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与牛感冒症状相似,俗称“牛流感”,多呈良性经过,大部分2~3日即可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易引起大群发病,少数病牛会死亡或瘫痪而淘汰,给养牛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流行热是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率高,其临床特征主要是高热、呼吸迫促、流泪、流涎、流鼻及四肢关节疼痛(跛行)。1986年以来,我地爆发牛流行热2次,笔者用中兽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193例,其中外感风寒型70例,外感风热型105例,外感湿热型18例。因未及时治疗和继发其它病而死的3例,其余19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达98.4%,效果满意,且花费少,现报告如下。(一)外感风寒型多因畜体正气不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撮脚温”,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不同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黄牛一般呈良性经过,奶牛较为敏感,有一定的死亡率。高温多雨季节,本病的流行情况更为严重。在河南省的某牛场,笔者曾遇到数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与养殖户作为参考。1病原病原体为牛流行热病毒,属RNA型。病毒颗粒呈十分典型的弹状,两边平直,顶端略钝圆。病毒存在于病牛血液中,如用高热期病牛血液1~5 ml给健康牛静脉注射,经3~5 d即可发病。2流行特征①季节性:本病多流行…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又名牛暂时热、一日热、三日热、僵硬病,兽医学中又名四蹄困、摄脚瘟或瘸腿痧,20世纪80年代我国统一称为牛流行热。近年来该病有愈演愈烈之势,发病造成牛死亡、淘汰、早产、流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5.
<正> 奶牛发生“流行热”后,有明显碱储下降,酸中毒现象,此尚未见文献记载。我场于八三年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二十二日在牛群中暴发“流行热”,历时35天。当时存栏黑白花奶牛760头,共发病443头,发病率58.29%,死亡11头,死亡率2.48%。在该病流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病牛有酸中毒现象。发病后第10天我们用“量积法”抽查病牛血浆 CO_2结合量,第11天后对新发病牛基本实行普检。受检牛211头,371头次。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型热性传染病。大部分2-3d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主要表现病牛高热和呼吸促迫、流泪、流口水、流鼻汁以及四肢关节疼痛所致发的跛行,多良性经过。因为病毒是吸血昆虫库蚊和蠓传播,因此库蚊和蠓活动季节正是本病的发病季节。黄牛、水牛、乳牛均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根据临床症状和表现形式,分为呼吸型、运动型和消化型。据调查,近几年牛流行热在闽北地区普遍发生,即使通过疫苗免疫也有零星散发。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急促、目赤流泪、口中流涎、鼻流泡沫状黏液为特征。部分牛只后肢跛行、卧地不起,一般2~3 d就可恢复,临床也称“三日热”。该文主要报道闽北地区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病的防治宋文慧(甘肃省徽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742300)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当地群众谓之“麻脚风”,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流行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10月),发病急,传播快,但多为良性经过。以突然高热、咳嗽、流鼻和消...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是由虫媒弹状病毒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牛和水牛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牛发热、四肢僵硬、跛行,通常又会完全恢复.其会引起感染动物的死亡,母牛流产,致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公牛体重和生殖能力下降.作者结合国内外对牛流行热病毒的研究,从发病历史、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致病机理、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牛流行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的诊疗体会陈旭东(甘肃省武山县农牧局,741300)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由于症状与感冒相似,民间兽医称之为“牛流感”;又因病程短,多取良性经过,大部分牛经3天恢复正常,又称为“三日热”,该病虽然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1.
奶牛流行热简称牛流行性感胃,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导致大群奶牛发病,泌乳量减少,流产、早产,其中少数饮食欲废绝的长期瘫痪牛被淘汰或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奶牛业的发展。现本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浅谈奶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和预防、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起牛流行热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和呼吸迫促,部分牛伴有运动障碍。现将泉州市丰泽区郊区某社区耕牛发生牛流行热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某社区饲养黄牛32头,自2007年6月中旬起,养牛户蔡某饲养的1头耕牛首先发病,随后沿途放牧的18户26头耕牛也于4~8d后陆续出现类似症状,且死亡1头。该病呈明显的流行特点,即陆续发生,直至全群感染,并且经治愈后复发3次以上。发病牛主要为成年牛,半岁内的犊牛很少发病。2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3~7d,患畜突然发热,体温升高到40℃,有时高达…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文就牛流行热病的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做了介绍,并对一例瘫痪型牛流行热的诊治做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96年8~9月在我县大规模流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疫病流行情况1996年8月初,景宁县大顺、陈村等地连续出现耕牛死亡。因为当地刚发生过牛流行热,兽医误认为死于“牛流行热”。经笔者调查发现该病最先由本乡张某的1头购进黄牛引起的,8月5日至9月15日本县共有5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62头黄牛(该地域无水牛)发病,因大多未能及时得到治疗,死亡43头,致死率为69.4%。2临床症状本次发病多呈最急性经过,病程为5~10小时。有的白天无明显症状,夜间突然死于栏舍中。有的早上放牧时还…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过去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99年8月,该病在我镇水口寨村耕牛中流行,用抗生素治疗几乎无效,后采用中西兽药结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村共存养耕牛37头,其中黄牛18头,于1999年8月15~19日相继11头耕牛发病,发病率为29.7%。染病牛均为黄牛,且为青壮年,7岁以上和哺乳犊牛未见感染。因未及时治疗已死亡1头。2临床表现发病急,来势猛。病初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微弱,打喷嚏,流清鼻液…  相似文献   

16.
动物保健     
牛流行热及其防治江西省宜春市畜牧水产局(336000)刘九生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暂时热,俗称“撮脚瘟”,是由病毒引起奶牛、黄牛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1临诊症状本病多发生于7~10月份,其潜伏期很短,一般为3~7天。该病发病突然,开始...  相似文献   

17.
2002年6月2日至9月17日,我市某公司所属的11个牧场先后发生牛流行热。发病牛2061头,占存栏数8898头的23.16%,死亡229头,病死率11.11%,流产20头,占发病数的0.97%。发病率最高为71.96%,最低为3.27%,病死率最高为32.65%,最低为0,给牧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公司11个牧场发病情况见表1)。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表111个牧场牛流行热发病情况头,%1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此次发病时间为6月初至9月中旬,特别在7、8月份天气炎热时发病达到高峰。夏季是蚊虫盛行时期,吸血昆虫(蠓蚊)被认为是流行热重要的传播媒介。有些牧场环境卫生状况不好,蚊蝇孳生,给该病的…  相似文献   

18.
据考证江苏省曾于1955年、1958年、1977年曾流行过类似此病。我们苏州市,据病史资料记载于1955年、1959年、1964年1972年亦发生过类似“牛流行热”,(当时记录为牛流行性感冒。为摸清这次“牛流行热”在苏州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0月30日草拟一个有关“牛流行热”的调查提纲,发给全市22个奶牛场(厂)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牛的特征为突发高热、呼吸快、流泪、流涎、流鼻涕及四肢关节疼痛而引起跛行。本病经对症治疗 ,3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 ,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文作者结合实际的病例对该病分别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预防6个方面做了详细透彻的分析 ,希望对从事奶牛养殖的场户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周期性强,大约3~5年发生一次。该病常以呼吸迫促、喘气不均、跛行、高热及消化器官严重炎症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高,流行速度快,甚至可引起部份怀孕母牛发生死亡。可给养牛业带来一定危害,造成损失。笔者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愈该病23例,疗效显著,经济实惠。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