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紧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江提醒黄河历史老人说: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荻以上溪水……浩浩滔天……鲧治水九年不成,被放逐。禹继父业,治理河水,先划定区域,再疏河流,排长江大水,分泄入海。禹在外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终得以“降丘皂土”。禹为...  相似文献   

2.
松针,为松料松属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针叶。 以松针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圣惠方》载:“治大风恶疮”;《简便方》载:“治阴囊湿疹”;《外科正宗》载:“治风湿顽癣”;《本草药性备要》载:“杀螨、干水、止痒、治疳疮、螨疥”;《本草汇言》载:“松针,去风湿疗顽癣之要药也”。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版的《全国中草药汇  相似文献   

3.
杏林漫话     
杏,蔷薇科,落叶乔木,核果类果树。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据古代文献记载,大约在2500多年前已开始栽培。例如,《夏小正》载有:“正月,梅、杏、桃则华。”“四月,圃有见杏。”《管子·地员篇》载:“五沃之土,宜彼群木,其梅其杏。”其后,有关古籍如《广志》、《西京杂记》等书中都有关于杏的品种记载。而《齐民要术》中更载有杏的栽培技术和加工利  相似文献   

4.
洛阳古代的森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洛阳历史悠久,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古代的伊、洛河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森林密布,鸟兽繁多。洛阳森林多见于古籍描述。《诗·商颂·殷武》载:“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山海经·北海经》载:“熊耳之山,山上多漆”;《博物志》载:“伏牛山一带,松柏桐梓皆多”。解放以后,在市区、市郊考古发现了象牙  相似文献   

5.
板栗史话     
板栗是壳斗科,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可分为人工种植的板栗、半野生的锥栗和野生的茅栗三大品类。其中,以板栗颗粒最大,经济价值最高,分布也最广,北自吉林,南至广东,均有种植。我国是板栗的故乡,据对1954年西安出土的栗子化石的考证,已有六千年食栗史了。《周礼·天官·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枣、栗、桃、乾葆、榛实。”之句。可见,周朝人就有用竹器盛上枣、栗赠人的习俗了,这或许祝愿人“早”、“立子”谐音的渊源吧。《诗经》也有几处提到栗,如“东门之栗,有践家室”,用对栗的望眼欲穿隐喻对爱情的期盼。古人称板栗为“木本粮食”,据《韩非子》载,范睢说:“枣、栗足以活民”,劝秦昭王用御园的干果赈济灾民。历代皇家富  相似文献   

6.
“云南”名称的由来,说法有二:其一,新篡《辞海》注:“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其二,《云南通志》载:“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  相似文献   

7.
宁夏枸杞是一种名贵的药材,畅销国内外。其果实鲜红,被誉为宁夏“红宝”。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为杞之条,故兼名之”。因其果实鲜红,又能医治眼疾,又有“红果子”和“明目子”之称。枸杞果实甘甜,营养丰富,既是贵重的中药材,又是良好的滋补剂,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情报工作发展很快,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设备也逐步趋于自动化。然而,有这样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情报机构往往抓不住重要的信息,情报人员缺乏信息推理的能力。如,今年5月9日《文汇报》头版,有这样一则报道:《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严重火灾》,就没有引起我们情报人员的重视。那末这条新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请看“五角丛书”《惊人的信息推理术》中的几段话: “对阅读报纸的人来说,确实已经说明了很多事情。”  相似文献   

9.
云南,神奇的植物王国,奇树异木,古来有之。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不但对它们进行了开发利用,并早就将它们载入有关的文献中。现摘录数例,以飨读者。晋魏有《南中八郡志》载:兴古郡“莎树大四五围,长十余丈。树皮能出面,大者百斛,色黄。鸠民部落而就食之。”交州“槟榔大如枣,色青如莲子。彼人以为贵异。”  相似文献   

10.
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一般文献记载为西汉张骞(约在公元前138年)从西域引入。如《授时通考辑要》载:“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九月成熟,汉时由西域传入,以薄壳仁肥为良种。”在北魏时胡桃已在山东有所栽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利用木本粮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天七千余年的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就有成堆出土的橡子、酸枣。半坡村的遗址有残存的核桃。见之于文字记载的《诗经》有“树之榛栗”,“八月剥枣”。在《战国策》中记有苏秦游说到燕国时,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我国古代著名地理著作《山海经》记有:“员木(油茶)、南方油实也。”《礼记》记载:“子事父母,妇事舅  相似文献   

12.
杉木广西是我国杉木的主要产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晋朝的《南方草木状》载:“杉,一名披煔,合浦二百里,有杉一树,汉安帝永初五年春,叶落,随风飘入洛阳城,其叶大常杉数十倍,术士廉盛曰,合浦东杉叶也”,宋代的《岭外代答》载:“沙木与杉同类,尤高大,叶尖成丛穗,小与杉异,瑶峒中尤多。”《月山丛谈》也记有:“思恩(今环江县)、荔波(今属贵州  相似文献   

13.
斑鸠是一个很好的义务天气预报员。唐代李清裕的《忆春雨》云:“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溏”。谚语云:“天欲雨,鸠逐百;天既雨,鸠呼百”。《鸟啼》中说:“谁谓鸣鸠拙无雨,雌雄各自知阴晴”。都描述了春日的农村,天将降雨或天晴时,斑鸠在树上鸣叫的情景。 早在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观察到鸟鸣与天气的关系。“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诗经》中记述的天气与禽鸣的情形。《田家五行》一书载:  相似文献   

14.
在传说中,西方人的始祖为亚当、夏娃,东方人的始祖为伏羲、女娲。由此,四川作家魏明伦在一首题为“女娲补天”的诗中这样写到:“西方人的妈妈———夏娃,东方人的妈妈———女娲”。传说人类是由女娲和伏羲结合而生,她曾用黄土造人,确切说,造的是中国人。后又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折巨鳌足以撑四极,使人民得以安居,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女娲补天的故事。那么这故事发生在何处呢?据说是在四川雅安,具体点,就在四川雅安的碧峰峡。作为一名动物保护工作者,我是近两年才听说碧峰峡的,还是因为那里建了一座动物园。最近,应朋友之邀入蜀…  相似文献   

15.
太原晋祠     
陆琦 《广东园林》2023,(5):97-100
<正>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镇,背靠悬瓮山——晋水之源头,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晋祠初名唐叔虞祠,为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及母王后邑姜而建的祠堂。姬虞是周武王姬发之子,被封于当时的“唐国”,即帝尧后代所建立的国家,史称唐叔虞。其子夑继位后,因地临晋水,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唐叔虞被追封为晋王后,祠堂改称“晋王祠”,简称“晋祠”。《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相似文献   

16.
“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又到秋菊霜中争艳之时,它不仅将清秋的大自然点缀得如诗似画,也为人们献出了一味天然美食。 菊花入馔历史悠久,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汉刘歆《西京杂记》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半酿之,谓之菊花酒。”宋代文豪苏东坡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元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载:“都人是日饮新酒,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明高濂的《饮馔服食笺》,清顾仲的《养生录》等著作中均收录有大量菊花做的菜肴,如“凉拌菊”、“炸菊花”、…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状况为切实解决我国木材和木材产品的供需矛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林区的采伐、加工和造材的剩余物,大力生产木片,开展小材小料加工,发展人造板生产。”近年来,东北林区的采伐、造材和加工剩余物的利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如黑龙江、吉林两省一九八○年利用“三剩”生产了纤维板25.7万立方米,刨花板1.8万立方米,比一九七七年分别增加0.6倍和3.3倍;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8.
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原产我国,经过劳动人民长期栽培选育、繁育,培育出许多优良农家品种,是桐农们对世界栽培作物宝库所作的重大贡献。 我国油桐之利用及栽培历史起于何时,实属难考。如果按用漆与用桐油有关考,在我国尧舜时代在食具、祭具上涂漆汁,则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在当时可单用生漆不一定混配用桐油。据现已查寻到的资料,最早是在唐代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记有:“罂子桐生山中,树似梧桐。”该著作成于公元739年,距今有1250年之久。北宋寇宗奭所著《本草衍义》中记有“荏桐早春先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花开成实,子可作桐油。”该著作成于公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园林艺术审美重视气势韵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说:“既焚既酾,奇气迭出。”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诗:“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贾岛《黄鹤楼》诗:“高槛危檐势若飞。”辛弃疾《临江仙》词:“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写莫愁湖:“隔岸坡陀隐然,不甚高而迤丽有致。”祁彪佳《寓山注序》写其造园体验:“……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说瘦西湖:“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又说湖之小金山:“有此一挡,便觉气势紧凑,亦非俗笔。”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写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大门外虽冷落无人,……就是后边一带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  相似文献   

20.
夜览旧籍,时见有载我省名木奇树者,特为录出,为此一辑。安宁曹溪寺优昙树明杨升庵《重修曹溪寺碑记》载之。崇祯戊寅(1638年)10末,徐霞客滇游至寺,《游记》云:“见殿东西各有碑,为杨太史升庵所著,乃拂碑读之。知寺中有优昙花树诸胜。明日,有党生者,引余观优昙树。其树在殿前东北隅二门外坡间,今已筑之墙版中,其高三丈余,大一人抱,而叶甚大,下有嫩枝旁丛。闻花开当六月伏中,其色白而淡黄,大如莲而瓣长,其香甚烈而无实。余摘数叶置囊中。”此碑及树距今又300余年,幸仍健在。鸡足山藤状山茶清乾隆进士王昶《游鸡足山记》载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二十九日游踪云:“抵传衣寺,庭前山茶一树,花重台,朵以万计。殷红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