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水稻恢复系航天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航天育种途径对中稻恢复系明恢63、838、752等进行改良,选育出航98、SP90010、SP134、SP143等强优恢复系,并与不育系配组育成了SP优Ⅰ98、丰优航98、中九优10、G4优10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
80优 98是利用BT型不育系 80 -4A与恢复系R 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杂交中粳新组合Ⅲ优9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Ⅲ优 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作 ,利用BT型不育系 2 3A与恢复系R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Ⅲ优 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作 ,利用BT型不育系 2 3A与恢复系R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泰优98是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泰丰A和自育恢复系淦恢39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2015年通过江西省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3):357
品种来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不育系T98A与恢复系先恢207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9。  相似文献   

7.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京福1优15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台湾粳稻资源台农67与优质恢复系中间材料HB85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熟恢复系"闽早恢150",与京福1A配组育成新组合京福1优150,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137-137
品种来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不育系T98A与恢复系先恢207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9。  相似文献   

9.
卢峰 《新农业》2011,(10):22-22
辽杂33号是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2005年以自选不育系006A和自选恢复系714R组配而成的高梁新杂交种。母本006A是采用高粱群体改良育种方法,通过人工单一小群体选育手段于2000#育成的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一般配合力高、抗丝黑穗病、抗蚜虫等特点;恢复系714R是从恢复系随机交配群体中选出的单穗经多代自交于2001年育成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恢复系杂交或性状互补的骨干亲本杂交,多次累加恢复基因,改良不利性状;并且通过南繁北育加快育种世代和提早成对测交的方法,育成了CR2538、To535、To433等一系列早籼强优恢复系.这些恢复系具有配合力强、恢复度好、生育期短、抗逆性强、株叶型好、灌浆速度快、米质好、花粉量大、花粉外散率高等特点.利用这些恢复系配组育成了金优2538、T优535、金优433、金优463、金优974等8个杂交早稻组合通过湖南、广西、江西及衡阳市品审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1.
明恢77是我国通过人工制恢育成的推广面积较大的早熟恢复系,改变了我国杂交水稻早熟恢复系较为单一的局面,在我国早熟恢复系应用历史上起着更新换代的作用,为发展我国早熟杂交水稻和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77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从1991~2010年,用明恢77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744.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36.0亿kg。明恢77还是选育早熟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至2011年,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77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2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005~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4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0 731.95万kg。最后,还讨论了明恢77在生产上能够大面积应用的原因。明恢77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配组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米质较优,这是明恢77能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黑米稻三系配套选育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制保、制恢的方法 ,育成了黑米稻不育系 2个 (“大黑A”和“血黑A”)和恢复系 3个 (“黑恢 1号”、“黑恢 2号”和“黑恢 3号”) ,于 1 997年成功地实现了黑米稻三系配套[1] ,与此同时进行了黑米稻不育系、恢复系与白米稻不育系、恢复系的配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黑米杂交稻优势强、经济性状互补明显 ,较好地克服了传统黑米稻品种产量低、抗性和株叶形态差的缺点 ,而且黑米稻不育系、恢复系与相应的白米稻恢复系、不育系配组 ,其F1代大多数仍为黑米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新组合丰优航9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优航98是用不育系丰源A与恢复系航98配组选育而成的晚稻中熟组合,具有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性强、食味好等优点。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122 d,单产7560~8085 kg/hm2。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SP优I98"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优IA"与自育的强优恢复系"SP40098"配组育成的晚稻新组合。2002~2003年该组合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试,熟期、产量、抗性均优于同类组合对照种"汕优64",具有高产、稳产、株型好、抗性较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江西作二晚种植。介绍了"SP优I98"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大粒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天优1120的选育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采用"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专利育种方法选育出大粒、高千粒重的籼型恢复系盐恢1120,再利用盐恢1120与优质三系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天优1120。该品种具有大粒优质(米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适口性好、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三交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临时保持系杂交 ,获得杂合不育系 ,再与恢复系杂交的方法配制了 1 5个三交杂交稻组合。试验结果表明 :杂合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 ,其制种产量比纯合不育系提高 3 8.1 %~ 79.7%。大部分三交杂交稻组合在株高、抽穗期等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基本整齐一致 ,能达到生产应用要求 ,大多数组合的产量较对照增加 6%~ 9%。  相似文献   

17.
用明恢63/泰引1号//糯89-1选育成了水稻抗寒新恢复系科恢675,它聚合了粘糯变种间的杂种优势,恢复力高,杂种优势和抗寒力强,开花习性好,制种产量高,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高。  相似文献   

18.
核恢复基因Rf6是红莲型杂交水稻特有的新恢复基因,为了寻找更多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以扩展红莲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来源,组配更多优良杂交品系,利用Rf6及其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开发Rf6基因的功能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对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PCR扩增,筛选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结果表明,在324 bp插入片段(Rf6较其等位基因插入324 bp)两侧设计引物(正向引物:5'-ATGACAAGAGGACCAGCGATGCAATGG-3',反向引物:5'-ATTCTTGCAGAGATAGACCATGAGCGTG-3'),利用该引物可扩增出条带清晰且无杂带的差异片段,可用于Rf6基因的鉴定。利用该标记在197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筛选出22份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可为拓宽红莲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来源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成就。贵州省两系优质稻米品种示范种植不仅使稻农增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两用核不育系及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可协调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