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是一次播种、不间苗作物。因此,通过选用大粒饱满的种子,对获得全苗、壮苗起一定作用。同时,还能克服大小株的差异,达到平衡增产的目的。为了测定分级粒选的增产效果,1982年,我站分别在4个大队技术队进行了花生分级粒选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证明,一级米(百  相似文献   

2.
花生催芽播种能提早出苗,保证全苗,节约种子,是花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但过去老法催芽存在程序多、费工、费燃料、催芽质量差等缺点,1683年我们在吸收了温汤催芽,塑料袋保温催芽和沙床催芽等催芽方式优点的基础上,设计温沙床快速催芽法。经过试验和大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效果良好。温沙床快速催芽18小时露白达54%,24小时全部露白。不用浸种,避免了花生种子养分的损失,方法简单,整个催芽过程只需一天一夜时间,用的是细沙、开水和薄膜,容易推广,受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3.
俺大队是个山丘地区。全年种花生一千九百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花生苗全八成收”,这是突出全苗对整个花生生产的重要意义,苗全苗旺,花生增产才有保证。但在花生生产上,获得全苗并不容易。我们通过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终于摸到了花生“一次播种,一次全苗”的关键是种子问题,种子是内因,其他一套全苗措施(整地保墒,种子处理,适期播种,播种技术等)都通过这个内因起作用。要保证花生种子出全苗,关键就得有生活力强、发芽  相似文献   

4.
惠安县每年种植春花生13万亩左右。春花生适时早播、确保全苗,是夺取丰产的基础。但春花生播种季节,常受低温寒流侵袭,花生播种后,如碰上连续阴雨季节,势必影响花生正常发芽,常常造成烂种缺播不烂种,争取全苗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据调查:1981年螺阳公社溪宅农场试验,3月6日播种的倒种秋繁的种子出苗率达94%,而对照的春种仅68%,且出苗势又弱,迟出苗3天左右;(车冈)川公社更新一队,3月17日播种,面积2.4亩,采用倒种秋繁种子的春花生,一般出苗率都达95%左右,比春种高20—30%。 我县花生倒种留种的几条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花生苗全八成收”,这是群众多年来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充分说明了花生苗全、苗齐、苗壮对于花生增产的重要性。针对花生全苗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和我县花生生产的实际情况,几年来,我们主要抓了搞好种子处理,适时抢墒播种,起垄浅种“包包”和防治蛴螬等技术措施,因此,历年来,花生保苗率都在百分  相似文献   

6.
北方花生带壳覆膜早播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雪娇 《杂粮作物》2009,29(1):38-39
花生带壳播种,是一项抗旱、节水、增产的栽培技术,地膜覆盖可以增墒保水、增温保肥、抗旱避灾。采用花生带壳覆膜技术提早播种可以达到抢墒、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子分级播种对田间保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农14大豆为材料,对经机械精选分级产生的4级大豆种子进行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旨在为大豆分级播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1(大粒)的发芽率低、田间损失率低, P4(小粒)与之相反;不同级别种子田间保苗率不同,P2(较大粒)与P4、 P6(较大粒与中粒混合)与P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1与P4、P3(中粒)与P4间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2处理的田间保苗率最高.各处理间株高、茎粗差异不显著,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结荚节数及分枝数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2、P3无论是单独播种,还是混合播种(P6)产量均较未分级的种子(P5)有所提高, P6较P5增产14.21%,4个级别种子的加权产量较P5增产27.80%, P2、P3的加权产量比P6增产19.44%,比P5增产34.41%.结果证明大豆种子分级播种是一项简单、经济、适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     
要使花生一次播种一次全苗,必须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种子本身要有高度的发芽率,并进行分级粒选、浸种催芽和拣芽播种。 2.作好整地保墒,5—10厘米深处土壤含水量在18—20%时才能播种。土壤水分不足,要抗旱播种。 3.防治好地下害虫,避免蝼蛄、蛴  相似文献   

9.
花生全苗是增产的重要关键。在南方各省,花生缺苗问题仍然是影响花生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大面积生产一般缺苗15——30%,有的缺30——40%,严重地影响了花生产量的提高,因此解决花生全苗是提高单位而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引起缺苗的原因很多,种子质量不好,发芽率低、播后长期低温阴雨烂种、整地粗糙、播种过深过浅、轮作年限不够、病害死株等,都会造成缺苗。保证全苗,一是要有生活力强,发芽率高的种子;二是创造适宜种子发芽出苗的环境条件。在当前,做好下面几点,即能有效地保证苗全苗旺。  相似文献   

10.
1996~1998 连续三年对麦套花生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摸索出一整套夏花生超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合理密植、及时中耕灭茬、化除化控、防治病虫害、适期收获。此技术的推广应用,收到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比常规栽培技术增产20% 以上。  相似文献   

11.
花生增产灵由贵州省生物研究所选取花生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且又易于流失的硼、钼、锌三种微量元素,通过试验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微肥。 一、试验设计 选用花生增产灵和已推广应用的钼酸铵、多菌灵进行种子处理。取花生增产灵50克兑水13公斤,放种子17公斤,浸种10小时,将清水浸种10小时后的种子,用干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和有效生长季节,在单位面积上提高经济效益。我们改一年一季春花生,为先播一季盖膜春土豆,土豆收后再及时播种一季盖膜夏花生,获得极显著经济效益。通过连续三年在柏林庄乡小埠顶试验,春土豆和夏花生双季覆膜的比双季不覆膜的亩增土豆691.4斤,增产17.3%,亩增花生荚果78.4斤,增产22.4%;比只播一季春花生,亩  相似文献   

13.
朱孔来 《花生学报》1992,(4):27-27,37
提高花生产量除了依靠改善花生生长的外部环境条件、更新品种等途径以外,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增强花生的生理活性,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经济系数也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并已引起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据外地介绍,用静电处理粮食作物种子可增产,但处理花生种子增产效果如何,尚未试验过。为此,我们于去年进行了花生种子静电处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源法是根据花生种子在水中漂浮状态来划分等级的.先将内果皮褐色、深灰、黑白相间或黑色的一组种子放人水中,上浮的是完全成熟的一级种,下沉的是基本成效的二级种.再将另一组内果皮为白色的放人水中,下沉的为具有发芽力但成熟不好的三级种,上浮的是有皱纹的秕粒,不做种用。  相似文献   

15.
青枯菌粗毒素对花生离体叶片浸渍和种子根伸长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的离体叶片对粗毒素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粗毒素对花生根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差异显著。离体叶片法和种子根伸长法提供了两种用粗毒素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生抗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花生“苗全八成收”,这是群众多年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充分说明花生全苗的重要性。但是,花生多种在山(土冓)薄地,缺乏水浇条件,花生播种季节,往往十年九旱,土壤墒情不好,再加种子大,发芽出苗需要水分多(种子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50%左右的水分才能萌动),播种后容易落干影响着花生全苗。加之去秋花生收刨较晚,种子质量差,去冬今春雨雪稀少,旱情继续发展。面临这种现实情况,我们一定要坚定地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立足抗旱夺丰收,切实抓好花生的全苗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花生主要产区广东、湖北两省的花生青枯病病株的荚果种子中分离出了花生青枯病菌,病株种子带菌率为5%。采用人工接种花生种子的方法证明花生种子所带病菌的存活力与其含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种子含水量下降时,病菌的生存力也随之降低。当花生种子含水量降到8.9%时青枯病菌失去了在花生体内的生存能力。表明在播种时花生种子含水量在8.9%以上,则病菌在种子体内仍可存活,并有传播病害的能力。若在花生收获后使含水量控制在8.9%以下,有可能防止带菌种子对青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一、我县秋花生种子一播全苗的增产效果 我县春花生的播期、一般在春分至清明,正遇上低温阴雨频繁的季节。对花生播种、发芽、出苗影响很大,造成烂种烂芽,缺苗少穴。轻者年份缺苗率均在10—20%,重者年份20—30%,个别山区达50—80%,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我县自1980年起,从广东汕头等地引进粤选58翻秋良种作春植花生种以来,才基本上解决烂种缺苗这个矛盾。经大面积栽培翻秋花生,具有发芽率高、出苗整  相似文献   

19.
花生优质高产是农业生产的要求,栽培时应做到科学管理。该文从栽培环境选择、种子播前处理、播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为花生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花生种利用不同种衣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花生种子不同种衣剂不同包衣剂量试验和种衣剂4号不同包衣时间试验,证明25%种衣剂4号利用种子量的2.8%于播种前一天包衣,是花生种包衣的最佳剂型、剂量和包衣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