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籼粳杂种F1结实率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品种间F1为对照,观察籼粳交杂种F1在不同播期下的结实率。结果表明:由于广亲和基因的作用,籼粳杂种F1的结实率可达70%以上,但67%的F1结实率对环境敏感,9月中旬抽穗的亚优2号等出现高度不育,结实率仅为10%左右,而同期的汕伏63等品种间杂种结实率仍达80%以上。籼粳杂种F1结实的稳定性在组合间差异很大,02428/特青等5个组合稳定性较好。结实率的稳定性与亲本选择有关,02428等与中国籼  相似文献   

2.
根据程氏指数法研究表明,光(温)敏二用核不育水稻新光S不属于典型的籼稻材料,用广亲和测验种所作的分析表明,新光S具有非广泛的广亲和性,新光S与32个籼粳,8个粳稻和7个广亲和品种测交,其杂种F1的平均结实率及变幅分别为81.10%(63.11~94.50%),64.78%(47.04~77.86%)和74.46%(63.38~88.01%),表明新S对某些粳稻品种仍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配制广亲和品种02428、轮回422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翌年对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二倍体花粉再生植株。以粳不育系寒丰A,籼不育系珍汕97A、籼粳测验种南京11、南特、Bailla、秋光为母本与花粉再生植株测交,鉴定筛选广亲和恢复系。结果表明在籼恢和广亲和品种杂交F1的花培后代中,对寒丰A和珍汕97A具有强恢复力的花粉再生植株分别占36.67%和64.676  相似文献   

4.
K型不育系恢复系筛选及花粉败育机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18个普通小麦品种与K型不育系K149A和K80(6)测交,调查杂种F1的育性表现和单倍体频率,结果如下:(1)不同的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不同;(2)同一育系与不同品种测交所得杂种F1产生单倍体频率不同;(3)K型不育系的恢复源较广,但恢复度高的品种不多,恢复基因除显性单基因,还有微效基因和修饰基因,育种中应当注意恢复基因的累加作用。应用扫描电镜和石腊切片显微技术,从细胞形态学角,对K型,  相似文献   

5.
在冀东稻区自然条件下,对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及其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达30左右,花粉败育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95.72-99.12%和0.03-0.10%,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自8/25-8/27日先后开始,可育期花粉败育率34.20-76.51%,自交结帝率6.29-21.45%,在本地区不仅可以制种,基本上也能  相似文献   

6.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水稻广亲和保持系,为水稻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4个不育系博A、天A、青A、62A与24个水稻姊妹系杂交,测定其恢保性;同时利用与Sn5紧密连锁的SSR标记GXR6对24个姊妹系进行检测;再通过籼粳测交验证其亲和性.[结果]24个姊妹系中除B11、B13、B14、B15外,其余B1~B10、B12、B 16~B24等20个姊妹系花粉不育度均达100.0%,对4个不育系博A、青A、天A、62A均保持不育.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B1、B2、B4~B7、B10~B12、B14~B16、B 18~B20、B22、B23等17个姊妹系均携带187R的广亲和基因Sn5;但与日本晴和巴利拉测交验证结果显示,仅B1、B4具有亲和性,B9虽未携带Sn5却具有亲和性,其测交组合F1代植株结实率极显著高于桂B测交的结实率(P<0.01)而低于测验种自身的结实率(桂B结实率79.79%,日本晴76.87%,巴利拉73.65%),B1、B4和B9属于中亲和力品系.[结论]筛选获得的广亲和保持系B1、B4和B9,可用来改造现有不育系,充分发挥籼粳亚种杂种优势,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稻粳爪交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3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1个保持系为母本,以3个粳型、4个偏粳型、1个籼型恢复系或广亲和系为父本,按NCⅡ设计配组32个F1杂种,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12个亲本分类。研究了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F1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中亲优势1.09%~107.86%,平均33.46%,竞争优势-17.09%~82.70%;单株产量竞争优势-36.82%~33.58%,平均-2.38%;而结实率的竞争优势仅3个组合为正向,变幅为-23.47%~3.41%,平均为-7.44%;杂种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表现为粳×粳<粳×偏粳<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为上述趋势,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粳×籼<粳×偏粳;这5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很明显。父本变量对杂种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母本和互作变量。母本变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父本和互作变量的总和。光敏核不育系4008S和恢复系培矮64、广亲和系YH101具有较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是80-4B/YH101,其次是80?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了16个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组合后代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与包颈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性与包颈长度极显的相关,即包颈长度越大,不育度越高。根据包颈长度判断花粉育性程度可作为水稻籼型(或灿粳中间型)洮温敏不育系田间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稀有稻类贵州禾的广亲和性测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稀有稻类贵州禾是贵州侗族人民在其居住的独特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一类耐阴、耐冷性极强的稻种,利用陈氏分类法鉴定大多数品种为粳型稻,用典型的贵州禾品种分别与籼型半矮生品种、三系不育系、两系不育系杂交,调查其杂种F1的秆高、高穗颖 花粉、实粒数、结实率等,分别计算其超亲优势、竞争优势和可利用的生殖竞争优势。结果表明:(1)贵州禾 对三系不育系没有直接的恢复基因;(2)贵州禾对籼  相似文献   

11.
对用91-32S,1647S,C407S和18765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系)配置的杂交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杂种产量都具有较明显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91-32S和1647S所配组合综合性状好;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影响4个光敏核不育系杂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两系杂交稻育应注意亲缘隔离,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配爪哇型恢复系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籼型不育系与粳型恢复系和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三交F1进行育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在三交组合籼A/粳R/粳WCV或籼A/粳WCV/粳R,粳A/籼R/粳WCV或粳A/粳WCV/籼R以及籼A粳WCV/粳A/粳WCV/籼R的后代中,均可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结实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16个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组合后代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与包颈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性与包颈长度呈极显著的相关,即包颈长度越大,不育度越高.根据包颈长度判断花粉育性程度可作为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田间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1993~1997年通过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不同品种或品系8则交F1及后代兄姝交、回交的世代遗传分析,研究其对雄性的恢保能力。试验结果表明,64份不结球白菜品种或品系对该不育系雄性不育性的恢保能力不同,可分为完全保持系(4份)、完全恢复系(2份)、半恢复半保持系(7份)、高保持系(17份)、高恢复系(1份)和不稳定保持系(33份)6种类型。半恢复半保持测交F1的兄寻交及回交可育株;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研2号的广亲和基因与7001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育成中粳型广亲和光敏核不育系4008S。4008S的2000株不育株率100%,500株套袋自交结实率0.01%,花粉败育率99.99%。在合肥自7月底到9月初有30d以上的稳定不育期。花时早,柱头外露率45.9%,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农艺性状优良。4008S的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一般配合力均较高。配组F1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广亲和恢复系T9530的选育与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粳型广亲和恢复系轮回422与中间型8219杂交选育而成的广亲和恢复系T9530,经与不同细胞质的籼粳不育系测交配组,其结果表明,杂种优势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都在70%以上,其中与龙物浦 A配组,结实率达86.3%。与不同来源的常规籼粳品种杂交,子一代的亲和性好,优势强,优势强,尤其与籼稻品种杂交,更显出了籼粳亚种间的强大优势,与品种间杂种相比具有更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引自瑞典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为材料,用我国不同品种(系)与其测交,回交转育,结果筛选出932573、932574二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的保持系。育成了930753、930754二个自交不育率分别为98.17%和97.83%的不育系及948739、948718、948679、948720等4个恢复系。恢复结实率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光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花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7S/02428分别获得84个和35个二倍体花培系,构建成了两个DH群体;在长日下这两个DH群体育性发生明显分离,其中28份为光敏核不育系,短日下各花培系都可育;从N5047S/02428组合中筛选出一个花培系浙农大13S(HP13S),经人工气候箱鉴定表现为光敏核不育特性.不育期为8月上旬到9月2日,长达20多天,制种是安全的,可育期结实率高,繁种也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用籼型恢复系与粳型广亲和系02428杂交选育出的5个农艺性状较好的新的籼型恢复系进行了恢复力和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5个株系对粤泰A恢复力正常,其中4个对珍汕97A和协青早A育性恢复度在80%以上;与常规粳稻品种杂交的F1亲和力亦较好;92024和92025能分别使粳型不育系泗稻8号A育性恢复到74.7%和77.3%。新育成的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配组,都能选育出产量水平高于对照种汕优63的组合。为利用籼型广亲和系选育三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组合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用74个小麦品种(系)对AL型雄性不育系的测交结果表明,AL型不育系的恢复源狭窄,绝大多数四川小麦品种(系)都是其保持系。黔型恢复系QR3的恢复度最高,国内法计算的为62.1%,国际法计算的为105.8%。研究结果认为,小麦中可能存在着广谱恢复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