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甘春18号”、“高原602”、“晋2148”等13个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多年多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甘春18号”进行了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甘春18号”较对照增产显著,10个试点3年平均产量达7026.15kg/hm2,部分试点达9000kg/hm2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甘春18号”的回归系数b=0.973。采用基因型分组法分析,“甘春18号”位于高产稳产区间。因此,“甘春18号”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2号的母本SAB-3进行植物学特征及核不育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开花期、花器官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SAB-3根系发达,叶色深绿,丰产性好,抗性强,营生长期较长;(2)SAB-3的可育株花蕾、花瓣和雄蕊均比不育株的长、大,有利于初花前后识别和及时拔除可育株;(3)可育株比不育株开花早3~14d,平均早5d,拔除可育株安排在SAB-3群体开花约10%时开始,有利于10d内  相似文献   

3.
垦油7号是以401A为母本,R7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品质双低、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秆强抗倒伏。在黑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49.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油1号增产14.3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武运粳8号系武进市运村农科良种场复合杂交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系。我市于1997年引进,经两年15万亩的示范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熟相清秀等特点。据1999年全市48块田测产,平均亩产608-4kg,最高田块达807-3kg,比武育粳3号增产10-1%。1998年全市61块田测产,平均亩产648-5kg,最高田块达823-7kg,比武育粳3号丰产方增产8-7%;1997年全市推广面积超过30万亩,已成为我市粳稻的主体品种。1 生育特点1-1 感光性中等,属迟熟中粳1997年武运粳…  相似文献   

5.
湘杂棉3号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杂棉3号(原名湘SK5-1)系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以湘V23/E27选育而成的高优势组合,1999-2001年经湖南省棉花区试和多点示范,表现高产,优质,抗虫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稳定,在湖南棉区及长江中下游棉区试种,均获得高产。简要地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异源八倍体小黑麦黔中3号、黔中5号在道真县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特引种试验、示范。从试验结果看出:黔中3号、黔中5号的分蘖力、再生能力、抗逆性、抗病性、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小麦绵阳26,尤以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产量比小麦绵阳26增产19.88%-23.07%,增产极显著。并随海拔的增高,产量增幅呈递增趋势,其中以海拔1100m的试点产量最突出,比小麦绵阳26增产243.9%-294.95%。  相似文献   

7.
旱地丰产小麦新品种(系)———郑旱一号省长马忠臣(左三)、副省长张以祥(左四)5月20日在郑旱一号孟津示范区视察郑旱一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抗育种室选育的耐旱、节水、抗寒、抗病旱地丰产小麦新品种(系)。三年来经各地试验、示范,一般年份比对照增产10...  相似文献   

8.
以滇靖8号为母本,合系22-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以综合性状好的高代系统进行多点试种,育成的合系4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平均每公顷比其他主栽品种增产660-1605kg)、品质中等、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能适应云南省海拔1400-2000m地区及四川凉山州、黔西北和湘西等类似地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现成为云南省历史上粳稻自育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垦油5号是以scloon为母本,Delta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油菜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突出特点.在黑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857.2 kg/hm2,比对照品种格劳保增产12.3%,达极显著水平.垦油5号品质双低、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秆强抗倒伏.  相似文献   

10.
垦育20号是利用具有日本、意大利和河北省育成品种丰富遗传基础的"品一"作母本,与早熟、丰产、优质父本"冀粳13号"杂交,后代通过连年自交定向选择育成的。2003~2004年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232.5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12号增产6.41%,达显著水平;2004年河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176.6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12号增产9.42%。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和多抗特点,综合表现优异,最突出表现为抗水稻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11.
“中熟5号”大白菜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235-8S、H-1-3-1)配成的一代杂种。1996年育成,经过1997~1998年区试和多点示范栽培,表现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比福建省的主栽品种中熟4号增产10%左右,已在福建、浙江、江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青海10号以青海3号为母体,马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5-1996年省旱地蚕豆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牙平均增产10.9%,在1996-1997年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马牙平均增产14.1%,低,中位山旱地种植,一般产量3750kg/hm^2(250kg/mu)。全生育期155-170天,青海10号丰产性好,粒大,籽多,较耐旱,籽粒粗蛋白质含量27.5%,栽培以麦茬为宜,秋耕深翻,适时早播,蚜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13.
湘杂油3号是由双低(低芥酸、低硫甙)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双低黄籽恢复系恢复5配制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等优点,在多年多点省、市区试中,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7.1%-31.8%,比湘油13号增产11.0%-35.2%,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估算品种丰、稳指数的方法、综合评定汕优_(63),D优_(63),D优10号,协优63和Ⅱ-32A×明恢63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1)五个品种的离回归方差不显著,稳产性较好,(2)汕优63,D优_(63),D优10号,协优_(63)和Ⅱ-32A×明恢_(63)的丰稳指数分别为:101.337,97.978,103.198,96.087,99.341;以汕优63为对照,D优10号,D优63,协优63Ⅱ-32AX明恢63的丰稳指数优势率分别为:2.43%,-3.31%,-5.18%,-1.97%,(3)五个品种的丰,稳产性“权”比分别为:丰产性“权”比为67.71,稳产性“权”比为32.29。并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余四个品种作了优势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宁夏水稻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水稻晚熟组区试品种(组合)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表明,401A/253组合丰产性最好,适应性最强,比对照品种宁粳9号增产8.34%,其余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均不如对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个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等与对照空育131进行综合比较,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11片叶的垦稻21,12片叶的垦稻23,这几个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从辣椒商品性、丰产性、产量结果等方面对参试材料比较分析:线辣椒三系杂交种18331号,比宝椒12号(CK1)增产17.86%,比陕早红(CK2)增产27.39%,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  相似文献   

18.
温麦10号杂交组合为兴麦1号/偃大72-629//兴麦1号,经浙江省两年区试产是一均占症位,比对照增产显著。温度10号具有早熟,丰产,抗赤霉病,抗倒和优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三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用10、11、12叶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三江1号和11叶品种垦稻17,其产量分别为11 070和10 875kg·hm-2,分别增产12.8%和10.9%。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产量为7 740和8 820kg·hm-2。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三江地区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为三江1号,11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和三江3号,12叶品种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优质冬小麦品种的适应性研究表明:丰产性明显的品种有:京冬24、轮选987、京冬17;产量构成要素比较合理的参试品种(系)有:京冬24、轮选987、津引159、石家庄8号。结合试验总结出各参试品种(系)的优缺点及在特殊气候条件影响下部分品种穗粒数降低的主要原因,从而对高产优质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