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化学采脂方法,对马尾松小径材进行伐前采脂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采脂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小径材伐前采脂成本。同时小径材的平均单株采脂量也得以提高,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马尾松小径材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脂间隔期对马尾松产脂量影响的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采脂间隔期对马尾松产脂量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间隔期1天,增产41.3%;间隔期2天,增产55.3%;间隔期3天,增产64.0%。  相似文献   

3.
开展16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采脂与非采脂林分生长对比试验,并对连续5年的采脂效益和11年的马尾松松脂和原木市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脂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的负面影响显著,采脂处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量只有非采脂的65.2%、56.6%、60.5%,因采脂导致林分蓄积生长量减少为32.014 9 m3/hm2,风害损失为6.325 m~3/hm~2。松脂原料收购价格波动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原木市场价格较为低迷,不利于促进林农种植马尾松的积极性。采脂对林分原木收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采脂林总体的经济效益比未采脂林经济效益显著,能有效提高马尾松商品林经济效益和缩短投资回收周期。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天然林采脂试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马尾松天然林分进行产酯与其他生长量、气候、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分间及林分内的产脂力差异极大;产脂量与树高、树皮裂纹深度、胸径、树皮厚度、冠幅、侧枝基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气候因子中,月均温是影响产脂量的主要因素,而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则对产脂量影响不大;土壤的速磷及活性有机质含量高以及土壤酸性越强有利产脂力,而土壤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高对产脂力可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强度采脂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脂试验,研究不同采脂强度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脂对马尾松中龄林的生长有影响,随着采脂强度的提高,对其生长的影响越大.不同采脂强度对胸径年生长量与材积年生长量的影响较大,对树高年生长量影响则不明显.随着采脂强度提高,产脂量也随之提高,但采脂降低了木材质量,木材利用率低,不利于培养大径材.建议在马尾松中龄林中禁止60%以上超负荷采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马尾松采脂效率,2013-2018年在江西吉安采用不同采脂刺激剂和不同采割频率对成熟马尾松林开展采脂试验。结果表明,促进型采脂刺激剂对马尾松的松脂产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pH值为3~4的弱刺激型采脂刺激剂对马尾松采脂量促进效果最佳,增产率可达50%~60%;马尾松单株割沟频率不宜过高,以2~3天割1刀为宜;施用弱刺激型刺激剂,采用3天割1刀的低频割沟,可明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采脂效率,提升采脂收益。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马尾松低产脂林分产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立地指数为14的22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低产脂林分进行配方施肥,3 a后进行连续3 a的采脂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单刀松脂产量施肥处理比对照提高13.48%~15.60%,低产脂林分施肥后松脂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割面负荷率40%,割沟深0.3cm、割沟宽0.3—0.5cm,间隔期1天的工艺,在广东省韶关林场对25—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了两年采脂试验,经1982年割89次,1983年割101次,1984年从中选择31株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林25—30年的松树适于采脂。生长在南坡的松树,其产脂力为北坡的1.45倍,生长在山脚和山腰的松树,其产脂力分别为山顶的1.61倍和1.37倍。采用两个宽度为树干周长的20%的割面,两割面间留宽约10cm的纵向营养带,其产脂量和产脂力比目前生产上采用一个宽割面的提高31%和62%。采脂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采脂树生长量低于未采脂树的生长量,产脂多的树生长量又低于产脂少的树。但从经济效益来看采脂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不同种源采脂量与树体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不同种源马尾松胸径、树高与产脂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产脂量差异较大,大新种源、本地种源优于其它三个种源,各种源均表现出胸径、树高与产脂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马尾松中龄人工林采脂试验结果,以此评估该地区马尾松采脂基地的一般收益;同时筛选出3种类型49株优良单株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加以保存。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人工林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单一树种人工林之一。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阐明该单一造林树种人工林林下群落结构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该人工林群落的植被生态改良提供依据和参考。湖南省衡山县紫巾山国有林场内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内调查有植物108种,隶属56科91属。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白栎(Quercus fabri)、赤楠(Radix Syzygii)、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以及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芒(Schizachyrium scoparium)、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和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等在整个群落中有较大优势。整个群落及其各垂直层次的各多样性指数值在中熟林(15a)以下表现有很大波动性,中熟林(15a)之后群落开始出现新的野生乔木物种,同时整个群落及各垂直群落层次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开始趋向于稳定。在整个林下群落的演变过程中老熟林(25a)和中幼林(5a)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低(Sm为0.158),β多样性最大,体现出中幼林(5a)的群落结构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脂对湿地松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采集松脂对天台低山生长的中龄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材积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非采脂林分经济收入的净现值要高出对照的采脂林分,因此,湿地松在采脂后由于林木生长量减少和木材质量降低而造成的经济效益损失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树脂道数量与产脂力回归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5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的树脂道个数进行测定,并对其与产脂力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相关关系较为紧密,经过对18个回归方程的拟合,得出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a+becx。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35年生的7种密度的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差异显著,低密度时,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密度后,产脂量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年平均单株产脂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松脂主产区,进入成熟期的马尾松林分保留600~700株.hm-2的密度,产脂量高且经营效益好。  相似文献   

15.
胶南沿海幼龄人工混交林环境效益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胶南沿海黑松等幼龄人工混交林带的气候和土壤生态因子进行了测定,与空旷地相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带具有明显的调节气温和地温,减弱风速,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改善土壤结构作用,能增大土壤孔隙,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和强化入渗的功效。采用特尔斐法对其效益进行定量化评价,得出该混交林带的气候效益指数为-0.2975,改良土壤效益指数为-0.093,综合环境效益指数为-0.39。  相似文献   

16.
林雁  叶辉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6):734-737
通过对云南丽江、昆明和个旧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松脂分泌量的测定揭示,云南松泌脂量因地域而有明显差异,泌脂量多少与所在纬度的高低存在负相关。在同一地点,云南松泌脂量随坡向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北坡的松脂流量略小于南坡的松脂流量。同一树体的不同方位的松脂流量并无明显差异。就同一树木不同高度而言,在大树的中下部,泌脂量随取样高度增加而增大。分析认为,温度可能是影响云南松泌脂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双柏麦地新林场及昆明树木园大马山32个种源的云南松产脂量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昆明大马山种源试验林中云南松平均产脂量与侧沟产脂量均低于双柏麦地新林场中云南松产脂量。产脂量高的同为泸水、宁浪西布河、华坪、雅长林场4个种源地云南松;产脂量低的同为富宁木央、双柏白水河、罗平八大河、曲靖三宝、云县、禄丰、雅长550、弥勒、砚山9个种源地云南松;云南松产脂量的高低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0.4、0.6、0.9等3种不同郁闭度的刺槐林下白术生长的研究发现,药用白术在郁闭度0.4的刺槐林下,不仅生长良好,且药材品质优良,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产值约24919.5元/hm^2。栽培2a后对土壤也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子显微技术对湿地松针叶树脂道的发育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湿地松针叶树脂道发育过程中有明显分化的三个阶段 :1)树脂道原始细胞阶段 ;2 )胞间层膨大和胞间隙出现阶段 ;3)腔道扩大和树脂道形成阶段 .在这三个发育阶段中 ,树脂道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呈现不同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 ,尤以质体的变化最为显著 .通过分析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变化 ,探讨了湿地松针叶树脂道发生的方式、树脂合成的场所以及树脂分泌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的全面调查,分析不同坡向和坡位对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量的影响及其树种生长规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质量等级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坡向以半阳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57.521 m3/hm2,阳坡次之,阴坡最小;坡位以下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70.795 m3/hm2,中坡次之,上坡最小。火炬松的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达0.97 cm,比马尾松高出6.4%,平均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56 m,低于马尾松10.8%,平均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达0.135 2 m3,略高于马尾松0.6%。因而,火炬松适宜当地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