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籼稻广陆矮4号为母本与粳稻黄金光、笹锦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作试验材料。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后代幼苗的生长大干它的亲本。杂交后代和它的亲本在NH4吸收速率上的差异为:母本(籼)>杂交后代>父本(粳)。杂交后代和母本在NH4吸收速率上的差异小于和父本的差异.可能母本对杂交后代在NH4吸收速率上的影响大于父本。NH4吸收的Km杂交后代<父本<母本。Im是母本>杂交后代>父本,但母本与杂交后代之间的差异较小。杂交后代NH4的吸收具有偏低的Km,偏高的Im,有较高的NH4吸收效率。NH4同化效率,杂交后代有杂种优势,比亲本高10%上下。  相似文献   

2.
以北方杂交粳稻骨干亲本及其组合为材料,采用程氏指数法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亲本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杂交粳稻骨干亲本的程氏指数为13.5~19.3,偏籼系数为0.12~0.38,采用程氏指数和分子标记法对亲本进行籼粳分类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父本程氏指数与产量杂种优势和杂种性状的相关性强于母本,而对于偏籼系数则相反。亲本程氏指数差异与产量杂种优势和杂种性状的相关性强于分子标记差异。亲本籼粳成分及其差异与多数杂种性状和产量杂种优势呈明显的二次曲线关系,存在临界极值;亲本籼粳成分及其差异与杂种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相反。因此,要获得产量杂种优势和杂种表现最佳、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父母本籼粳成分应适度搭配。  相似文献   

3.
《北方水稻》2009,(5):I0004-I0004
品种来源: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盐丰47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1991年利用比8005为亲本转育而成的十余个不育系为母本,以丰锦、秋光等品种及一些籼粳中间材料为父本进行混合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1995年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抽穗日数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光敏核不育水稻与广亲和品种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目前已成为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籼粳交杂种一代往往表现生育期延迟的特点,使一些产量优势明显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因生育期过长而限制了在生产上应用。几年来,通过对许多籼粳杂种一代的观察,发现并非所有籼粳交组合都表现超亲迟熟,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与亲本有关。因此,有必要研究两系杂交稻组合在生育期方面的杂种优势特点及不同亲本在这一性状上的配合力效应,为组配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990年夏季,以5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10个广亲和品种为父本,按5×10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50个杂交组合。5个光敏核不育系为W6154S,W6184S,KS-9,5460S和衡农S-1。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模型定量描述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动态特征。【方法】以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1640为试材,常规粳稻扬粳4038和扬粳4227、杂交籼稻新两优6380和扬两优6号为对照,研究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特征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栽后植株磷素吸收利用特征差异。【结果】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籽粒吸磷量较高,磷素籽粒生产率则较低。籼粳杂交稻花后叶片磷素转运量低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花后茎鞘磷素转运则介于二者之间。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动态以Gompertz方程拟合较好,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则以Logistic方程拟合较好。籼粳杂交稻最大磷素积累速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达到最大磷素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栽后50~52、59~60和61~63 d。籼粳杂交稻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磷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渐增期的磷素积累量则低于对照。籼粳杂交稻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磷素积累速率和积累时间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结论】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在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磷素积累量上均具优势,其磷素积累优势主要体现在快增期和缓增期,这主要是由于在此两阶段较高的磷素积累速率和较长的积累时间。  相似文献   

6.
津宁901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天津农科院培育的红旗21作母本,国际水稻所的IR大穗,大粒品种作父本,籼粳杂交组合后,由于杂交后代分离太严重,又将杂交后代先后与水稻“千钧棒“及“中作321“杂交,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交叉选育而成.2002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利用SNP标记,对南方104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04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幅度为0.000.50,变异较大,不育系与父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不育系内遗传距离>父本内遗传距离,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两系不育系培矮64S、株1S等与父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分别聚类于不同的类群;中籼不育系与中籼型父本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早籼不育系与早籼型父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早籼与中籼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早籼内、中籼内遗传差异。SNP标记用于分析水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与系谱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亚种间优质米组合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籼粳交组合及其亲本的稻米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选育水稻亚种间优质米组合时,亲本中必须有1个优质米亲本,另一个为高产中等米质亲本;配制偏粳组合时,最好选用粳型不育系作母本;反之,配制偏籼组合时,应选用籼型不育系作母本;双亲垩白度都高的亲本不宜选用;另外,在选配偏粳组合时,不宜选用直链淀粉含量高(24%以上)的籼稻作父本,最好直链淀粉含量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9.
<正> 水稻新品种——沈农8801 沈农8801是以籼粳杂交后半矮秆直立穗品种沈农91为母本,优质米材料S22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早代鉴定、人工选择和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等方法经5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199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粳不/籼恢三系法途径,以优良晚粳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对粳型不育系强恢的中籼型恢复系选育为突破口,育成综合性状优、易被籼稻恢复系恢复的晚粳型不育系甬粳2号A和多个强恢中籼恢复系,并以甬粳2号A为母本、中籼恢复系为父本育成了4个籼粳杂交晚稻组合通过国家和多省审定或认定,在浙江、福建、广西、江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甬粳2号A及其籼粳杂交晚稻组合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三系法粳不/籼恢是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倾粳型强优恢复系桂64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桂649是用多个籼粳材料的复交后代501为母本,以优质籼型恢复系桂99为父本进行杂交,经5 a 8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含粳稻亲缘,属偏粳类型,恢复力和配合力强,株叶形态优异,花粉量大,耐寒抗倒性好,后期秆青粒黄。与龙特浦A、Ⅱ-32A等不育系配组,杂种产量优势明显,熟期适中,其中特优649于2004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至2005年底已累计推广种植8 433 hm2。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九稻15(原品系代号九7002),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以(陆奥小町/下北)F3为母本.以籼粳交后代材料中作75为父本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1992年疆过北方区域试验.1994年结束吉林省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95年1月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粳交F_2代结实率、株高、酚反应等性状分离的研究表明:①有广亲和粳稻亲本参与的籼粳交组合,F_2代的分离程度较小,③以02428作母本的籼粳交组合F_2代的稃尖色分离比例是1:1,与其它籼粳交组合不同;③本文所研究的几个籼粳交F_2代的稃尖色分离与结实率、株高、酚反应等性状分离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4个不同类型的北方粳型两用不育系、4个粳型优良恢复系及其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为试材,对父本、母本和杂种F1代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进而计算出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及杂交组合F1代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在选配杂交组合时,不仅要注意一般配合力的选择,还应对其特殊配合力进行大量筛选,从而提高选择不育系和恢复系组配强优杂交组合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5.
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4年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作父本,采取籼粳杂交、基因重组、优势利用和穿梭育种等方法精心育成的具有籼粳两个亚种血缘及其20多个亲本材料优良基因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自2006年以来.该品种已被第五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和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分别评为金奖大米和优质农产品: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和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4个不同类型的北方粳型两用不育系、4个粳型优良恢复系及其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为试材,对父本、母本和杂种F1代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进而计算出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及杂交组合F1代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在选配杂交组合时,不仅要注意一般配合力的选择,还应对其特殊配合力进行大量筛选,从而提高选择不育系和恢复系组配强优杂交组合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东北粳稻稻米品质遗传育种研究,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东北粳稻细胞质进行籼粳类型鉴定,再以4份籼质粳核超高产粳稻与4份粳质粳核粳稻构建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种植,分析籼型细胞质背景下杂交后代F1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筛选到4份超高产粳稻沈农265、沈农9741、辽粳454、沈农9816的细胞质为籼型;杂交后代F1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稻米品质方差分析表明,与粳质粳核材料相比,籼质粳核材料稻米蛋白质含量低,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值高。综上所述,相同核遗传背景下,籼质粳核基因互作可能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和口感。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省49(7×7)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代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代生育期受父本、母本共同影响,并且均为正相关,但生育期较长的亲本对F1的影响要大于生育期较短的亲本;F1代生育期均比双亲中生育期较短的亲本和双亲平均生育期长;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小于8 d时,F1代生育期可以超越生育期长的亲本,但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大于8 d时,F1代生育期介于父母本平均值和生育期较长的亲本之间,并且接近于生育期较长的亲本。  相似文献   

19.
中新A是以中浙A为母本,印32B/协青早B的F4代优良单株为父本,经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中籼不育系。中新A于2006年通过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表现株型适中、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好。特别适宜与含粳稻成分较多的恢复系配组,组配的组合生育期明显短于协青早A所配组合,对解决籼粳亚种间杂交F1代生育期过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亚种间杂种一代的源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5个母本(3个籼型恢复系绵恢725、蜀恢527和蜀恢881,1个美国粳稻 Lemont 及1个爪哇稻香大粒),与1个日本特早熟粳稻Kitaake杂交,得到不同类型的 F1。 5个 F1 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光通量密度条件下,5个 F1 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双亲或其中之一;在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CO2 补偿点3个叶片光合指标上,杂种的表现也优于亲本;5个 F1 因亲本之间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而表现出不同的叶片光合能力,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蜀恢527/Kitaake、绵恢725/Kitaake要优于其他组合;5个 F1 在农艺性状上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库容表现为蜀恢881/Kitaake>绵恢725/Kitaake>蜀恢527/Kitaake >Lemont/Kitaake=香大粒/Kitaake,表明籼粳亚种间杂种的增产潜力也优于另外两个杂种,这与杂种在净光合速率方面的表现一致。但籼粳交的不正常结实阻碍了库容优势的正常发挥,所以要实现水稻超高产必须注意基因组间的协调性,即遗传距离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