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破坏和影响,造成大量农田损坏,导致水土流失,有的成为区域贫困的主要根源。灾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需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重建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洛川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水土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对陕西省洛川县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新问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化进程迅速的国家,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盲目大规模新建城镇和扩张城区,大面积硬化城市地表,忽视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的保护,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新问题,进而引发和造成城市内涝加剧,PM2.5和雾霾危害加重,热岛效应和极端天气增加,城市水功能削弱,生态环境恶化,滑坡泥石流灾害增加,环境破坏和污染加重。全面推进城市水土保持,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避免和减轻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黑土,因其肥力很高,自古以来就有“土中之王”、“谷物粮仓”之美誉.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多年来,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粮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由于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粗放经营,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地力减退,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分析了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同时,提出了防治该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水土流失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通过分析认为水土流失与经济贫困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加剧了经济贫困;而贫困导致人们向大自然过度索取,又加速了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石,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当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El益突出,河流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健康的河流,可以缓解旱涝灾害,涵养水分,调控洪水,净化环境,调节气候,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它是江河治理和国土整治的根本,对促进河流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为了获取更大的发展,大量新建土木,高强度扰动地表,挖填土石方,占压河湖、水系,破坏原有植被,开挖土石料,倾倒废弃土石渣,引发并加剧城市水土流失,恶化城市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城市的绿色和谐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措施,分析水土流失治理对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资源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干预程度也越来越大,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在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对湘西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的扩张,该区居民、工矿和交通等建设用地持续扩大,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天然林破坏严重,生态功能减弱。相应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使该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府谷县大昌汗小流域是黄河中游多沙集中来源区的重点区域,属极强烈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11 400t/(km2.a)。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近年来开矿、筑路、开发区建设等开发建设类项目的增多,忽视水土保持工作,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在坡地、荒地、沟壑等采取修建梯田、谷坊、拦沙坝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流域水土保持生态防护体系初步形成,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和水土流失的危害,实现了水土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四大片”重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处于逆向演替状态。水土流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也是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农村贫困的根源,它不仅关系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危,而且影响着整个长江干流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农业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土保持的目标与任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7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广泛展开;水保监督执法继续深入;人为水土流失得到遏止;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形势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是,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3大目标,认真落实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4项任务,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晋西沿黄地区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晋西沿黄地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为20777.0km~2,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79.30%,较7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17 912.54 km~2增加了2 864.46km~2,平均每年以143.23 km~2的速度在扩展。水土流失造成该区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田水利设施被破坏、生态失调等危害。为此,本文依据研究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提出了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生态环境用水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用水研究是改善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生态环境用水的内涵着手,结合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山西省生态环境用水划分为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河流、城市生态环境用水4个方面。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用水用林地实际蒸散量表示,全省林地耗水大致为346~477mm;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采用治理前后小流域对比分析方法,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减少流域径流深约为17.62mm(黄河流域)、27.34mm(海河流域);通过对山西省各大河流多年平均最小月径流量和最大月含沙量、输沙量统计分析,计算河流生态环境用水量;城市生态环境用水从城市湖泊环境用水、城市绿化用水、地下水超采恢复用水、城区道路洒水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开发建设项目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从土地资源、水土流失、生物资源、景观等环境要素对湖南彭家坳至集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认为公路建设对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不大,而对于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土流失等影响较大;对于生物资源的影响不大;新的景观环境可以增加各种流的连通度,但也造成景观破碎程度增加。针对公路建设形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形式与影响程度,结合公路建设项目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提出了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延安林业生态建设的成就与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治理陕北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延安市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草)取得显著成绩。经过5年治理,到2002年底,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58km2,治理程度由1998年的19.8%提高到37.3%,治理的重点流域林草植被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变。其经验是成立机构、落实责任、统一规划、分项实施、落实政策、创新机制、强化监督、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东部以水蚀为主,西部以风蚀为主,人为活动加剧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要用政策加以调整和引导,要围绕地区资源优势,优化组合人力、资金、技术、土地资源诸要素,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发展水保产业。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有效防治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总结、梳理黄土高原治理的经验教训,认为应从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上确立治理战略和制定当前的治理对策。治理战略一是从理念上认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是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叠加了人类加速侵蚀的结果,人类目前还无法根除土壤侵蚀的危害;二是从治理目标上确定有限目标和有限水保产业目标。战略措施是:建立坝系高产基本农田;依靠植被自然恢复功能,以水定树搞好植被恢复与建设;贯彻径流调控和综合治理路线,搞好小流域综合防治。对当前的防治对策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用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作用,并为估算生态用水提供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划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小流域治理减水减沙作用的观测成果,分析、计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石质山区的减水减沙定额;以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保存面积及规划治理面积为依据,计算出海河流域现状、2010年及203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用水分别为26.06亿、42.92亿及71.53亿m3。  相似文献   

19.
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宝贵的黑土资源,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状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土壤侵蚀研究。在概述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应该加强研究的领域在于综合性的水土流失研究,融雪侵蚀模拟,先进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盟土壤侵蚀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应用遥感技术和对卫星影像的解译分析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使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和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呼伦贝尔盟土壤侵蚀普遍发生,且极为严重。土壤侵蚀导致地力下降,环境恶化,也引起了边境附近严重的国土流失,值得高度重视。该区存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3种类型,是中国侵蚀类型最全的地区。应通过加强宣传和执法工作,加强国界河流的护岸工作,调整用地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