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叶枯病是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科技人员采取了换用无病稻种、药剂处理种子、播前销毁病草,秧田远离三边,以及加强水肥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但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发病仍然严重。在杜绝已知菌源病草,病种的情况下,为什么病害还不同程度地发生?除了病草和病种外,病菌是否还有其它的越冬寄主?它们又是那些植物?这是当前防治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产调查表明,有病的水稻种子很可能是白叶枯病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来曾提出过一些种子检验方法,但还不完善,病种检验和消毒处理工作仍有一定困难.此外,对种子带菌传病也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这里介绍的几篇报告,在水稻白叶枯病种子带菌问题的研究中,采用的检验方法有:1.用抗链霉素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突变种,在初花期接种水稻茎秆,成熟后收取病种,由病种分离这个突变种;2.用微吸管法分离颖壳的病原;3.对病种实行浓缩回接检验;4.噬菌体检验法.受检种子发芽后,镜检幼苗细菌溢并回接作致病性鉴定.这些方法都证明病种带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云南,浙江,安徽,江苏四省水稻白叶病杂草传病情况,试验结果证明有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稗 Echinochloa crus-galli,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车前Plantago major,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假稻Leersia japonica等十余种杂草不仅带菌,还可在根围 Rhizosphere增殖,存活到次年5—6月,以其浓缩液接种在水稻健苗上,均能产生白叶枯病典型症状。杂草带菌传病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如日本的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和中国的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是属于稻白叶枯病的中间寄主,另一类如双穗、雀稗,马唐是属于非寄主植物的杂草,它并不表现症状也不能接种,但病原细菌均可借其根茎部的根围增殖,存活而传病。用越冬带菌杂草与健苗混栽在花钵或水泥池内,或进行水泥池淹苗接种试验以及大田除草验证,都证实带菌杂草可感染健苗引起发病。根据杂草带菌传病的事实,绘制了新的侵染循环图。  相似文献   

4.
<正> 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发生频次高,发病程度重.70年代六安地区白叶枯病发生严重.80年代初,由于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病害基本得到控制.近两年特别是1987年,忽视了抗病品种的作用,扩大了感病的杂交稻,致使该病有很大程度的回升.在研究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的过程中,初侵染源的问题一直受到重视.50年代,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西省农科院研究证明,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初次侵染源以稻种为主.60年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凋萎型白叶枯病,是同为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白叶枯病的另一种病状。一般在移栽到大田后30天之内出现,病株心叶卷曲,失水青枯而死。部分病株不立即枯死而继续生长,但至孕穗抽穗期成枯孕穗或半枯穗。剖开病株,在叶鞘内侧或茎腔中可见大量菌脓。在收割后的田间残留稻桩中,也常可看到这种菌脓干结粘附。对于稻桩上潜藏的病菌能否存续传病,1977~1979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7.
8.
福建省水稻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总结福建省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分布为害、病区划分及防治对策,并比较其异同。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60 ̄70年代;细菌病则以80 ̄90年代为主。品种抗性、菌源多寡、气候是否适宜,是决定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病原菌蛋白质图谱测定,其相似系数越大的菌株致病性越相近。菌源除稻草、稻草、稻桩外,还存在于杂草寄主,白叶枯病菌的杂草寄主种类比细条病菌的多。常规稻抗白叶枯病的品种,一般也抗细条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已成为宜昌地区水稻主产县的严重病害。遵照毛主席关于“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为进一步摸清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原囚、流行规律,总结群众防治经验,我们於1974年七月二十日至十六日,分别对宜昌地区当阳、枝江、宜昌三县的河溶区、问安区、鸦雀岭区部份社队进行田间调查、实地了解、座谈访问、收集资料、分析比较等形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很广,其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  相似文献   

11.
<正>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很广,其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该病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  相似文献   

12.
13.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国外引进的六个抗病材料Zenith,Pelita I/1、DV-86、DZ-78、DV-85和BJ1对白叶枯病强菌株KS-8-4的抗病性遗传,试算了和育种有关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Zenith和BJ1对KS-8-4的抗性是由一个隐性主效基因控制的,Pelita I/1的抗性是由一个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的,而DV-86、DZ-78和DV-85的抗性均是由一个显性上位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抗病性狭义遗传力多数在70%以上,预期抗病性早代选择较易收效。  相似文献   

14.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严重病害之一。全国除新疆、内蒙、青海和甘肃等省区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据湖南省农科院、农学院报道,在海拔1000米以上稻田也有白叶枯病的发生。六十年代我省仅在南部稻区有点片发生,七十年代蔓延达50万亩,八十年代初期再次扩大,达70余万亩,且遍及南北稻区,损失严重。如临汝县1970—1982年,该病大流行三次,损失稻谷40—90%。因此,作好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对实现我省水稻稳产、高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进展情况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可以根据发生机制、作用方式、抗病性遗传特点、表达的生育期等进行分类;目前,鉴定并已命名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有Xa1~Xa26等24个,而且已经克隆三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即Xa21、Xa1和Xa26;利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时不仅要考虑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而且要考虑到抗病的持久性,可以聚合不同的抗病基因、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系,也可以利用持久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除新疆外,全国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随着杂交稻的推广种植,此病危害更加严重。水稻发病时,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50%。1病害症状1.1普通型。白叶枯病的典型症状,从叶尖最后发展为灰白色枯死。湿度高时,病  相似文献   

17.
18.
章琦 《世界农业》1989,(4):43-45
1988年3月14日至18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国际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es oryza)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分别介绍了他们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面广,既包括了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包括应用科学的研究,既有传统病理学研究,也有现代分子遗传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特别是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分子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病原菌不同致病变种,为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收集国内外5种农药,分别对基进行防治试验。平皿抑菌试验结果,40%多丰农和90%乙霜青对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病原菌产生抑菌作用,抑菌环宽度分别10mm和3mm。3a室内盆栽测定结果,多丰农对细条病和白叶枯病平均药效分别为66.19%和66.29%;乙霜青防治细条病效果为57.72-63.85%,高一吉青双防效(41.14-54.3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