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对2006-2013年期间我国感病桉树或桉树木片上发现的21个真菌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寄主范围、分布地域和危害特点等进行了概述。介绍的对象包括桉树枝干斑点溃疡病原 Teratosphaeria zuluensis(祖鲁畸腔菌);桉树叶部斑点溃疡病原Teratosphaeria destructans(破畸腔菌),Mycosphaerella marksii(马克氏球腔菌),M. crystallina(水晶球腔菌),M. yunnanensis(云南球腔菌);桉树顶梢及叶白枯萎病原 Quambalaria pitereka(彼特氏桉座孢);桉树苗茎腐病原 Calonectria cerciana(桉树丽赤壳),C. pauciramosa(常丽赤壳),C. pseudoreteaudii(瑞丽赤壳);桉树叶焦枯病原 C. crousiana(克儒斯氏丽赤壳),C. fujianensis(福建丽赤壳),C. pauciramosa(常丽赤壳), C. pseudocolhounii(类柯氏丽赤壳),C. pseudoreteaudii(瑞丽赤壳);桉树木片腐烂病原Ophiostoma tsotsi(类栎长喙壳菌);桉树枝干溃疡病原Chrysoporthe deuterocubensis(类古巴黄隐丛赤壳),Fusicoccum fabicercianum(法比桉树壳梭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柯柯豆毛色二孢),L. pseudotheobromae(类柯柯豆毛色二孢),Celoporthe guangdongensis(广东暗隐丛赤壳),C. eucalypti(桉树暗隐丛赤壳);桉树枝干枯萎病原Ceratocystis acaciivora(相思长喙壳),C. chinaeucensis(中国桉树长喙壳)。  相似文献   

2.
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能有效抑制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6种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咪鲜胺)对5种桉树丽赤壳属病原菌(Ca. cerciana、Ca. crousiana、Ca. fujianensis、Ca. pauciramosa、Ca. pseudoreteaudii)通过菌丝生长法测定其室内毒力强弱。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对5种丽赤壳属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不同杀菌剂对同一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显著,不同丽赤壳属病原菌对同一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合比较分析,咪鲜胺能有效发地抑制本研究中测定的丽赤壳属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性病原体一桉壳褐针孢菌(Phaeoseptoria eucalypti),见于马拉维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和细叶桉(E.tereticornis)上,它引起Rumphi辖区幼树的死亡。观察表明,桉壳褐针孢菌是传染性的病原体,它与宜林地之间有联系,怀疑病原体从宜林地传播到桉树上。本文讨论了防治措施,推荐已在Rumphi使用的卫生消除病校法。桉壳褐针孢菌首次在非洲报道。  相似文献   

4.
丽赤壳属真菌的许多物种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危害一些重要的林木、农作物和园艺类植物。由丽赤壳属病原菌引起的叶焦枯病是我国桉树的重大病害之一。本文概述了丽赤壳属真菌的形态学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分布和危害。并介绍了丽赤壳属真菌的致病性测试方法和抗病桉树基因型选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桉树青枯病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桉树青枯病的病原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茄拉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Yabuuchi etal.],主要以生理小种1号、生化变种3菌系侵染为害。近10多年来由于桉树造林以无性系为主,在具备发病条件时,感病无性系的发病率可达30%~90%以上。由于茄拉氏菌生理小种1号为高温型菌系,在高温高湿和大风气候条件下易爆发成灾;桉树青枯病是单年流行病,有一定数量病原,气候因素有利于发病,桉树青枯病就大发生;易感病的树种1~3年生期间,青枯病可连年流行,随树龄增大病害流行逐渐缓慢,其中以1年生林发病率最高,4年生后基本不发病。桉树青枯病发生危害的程度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可以将桉树栽培区划分为高风险发生区、中风险发生区和低风险发生区。桉树青枯病的初侵染源为带菌土壤、带菌苗木和农家肥。在桉树青枯病高风险发生区,感病品系在沙土、壤土和粘土造林地均可严重发病,但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或以农家肥为基肥时,抗病品系也可严重发病;在中风险发生区,感病品系主要在坡下低洼积水处发病,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以农家肥为基肥或以带病苗木造林的林地严重发病;在低风险发生区,感病品系主要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以农家肥为基肥或以带病苗木造林的林地发生。目前,国内外对桉树青枯病仍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桉树青枯病发生与流行规律,提出桉树青枯病可持续控制策略:实行植物检疫,培育无病苗木,减少病原菌初侵染源;采取科学营林技术,减少病原菌的种群数量,降低发病率;合理布局桉树品种(系),充分利用桉树良种资源;培育多类型抗病品种(系),以多品系混合造林减缓病原菌进化,形成专化型新菌系。并提出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军  韦爱梅  孙思 《林业科学》2007,43(7):51-54
通过接种青枯菌与非病原的大肠杆菌,对2个桉树无性系和1种非寄主树木的根表吸附菌量及根内含菌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枯菌对感病寄主根表的吸附量多于对抗病寄主和非寄主根表的吸附量,对感病寄主根部的侵入量多于对抗病寄主但少于对非寄主根部的侵入量;病原菌较非病原菌对感病寄主根表的吸附量大,但二者对感病寄主根部的侵入量则依据根部伤口的有无而互有高低.青枯菌接种24 h内,感病寄主根表吸附菌量和根内含菌量呈上升趋势,在抗病寄主及非寄主根表的吸附菌量和根内含菌量却呈下降趋势.从统计学上看,青枯菌对寄主根部的吸附和侵入都显示出了一定的选择性,但由于病原细菌能够大量地吸附和侵入抗病寄主和非寄主根部,非病原细菌也能够大量地吸附和侵入桉树根部,因此这种选择性的生物学意义不大,青枯菌对桉树根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识别行为.  相似文献   

7.
1桉树溃疡病 又名桉树干基溃疡病、桉树间痤壳溃疡病.主要分布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香港等省区.危害巨桉、柳桉、赤桉、细叶桉、大叶桉、窿缘桉、野桉、蓝桉、巨桉×窿缘桉等10多种1至多年生幼树、大树的树干基部形成溃疡病斑,引起流胶,凝结后呈紫黑色[1].树木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停止生长.后期由1至几个病疤引起肿瘤,遇上热带风暴,病株从病部处风折.病菌从树干基部或稍高部位侵入形成病斑,病斑大小从几cm到数十cm.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桉树焦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焦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严重影响桉树的正常生长。本文主要对桉树焦枯病的病原、病害特征、危害状况、桉树抗病性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2014年3月—2015年10月系统调查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的发生危害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为:经形态学鉴定,引起该地区松落针病的病原菌为斑痣盘菌科Rhystimataceae 2属4种,即针叶树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num、松针散斑壳菌L.pinastri、光亮散斑壳菌L.nitens、华山松舟皮盘菌Ploioderma pini-armandi,其中松针散斑壳菌分布广泛,感染率高,针叶林感病率34.7%,苗木感病率32.6%;主要寄主有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华山松P.armandii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几种常用药剂防治,45%代森铵200~300倍液防治率为86%,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广西属亚热带地区,是我国桉树人工林种植的主要栽培区,桉树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桉树具有生长迅速、可多次萌芽更新的生物学特性。大部分种植户对采伐林地进行萌芽更新利用,但焦枯病是广西桉树萌芽林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此,深入探讨了桉树萌芽林焦枯病预防营林技术,并分析了桉树萌芽林焦枯病预防营林技术对桉树种植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板栗干腐病是多种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几种真菌一起侵染板栗,导致发病。这些病菌可分为两类:一类寄生性略强,如茎点菌、小穴壳菌、球壳菌、腐皮壳菌、拟茎点菌、炭疽菌等。它们是“主犯集团菌”,是它们首先发难,造成多种病斑。另一类是腐生性强的。从犯集团菌”,如:交链孢菌、镰刀菌、青霉菌等大肆活动,使病斑迅速扩大、腐烂,在病斑上产生各种霉菌。这样  相似文献   

12.
桉树焦枯病是造成桉树减产的重要病害。总结桉树焦枯病的发病症状与病害流行规律,建议采取选育抗病品种、林业技术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综合防治手段来防治桉树焦枯病。  相似文献   

13.
对辽东主要地区发生落针病的赤松针叶上采集病害标本,室内进行分类鉴定,确定了在赤松针叶上有5种真菌,均是活体寄生。按照Minter(1981)分类标准进行了形态学种的分类鉴定,最后确定了5种真菌的分类地位,5个种分别为针叶树散斑壳菌、松散斑壳菌、光亮散斑壳菌、雪松散斑壳、小环绵盘菌。其中有3个种为我国赤松寄主上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林海 《中国林业》2009,(14):51-51
广西平乐县自2002年开始引进桉树种苗种植,截至2008年,全县桉树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但是,伴随着大面积桉树纯林的营造,桉树病虫害的种类增多且危害程度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平乐县桉树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茎腐病、红叶枯梢病等。这些病害已经成为平乐桉树人工林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纸碟法和液体比浊法研究了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茄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Smith) Yabuuch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株联合固氮菌1和固氮菌2及其培养物上清液对青枯菌R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上清液抑制效果好于菌悬液抑制效果,混合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菌株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不接种对照(CK)桉树苗高增加33.19%和31.09%;单接种固氮菌1的桉树苗地上干质量比对照(CK)增加123.23%,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桉树苗比对照(CK)地上干质量增加93.22%;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对照(CK)桉树苗地下干质量分别增加101.52%和71.81%.接种固氮菌可以降低桉树苗木死亡率38.24%.桉树幼苗温室接种试验证明接种固氮菌的桉树苗木生长旺盛,茎干较对照粗壮,长势整齐,固氮菌可以提高桉树苗木对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桉树作为耐性和适应性较强的木本树种,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菌—植体系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报道。菌—植体系与桉树可以形成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提高抵抗外界胁迫能力的共生系统,具有固定与去除土壤重金属的2种功能,能通过改善根际环境和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增强桉树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增强桉树吸收、转运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建立菌—植体系,可以发挥有机载体、桉树与益生菌种三者的功能优势,提高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即仍需从基因分子层面对桉树应对重金属胁迫的具体信号传导和响应机制以及菌—植体系各部分间的互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桉树根部内生菌与青枯病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桉树根部内生菌分离、种属鉴定、青枯病菌分离鉴定以及内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种桉树均有内生菌,但其种类、特性各异;对青枯病菌作用也有明显差异,以来自大叶桉的内生菌抑菌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8.
核桃树腐烂病是由子囊菌纲球壳茵目的真菌引起,对核桃树危害极大。介绍了长治县核桃树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述了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包括利用拮抗细菌、内生菌、益生菌防治桉树青枯病等方面。指出了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一方面应加强抗菌作用机制研究,提高防效稳定性;另一方面应加强林间应用技术的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生物因子,以期高效、简便、经济、安全地防治桉树青枯病。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导致桉树林连片枯黄的主要病害为桉树紫斑病和轮斑病。两种病害常混合发生,大部分地区以紫斑病为主,局部以轮斑病为主。病害严重发生时,桉树生长停滞。桉树紫斑病桉树紫斑病是国内外桉树种植区较为常见的叶部病害,可以危害多种桉树。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紫斑病危害窿缘桉、细叶桉、斜脉胶桉、赤桉等桉树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