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直播早籼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在控制好播种密度、建立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早促早控,合理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以争取大穗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早籼稻直播浙辐203单产500 kg/667m^2三性状95%置信区间为:有效穗26.58±0.47万/667m^2,穗总粒数94.99±2.18粒,结实率90.04%±1.61%。  相似文献   

2.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直播早籼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在控制好播种密度、建立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早促早控,合理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以争取大穗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早籼稻直播浙辐203单产50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区间为:有效穗26.58±0.47万/667m^2,穗总粒数94.99±2.18粒,结实率90.04%±1.61%。  相似文献   

3.
朱强国  袁毅  范友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51-52,226
进行了早籼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抛植密度对产量起负向直接效应。生产中应控制抛植密度,早控分蘖,施好促花肥、保花肥及壮粒肥,提高结实率。对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三性状进行线性回归模拟分析表明,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单产50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667m^2有效穗24.69-26.19万/667m^2,穗总粒数98.74-103.17粒,结实率87.00%-89.79%。  相似文献   

4.
双晚塑盘免耕抛栽稻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晚秀水417塑盘免耕抛栽稻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及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在各经济性状中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穴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2位,抛植密度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3位,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4位。抛足基本苗,早促早控,施好促花肥,重视保花肥,提高结实率是双塑盘免耕抛栽关键性技术措施。双晚秀水417塑盘免耕抛栽单产55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667m^2抛3.25±0.25万穴,有效穗28.34±0.51万/667m^2,穗总粒数107.62±5.24粒,结实率79.39%±1.42%。  相似文献   

5.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塑盘旱育抛栽高产栽培,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穗数,其次是穗总粒数、结实率,抛植密度不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生产中要以每667m^2有效穗为中心来合理安排抛植密度,对分蘖进行早促早控,建立适宜的高产群体,中后期注意保花肥和促花肥的施用,以增加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产量模拟分析得出,抛植密度2.58—2.8127/667m^2条件下,浙辐203塑盘旱育抛栽单产575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有效穗28、69±0.7627/667m^2,穗总粒数114.78±2.43粒,结实率79.76%±2.00%。  相似文献   

6.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塑盘湿润育秧抛栽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穗数,其次是穗总粒数、结实率,抛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小。生产中要以有效穗为中心来合理安排抛植密度,对分蘖进行早促早控,建立适宜的高产群体.中后期注意保花肥和促花肥的施用,以增加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才有利于高产。高产田块性状变异分析表明,早籼浙辐203塑盘湿润育秧抛栽单产450kg/667m2以上4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抛植密度(2.62~2.96)7)万/667m2,有效穗(25.71~27.04)万/667m2,每穗总粒数95.99—102.73粒,结实率79.15%~84.88%。性状指标为均值的情况下,预估单产475.4kg/667m2。  相似文献   

7.
与习惯性施肥相比,施用"控失复合肥"或"控失尿素"可提高群体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施氮效益分别提高17.7%、8.63%.大田群体性状分析显示4主要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强度:抛植密度>穗总粒数>穴有效穗>结实率.仿真模拟武运粳7号双晚抛栽单产550-600kg/667m2四性状95%置信区间:抛植密度2.88±0.11万/667m2,穴有效穗10.43±0.22穗,穗总粒数97.22±2.99粒,结实率89.16%±0.90%.  相似文献   

8.
10个早籼稻品种的性状比较及其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当前早籼稻品种特性,筛选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及技术,2017年引进10个早籼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中早39相比,温926、甬籼975、嘉早37晚熟1~5 d,增产0.4%~2.7%;甬籼15、嘉早311早熟1~3 d,减产6.9%~13.8%。综合评价温926、甬籼975值得推广,嘉早37、甬籼15、嘉早311适合搭配种植。经相关分析,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要素对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有效穗>结实率>总粒数>千粒重,以有效穗最为明显,而有效穗、结实率与总粒数存在显著层级制约关系。早稻要实现高产,应采取增加有效穗为主,提高结实率、攻大穗为辅的栽培方式,667 m2产量达到460 kg以上目标的理想穗粒结构:667 m2有效穗数≥18.81万,穗总粒数≤105.6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8.6 g。  相似文献   

9.
石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68-69,76
根据试验可知贵池区早稻直播667m2产500kg合理群体结构主要参数:常规品种,667m2播量为4~5.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5~50)万,成穗率在55%以上,667m2有效穗在3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在70~80粒,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杂交组合:667m2播量在2~2.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0~45)万左右,成穗率在50%以上,667m2有效穗在23万左右,每穗总粒数在110~120,结实率在80%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迟熟中粳淮稻号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4.6~14.3万/667m2,除基本苗5.8万/667m2,产量591.63kg/667m2以外,其他密度单产均达到600kg/667m2以上,基本苗8万/667m2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667m2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11.
超迟夏直播常规粳稻品种(系)的适应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川东丘陵区及相似生态区油菜(小麦)收获后水稻直播栽培品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参考,对12个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超迟夏直播(正常播种时间为5月10左右,试验播种时间为6月7日)大田试验,研究超迟夏直播常规粳稻的生育进程、分蘖成穗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超迟夏直播条件下,参试品种在10月5日前均能成熟,全生育期为109~121d,平均113d;产量为330.1~526.6kg/667m2,平均439.6kg/667m2;有效穗数为13.4万~22.0万穗/667m2,平均17.9万穗/667m2,有效穗组成比例为一次分蘖穗二次分蘖穗主茎穗;产量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和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正相关;德粳2号、德粳9号和德粳11号3个粳稻品种(系)超迟夏直播的产量高于500kg/667m2,适宜川东丘陵地区油菜(小麦)茬延后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比常耕抛秧稻分蘖早10-13天,分蘖节住低一个节位,成穗率高6.82个百分点;单株总根数多88.9条、根总长多902.9cm、根系体积多4.7cn3、根系干重多0.91g;后期绿叶数多0.7张,假茎粗0.08cm;每667m2有效穗多1.61万穗,每穗总粒数多3.9粒,每穗实粒数多5.7粒,结实率多2.02个百分点.不同的耕作方式相比,直播稻比移栽稻生育期缩短3-6天;穗粒结构以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最好,产量也最高,比非还田免耕直播稻增产4.78%,比免耕抛秧稻增产6.39%,比常耕直播稻增产11.79%,比常耕抛秧稻增产11.39%.不同留桩高度对免耕直播稻产量没有直接的影响,免耕直播稻纹枯病为害较轻,特别是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纹枯病最轻.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吉隆868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4kg/667m2精量播种条件下,设置穴播与条播2种不同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旱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穴播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为654.5kg/667m2,较条播增产6.7%。说明水稻旱直播时采用穴播处理有利于水稻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易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以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2种施氮总量(370.5、445.5 kg/hm~2)和2种穗肥运筹比例(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4、5∶5),研究不同穗肥运筹对江苏省南通地区膜下滴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膜下滴灌水稻适当增施促花肥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穗数、每穗粒数,但不利于结实率的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穗数、每穗粒数增加与水稻增产关系密切,且各因子中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成穗率较低,仅为44.5%~46.2%。  相似文献   

15.
皖稻139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皖稻13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早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7.50t/hm2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有效穗(330±10)万/hm2,每穗总粒数(95±5)粒,结实率80%,千粒重33.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促大穗,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兼顾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适宜中海拔地区生产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以有效穗14万/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作为统计的分界点,对223个参试组合的有效穗、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的组合中,增产组合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下;两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则增产的几率都达到72.7%以上,其影响力为:结实事>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只有满足有效穗14万穗/667m2、结实事80%、千粒重27g、穗平实粒数160粒中的多个性状指标,才会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审品种泗稻12号为材料,研究其生育期情况、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带蘖数产量、秧苗素质、不同密度产量结构、不同栽插规格产量结构以及后期功能叶对结实率、千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全生育期150 d,品种产量潜力大,米质优,抗逆性好,600 kg/666.7 m2以上产量穗粒结构为18~21万穗/666.7 m2,每穗总粒数为130~150,结实率达80%以上,千粒质量达25 g以上.早播、稀播、长秧龄,秧龄35~40 d,达到老壮秧:栽插密度为2.5~2.8万穴/666.7 m2,基本苗6~9万苗/666.7 m2,穗肥施用促保兼顾,达到穗数、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四者协调.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67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每667 m2施N 12 kg处理的水稻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衡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早籼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籼稻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纯化肥比较,基肥增施沼液,可以提高早籼稻的分蘖率、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生育期延迟,无效分蘖增加,株高增加,结实率降低,谷草比降低,产量提高 9.7%;基肥增施腐熟干鸡粪,可以有效提高早籼稻的成穗率、结实率和谷草比,产量提高 15.4%。  相似文献   

20.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