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然草原承包到户是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核心.为了抓好这一基础性工作,2010年12月开始,宁夏盐池县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县天然草原进行调查摸底,查阅资料,现场实地查看草原分布状况,核实草原面积、农牧民养畜品种和数量,基本摸清了各乡(镇)和各村(组)草原四至界限、面积、等级和类型,勾绘出了全县草原分布图.目前,全县天然草原总面积为55.69万hm2,规范完善草原承包面积47.75万hm2,占总面积的85.7%,其中,承包到户46.99万hm2、集体承包7 653.33 hm2.全县人均草原承包面积3.47 hm2.签发草原使用权证36624份,与农户签订合同36 622份.共有36 622户农户享受农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所有补奖资金于当年12月底全部兑现完毕,农牧民人均年享受补助奖励资金476元,户均享受1805元.完成牧草良种补贴(人工种草)9 293.33 hm2.  相似文献   

2.
宁夏灵武市端掉草原"大锅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大勇 《草业科学》2003,20(5):63-63
拥有 2 8 .5万hm2 草原的宁夏自治区灵武市 ,过去由于过度放牧、无序利用 ,牧民吃草原的“大锅饭” ,造成 5 8%的草原沙化、退化。 1 989年该市曾进行过草原承包 ,但只是承包到村到队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草原仍只用不建 ,破坏依旧。为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管、建、用脱节 ,责、权、利不清的问题 ,有效开展草原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灵武市 2 0 0 3年全面开展草原承包经营 ,建立起草原有偿使用制度。目前 ,灵武市已有 1 .5万户牧民承包草原 1 1 .4万hm2 ,完成承包总任务的 95 %。在草原承包中 ,该市建立和完善基本草地保护制度 ,将 1 3.3万余hm2 …  相似文献   

3.
<正>博州草原确权承包工作自2005年起步,2011年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了《自治区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和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意见》中"四到位"的要求,做到了草场地籍的电子化管理,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落实和基本草原划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基本情况博州天然草原系国家所有,总面积169.73万h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63%。我州地方实际利用131万hm~2,  相似文献   

4.
对策措施     
一、夯实基础,加快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明确草原权属,落实草原承包,是开展草原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要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确草原的地类属性和所有权、使用权。因地制宜推进草原承包落实和完善,切实保障农牧民的草原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制定工作,加快划定基本草原,不断强化基本草原保护。二、主动作为,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级草原监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发现草原违法案件线索,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查处。重点查处非法开垦草原、非法征收征用使用草原等破坏草原性质严重的典型案  相似文献   

5.
绥化地区现有草原面积51.58万hm2,占帼员面积14%,占耕地面积29.6%。采草场16.08万hm2,放牧场21.99万hm2,牧经两用草场13.5万hm2为了切实抓好草原承包,我们在青冈县进行了试点,并将青同承包经验在全区推开,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全区草原承包到户草原45.49万hm2,占应承包面积的82.2%。其中采草场16.10万hm2,放牧场21.99万hm2,牧经两用草场7.4万hm2。抓全区草原承包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在方法上抓实抓绍我区草原承包运行大体经历了开展试点、重点推开和完善配套三个阶段。工作中,采取了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保护和利用冬虫夏草(Cordycrps sinensis)资源,对互助县冬虫夏草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互助县共有10个乡镇分布有冬虫夏草,分布面积12186hm2,蕴藏量约293kg。其中加定镇和巴扎乡为主产区,另外8个乡镇为零星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互助县草原鼠害防治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文新 《青海草业》2006,15(1):60-60
互助县是青海省纯农业县,地处祁连山东段地区,境内草山草坡面积较大,随着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数量的增加,鼠害危害逐年增大.为此,2004年12月份,互助县草原工作站根据互助县2004年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测定的数据和省上的安排,对互助县高原鼠兔危害严重的丹麻镇、哈拉直沟乡和红崖子沟乡共2×104hm2草地进行了密度调查和鼠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武威巿有天然草原面积170多万hm~2。通过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行牧草良种项目、严格资金管理及落实配套政策等多种措施,草原补奖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草原植被有了明显恢复,草原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草原牧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草原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 ,目前全国草原承包面积已达 2亿多hm2 ,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 70 % ,其中承包到户的草原占承包总面积的68% ,达到 1 33亿多hm2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在全国草原保护与建设座谈会上介绍 ,近年来 ,草原承包责任制不断推进和完善 ,有效调动了广大农牧民保护草原和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在国家重点项目的带动下 ,各地加大投资力度 ,草原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截至 2 0 0 2年 ,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达 1 933 33万hm2 ,草原围栏2 2 66 67万hm2 。结合退牧还草试点工程的实施 ,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甘…  相似文献   

10.
<正>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总面积3 424 km2,海拔2 200~2 700m左右,年平均气温为5.8℃,全县辖属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2 053个生产合作社。全县有耕地6.52万hm2,人均耕地0.19hm2,可利用草场面积7.62hm2。总人口38.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互助县是青海省农区畜牧业大县之一,也是全省生猪养殖大县。近年来,互助县畜牧业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省地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步形成了仔猪繁育、生猪生产、牛羊育肥、奶牛养殖、特种养殖和雏鸡贩育六大主导产业,全县畜牧业保持  相似文献   

11.
锡林河流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及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北部锡林河流域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围栏封育、免耕补播、旱作人工草地、灌溉人工草地和灌溉饲料地5种措施作用下植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保持作用、抗风蚀能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免耕补播在恢复退化草地植被、提高生产力方面效果显著,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适地实施旱作人工草地、灌溉人工草地和灌溉饲料地面积各1hm~2,可置换出退化草地面积分别为10hm~2,18hm~2和79hm~2;通过灰色关联度进行效益评价,各种植被恢复措施之间的综合效益差异不明显,植被恢复措施实施后,综合效益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中国草业统计(2009)和相关文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林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35.58×106 hm2,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2.59%,可利用草地面积29.04×106 hm2,各省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比例都在70%以上;2)按照以服务畜牧业为主要原则,将天然草地资源划为4个区域: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半湿润灌草丛区和高原温带湿润灌丛草甸区;3)西南地区岩溶面积达52.23×106 hm2,占土地面积的29.50%,共有292个岩溶县。石漠化面积达11.11×106 hm2,占岩溶面积的21.27%,有88个石漠化严重县;4)西南地区农闲田可利用面积为961.46×104 hm2,农闲田已利用面积为193.11×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20.09%。冬闲田种草已利用面积共计118.58×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12.33%,占农闲田已利用面积的61.40%。5)西南地区灌丛、疏林草地面积合计为1 894.84×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29.81%,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6.06%。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为研究区,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Worldview-Ⅰ和Worldview-Ⅱ),叠加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和土壤等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方法遥感解译获取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建设灌阳县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库;通过构建草地资源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借助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实现了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调查的常态化监测,拓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应用领域。结果显示,2012年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为20829.42 hm2,其中热性草丛类面积为711.09 hm2,热性灌草丛类面积为16246.76 hm2,热性稀树灌草丛类面积为3871.57 hm2,与1986年第1次草地资源普查相比减少了32125.05 hm2;借助2012-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实现了灌阳县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库的动态更新,2016年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更新为20744.18 hm2,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85.24 hm2。农业结构调整、未利用地开垦和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等人为活动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了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的减少。通过灌阳县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遥感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扩展利用的研究,实现了草地资源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监测,为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取不同施肥梯度对内蒙古太仆寺旗地区的退化天然草地进行改良,经研究发现,不同物种对施肥梯度的反应不同。羊草在施尿素50 kg/hm2时地上生物量最大,在群落中重要值的上升也最明显;糙苏对施肥75 kg/hm2反应最为敏感,在群落中重要值基本呈直线上升;星毛委陵菜在施肥100 kg/hm2时地上生物量增产最大,在群落中的重要值下降也最慢。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梯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群落的物种结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为23.00万hm2,占草地面积的58.76%,目前仍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退化。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它引起天然草地由轻度退化向中度和重度退化演变。因此,本研究以控制载畜量、解决草畜矛盾为核心措施,提出天然草地综合治理对策,以促进天祝县天然草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祁连山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草地退化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尖扎县草地害鼠约6种,常见的为高原鼠兔、中华鼢鼠两种,危害面积达3.2×104hm2,占总面积的18.7%。害虫主要有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由于鼠虫的挖掘和啃食,致使优良牧草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和寸草不生的“黑土滩”,从“七五”开始,全县累计灭治鼠虫害1.44×105hm2,挽回牧草损失达2.575×105kg,有效地控制了鼠虫害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草地面积的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1971-2007年,多伦县草地面积呈波动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面积为227 640.93 hm2;90年代面积最小,为166 929.43 hm2;2000年以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地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末持平。影响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暖干化背景驱动下的人为干预和扰动。20世纪80年代,人为的过度放牧,草地沙化和退化严重;在温暖湿润的20世纪90年代,大量草地被开垦成农田,湖沼和湿地面积扩大侵蚀草地,使草地面积减少;2000年以后尽管降水减少,但人为治理使草地得到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8.
大范围草地生长状况遥感监测对研究草地变化动态和草地畜牧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3年的草地外业调查数据和EOS Terra 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生长季(5-9月)草地NDVImax, EVImax, NDVImean和EVImean4种植被指数,探讨了这4种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的遥感反演模型,分析了青南地区草地生长季多年NDVI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所选的最优模型反演了青南牧区近10年(2004-2013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统计分析了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南地区多年NDVI平均值和草地地上生物量总体上均具有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差异显著。近10年来山地草甸类的生物量最高,达1280 kg DW/hm2;其次为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类和沼泽类,生物量介于244.9~902.4 kg DW/hm2;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和高寒荒漠草原类生物量较小,在65 kg DW/hm2以下。海拔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在3500 m以上地区的草地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当海拔介于3500~4000 m,最大生物量达1358.8 kg DW/hm2;海拔介于4000~4500 m,生物量小于920 kg DW/hm2;海拔介于4500~5000 m,生物量为574.2 kg DW/hm2;海拔大于5500 m,生物量仅为94.4 kg DW/hm2。统计分析近10年间的NDVI变化趋势发现,三江源地区的黄河、长江和湄公河三大流域及各行政区的草地植被生长状况以轻度改善和改善为主,总体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通过决策树分类、像元二分模型和二元回归模型,分别对古浪县草原资源、温性草原植被覆盖及其生产力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浪县总草原面积22.41万hm~2,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分别占1.68%、1.66%、32.55%、24.02%和40.08%;正常年景古浪县温性草原以20%FVC40%植被盖度为主,近10年温性草原FVC出现逐步改善的趋势;温性草原平均鲜草产量为1 042.70kg/hm~2,以500~1 000kg/hm~2产量草原所占面积较大,占温性草原总面积的50.01%,其次为1 000~500kg/hm~2草地,占41.87%,全县7.29万hm~2温性草原总鲜草产量7.61万t,可承载3.65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20.
放牧和光照对林下栽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刚  侯扶江  安渊 《草业科学》2011,28(3):414-419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G0(0只/hm2)、G1(22.2 只/hm2)、G2(44.4只/hm2)和不同光照条件(100%光强、68.83%光强和54.29%光强)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下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生长季,草地现存量、再生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在同一放牧强度下均呈现随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