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 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 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 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 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 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小黑麦/小麦杂种不育性(以下简称DR不育性)利用研究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九三科研所合作进行的。经研究得知:DR不育性雄不育高于雌不育,以DR不育株为母本、小麦为父本自然回交制种,可以生产大量杂种F_0种子,通过2~3次自然回交和辐射产生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3.
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颜龙安  张俊才 《作物学报》1989,15(2):174-181
1978年我所用栽野型组合(萍矮58×华野)F_2中的无花粉型不育株与反交组合(华野×萍矮58)F_4中的正常株杂交,后代出现典败型变异株。经13个世代观察,该不育材料的测交、回交、姊妹交(不育株×可育株)F_1分离出的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幼穗分化期在高温下(白天平均温度30℃以上)有部分结实,  相似文献   

4.
门淑珍  刘博林 《作物学报》2001,27(1):117-122
近年来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杂交玉米、 杂交水稻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多数植物雄性不育形成的分子机理尚未搞清, 不育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不育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一系列的基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有待揭晓。 通过对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的研究发现了胚乳中和叶片中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5.
在确认609AB不育系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测交后代可育株自交与回交等方法,有效区分了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的一对复等位和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两种遗传模式。不育系类型鉴定结果表明609AB是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遗传分析证明所测恢复系的抑制基因均与Ms等位,不育系可育株的抑制基因也与不育基因等位,确认其  相似文献   

6.
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为S62-500和S135-350。  相似文献   

7.
付忠  唐国永  赵志 《种子》2010,29(11)
比较了青杂5号品种杂种不育株与可育株的主要经济性状、不育株类型及减少杂种不育株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用于抗逆性育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采用改良半姐妹和混合轮选及隔代回交轮选三种方法进行抗逆性育种。结果表明,改良半姐妹和混合轮选对群体主穗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主要产量性状和抗干热风能力均有显著改良效果。改良半姐妹比混合轮选改进幅度大,且对降低群体株高有极显著效果;而混合轮选对降低株高效果不明显;两群体各主要经济性状有向选择目标集中,变异度下降的趋势。用隔代回交轮选法改造丰抗2号效果显著,升选系抗干热风,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10.
对回交转育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T型不育小麦植株及回交亲本植株的茎、叶、叶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数量化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单一自由度方差分析表明.茎、叶、叶鞘组织和维管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不育基因的影响.初步证明不育基因不仅影响小麦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引起败育.而且也影响营养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核不育亚麻不育性与标记性状的遗传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H5A不育系的F、F2(地不育株与可育株姐妹交及可育株自交)兄妹交、回交后代的性状观察,发现上述各群体后代中,只出现了白花、白种皮不育株和蓝花、褐种皮可育途中亲本型,而未出现重组类型。证明了不育性与花色、种皮颜色表现出不是紧密连锁就是完全连锁或一因多效。  相似文献   

12.
张瑞茂  陈大伦  李敏  汤晓华 《种子》2004,23(10):71-74
以RM 5637B作母本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5824AB中的可育株作父本杂交,采用自交、回交和测交等方法经过4年8代的选育育成了RRGCMS保持系ZCL 801B,又以RM 5637 A作母本与ZCL 801B选育过程中的BC3代开始及以后世代中核不育与可育为1:1育性分离比的株系中的可育株为父本杂交并逐代回交,经过4年6代的回交转育育成了RRGCMS不育系ZCL 801A.其不育系ZCL 801A群体中质不育与核不育呈1:1分离,群体不育株率100%,不育度达97.8%~98.3%,比原质不育系RM 5637 A提高了1.5%~1.6%,无粉花朵增加了4.6%~5.5%,预计在贵州生态条件下制种更有希望达到规定的杂种纯度指标,其质量风险也将更小.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育系中杂株的来源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对不育系中杂株来源的研究,发现产生杂株的直接原因是不育系自交结实的结果,不育系自交结实与黑染花粉有关,黑染花粉粒的出现又与环境和遗传互作有关。这一事实除揭露了不育系的育性表达受内外环境波动影响之外,不育基因还存在一定的遗传不稳定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A 型杂株的基因型是 S(r_1r_1r_2r_2);B 型杂株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含不育基因Ms的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MsfMs)为供体亲本,以高代自交系‘a20’(msms)为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和连续回交转育方法,利用与不育基因Ms连锁的SCAR标记syau_scr01辅助不育基因Ms选择,成功地将不育基因转育到可育品系‘a20’中,育成了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植物学性状与自交系‘a20’相近的新核不育系GMS4。选择结果表明syau_scr01选择的准确率为100%,验证了该标记可以用于大白菜核不育系转育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同时携带显性核不育基因Ms和显性不育抑制基因Rf的甘蓝型油菜为父本,含有相应隐性等位基因的同类型油菜为母本,经一代杂交成功地把显性核不育基因导入具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基因型中。90%以上的杂种一代、回交和复交组合均表现为1可育:1不育的分离。在第一批转育所用的15个亲本中,有3个对由Ms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有抑制作用,它们能使相应的杂种在F_1全部可育。不同的细胞质对Ms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尽管遗传背景以及异地和不同生长季节种植造成的环境因素的差异对Ms表达有微弱影响,个别组合中有少量半不育株产生,但由Ms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是稳定的,完全可以应用于甘蓝型油菜的轮回选择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世代太谷核不育小麦对花药成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一代可育株和不育株,及二、三、四代可育株花药的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不育株花药培养能够获得植株再生;2.杂交一代的可育株花药出愈率最高,绿苗分化率亦最高;3.基因型对花药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物杂志》1985,1(2):18
1978年,江西萍乡市农科所在研究杂交水稻无花粉型不育材料杂交组合中,发现两个典败变异株。当代即与父本回交,在第二年的观察中,育性发生了分离,不育株与可育株呈……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按1∶1分离,高温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分离。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分别与桂99、特青和9311BB23杂交,它们的F1代均可育,表现恢复性。由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1∶1。其中育性分离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3进行分离。从育性分离的F1:2家系中的可育株自交产生的F2:3家系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7∶6。这些分离规律表明,桂99、特青和9311BB23具有恢复基因,并对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显性核不育基因表现出显性上位作用,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转变为可育。  相似文献   

19.
何连顺  姜涛 《种子》1998,(1):55-56,58
绿茎和雄不育连锁的材料,H795~1是从美国引进,连续四代回交,测交和选择,不育性和绿茎连锁很紧密,可育株在绿茎中的比例在4.5%,不去雄授粉杂交率达99.9%,其它加工性状良好,很适合作为酱用番茄或回交转育拓展纱茎雄不育酱用番茄材料群体。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优质稻柳沙油占202作母本与优质保持系中九B杂交,于F2分离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回交,初步育成新的水稻不育系,经初步观察,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综合性状好,米质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