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试验在引进荷兰标准化菇房生产条件下,对6个双孢蘑菇品种A15、258、W192、20、2796(福建)、2796(河南),以菌丝生长速度、单个子实体大小、菌盖直径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等为指标,筛选出2个表现优良的菌种A15和258。A1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出菇较其他品种提早2d,但菇体偏小,菌柄较长。258平均单产可迭19.45kg·m^-2,菌盖直径、菌柄、成熟子实体大小商品性状表现优良。适合目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香菇939菌株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多糖产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939菌株的担孢子萌发成的单核菌丝菌落, 根据其特征可分为4种类型: S型(菌丝贴生型) ; A型(粉状致密型) ; R型(菌丝稀薄型) 和H型(绒毛气生型) 。摇瓶液体培养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 根据其产多糖能力, 可将4种类型单核菌丝分为两组: 第1组S型和R型, 多糖产量和双核菌丝相似; 第2组A型和H型, 多糖产量显著低于第1组。菌丝贴生型单核菌丝菌落S1高产多糖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与其亲本双核菌丝基本相同, 但是, 易利用的碳源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对单核菌丝产多糖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而对双核菌丝产多糖的影响则较小。单核菌丝对高溶氧水平没有双核菌丝敏感, 高溶氧水平对双核菌丝产多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初始pH值偏酸性对双核菌丝产多糖不利, 而对单核菌丝产多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高温蘑菇浙Ag HWZ—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Ag HWZ-1是一株性状与大肥茹(Agaricus bitorquis)相似,风味近似于双孢蘑菇(A.bisporus)的高温四孢蘑菇菌株。出菇适宜温度为27~30℃,菌丝生长温度18~34℃,最适为27℃,为至今国内报道的出菇温度最高的蘑菇菌株。PH值范围为4~9,最近为6。基质(棉籽壳)最适含水量为60~66%。菌丝在黑暗下生长良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抑制作用,高浓度CO_2可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纽结和发育仅需很少的新鲜空气。菌株对碳源利用以麦芽糖为优,淀粉、乳糖和甲基纤维素较差;有机氮比无机氮更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粉最优,尿素最差。菌丝在供试的三种基质上均能生长,在麦粒上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4.
保水剂在鸡腿菇袋立式覆土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Mu11.ex Fr)S.F.Gray]又名毛头鬼伞,属典型的中温食用菌,可食、药兼用。子实体肥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性平、味甘滑,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降血压、抗肿瘤等功效^[1]。传统的栽培方法是菌袋长满菌丝后脱袋,平栽于阳畦土中。当地温低于8℃时,不能正常出菇;地温高于28℃,菌丝活力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马生发 《食用菌》2009,31(6):22-23
通过对7个菌株垄播比较,筛选出双13、双7两个双孢菇品种,具有菌丝长势旺、病虫害少的特点,产量分别达到10.72kg/m^2和10.35kg/m^2。AS2796适合在当地市场鲜销;双7适宜制罐加工;双13既可鲜销也可加工,将成为高温季节栽培的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6.
新疆红枣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地区2株红枣叶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和A.alternata菌株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2种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法进行了室内防治药剂的筛选,以期明确红枣叶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防治药剂.结果表明:这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7~9;70%代森锰锌对A.tenuissima和A.alternata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053、0.054 g/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021、0.019 g/L,70%代森锰锌可作为枣树叶斑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用平板、空试管、断培养基等方法培养羊肚菌菌丝,在显微镜下原位直接观察菌丝间的融合和非融合现象。观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七妹羊肚菌M. septimelata、Mel-21和秋天羊肚菌M. galilaea、Mes-16、Mes-19、Mes-20、Mes-21等9个物种,共100多个菌株菌丝间2 000多个接触点;并历经6年时间,用300多个菌株在国内外100多个地点超过500公顷面积进行出菇试验。结果发现:同一单孢菌株的菌丝分枝间有少量部位的可自体融合,融合点不产生新的分枝菌丝;同一物种的不同单孢菌株间菌丝不融合,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培养物内部相互不融合;不同物种间的菌丝都不融合;不融合的菌丝接触点出现Ⅱ型、X型、Y型、T型、π型等状况交叉而过,细胞接触而不融合;未见菌丝间的有性融合;菌丝接触后出现死亡、缠绕、卷曲、打结、膨大等现象;羊肚菌菌丝体纯培养物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和菌核。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腐生型羊肚菌物种的出菇率,超过200个单孢菌株100%,超过100个多孢菌株100%,超过50个纯组织分离物小于50%,超过30个组孢混合菌株小于50%;出菇菌株在形态和产量有显著差异。共生型羊肚菌的菌种都不出菇。能出菇的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出菇后表现出子实体形态多样性,不同物种混合播种后出菇的子实体为原来物种的形态特征。结论:羊肚菌单孢培养物菌丝间不发生有性融合,单个孢子自身可孕,完全能够单孢出菇。  相似文献   

8.
刘晓红  陈帅  牟雪  刘春雨  韩雪  李兴  李娇 《食用菌》2011,33(1):39-40
柞蚕蛹草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将蛹虫草菌液直接注射柞蚕蛹体内有利于菌丝发育,污染少,蛹体僵化快;在进行菌丝培养时以“营养土”覆盖蛹体可加速菌丝生长,蛹体发菌均匀一致,蛹体僵化快;蛹体僵化后,用刀在蛹体的一端进行刻伤,蛹虫草出草快,出草一致,缩短生长周期,出草率离,草的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以可正常出菇的梯棱羊肚菌M83和不能正常出菇的梯棱羊肚菌M101作为供试菌株,对2种菌株在不同的温度、p H、光照、碳源、氮源上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菌核生长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种菌株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但M83菌丝在5℃~30℃能正常生长,而M101菌丝在30℃不能正常生长;2种供试菌株菌丝生长最适p H为7~8,M83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M101;2种菌株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的生长速度、长势均优于光暗交替条件;2种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M83对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利用能力显著强于M101;2种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对硝态氮的利用能力均强于对铵态氮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赵洪斌 《食用菌》2008,30(1):24-25
在金针菇培养料中加入氨基酸多元微肥,可明显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时间,出菇相对集中,可提高产重。改善最质。试验结果表明,50kg培养料添加氨基酸多元微肥量为15ml。薄丝目均长速提高16.3%,提前3.3d满袋;一、二潮分易4比CK提前2d、13d采收;生物学效率142.28%,比CK增产26.24%;蛋白质质量分数33.75%,比CK提高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