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刺参养殖池塘营养盐周年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地区3口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氮(N)、磷(P)、硅(Si)营养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3口池塘全年平均总溶解无机氮(DIN)浓度为17.36 μmol/L,硝酸盐(NO3-N)与DIN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均值为12.61 μmol/L,亚硝酸盐(NO2--N)年均值为1.61 μmol/L,氨氮(NH4-N)年均值为3.14 μmol/L,磷酸盐(PO43-P)与硅酸盐(SiO32-Si)年均值分别为0.40 μmol/L和19.76 μmol/L.氮磷比(N/P)年均值为61.41,其中冬季和春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硅氮比(Si/N)年均值为2.08,冬季和春季均小于1,其他季节均大于1;硅磷比(Si/P)年均值为50.12.3口刺参池塘各项指标差异不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溶解无机氮加富对海带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在海带养殖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NO-3-N和NH+4-N)对海水无机碳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碳体系各组分的变化趋势与无机氮添加浓度和无机氮形态有关。当NO-3-N和NH+4-N浓度范围分别在(4.73~52.78)μmol/L和(2.56~34.66)μmol/L时,DIC、HCO-3和pCO2均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以NO-3-3和NH+4-3组变化最为明显,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 054、2 112μmol/L,1 776、1 869μmol/L,86、114μatm;而当NO-3-N和NH+4-N浓度范围分别为(52.78~427.29)μmol/L、(34.66~268.33)μmol/L时,DIC、HCO-3和pCO2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其下降幅度逐渐减弱,但实验结束时DIC、HCO-3和pCO2仍低于对照组。NO-3-N对海带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较NH+4-N明显,加NO-3-N组对水体的固碳能力显著高于加NH+4-N组。当NO-3-N和NH+4-N浓度分别为52.78μmol/L、34.66μmol/L时,海带的光合固碳能力达到最大,过高或者过低均会降低海带对水体无机碳的吸收固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34–-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23–-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34–-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23–-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颡鱼养殖池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周年变化的测定与比较,探讨黄颡鱼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测定了水体总磷(TP)、磷酸盐(PO4-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和氨氮(NH4-N)含量。结果表明:养殖水体TP全年变化范围为0.08~1.17mg/L,5月份TP含量最低。PO4-P全年变化范围为0.02~0.27mg/L,10-12月份PO4-P含量较高为0.24~0.27mg/L。NO3-N全年变化范围为0.02~11.67mg/L,8月和11月份形成2个峰值;NO2-N全年变化范围为0.02~0.48mg/L,10月份呈现最高值0.48±0.01mg/L。NH4-N全年变化范围为0.06~2.02mg/L,5月份呈现峰值。溶解态无机氮(DIN)全年含量为0.43~11.76mg/L,且从全年氮平均含量进行考察,NO3-N、NH4-N和NO2-N分别占DIN的78.16%、16.72%和5.12%,N/P比值在5月和11月份出现2个峰值。黄颡鱼养殖池塘的水体氮和磷营养含量受光照、水温和鱼体活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艳梅  王鑫煌  吴昊 《福建水产》2010,(1):59-65,58
根据2007年3月到2008年1月旧镇湾海域11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环境中DIN和DIP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旧镇湾DIN平均含量为0.283mg/L,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DIN的77.7%。旧镇湾DIP平均含量为0.023mg/L。旧镇湾海水5、7月份N/P比远远高于16,表明旧镇湾海水中磷相对于氮是匮乏的。8月份为最低,仅为4.84,其他月份N/P比平均值为11.98,略低于16,说明旧镇湾海水中氮相对供应不足。DIN和DIP变化趋势为旧镇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与盐度分布呈负相关性。与历史资料相比,旧镇湾水质有明显改善,但仍具富营养化趋势。从春季到冬季,旧镇湾富营养化面积逐渐增加,秋季富营养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季节,富营养化程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适宜大型海藻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栽培的生态条件,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总无机氮浓度(48μmol·L^-1、96μmol·L^-1、144μmol·L^-1、192μmol·L^-1、240μmol·L^-1、288μmol·L^-1和336μmol·L^-1)和不同氮磷比(N/P)(1/1、5/1、10/1、50/1和100/1)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最适总无机氮浓度为192μmol·L^-1,最适N/P为10/1。芋根江蓠适宜在氨氯(NH4^+-N)比例较高的海水中生长,3种无机氮最适合质量比值是m[硝氮(NO3^--N)]∶m(NH4^+-N)∶m[亚硝氮(NO-2-N)]=1∶10∶5和m(NO3^--N)∶m(NH4^+-N)∶m(NO-2-N)=5∶10∶1。在最适宜的营养盐因子环境条件下,芋根江蓠在生化组分(光合色素及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而在海水总无机氮浓度过低、N/P过高以及NH4^+-N在总无机氮中所占比例较低等条件下,都不利于藻体正常生长,会导致藻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西沙海域氮(N)和磷(P)对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影响,2014年秋末在永兴岛附近海域S0站(111°59.843'E,17°30.364'N)进行了N、P营养盐的现场添加实验。添加氮的浓度依次为4μmol·L-1、8μmol·L-1、16μmol·L-1、32μmol·L-1,添加磷的浓度依次为0.25μmol·L-1、0.5μmol·L-1、1μmol·L-1、2μmol·L-1,添加氮和磷的浓度组合依次为4μmol·L-1+0.5μmol·L-1(N∶P=8∶1)、8μmol·L-1+2μmol·L-1(N∶P=4∶1)、16μmol·L-1+0.25μmol·L-1(N∶P=64∶1)、32μmol·L-1+1μmol·L-1(N∶P=32∶1)。结果显示:加富N+P后,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长(P0.05),其中,32μmol·L-1NO-3-N+1μmol·L-1PO3-4-P添加组和4μmol·L-1NO-3-N+0.5μmol·L-1PO3-4-P添加组叶绿素质量浓度从初始的0.06 mg·m-3分别达到1.71 mg·m-3和1.10 mg·m-3,说明添加N/P范围在8~32之间可以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在单独加富N和P后,叶绿素a浓度均无显著的增加(P0.05),说明单独添加N和P不能促进浮游物生长。限制因子分析表明,S0站点的浮游植物生长为N+P共同限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硝氮(NO_3~--N)、氨氮(NH_4~+-N)和尿素氮(Urea)3种氮(N)源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幼苗分别置于不同N源浓度中培养24 d,而后测定藻体的生长和生化组成含量。结果显示,不同N源和N浓度对幼苗的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有显著影响。3种N源加富均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和组织N的增加,相对生长速率随着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浓度为25~150μmol/L组中,幼苗的组织N增加量接近或超过每天以最大速率生长的N需求(0.032%/d);在浓度为50μmol/L时,相对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Urea组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NO_3~--N和NH_4~+-N组;在浓度为10、25μmol/L时,NH_4~+-N组幼苗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下的NO_3~--N组,而在浓度为50~150μmol/L时则相反。除了最高浓度组(150μmol/L),随着N浓度的升高,幼苗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组织N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在相同N浓度下,NO_3~--N加富幼苗的可溶性糖、叶绿素a和叶绿素c含量最高,NH_4~+-N加富时,可溶性蛋白和组织N含量最高,而Urea加富下墨角藻黄素含量最高。当NH_4~+-N浓度增加至150μmol/L时,幼苗的生长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最大。研究表明,将培养水体中NO_3~--N加富至50~150μmol/L或NH_4~+-N加富至25~100μmol/L时,可有效促进半叶马尾藻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为室内幼苗顺利度夏培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三都澳四个水产养殖点水质周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2012年7月对三都澳四个水产养殖点的营养盐(N、P)、溶解氧(D0)、化学需氧量(COD)、pH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机溶解氮(DIN)组成结构在春、秋、冬季节中主要以NO3-N为主,其次为NH4-N和NO2-N.夏季营养盐结构,NO3-N所占比例明显减低,NO2-N所占比例超过NH4-N.营养盐NO3-N浓度的周年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NO2-N的浓度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NH4-N浓度:夏、秋偏低,春、冬较高;P04-P的浓度: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水体中DO浓度的周年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H变化的周年变化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三都澳四个养殖点周年属于中度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典型的亚热带养殖海湾——深澳湾海水中无机氮(DIN)、磷酸盐(PO_4-P)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鱼类网箱和贝藻筏式等规模化养殖活动对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对营养盐的潜在限制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深澳湾DIN和PO_4-P浓度及分布呈明显的季节变化:DIN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PO_4-P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季网箱区的DIN浓度和氮磷比(N/P)低于贝藻养殖区和对照区,而其他3个季节,网箱区的DIN和PO_4-P浓度以及N/P均高于贝藻养殖区和对照区。贝藻养殖区和对照区之间在各个季节,氮、磷营养盐和N/P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各个季节DIN和PO_4-P浓度均高于理论上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阈值,不存在营养盐的绝对限制。夏、冬季的N/P分别为13.6、13.1,低于Redfield值,说明存在N的潜在限制;春、秋季的N/P分别为16.6、19.0,说明P的潜在限制性较强。深澳湾的年均N/P为14.3,全湾受N潜在限制性较强。除夏季外,硝酸盐(NO_3-N)是DIN的主要组成,比例介于51.7%~92.7%,其次为NH_4-N (5.2%~43.8%),亚硝酸盐(NO_2-N)比例最低(2.1%~27.2%),说明深澳湾的氮营养盐达到了热力学平衡状态。与2001年相比,深澳湾海区的DIN和PO_4-P浓度均有下降,由中度营养型转变成贫营养型,年平均N/P更接近Redfield值,说明深澳湾的生产力水平依然受氮限制,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规模化贝藻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弧菌属细菌及其所致海水养殖动物疾病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弧菌病 (Vibriosis)是由弧菌属细菌 (Vibriospp .)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 ,其暴发性流行不仅给海水养殖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经济动物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导致野生的海水鱼类、贝类及甲壳类大量死亡 ,因此 ,对该类疾病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病原弧菌所致养殖动物疾病及其流行情况。收稿日期 :2 0 0 0 -0 6-0 5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资助 (KZ95 2 S1 415号 )作者简介 :吴后波 ( 1967-) ,男 ,中国…  相似文献   

12.
安鑫龙  闫莹  赵艳珍 《河北渔业》2005,(5):19-20,29
首次对秦皇岛市中心的护城河和马坊河分别进行了水样采集,对河水中的浮游植物作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护城河两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硅藻、绿藻、蓝藻、裸藻和隐藻等5门中的12属,优势种群为隐藻;马坊河两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上述5门中的15属,优势种群为硅藻和绿藻。初步判定两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莉莉 《水利渔业》2006,26(4):17-20
鱼类肠道存在着正常的细菌群落,这些微生物群为宿主创造生存的微环境,同时宿主也为它们提供生长繁衍的条件,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综述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意义、肠道菌群的形成、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的作用主要包括辅助消化作用、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免疫机能的相关性、对外来菌群和寄生虫的作用、提供营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4.
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青岛市内3区5个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连续采集贝类样品,其中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 gas 208个、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169个、杂色蛤Venerupis variegata 169个,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ovoviruses,NV)的感染,旨在为贝类食品的安全监控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和毛蚶样品中NV检出率分别为10.1%和5.3%,而杂色蛤未检出,NV流行的季节主要是11月至次年3月,感染部位主要分布于贝类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宁夏地区夏季不同模式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采集了当地棚塘接力养殖(PT)、稻渔种养(DY)、土池养殖(TC) 3种模式的池塘水体样品,分析了其浮游微藻群落组成及其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27属,总数量为1.52×104~2.39×108 ind./L,生物量为0.16~97.78 mg/L,数量多样性为0.03~3.31,生物量多样性为0.29~3.58。不同模式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T模式池塘的微藻群落无明显共性特征,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硅藻(Bacillariophyta)占优势情况均有出现,如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鱼腥藻(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卵囊藻(Oocysti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等;TC模式池塘的微藻优势属单一,分别以盘星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优势;DY模式池塘的微藻多样性丰富,以小球藻、栅藻(Scenedesmus sp.)、盘星藻、卵囊藻、刚毛藻(Cladophora sp.)等绿藻和小环藻、菱形藻(Nitzschia sp.)等硅藻为优势藻。蓝藻生物量与水体中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夏季温度高、光照时间长,池塘水体中C、N营养高,易形成以微囊藻、拟鱼腥藻等有害蓝藻优势种群;调控池塘水质时应将其作为关键控制点之一,防控有害藻华暴发而导致减产降效的不良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16.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是指由于单位或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渔业水域内的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生物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马美萍 《水利渔业》2006,26(3):19-20
微藻多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就遗传育种、温度、光照、培养时间和营养物等对微藻多糖合成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采用饲养日本鳗鲡的传统方法来饲养欧洲鳗鲡,内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鳗病,其中狂游病发病急,死亡率极高,而红头病虽然发病稍缓,但极难治疗,死亡也较严重;二是各阶段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日本鳗鲡。本文对这两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鱼回)又名沟鲶,自1984年引进国内以来,以其适应性强,范围广,易养殖,产量高,效益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的有效养殖方式,我们于2001年在小浪底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  相似文献   

20.
水库网箱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我场承担了绵阳市科委下达的“名、特、优、新水产品增养殖技术”项目试验 ,于 5月2 1日从湖北省水科所引进规格为 2cm的美国大口胭脂鱼 2万尾 ,并于 1998年 10月 2 5日放入网箱 ,进行大水面网箱养殖 ,到 1999年 10月 2 5日为止 ,经过 12个月的试验养殖 ,我们初步探索出了网箱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基本规律 ,积累了部分养殖经验 ,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的。1 材料与方法1 1 水库条件鲁班水库位于三台县境内 ,属大中型蓄水型水库 ,可养面积为 1 5万余亩 ,水深 2 0~ 70m ,平均30m左右 ,水库水质较好 ,年均换水量超过三分之一 ,溶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