熟禾抗寒性好,能在海晏试验区正常越冬和返青,而巴润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在海晏试验区不能正常越冬;(4)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供试材料在两个试验区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早熟禾材料的营养价值综合排序为:陇牧草地早熟禾(海晏)青海扁茎早熟禾(海晏)青海草地早熟禾(海晏)陇牧草地早熟禾(兰州)海波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冷地早熟禾(海晏)青海扁茎早熟禾(兰州)巴润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冷地早熟禾(兰州)。  相似文献   

14.
丸粒化处理对几种牧草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Qinghai)、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 cv.Qinghai)和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cus cv.Tongde)4种牧草种子为材料,采用以羊粪和粘土为主要填充剂和粘合剂的包衣材料制作丸粒化牧草种子,以期明确丸粒化处理对种子发芽以及种子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改善丸粒化处理后种子的萌发条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丸粒化处理后,4个牧草种子萌发启动期延迟,最终发芽率降低,平均苗高、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均降低,并且不同牧草种子丸粒化处理与对照种子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丸粒化处理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升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可溶性糖含量升高(P<0.05)、脯氨酸(Pro)含量升高(P<0.01),且4种牧草表现趋势相似。包衣材料的水分和通透性是影响丸粒化种子发芽指标的2个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包衣材料可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标,提高丸粒化牧草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5.
早熟禾的人工杂交有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桂琴 《草业学报》2002,11(1):51-55
对草地早熟和品种间及基与变种秆早熟禾之间进行从工去雄杂交,对各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中莫诺波利草地早熟禾和瓦巴斯草地早熟禾的杂种在产草量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品种与变种杂交中扁秆早熟禾与思托佩草地早熟禾的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6.
在青南牧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引种10个早熟禾品种,波伐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冷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高山早熟禾、高寒肯塔基早熟禾和草地早熟禾巴林、康尼、肯塔基、超优异,通过3年的观测,除波伐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冷地早熟禾和草地早熟禾4个品种能适应本区高寒气候,越冬率达80%以上,其余6个品种越冬率差,不能适应本区高寒气候。波伐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冷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4个品种第2年开始能完成完整的生殖生长,并在第2、3年产草量最高,第2年达到种子产量高峰。综合评比,波伐早熟禾、冷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适应性好,产量较高,可作为本区“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适宜的草种。  相似文献   

17.
对"黑土滩"退化草地上种植生长第5年的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人工草地进行围栏封育,封育期为5年,以冷季放牧利用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为对照,分析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禁牧封育使5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密度、土壤种子库潜存群落的稳定性和放牧利用价值均有所降低,而土壤种子库潜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18.
内生真菌发酵液浸种对干旱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离体Epichlo?内生真菌对萌发期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抗旱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内生真菌(Epichlo3gansuens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雀麦内生真菌(E.bromicola)和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内生真菌(Epichlo?sp.)3种禾草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进行浸种,采用纸上发芽法(TP)测定不同浓度PEG处理下种子萌发指标。结果表明:随PEG浓度的增大,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幼苗苗长和幼苗含水量逐渐减小,种子霉变率先增大后减小,根系长度均在-0.6 MPa时达到最大值。PEG浓度在~(-1).2 MPa时,种子萌发活力丧失。相与无浸种对照相比,内生真菌发酵液浸种可显著(P0.05)促进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幼苗和根的生长,有效降低种子的霉变率。醉马草内生真菌发酵液浸种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含水量、幼苗苗长和根系长度大于披碱草和中华羊茅浸种。综上所述,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干旱胁迫下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3种发酵液中,醉马草内生真菌发酵液抗旱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是我国西部高寒草甸一种危害严重的毒害草,为明确黄花棘豆种子的萌发特征,本文主要探讨发芽前处理和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增大;并且,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均高于与之对应的变温条件。其中,25℃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为15.3%;10℃/5℃变温时最低,仅为1.3%。另外,随着温度的上升,种子发芽指数增大、发芽时间缩短、硬实率降低:10℃/5℃时其发芽指数最低仅为0.05,平均发芽开始时间长达22.3d,硬实率高达97.2%。再者,发芽前处理对于黄花棘豆发芽状况的效应亦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温度为变温25℃/5℃时,冷水浸种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缩短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温度为恒温10℃时,冷水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然而,其他温度条件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开始时间及硬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高寒草甸年均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情况,黄花棘豆依靠种子快速建立种群的机会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